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451节

  泄洪效果很好,让所有人都长长松了口气。

  虽然泄洪及时,但也不是所有的百姓都逃过了水患,很多偏远乡村的百姓以及少数住在豆子岗的百姓都因逃跑不及而被黄河淹没,死亡数千人。

  另外还有数十万亩麦田被摧毁,十几万栋民房被淹没,五个县的灾民二十余万人。

  ====

  新书预告:

  《虎枭》

  从锦帆贼到江表虎枭。

  大家一看就懂,不需要我再详细介绍了。

  相信新书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第844章 紧急赈灾

  萧夏负手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眉头紧皱难舒,这时,妻子崔羽端着参茶走到桌前方向,又慢慢走上前,柔声道:“下游泄洪,各地水位都下降了,夫君还担心什么呢?”

  萧夏叹口气道:“现在朕担心不是洪水,而是今年的夏麦,估计全没有了。”

  “这个也没办法,下了一个月的雨,这种天灾不是人力能抗拒,无法阻止,那就只能补救。”

  萧夏嘴角露出一丝苦笑,中原七郡一府连续下雨,影响人口何止百万,这可不是补救就能解决的问题。

  崔羽又提醒丈夫道:“天灾无可阻止,但人祸却能防御,夫君一定加强巡视,防止各地豪强勾结官员靠国难发财。”

  萧夏点点头,“娘子提醒得很及时,朕一定会注意。”

  ………..

  中原各地的龙王庙祭祀不断,百万农民跪求龙王,这不是盼下雨,而是恳请龙王高抬贵手,别在发威了。

  两天后,下了整整一个月的雨终于停了,乌云散开,天空终于出现了久违的太阳,大地上的百姓一片欢腾,漫长的雨季终于结束了。

  萧夏当即召开了政事堂议事,商议救灾事宜。

  “这次救灾有两个方向,第一是下游泄洪处,二十余万百姓的安置问题,第二是中原各地面临夏粮绝收问题,我们一个一个商议。”

  萧夏目光扫过五位相国,礼部尚书裴矩因为中风导致下肢瘫痪,目前已经退仕在家休养,取而代之是太子詹事崔弘舟,皇后的父亲,崔弘舟升任礼部尚书,同时兼任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首先是下游泄洪区百姓安置,朕考虑借这个机会将这二十余万百姓安置到辽西半岛,每户分永业田百亩,免税十年。”

  萧夏说的辽西半岛就是后世的辽东半岛,此时的辽东半岛是指高句丽、新罗、百济曾经呆过的那座半岛。

  事实上,河北道因为年年战乱,人口锐减,各郡都急为需要人口,但河北的人口可以自发性增加,但辽东的人口只能靠移民,尤其辽东半岛,几乎就是无人区,所以要抓住一切机会移民,这次黄河水患就是一次移民机会。

  刘文静首先表态道:“微臣支持陛下的移民方案,辽东我们丢了几百年,这次彻底拿回辽东的机会我们若不抓住,我们无法对后人交代。”

  众人也纷纷赞同移民方案,萧夏欣然道:“那第一个方向就决定了,用移民来解决,下面我们说说第二个方向,关于中原这次夏粮绝收的救灾。”

  政事堂内沉默了,其实泄洪区灾民安置真不算什么大问题,财政上花一些钱粮就能安置了,毕竟人口也就二十余万。

  真正的大问题是中原区的救灾,涉及七郡一府上百万人口,一次夏粮绝收会延续影响几年,尤其中原不定,稍微处理不慎就会出大乱子。

  这时,刚出任相国的崔弘舟缓缓道:“微臣来说两句吧!”

  萧夏点点头,“崔相国请说!”

  崔弘舟不慌不忙道:“微臣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让百姓有饭吃,也不需要什么精米白面,只要能吃饱肚子,就不会有人去造反,可以多建平准店,不仅在县城内,还要下沉到各个乡里,不光有十文钱一斗的粗粮,还要有不要钱的野豌豆粉和山药粉,另外七郡一府的粗盐微臣建议就不要钱了,当然,这些不要钱的粮盐也不能无限制的领用,微臣建议每户每月限制五斗。”

  房玄龄也道:“启禀陛下,大隋并不缺粮食,我们四大仓库还有上千万石存粮,但如果直接发放粮食给百姓,微臣觉得不妥,微臣建议以工代赈,以修路、修水利等措施让七郡一府百姓有挣钱之道,他们就可以购买粮食,度过难关。”

  萧夏沉吟一下道:“实际上还是由朝廷财政负担!”

