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434节

  大业通宝凭借它优良的品质和品相,不断攻城掠寨,短短几年后,就成了天下人都认可的货币。

  现在萧夏也面临钱币仿造危机了。

  “请各位相国重视此事!”

  萧夏敲敲了钟磬道:“从银钱的品相和铸造工艺来看,和我们的早期的大业通宝非常相似,朕担心对方仿造大业通宝早就开始了,只是通过大业通宝的银钱暴露出来。”

  大业通宝在前年萧夏登基时重新改版铸造,区别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孔道的形状略有改版,原来是方孔,现在顶部变成弧线,体现了天圆地方的思想,其次改用虞世南的书法,而之前是高颎的书法。

  变化其实也并不大,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现在萧夏发现假银钱是老版的大业通宝,所以他很担心,早在自己登基之前,对方就开始大量仿造大业通宝了。

  这时,户相房玄龄道:“从大业十一年开始,假钱就在天下各地泛滥了,几乎每个造反势力都在铸造大业五铢钱和开皇五铢钱,而且技术越来越高,到了大业十三年,基本上已经能以假乱真,尤其窦建德造的钱,除了含铜量低一点,其他和大业五铢钱没有任何区别。

  微臣的意思是说,遗留在民间的造钱高手很多,很可能源头不止一处,只是有些钱并没有在京城流通,所以我们还不知道,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不知道外面的仿钱有多少?”

  刘文静也道:“房相国说得有道理,仿钱一直是历朝历代的大问题,微臣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得标本兼治,既然找源头,还要教会百姓们鉴别识别,第三就是要用重典,一旦抓住,立刻公开斩首,警告其他造假者。”

  这时,魏征也举手道:“陛下,微臣也有一个想法!”

  “魏相国请说!”

  “陛下,假钱平时比较隐秘,很多百姓算发现了,也因为损失不大,就不了了之,也有人明明知道隔壁邻居在造假钱,也因为害怕被报复等原因不敢举报,所以我们要鼓励百姓举报,凡举报造假钱者给予重赏,另外收到假钱者也可以十倍兑换,这样的话,很多容易发现线索。”

  萧夏点点头道:“造假钱是和卖私盐都是一样的性质,若不严打,必将危害到大隋社稷,我们就以这次银钱为切入点,展开一场假钱围剿,杀掉一批造假者,以儆效尤!”

  这时,一名侍卫走进议事堂,将一家小巧的天平放在桌上,萧夏走下来,对众人道:“这是白云堂用来称量的仿汉制天平,稍微改良一下,汉制木天平,这是铜质天平。朕以为用它来鉴别真假钱会非常有效果,我们试试看。”

  萧夏取出一枚真银钱放在天平上,另一边放上刚发现的假银钱,真银钱一边很明显就沉下去了。

  “很明显是吧!如果清风酒楼当时也有一架这样的天平,他们就根本不会收下假银钱,这样就大大杜绝假银钱的流通,到小摊小贩那边,他们会更小心,另外铜钱其实也是一样,假铜钱主要是含铁量,重量也明显不如铜钱,如果大量用假钱,就很容易被发现。还有各地柜坊都要行动起来,他们是最容易发现大额度假钱的地方,一个小小的秤就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工部尚书何稠当即施礼道:“微臣会立刻安排将作监大量制作天平秤!”

第809章 假钱事件(下)

  下午时分,百名内卫士兵包围了利人市的一家波斯人邸店,士兵冲了进去,不多时押出了三名粟特胡商。

  他们三人正是在清风酒楼使用假银钱的胡商,他们常去清风酒楼用餐,有酒客认识他们。

  三名粟特胡商被押回内卫,很快就有了审问结果,大将王凌风向施孝真禀报道:“启禀都统,我们彻底搜查了三人物品,只找到三枚假银钱,其余四百多枚都是真银钱,据他们交代,他们是卖宝石的商人,前天有人来买宝石,给了他们一百多枚银钱,其中十八枚是假银钱,他们就决定在酒楼用掉,没想到被抓了。”

  “是谁用假银钱买他们宝石,交代了吗?”

  “启禀都统,他们说自己客人都是洛阳各大珠宝铺,一般是他们上门送货,但买他们宝石的客人是第一次出现,是个中年男子,洛阳本地口音,买走了三颗品质很高的宝石,可以随时能变现。”

  旁边内卫司马胡安道:“这个男子采取混用的方式用掉假银钱,选价值高,易变相的物品,不过这种方法比较慢,而且交易频繁,容易露马脚。”

  施孝真点点头,“金钱和银钱目前只在洛阳和长安两地发行,别的地方未必会认,我估计所有的假银钱就在洛阳和长安两地,我们必须紧密盯住,对方一旦冒头就立刻抓住不放。”

  司马胡安笑道:“说不定我们能通过银钱事件,一举破坏铸造假钱的集团,我觉得这种情况可能性很大。”

