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416节

  萧夏用木杆最后指着陇右南部,对周法明道:“这是你们巴蜀军的新征程,这边有两条路可以到陇右,一条是西羌古道,从同昌郡沿着岷山北行,进入河源郡,这条道非常艰险,还要翻越雪山,朕建议你们走汉中的连云栈道进入临洮郡,当年朕从河西去江都,就是走这条道进汉中,相对西羌古道好走得多。”

  周法明点头,“卑职听从陛下的安排,从汉中去陇右!”

  萧夏安排了战术部署,四名大将便去枢密院办理出兵手续,现在建立朝廷后,不像从前那样直接领令就可以出兵了,现在必须要去枢密院办理出兵手续,然后由枢密院安排后勤补给,大军才能出动,当然,效率很重要,一般当天就能批下来。

  像罗士信的十万大军去陇右,他就是沿途补给,先是幽州补给、然后太原补给、延安郡补给,最后各种补给物资会跟随大军运到平凉郡。

  这时,刘文静和裴矩又一次来拜见天子。

  他们自然是为突厥之事而来,他们也得到了陇右的消息,尤其河套九原县缴获了大量粮食物资,还有四十万头羊。

  刘文静道:“陛下,我们这次缴获了四十万头羊,随着战争推进,我们将将缴获越来越多的羊只和牲畜,这就涉及到我们需要在距离京城比较近的地方建立官方牧场,不光为军队提供肉质,也为京城提供各种肉类。”

  萧夏微微笑道:“这种地方其实很多,像关内道的弘化郡和平凉郡,北魏北周时,它们就是专门给长安养羊,最多时养了几百万只羊。

  还有河东道北部,太原郡、娄烦郡、马邑郡、雁门郡,这四个郡至少有十几个大型牧场,每个牧场都在十万亩以上。

  除去这些天然牧场,还有我们从前在江南搞的沿河牧场,光江南一带,每年出羊超过百万只,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养羊。

  当然,我们养羊不光是供应军队,也要供应市场,这样养羊就有丰厚的收入,大量羊皮就促进制革业的发展,以后中产人家都能穿上羊皮袄和羊皮鞋,羊毛也让制毡业发展起来,这是一环扣一环的事情。”

  刘文静默默点头,“这就是微臣的建议,成立司农寺,专门负责农业,成立太仆寺,专门负责畜牧业,包括养马。”

  萧夏欣然笑道:“朕原则上同意,相国可以制定一个详细方案出来,一旦朕批准,就可以实施了!”

  “微臣遵旨!”

  这时,旁边裴矩道:“微臣要谈一谈突厥的事情!”

第769章 请君入瓮

  “裴相国请说!”

  裴矩整理一下思路缓缓道:“先帝从开皇五年起就在北方修建长城,但事实证明,长城根本阻挡不了突厥大军南下,我们不能总这样被动下去,微臣建议,一旦我们统一天下,稳定下来以后,就要考虑北伐了。”

  萧夏点点头,“修建长城确实很被动,朕同意主动出击,把防线推到阴山一线,现在朕考虑的是,突厥会不会今年大举来袭。”

  裴矩笑着摇摇头,“陛下请放心,今年突厥不会来袭了。”

  “为何?”

  “陛下,突厥出兵可不是可汗一个命令,大家都出兵的,必须要实现协商,什么时候出兵,每家出兵多少,或者怎么分配等等,敲定这些至少要几个月时间,然后到了约定时间,使者拿着狼头令,赶赴各个部落通知大家出兵,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最远的部落骑兵在几千里外,这一来一去,至少要半年时间军队才能聚集起来,所以突厥一般是今年秋天协商,然后明年春天出兵,现在已经七月份,再过几个月草原就要入冬了,所以今年不可能出兵了。”

  “也就是说,明年春天突厥就会大举来袭?”

  “也不一定,要看他们协商的情况,利益是很难协调的,比如之前他们协商了好几年,最后才敲定,但是我们也要做坏打算,充分进行备战,有备无患。”

  萧夏点点头,“朕明白了,等今年战事结束,我们再好好商讨一下突厥的事情。”

  “微臣告辞!”

