罗艺被萧夏封为北平县公,右卫将军,罗艺的心灰意冷,便辞去官职,回家乡襄阳养老,终日郁郁不乐,几年后便病逝了。
但他儿子罗成却颇受天子萧夏器重,封他为云麾将军,并接替其父亲的官职,出任右卫将军,成为罗士信的手下。
======
【今天家里有点事情,请一更假,中午一更没有,晚上正常更新,谢谢大家!】
第752章 意外发现
萧夏一家搬进皇宫,但实际上住并不是宫城,宫城被王世充一家搞得乌烟瘴气,萧夏心中很是抵触,便下令将宫城内彻底清理,只留宫殿框架,其他地砖、墙壁等等全部拆除重建。
萧夏一家住的是西面都苑,王世充不喜欢都苑,从来没有住过,甚至都懒得去看一眼,只是在最后逃走时才第一次穿过了都苑。
都苑其实也是一种皇宫,是庭院式皇宫,到处是草地、树林、河流、湖泊、小桥,风景十分优美。
都苑内也有很多宫殿,萧夏在内宫办公并接待大臣的宫殿叫上阳宫,紧靠皇城。
这天是旬休,上午时分,萧夏乘坐马车来到最东面的高山宫,高山宫是淑妃张乔的住处,这里同时也是药植园,并非张乔种植的药草,而是修建皇宫时,就在这里种下了各种名贵药材。
后来被张乔发现,张乔喜不自胜,立刻搬来这里,高山宫同时也叫白云堂,是张乔带领数十名宫女制药之处,现在又增加了五十名宫女,负责种药。
白云堂也是皇宫的特色,唯一能赚钱的机构,它卖药赚的钱能维持皇宫一半的开销。
马车驶入高山宫,空气中弥漫着药草的香味,“父皇!”萧夏忽然听见女儿杨君君的声音。
他一回头,只见两个小娘子在路边欢快地向他招手,果然是自己两个宝贝女儿,杨君君和杨倩儿。
马车停下,萧夏招呼她们上车,两个小娘子钻进马车,手中各拿着一束艳丽的牡丹花。
“你们怎么在这里?”
“洛阳红开花了,我们来看牡丹!”
牡丹一般农历三月到四月开花,但洛阳特有的品种洛阳红是农历二月份开花,牡丹本身不是药材,但它的根茎皮是一味良药,也就是牡丹皮。
皇宫内只有高山宫种植了不少洛阳红,它的牡丹皮药效最好。
“等会儿跟我一起回去!”
两个小娘子乖乖答应了,毕竟高山宫距离主宫龙鳞宫有好几里,沿途都是树林,萧夏也不太放心,等五月份皇宫翻新好,他还是决定搬回皇宫,这里可以来度假,这里就像住在乡下,住久了,大家心都散了。
萧夏今天来找张乔是想问一问母亲萧春雨的事情,他听说母亲给张乔写了一封来。
张乔把丈夫请到自己起居房,两个小娘子在外面榭台上看鲤鱼。
“这么说,我母亲愿意来洛阳住一阵子?”萧夏大喜问道。
张乔轻轻点头,把一封信递给萧夏,“她是接到一封袁师伯的信,指点她出世即入世,是修道的重要一步,所以师父同意来洛阳小住一年。”
萧夏看了信,母亲在信中也有一些条件,她要和张乔住在一起,不想以太后身份居住宫中,依然是出家女道士,想清静,不愿被打扰,当然,她也想见一见自己的孙子孙女。
萧夏欣然道:“一切都可以答应,她想怎么住就怎么安排,她就算不想见我,我也绝不打扰她。”
张乔笑道:“夫君说这句话,好像师父不想见你似的,你是她修行的最大坎,她绕不过去,只能面对。”
“她什么时候来?”萧夏又问道。
张乔抿嘴笑道:“信上有写,下个月出发,带二十名女弟子来帮我制药。”
萧夏点点头,放下信问道:“最近有炼出什么新药吗?”
张乔忽然想起一事,笑道:“对了,我有样东西要给夫君看,我没见过!”
她从柜子取出一只瓷罐,打开盖子,一股浓烈的味道扑面而来,萧夏眉头一皱,探头看了一眼,罐子里是一种漆黑的液体,他闻了闻,一下子愣住了,这是石油。
“这是能点火的石油,你在哪里搞到的?”