  “确实很有可能,铸造假铜钱很隐蔽,分布面极广,但银钱不一样。”

  但事情往往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发展。

  次日,《京都早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假银钱事件,同时教百姓怎么辨别,可以从重量上进行区别,并推荐了官制测重天平。

  一时间,天平销量暴增,短短几天内就卖出了上千架,两个月内,洛阳和长安的店铺,以及很多大户人家都配备了测重天平。

  假银钱也突然在市场上消失了。

  时间渐渐到十一月,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落下,龙鳞宫上宝阁的六层,天子萧夏和皇后崔羽以及几名嫔妃坐在一面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前,一边喝着醇厚的热奶茶,一边欣赏外面漫天飞雪美景。

  众人都不说话,静静欣赏这从未静心体会过的一幕,这种温暖和寒冷交相辉映,让内心充满了震撼。

  就在这时,昭仪李宜兰却很不合时宜冒出一句话,“陛下可是在想念那些在寒冬中苦苦挣扎的贫苦百姓?”

  这句话虽然没错,但是太煞风景了,皇后崔羽脸色一沉,不满地向李宜兰望去,众嫔妃也向她怒目而视。

  李宜兰是李渊的小女儿,去年入宫时才十六岁,今年也才十七岁,从去年到今年一年,天子幸临她也就五六次,加上她性格比较孤僻,父母又远在海外,所以她一直比较自哀自怜,宫中也没有朋友。

  她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一时冲动之下,说不出那句极煞风景的话。

  话说出口,她才意识到自己犯下大错,连忙起身跪下请罪。

  萧夏注视她片刻道:“朕相信你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以后说话要注意场合,你先下去吧!”

  几名宫女上前把李宜兰请了下去,崔羽也觉得有些扫兴,便对其他人道:“今天喝茶就到这里,大家都回去吧!”

  众人纷纷起身告退了,大窗前只剩下崔羽和萧夏二人。

  崔羽歉然道:“她这两天情绪有点不太稳定,还是稍稍年轻一点,夫君不要和她计较。”

  萧夏淡淡道:“如果她是思念父母,朕可以送她去锡兰国。”

  “夫君千万别这样,她没脸见父母,很可能会半路跳海。”

  “她在宫中没有朋友吗?”

  崔羽摇摇头,“她性格比较孤僻,基本上不和大家往来,父亲是失败者,她可能有点自卑。”

  “这样不行,时间久了,她精神会出问题,安排她去白云堂,学习种药制药,有点事情给她做,她就会好一些。”

  “臣妾知道了!”

  入夜,李宜兰独自坐在房间里垂泪,虽然皇后过来安抚了她,但她心中还是难过,充满了对父母家人的思念。

  这时,一名宫官在堂下屈膝行一礼,“昭仪娘娘,圣上请你过去!”

  李宜兰吓一跳,连忙起身问道:“圣上在哪里?”

  “在内书房!”

  李宜兰来不及化妆,只能裹上一件厚厚的大氅,带着两名心腹宫女,坐马车前往天子内书房。

  不多时,她抵达内书房,她正要下车,一只手却有力地扶住了她。

  李宜兰一抬头,竟然夫皇扶自己下车,她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萧夏索性一把将她横抱起来,向自己书房走去,李宜兰脸埋在丈夫怀中,小声抽泣。

  走进温暖的书房,萧夏把她放下,宫女连忙上前给她解下大氅。

  “坐下吧!”萧夏一指旁边软榻。

  李宜兰心中羞愧,跪下请罪道:“臣妾今天不敢乱说话,扰了大家的性质!”

  萧夏挥挥手,让几名宫女退下,他这才柔声道:“朕说了,那句话本身没有错,但要分场合,比如现在你就可以说!”

  李宜兰摇摇头,“臣妾是一时头脑发昏,胡说八道,请陛下原谅!”

  萧夏微微笑道:“朕知道你父亲每年冬天都会去探望贫寒人家,但朕却在宫里和家人享受冬日温暖,你心中觉得不公平,你父亲为什么那么努力却输给朕?你说实话,是不是这样想的?”

  “是有一点儿!”

  萧夏取过桌上报纸,翻出最后民生版给她看,“这是前天的报纸,你看看这个!”

  萧夏指着其中一栏道:“这是盐铺的通告,粗布已上市,你明白这句话什么意思吗?”