  刘文静和裴矩告辞走了。

  萧夏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目前李渊的大军还有十万人左右,上次卖土地得到了一千多万贯钱,足以维持军队几年的俸禄,钱上面他不缺了,他缺的是粮食和盐,如果切断广通仓,或者把广通仓的粮食全部运走,李渊根本养活不了十万大军,再切断盐,李渊只能选择投降。

  这时,侍从在门外禀报,“启禀陛下,李靖急报!”

  “快快给朕!”

  侍卫进来将一份鹰信抄件呈上,萧夏打开鹰信细看,不由大喜,敦煌郡刺史徐旻率两万军队已攻占张掖郡。

  徐旻和曹太岳是最早跟随自己的两名心腹,曹太岳出任若羌郡刺史兼兵马使,徐旻出任敦煌郡刺史兼兵马使,李轨虽然占领河西,但敦煌鞭长莫及,他没有顾及,在最后关头给了自己惊喜。

  不过萧夏有点奇怪,敦煌郡只有五千驻军,徐旻哪来的两万军队?不过萧夏一转念便明白了,一定是借了西域各国的军队。

  萧夏又向下看,最后一个消息同样让萧夏喜出望外,屈突通率数千残军投降了隋军。

  这可是李渊手下最能打的悍将,手下没有了得力悍将,李世民再厉害也没用,虽然还有一个宇文成都,但宇文成都只是个人武艺厉害,带兵打仗并不行。

  这下萧夏一颗心彻底落下了,李渊自毁长城,他不衰败,天理不容。

  萧夏随即下旨,封徐旻为左骁卫大将军,加爵张掖郡公,出任河西道总管,同时加封屈突通为右骁卫大将军,加爵陇西郡公,同时任命他为灵武郡刺史兼朔方道副总管。

  屈突通也是被李渊伤透了心,实际上兵败并不是他的责任,而是刘弘基处理不当,加上副将蔺兴粲举兵投降,导致河西军长驱直入,一举夺取了陇西郡,责任应该是这两位才对。

  西路军后勤丢失,腹背受敌,全军人心惶惶,士气低迷,加上李世民撤走一半的军队,屈突通带领五万军心崩溃的大军和八万大军对抗,他怎么可能不败?

  可唐王在处置报告中把真正的原因一带而过,一棍子就砸在自己头上,革职去爵,就差下狱查办了,这也自己不在长安,若自己在长安,肯定要抓起来审问。

  想到自己兄弟屈突盖阵亡,处置报告中提都没有提,屈突盖彻底心灰意冷,不想再为李家效力。

  他率残军撤退到会宁郡凉川县,恰好在这时,李靖率领五万大军南下,准备在凉川县渡黄河,两军相遇,李靖向屈突通递出了橄榄枝,屈突通当即率军向李靖投降。

  两军合二为一,李靖任命屈突通为自己副将,大军继续西行,刚到会宁县,河西传来萧夏,敦煌郡刺史徐旻已率两万军占领了张掖县。

  这个情况很突然,李靖立刻下令扎营。

  大帐内,屈突通向李靖献计道:“河西军将士家眷皆在武威郡和张掖郡,一旦李轨得到消息,他必然会疾速撤军,不如我们派人冒充武威郡官员去给李轨报信,就说徐旻率五千军占领了张掖郡,请求他火速回撤,我们就在这里等他,前后夹击,李轨必然大败。”

  李靖点点头,“李轨军中有一支很厉害的西凉骑兵,由五千羌人组成,不过没关系,我们有专门对付骑兵的箭雷,可以一举击溃他们!”