“对!能点火,我负责采办的弟子在南市一家药房里买到的,说可以用这个治皮肤病,我发现它能燃烧,但烟很大,气味非常难闻,我从未见过这种油液。”
“这是从地下冒出来的,和煤炭一样,中原和南方都很少见到,可以用在军事上,作为火油使用。”
军事上的火油自古就有,主要是植物油为主,用得最多的是豆油和松节油,豆油主要是民用点灯,而松节油则用来制作火把和火箭。
但石油却没有出现,石油最大的优势就是产量大,可以大量使用,直接用来燃烧,一旦它用在军事上,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战争形态,就像火药一样,宋明时大量使用的猛火油就是石油炼成高燃度烈油。
“你告诉我,具体是哪家药店?”
萧夏带着两个女儿回到了龙鳞宫,他随即又来到上阳宫,派人去召见李鹿鸣。
不多时,李鹿鸣匆匆赶来,躬身行礼,“参见陛下!”
“旬休还找你来,辛苦了!”
“这是微臣分内之事,请陛下吩咐!”
萧夏点点头,将陶罐放在桌上,打开盖子道:“这玩意儿叫石油,朕从淑妃的药房发现的,是她的一名采办宫女在南市药房里买来,药房叫平真药房,你立刻派人去调查,朕需要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搞来的石油,这可是和火药一样厉害的军事资源。”
李鹿鸣立刻躬身道:“微臣这就派人去查!”
洛阳南市是洛阳最大的商业市场,有点类似长安的西市,以各种大宗货物以及日常用品为主,每天人潮汹涌,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异常。
施孝真带着几名手下来到了南市药行,施孝真已经积功升为内卫副统领,如果不出意外,接下来就是他接任李鹿鸣的职务。
李鹿鸣将被派到平壤出任第三任大都督,但这是三个月后的事情。
今天正好是施孝真当值,李鹿鸣便把他派来调查石油之事。
“头!就是那家。”
手下指向一家药铺,施孝真也看见了,店铺牌子上写着‘平真药铺!’
“进去看看!”
几人走进了药铺,身材矮胖的掌柜接待了他们。
“别看我们药铺不大,在药房十几家药铺中规模只能算中下,但我们有好药,能供应皇宫,知道吧!皇宫的白云堂也在我们这里采办。”
施孝真笑了笑,出示了内卫金牌,“我们就是为此事而来!”
掌柜吓得一哆嗦,结结巴巴道:“我们从从未卖假药啊!价格也公道!”
施孝真取出瓷罐,打开盖子道:“我们是来查这个东西!”
“啊!高奴油!”
“我不管它叫什么,你告诉我,这是从哪里进货来的?”
掌柜连忙道:“这是延安郡商人蒲文松卖给我的,能治皮肤病,是不错的药,白云堂昨天确实买走一些。”
“这个蒲文松在哪里?”
“真巧,他来了!”掌柜向施孝真身后望去。
第753章 战略物资
门外走进一名黑瘦的男子,进门便嚷道:“明天我就要回去了,李掌柜今天把药材钱结一下呗!”
话音刚落,蒲文松的双手已被人抓住了,他吓一跳,惊愕道:“李掌柜,你这是做什么?”
施孝真将内卫金牌在他面前一晃,“内卫办案,请你配合!”
蒲文松不敢吭声了,他被带到内堂,施孝真指着瓷罐里的石油道:“这个是你带来洛阳的吧!”
“啊!”
蒲文松这才明白,连忙点头,“没错,我带来几大桶,我们老家叫做高奴水!”
“你是哪里人?”
“小人是延安郡肤施县人,这种高奴水是我们老家的特产,我们也叫高奴油,满街都有卖,它能燃烧,所以当地人主要用它来点灯做饭,后来发现它也能治疗疥疮等皮肤病,于是药房也开始卖了。”
“这是肤施县的特产?”
施孝真追问道:“它从哪里出产?”
“它就产在我们肤施县的清水两岸,从地势低洼的地缝里涌出来。当地人收集了一部分,但大部分都流入清水,我们怕污染了河水,就点燃它,河面上经常燃烧大火,浓烟滚滚,很壮观。”
施孝真点点头,“它时时刻刻都涌出来?”
