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413节

  “陛下,还有壶口,那里是炸不掉的,用旱地行船的办法只能走中等船只,大型船只走不了。”

  萧夏沉思片刻道:“那就学习从前三门峡的办法,在壶口南北各建一座大型中转仓,物资走数里的陆路,然后南面用大船,北面用大型皮筏子,这样最多增加两天的耗时。”

  刘文静和裴矩连声叫好,刘文静笑道:“陛下这个办法确实有效!”

  萧夏又道:“这本来就在朕的考虑之中,只是盐川郡之事来得很突然,一下子时间就很紧迫了,如果暂时来不及修仓库,暂时用大帐篷也可以,派军队严守。”

  刘文静点点头,“微臣这就安排物资起运,三门峡改造要立刻着手!”

  三门峡位于陕县,由于三块巨石矗立黄河之中,导致河道变成十分狭窄,暗流湍急,变化莫测,往来船只稍不留神就一头撞在大石上,导致船毁人亡。

  三门峡也一直是制约长安的关键瓶颈,就像被扼住喉咙一样,河北粮食无法大量运往长安,隋唐统治者才会两次迁都洛阳,当然也有别的政治因素。

  这天天不亮,三门峡的黄河上传来一连串的巨响,巨响声如天雷,大地震动,连陕县的百姓也听到雷声以及大地的轻微震动。

  爆炸声一连持续了三天,兵部耗用了上百颗巨型铁火雷,三天后,陕县百姓震惊地发现,矗立千年的三座巨石消失了,准确说是中间的巨石消失,两边巨石缩小了十几倍,变成了岸边的两块石墩,黄河一下畅通了。

  陕县十几万百姓一片欢呼,三门峡巨石消失,意味着陕县要开始崛起了。

  三天后,数百艘五千石大船组成的庞大船队浩浩荡荡驶过了三门峡,满载着各种战略物资沿着黄河向北方失去,

  黄河的另一座鬼门关便是龙门壶口瀑布,这确实不是人力能改变的,但聪明的船工们便想到了旱地行舟的办法,从侧面的岩层顶上修一条路,用人力将船只从陆地拉过去,绕过了壶口瀑布。

  但这种办法也只能走中小船只,大船不行,按照天子的部署,军队在壶口瀑布上下修建了临时中转码头,和两处中转仓库。

  然后用数千头骆驼将物资走陆路运往北面的中转仓库。

  考虑到即将到来的盐川郡之战,萧夏又下旨,向延安郡再增兵三万,使关内道的兵力达到了十一万。

  隋朝的战略判断并没有出错,原本攻打萧关的三万梁师都军队迅速北撤,而驻扎河西的五千突厥骑兵也被调往灵武郡。

  双方都心照不宣,争夺盐川郡的战争将一触即发。

  李靖得到天子的回信后,他意识到自己把情况低估了,他又亲自率领三万大军和五万头骆驼开往盐川郡五原县。

  从延安郡前往盐川郡并不好走,莽莽横山将盐川郡一分为二,南面属于黄土高原,还有一些绿色和耕地,生活着少量百姓,五原县就位于横山以南。

  隋军用三天时间穿过了横山,横山北面几乎都是一片戈壁荒滩,偶然会有一些绿洲,水草丰美,是骑兵驻扎的好地方。

  很快,一片方圆百里的盐湖出现军队面前,这里就是盐川郡著名的产盐之地,到了唐朝中后期,这里更是吐蕃进攻战略要地。

  不过这里易攻难守,补给困难,除了取盐外,这里很难长期驻扎。

  隋军已经在盐湖北面的水源地扎下大营,当李靖到来,盐川郡的隋军兵力已达五万,包括两万骑兵和三万步兵。

  这实际上已经不是为了争夺盐川郡之战了,而是关系梁师都的生死存亡之战,突厥的八千五百骑兵也一起集结,同样关系到突厥对灵武郡的控制。

  盐川郡紧靠灵武郡,距离灵州城也就两百余里。

  ====

  【家里有急事,请一更假,晚上正常更新】

第763章 奇兵出击

  次日上午,苏定方陪同李靖用一天时间巡视了盐湖四周的地形。

  李靖叹息一声对苏定方道:“这里补给太困难了,又没法屯田,驻扎几万军队,光补给就要拖垮整个关内和关中,如果驻兵太少又没有什么意义,游牧骑兵一下子就会扫荡没了,更重要是游牧骑兵拿到这个盐湖有什么用?谁来煮盐,燃料又从哪里找?所以关键是灵武郡,拿下灵武郡就可以定期派盐工过来煮盐。”

  苏定方不解道:“元帅的意思,突厥军和梁师都军队不会来和我们争夺盐川郡?”

  李靖微微笑道:“你没有听懂我的意思,盐川郡肯定要争夺,但战场不一定在这里,首先对方的补给就会出问题,从灵州城过来两百多里,大军怎么补给?”

  苏定方叹息一声,“补给确实是个大问题啊!”