  李轨虽然攻下陇西,但他和薛举有协议,他们配合击败唐王军后,陇西郡和天水郡归薛举,而金城郡和会宁郡归他。

  李轨在金城郡呆了不到十天,忽然得到消息,敦煌郡刺史徐旻率五千军攻占了张掖郡,威武郡也眼看不保,恳求他即刻回军。

  这个消息让李轨大惊失色,要知道他和徐旻是达成过妥协的,他不干涉敦煌郡,徐旻也承认他为河西总管,承认他对河西两郡的占领。

  双方一直相安无事,自己率军出征了,张掖郡和威武郡空虚,徐旻也没有任何反应,他刚刚放下心,率军杀过黄河,徐旻就突然动手。

  李轨又恨又气,恨徐旻言而无信,气自己居然相信了徐旻的承诺。

  其实也怪李轨不了解徐旻的底细,如果他知道徐旻曾是萧夏留在河西的心腹,他就不会这么大意了。

  李轨当即任命李易为金城郡总管,统领投降了两万军队,他自己率领三万军队杀回河西。

  此时,李轨心中有背信弃义的徐旻,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完全没有想到一支五万人的隋军已经从朔方杀来。

  =====

  【昨天中午那一章人名搞错了,阴世师早就死了,已经改过来,写到后面有时候就把前面忘记了。】

第770章 会宁拦截

  过了黄河,李轨大军就进入了长达数百里的丽水河谷,这个河谷两侧都是茫茫大山,只不过两侧的大山相隔较远,最宽处有一百多里,最窄处也有二三十里,很难发现它是谷地,其实更像盆地。

  这条河谷地形比较复杂,既有戈壁荒滩,也有大片草原,还有一望无际的森林。

  这里虽然地貌广阔,但只有一个县,叫会宁县,后来改名为永登县,人口数千户,汉人占大多数,他们在丽水河两岸肥沃的土地上种田。

  这里当然也有羌人部落,不过他们在南部,除了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其他见得最多的就是西域商队,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往来商队络绎不绝,商人们必须要在会宁县进行补给休息,也带活了会宁县的服务业,客栈、酒楼、补给站、仓库、骡马店很多。

  但隋军不会给河西军入城休息的机会了,李靖亲自统领三万大军,准备迎战河西军,而屈突通则率两万军队埋伏在南面,准备前后夹击。

  自从装备了箭雷后,隋军现在非常自信,不需要在夜里伏击了,直接迎头痛击,用箭雷猛炸,完全就是降维打击。

  如果从实战角度考虑,箭雷比单纯的火器强大多了。

  火枪的意义不在它威力有多大,一排火枪手不一定打得过一排训练有素的弩手,火枪的意义在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孩童或者女人也能轻易干掉一名训练多年、勇猛善战的士兵。

  只要有枪,全民皆兵,老人孩子妇女都可以上阵,战斗力不会输给项羽吕布,冷兵器时代结束。

  上午时分,正在急速行军的河西军居然得到消息,前方十里外出现一支隋军,大约两三万人,李轨顿时大吃一惊。

  徐旻的军队不是只有五千人吗?哪来的两三万隋军?

  这就是信息不对等的后果,如果不去刻意打探消息,那很多事情发生后,几个月都不会知道,比如梁师都已经覆灭了,李轨压根就不知道。

  李轨更不知道隋军已经在他们眼前了。

  远处,李靖率领大军已经出现了,李轨急忙下令全军列阵。

  李轨的三万军队,一半是河西汉军,而另一半则是羌人,羌人主要以骑兵为主。

  而骑兵又分为两个档次,最精锐的骑兵约五千人,叫做西凉铁骑,这其实只是一个好听的名字,和铁没有一点关系。

  就算打死李轨,他也凑不出五千副铁甲,五百副都凑不出。

  这是五千名骑术精湛、作战勇猛、装备精良的羌人骑兵,李轨把原本属于河西汉军的明光铠全部给了这五千骑兵,汉军却都换成了皮甲。

  “启禀主公,对方全部是步兵!”一名探子骑马奔回禀报。

  李轨闻讯大喜,对方居然用步兵拦截骑兵,简直就是上天给自己的恩惠。

  大将李宽裕提醒道:“王爷,对方怎么可能全是步兵,他们怎么过来的,恐怕有诈!”

  “你懂个屁!”