“也不是,就春秋两季涌出来,夏天和冬天不涌,产量也不大,每天最多也就百余斤,其实我们都知道,它藏在地下,有时候打井都会冒出来,也害怕它涌出来太多,把土地都污染了,所以县里有规定,不准在清水两岸打井。”
“延安郡知道这种高奴水吗?”
“当然知道,郡衙就在肤施县,郡官员一样用它点灯。”
“那长安知道吗?”施孝真问到关键了。
“长安西市就有卖,我就多次去卖过,但长安官府是否知道,我就不清楚了。”
施孝真彻底询问清楚,让蒲文松在客栈再住三天,他急忙赶回内卫向李鹿鸣汇报。
下午时分,李鹿鸣再一次赶到上阳宫向天子汇报。
萧夏听完了李鹿鸣的汇报,沉思片刻道:“你的意思是说,长安官府其实已经知道了?”
李鹿鸣解释道:“长安缺盐,唐王派人四处去寻找盐湖,其中延安郡是重中之重,调查官员肯定已经发现了石油,一旦汇总向唐王汇报,如果唐王意识到石油的军事价值,那就麻烦了。”
“依你之见呢?”
“微臣建议,立刻派一支军队赶往肤施县,控制住石油,然后增派军队,一举控制延安郡,如果陛下还不准备对长安开战,那就借口防御突厥和梁师都的入侵。”
萧夏点点头,李鹿鸣的想法很有道理,李渊派人四处寻盐,必然已经发现了石油,只是他还没有意识到石油的军事价值,一旦他意识到,他必然会出兵抢占,自己必须先下手为强。
萧夏负手走了几步,下令道:“命令施孝真率领两千内卫骑兵骑双马赶往延安郡,今天就出发,如果渡黄河不便,战马可以放在河东,人先过去,把物资补给都带全,我会命令李靖立刻增援。”
长安唐王府,李渊正在审阅各地寻盐报告,这时一份来自延安郡的报告引起了他的注意。
‘肤施县清水两岸多产黑油,名曰高奴水,火点之可燃,当地人自南北朝时便用之点灯’
李渊沉思片刻道:“让王镜来见我!”
王镜是武器监丞,虽是文官,但对各种新式武器颇有见地,瓷瓶火雷就是他开发出来。
不多时,王镜匆匆赶来,躬身行礼,“请王爷吩咐!”
李渊把报告递给他,“这是找盐的爆发,他们发现肤施县有种黑油,名叫高奴水,从地下冒出,可以燃烧,你带几个手下去实地考查一下,看看这种黑油能否军用?”
“卑职这就带人去!”
“顺便再好好调查一下,延安郡的盐湖能不能改善品质?”
“遵令!”
王镜行一礼,退了下去。
李渊负手在堂上来回踱步,其实他对黑油的重视程度远不如他对卤水的重视,萧夏用盐卡住他的脖子,让他昼夜不宁。
昨天李渊收到了洛阳朝廷的正式交涉书,要求他在三月底之前废除大隋帝号,天下只有一个大隋,只能在洛阳,长安隋朝必须废除,杨侑也要交给洛阳,否则颗盐不进关中。
李渊恼火之极,却又没有办法,现在是三月中旬,洛阳实际上只给他半个月的期限。
目前洛阳每月只卖给他一千石盐,正好够他军队和百姓食用,多一点都没有,李渊想积蓄一点都办不到。
更要命是,对方要求他三月底之前必须废除帝号,如果不废,四月初的一千石盐就没有了,他立刻会被断盐,现在他的敌人不光是薛氏父子的十几万军队,河西李轨也派三万军队攻打金城郡,还有梁师都也派军南下占领了会宁郡,不断袭击平凉郡,让李渊苦不堪言,有一种四面楚歌的危机,
帝号肯定要废除了,自己登基不了皇帝位,维持它也没有半点意义。
虽然决定废除帝号,但李渊也希望在盐上不要再被卡脖子,窦建德和罗艺都败在萧夏的盐战之上,李渊不希望自己成为第三个。
延安郡确实有一个很小的盐湖,但和盐川郡的盐湖一样,不光口感苦涩无比,而且吃了一段时间后身体就会发病,这里产的盐最终只能用在打造兵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