  李靖点点头,“关键就是补给,我们想得到,难道对方就想不到吗?对方也一定会用补给战术来拖垮我们,所以这一战我们不能守盐湖,守盐湖必败,我们必须拿下黄河边的丰安县或者鸣沙县,以此为落脚点讨伐梁师都。”

  苏定方沉思片刻道:“需要足够多的骆驼,把粮食物资运过这一段戈壁滩,差不多有三百多里,一路没有水,难度很大!”

  “问一问当地向导!”

  李靖把向导找来,向导是从五原县找来的一名汉族商人,名叫王兴盛,对这一带地形地貌非常熟悉。

  王兴盛指着远处西面道:“突厥人和梁师都的军队都是从北面过来,北面是河中草原,而走南面虽然是戈壁,但有个好处就是不会被发现,从这里向西走,前面三百里外便是大罗山,然后沿着大罗山绕过去,就是丰安县了。”

  李靖又问道:“从这里到大罗山要几天?”

  “带着骆驼三到四天左右,然后绕过大罗山也要一天,实际上需要五天,如果粮食和水准备充足,完全可以走。”

  苏定方忽然问道:“会不会我们从南面走的时候,对方也正好从北面河中草原过来?”

  王兴盛呵呵一笑,“如果是这样,你们就可以直接攻打灵州城了,灵武郡这边人口不多,梁师都其实没有多少军队,加上突厥军也没有多少,我只是提个建议,苏将军和李元帅自己决定!”

  王兴盛虽然是商人,但他也颇有见地,凭借对这边地形的熟悉,他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

  李靖捋须暗暗点头,这个王兴盛可以做自己参谋了。

  李靖和苏定方都赞成采用王兴盛的方案,他们有三万石粮食,十万担草料,还有其他各种物资,比如兵器、火器、咸肉、蜂窝煤、帐篷的等等,另外还有几万只肥羊。

  五万隋军带足了水,开始四天的戈壁行军,五万骑兵加上五万头满载物资的骆驼,赶着羊群浩浩荡荡向西而去。

  隋军虽然只有两万骑兵,但步兵都有马匹代步,只能算军马,而不是优质战马。

  大军夜宿昼行,四天后,大军抵达了大罗山。

  大罗山整体呈现一种棕红色,一看就是含铁的大山,山上全是岩石峭壁,几乎看不见树木,他这一路过来,都没有看见树木和草地,只有戈壁特有的灌木植物,比如沙棘和枸杞。

  大罗山南北长数百里,他们抵达的是北段,距离大罗山的距离只有五六十里,绕过大罗山,他们看到了绿洲,这是黄河两岸的绿洲,黄河三套中的西套了。

  夜里,队伍没有休息,穿过了三十里的绿洲,天快亮时,前面能看见黄河了,也同时出现了一座县城,丰安县到了。

  丰安县位于黄河东岸,距离灵州城约四十里,县城规模是一座大县,但人口不多,只有两三千户人家,有驻军一千人。

  这也是边疆县城的特点,地方大,人口少。

  此时,丰安县军队完全没有意识到,数万隋军已经出现在他们眼前了,和往常一样,城头上敲响了开门鼓,‘咚!咚!咚!’城门开启,等候在城外的农民挑着担要进城卖菜了,城内的商人也牵着满载货物的骆驼出城了。

  这时,远处也来了一支商队,四五十名商人牵着数百头骆驼来了,每头骆驼背上担着两个大箩筐,当商队走到城门前,一名校尉迎上来喝道:“兵器不准带进城!”

  商队首领拔出刀大喝道:“动手!”

  从筐子跳出来隋军士兵,几十名商人忽然变成了上千士兵,挥刀冲进了城内,占领了城门,远处数千骑兵风驰电掣般杀来了,

  丰安的兵力太少,不需要骑兵就投降得差不多了,三千骑兵瞬间杀进了县城。

  很快,数万大军也浩浩荡荡来了,进入了县城。

  此时已是五月份,正好是麦子成熟前夕,隋军选择这个时候杀进朔方西套平原,无疑解决了后续的粮食问题。

  西套平原从来都是小麦主产区,这里虽然是北方,但光照水源充足,气候温暖,小麦能在六月份收割,再种一茬豆子,正好在霜降前成熟,所以这里又被称为塞上江南,就是农业条件非常好。

  再向北的河套中套地区,就只能种春小麦,那就是一年一熟了。

  隋军占领了丰安县,李靖立刻审问了被俘的守将。

  守将叫做桑年,原本是隋军郎军,突厥杀来,他们被俘后投降,后来编入梁师都的军队,现在是中郎将。

  桑年着实惭愧,他叹口气道:“小人是陇西郡人,家中妻儿老父还在家乡,卑职家中有老有小,只得选择投降!”

  李靖冷冷道:“家人不是投降的理由,我可以饶你一命,但你要为自己的选择赎罪!”

  “小人一定立功赎罪!”

  李靖点点头又问道:“我想知道灵州城的敌军主力情况,你了解多少?”