  李宜兰轻轻摇头,萧夏道:“这就是朕从去年开始实施的三粗方案,给贫苦人家提供粗布、粗粮和粗盐,在盐店售卖,非常便宜,比如粗粮就是麦麸和豆柏,一般是用来喂马,但人也可以吃,五文钱一斗,粗布就是麻袋麻绳那种粗麻织成的布,很粗糙,十文钱一匹,粗盐就是没有过滤过的盐,咸中带苦,二十文一斤,这种三粗品大隋每个县的盐店里都有出售,一般人是不愿碰的,吃不下不说,还会被人笑话。

  但最贫困的人家,比如父母双亡,一个少年带着几个弟妹,那怕他去帮人家去倒炉渣,倒马桶,替人跑腿买东西,他一个月挣的三四百文钱也足够养活自己和弟妹,还能租一间最便宜的官租房,虽然吃穿居住都不体面,会被人笑话,但他们至少活下去。

  冬天虽然寒冷,但他们穿着厚厚的粗麻衣服,炉里烧着捡来的未烧尽煤渣,上面陶罐里煮着热汤,他们也能熬过冬天。

  去年洛阳没有一个人冻饿而死,老人也有官府提供的三粗品和煤球,救济孤老孤幼是在每个官员的考核之中,朕就说了,不要他们做得多好,只要不出现饿死冻死的情况,就算考核为良。”

  萧夏深深吸一口气,又对李宜兰道:“你父亲做的事情,朕也在做,只是做的方式不一样,你明白了吗?”

  李宜兰已经满脸泪水,泣道:“臣妾知错了!”

  萧夏把她扶起,让她坐在自己腿上,给她擦去泪水道:“朕国事太忙,有点冷落你了,今晚你就睡在朕的书房里,朕好好安慰你,明天淑妃会带你去白云宫,你去学学种药,制药,生活就有意义了。”

  李宜兰轻轻点头,“谢谢陛下,臣妾一定好好学。”

第810章 线索又现

  进入十二月后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年货,商人们也格外忙碌,大量囤积商品,准备在年底好好赚一票。

  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位于修正坊的内卫官衙刚刚开启大门,一名中年商人便跑上前跪下,大哭起来。

  士兵吓了一跳,问清情况后,连忙跑进去禀报,不多时,施孝真带着一群内卫官员匆匆出来。

  “东西在哪里?”

  中年商人打开袋子,里面满满地全是银钱,施孝真抓起一把细看,心中一惊,全是假银钱,消失了两月的假银钱终于又出现了。

  他当即道:“带他进去了解情况!”

  不多时,银钱清点完毕,一袋银钱一共一千七百枚,其中假银钱一千四百枚,真银钱只有三百枚。

  所有人都很兴奋,这就意味着造假的源头露出来了。

  施孝真让手下给商人倒了一盏热茶,安慰他道:“你不要着急,慢慢说,我们会作为大案处理!”

  中年商人点点头,“小人是姓蒋,是太原布商,这次从太原运来三千匹布来京城售卖,到前天还剩下一千七百匹布,前天下午,有个本地客商找到我,愿意全部购买我的布匹.”

  施孝真打断他的话,“这个客商是不是四十岁左右,身材不高,眉心有颗很大的黑痣!”

  “对!就是这个商人,眉心有颗很大的黑痣。”

  施孝真和胡安对望一眼,还是上次买宝石的那个中年男子。

  “你继续说!”

  商人又继续道:“一般全部买的话,上等细布每匹布是九百文,但他不讨价还价,就要按照每匹一千文算,我当然很开心,这样我就能多赚一百七十贯钱,他提出给我银钱,我在太原没收到过,但我见过别人收取银钱,我知道它一枚银钱兑换一百文铜钱,这是官价,我就答应了。”

  昨天下午他上门给了一袋银钱,一千七百枚,我和妻子一起数,数量无误,我就让他把布匹提走了。”

  “我昨晚仔细看银钱,发现几杯银钱重量不一样,我就问客栈掌柜,他有秤,一称就说我收到假钱了,让我赶紧来内卫报案!”

  “这个假钱的男子住在哪里?”

  “我不知道,两次都他来找我!”

  “那他怎么会找到你?”

  “他说是我前一个客人介绍的,我记得叫张春布匹店,另外给他们运货的马车之前也帮我运过货,是顺风骡马行的车。”

  施孝真当即兵分两路,中郎将王凌风率人去张春布匹店询问,施孝真亲自率领百名手下赶往顺风骡马行。

  顺风骡马行是一家很大的骡马行,出卖、出租骡驴马匹,替人存放骡驴,但它们最大的生意却是给人运货。

  顺风骡马行在洛阳城有十几家分店,太原商人住在敦厚坊,他的隔壁坊、履顺坊就有一家顺风骡马行。

  不多时,施孝真带着手下赶到了骡马行,掌柜不敢怠慢,连忙把台账抱出来。

  施孝真看了两遍,也没有看见在隔壁敦厚坊运货的记录。

  掌柜小心翼翼道:“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另一家顺风骡马行,还有就是车夫私下接活,将军能不能告诉我,那个车夫姓名或者长什么样?”

  施孝真命人把太原商人带进来,问他道:“那个车夫长什么样?”

  “车夫身材很高,像根竹竿子一样。”

  掌柜恍然,立刻吩咐伙计,“去把张老三找来!”

  太原商人连忙点头,“对!他是姓张。”

  不多时,一名身材瘦高的车夫被带进来,确实像竹竿一样。

首节 上一节 434/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