  李轨骂道:“他们是骑马过来,难道就能骑马上战场?亏你还是大将,连这点常识都没有!”

  本来好几名大将都想提醒李轨,结果李轨这一骂,大家都不敢吭声了。

  “骑兵准备出击!”李轨大喊。

  “呜——”

  低沉的号角声在草原上吹响,一万五千羌人骑兵跃跃欲试,战马马蹄‘哒!哒!’作响,手中长矛寒光闪闪。

  这时,两里外的三万隋军也做好了准备,李靖确实是三万步兵,而两万骑兵则由屈突通统领。

  李靖又得到了三千枚箭雷补给,加上他之前还剩下一千枚,同时又送来五百支箭雷弩,使箭雷弩达到一千支,可以由一千名士兵操作,另外一千人作为张弩和点火。

  箭雷弩是特制弩,由于箭雷较重,如果使用一般的弩箭会导致头重脚轻,所以采用了铁弩矢,尽量达到一种重量平衡,另外弩身比较短,雷体放在弩槽外面,箭身较长,箭是特制的,弩也是特制的,而且这种弩是五石弩,可将铁弩矢射出三百步外爆炸。

  既然是五石弩,一个人肯定不行,所以设计为双人蹶张弩,两人躺在地上一起蹬踏上弦,另外一人同时也是点火辅助。

  “弩箭准备!”李靖大喊。

  一万弩手走上前,其中八千正常弩手,两千箭雷弩手,他们列成弩阵,严阵以待。

  低沉的号角声再次在草原上回荡,这是出击的信号,一万五千西凉骑兵发动了。

  五千西凉铁骑奔在最前面,激烈的马蹄声敲打着大地,杀气从他们身上迸发,如狂风卷起的漫漫黑沙,铺天盖地向隋军席卷而去,又如决堤的惊涛骇浪,以摧毁一切,冲挎一切的气势扑向隋军。

  隋军八千弩军也纷纷举起弩箭,四十五斜角向上,对准了冲杀而来的羌人骑兵,但长久的战争使每个人异常冷静,每个人眼中射出顽强抗击的斗志,很多人甚至还有难以抑制的兴奋。

  五千羌人骑兵很快便冲到了三百步外,鼓声响起,八千弓弩手同时放箭,暴风骤雨的箭矢射向羌人骑兵,这种箭阵对普通士兵很有大的杀伤力,但对训练有素的游牧骑兵却杀伤力不大。

  羌人士兵躲进了马肚下,利用战马保护自己,战马受箭面很小,噼噼啪啪的箭矢大部分射在马鞍上。

  不过还是有战马惨嘶,扑倒在地,无论弓弩都是呈仰角射击,箭矢对隋军是抛射而来,应对这种箭矢,就算不躲在马肚下,训练有素的骑兵也会将盾牌迎着箭矢的角度向前高高举起,挡住了士兵的身体和马头,只能对战马的前胸和前肢有威胁,但威胁也减弱了很多。

  箭矢挡不住羌人骑兵的冲击,又迎过一轮弩矢后,羌人骑兵损不足千人,对于一万五千骑兵微不足道,但此时河西骑兵的锋线已经推移到距隋军两百步外,战马奔腾,杀气冲天。

  李靖见敌军已经充分靠近,他终于下达了箭雷出击的命令。

  “传令箭雷射出!”

  “咚!咚!咚!咚!”战鼓声敲响。

  一千支箭雷弩矢发射了,一千支嗤嗤燃烧的箭雷腾空而起,射向密集的骑兵群。

第771章 计赚城门

  一千支箭雷在密集的骑兵群中爆炸了,“轰!轰!轰!”起此彼伏的爆炸声响彻草原,一片片人仰马翻。

  这可比八千支弩箭狠得多,十万枚毒钉和无数的弹片横飞,加上爆炸的冲击力和强烈的爆炸声,躲在马肚子的骑兵成为首当其冲。

  无数骑兵人仰马翻,战马惨嘶,五千最精锐的西凉骑兵乱成一团。

首节 上一节 416/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