  桑年连忙道:“梁师都有兵力三万五千人,其中五千人分布在各县,他直属军队三万人,之前他率三万大军南下去攻打萧关,但不久前大军刚刚撤回灵武郡,另外还有突厥骑兵五千人,不过前几天,河西的五千突厥骑兵也来了。”

  “突厥骑兵现在应该有八千五百人吧!”

  “是的,听说突厥骑兵在盐川郡遭遇重创,阵亡了一千多人,现在应该还有八千多骑兵。”

  “他们主力这几天没有去盐川郡?”

  桑年摇摇头,“小人不知,梁师都从来不会把军队部署告诉我们这些地方军。”

  “你没有得到灵州城的消息?比如商人给你带来什么消息。”

  “小人没关心这方面的事情,可以立刻找商人询问,”

  李靖点点头,当即派人去找商人询问,同时派出一支斥候前往灵州城打探消息。

第764章 一触即发

  李靖的判断没有错,梁师都是灵武郡本地人,他很清楚盐川郡的情况,数万隋军驻扎盐川郡,他们的后勤补给支撑不了多久。隋军必然会撤军,梁师都决定按兵不动,等隋军自己撤军。

  梁师都年约三十五六岁,长得身材魁梧高大,生一张长脸,鹰钩鼻,三角眼,一看就是奸诈之徒,和他粗犷的身材形成鲜明对比。

  梁师都被突厥封为大度毗伽可汗,他自封为梁王,他有称帝之心,只不过时机还不成熟,他考虑拿下关内道后称帝,所以他趁唐王军在河东大败,陇右之战又被薛氏父子缠住,双方处于胶着状态,他便聚集全部军队,不顾一切攻打萧关。

  梁师都已得到消息,关内道各郡空虚,只要攻下萧关,关内道各郡将唾手可得。

  可偏偏这个时候,隋军忽然出现了,不仅占据了空虚的关内道各郡,还杀进盐川郡,那是自己的地盘。

  梁师都原本不在意盐川郡,那个鸟都不拉屎的地方,有座盐湖,煮出的盐却苦涩无比,不料他们在灵武郡南部发现了浅层煤田,开始大量用煤来煮盐后,居然把苦味去掉了。

  这让梁师都欣喜若狂,但同时也招来了突厥人的关注,突厥骑兵立刻占领了盐湖,并责令梁师都立刻招募盐工大量煮盐,突厥人也是被缺盐困扰,现在他们找到了盐源,当然异常重视。

  梁师都在王府内堂上负手来回踱步,他在考虑隋军可能会选择了行动,隋军会不会来攻打灵州城?坦率说,很有可能,但这又是梁师都所期待的,他们长途跋涉过来,他们后勤怎么补给?

  这时,堂弟梁洛仁匆匆跑进大堂,急声道:“兄长,刚刚得到探子消息,南面丰安县出现隋军踪迹。”

  梁师都一惊,急问道:“怎么发现的?”

  “当地牧民说,有一支军队从大罗山那边过来,牧民害怕,就跑掉了,有多少人他们也不清楚。

  “大罗山!”

  梁师都倒吸一口凉气,如果是从大罗山过来,自己部署在河中草原上的烽燧就不会报警了。

  ‘坏了!丰安县只有一千人。’

  梁师都心中大急,急令道:“火速派探子去丰安县查看情况,有消息立刻禀报我!”

  “遵令!”

  梁洛仁匆匆离开了。

  梁师都一阵心烦意乱,他又想到了一个漏洞,麦子要熟了,自己居然把这点忽略了,隋军的补给不就解决了吗?

  纸包不住火,两天后,丰安县被隋军占领的消息终于确定了,突厥主将阿史那大奈找到了梁师都。

  “王爷,隋军占领了丰安县,你为何按兵不动?”

  突厥人是他们的太上皇,梁师都不敢得罪,忍住气道:“隋军兵力人数不明,各方面也一无所知,我想探查清楚再出兵!”

  阿史那大奈冷笑道:“不管对方有多少人,你顷兵而出就是了,难道你还能再变出几万军队?”

  话是有道理,但这种讽刺的语气让梁师都很恼火,他不满道:“那贵军也要和我一起出兵,对吗?”

  “当然!”

  “那好,我明天一早就出兵,请贵军也倾兵而出!”

  次日天刚亮,灵州城城门大开,梁师都率领三万大军出城,后面还跟着阿史那大奈统领的八千五百突厥骑兵。

  近四万大军向四十里外的丰安县杀来。

  探子早得到禀报,立刻通知了李靖,城头上,苏定方叹息道:“元帅料事如神,他们果然倾巢而出了!”

  李靖淡淡道:“梁师都为人多疑,但突厥人却是很爽快直接,如果是梁师都自己决策,他不会出兵,但他现在出兵了,那就一定是被突厥人逼迫的,突厥人肯定要求他倾兵而出,不会给他留有余地,所以我就赌他会不会出兵,只要出兵,那肯定是倾巢而出,我们可以偷袭灵州城了。”

首节 上一节 413/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