  “正是,遇到如此天灾,只能由财政来承担。”

  萧夏又缓缓道:“各位爱卿的方案朕都赞同,但朕更关心的是执行,朕担心朝廷的各种政策到了下面,执行就变样了,最后变成豪强勾结地方官坑害百姓的手段,所以朕不光要把御史下派,还要把内卫也下派,各种明访暗查,一旦被朕查到豪强勾结地方官的事实,那就不要怪朕的霹雳手段了。”

  议事结束,最后决定由崔弘舟和萧瑀为安抚使,萧瑀去河北道安抚泄洪区百姓,崔弘舟则去河南道安抚中原百姓,同时由魏征负责制定各种赈济方案,。

  刘文静和房玄龄被萧夏留下,萧夏问道:“这次财政负担会有多少?”

  房玄龄沉声道:“微臣大致估算了一下,前前后后加起来不会低于五百万贯。”

  “要这么多?”萧夏吃了一惊。

  “陛下,主要是这次夏粮绝收影响人口太多了,至少达百万人口,时间跨度又长,按照平均一人五贯钱来算,可不得要五百万贯吗?”

  萧夏默默点头,又对刘文静道:“很多细节要考虑周全,比如各地被水淹没的粮田,肥力必然下降,这个时候朝廷就得想办法,要么就收集肥力,要么就鼓励种一茬豆子,这些不需要朕来考虑,朝廷要考虑各种细节问题。”

  刘文静连忙道:“陛下放心,微臣一定会督促把细节做好。”

  萧夏负手走了几步又道:“上次倭国出兵助百济,朕等了一年多,也没有见倭国来道歉,既然如此敌视大隋,朕也不会咽下这口气,朕决定对倭国宣战,倭国虽然别的资源匮乏,但他们黄金和白银储量颇多,另外人口资源也不少,可以为朕开拓海外提供劳力。”

  刘文静和房玄龄面面相觑,他们顿时明白了天子的意图,让倭国来负担这次大隋遇灾的财政支出。

  “陛下还需要提供朝廷提供粮草物资吗?”

  萧夏摇摇头,“不需要,我们的军队有足够的粮食物资,朕只是让你们知道,朕要对倭国宣战了。”

  刘文静和房玄龄告退,萧夏又派人把内卫都统施孝真找来,对他道:“这次中原七郡一府灾情严重,朝廷要进行全面赈灾,但朕担心地方上有人会趁机发国难财,朕要求内卫出动,在七个郡都设立分支,进行明察暗访,同时在每个郡都要开铜匦,接受百姓的检举告状。”

  施孝真连忙抱拳道:“微臣遵令!”

  安排好内卫,萧夏随即在御案前坐下,提笔写了一封手令,递给褚遂良道:“把这份手令用鹰信发给罗士信将军!”

第845章 出兵倭国

  梁郡陈留县,县衙前跪满了数千农民,恳求县衙放粮。

  一般而言,所有的官府都愿意放粮,如果他们有权力放粮,他们会毫不犹豫打开仓库,影视中说官员们视百姓为草芥,不肯放粮,这就是扯淡,

  放粮是多好的洗钱机会,以前各种屁股不干净,都会趁放粮这个机会一下子洗干净,就算只放了三千石粮食,但我上报说放了五千石粮食,怎么查得清楚?

  很多官府在朝廷检查前夕,都会一把火把粮仓烧毁,宁可背负管理不善的指责,开仓放粮这种机会他们又岂能放过?

  如果不放粮也只是因为朝廷不允许,谁敢擅自放粮,就摘谁的乌纱帽,所以官员们才不敢放粮。

  隋朝不允许郡县官府随意放粮,杨广时代严禁地方官府放粮,萧夏上位后也同样不准,只不过父子二人做法还是所有区别,杨广不管百姓死活。

  萧夏则是把赈济职责收回朝廷,由户部下面的平准司负责,各地的平准店就是平准司开设,同时在各郡设有平准仓,根据需求调拨粮食。

  有了平准店,当然不允许地方官府擅自放粮。

  陈留县县令王武庄高举双手抱拳道:“各位乡亲,大家可以去平准店取粮食,朝廷有特殊赈济,可以买十文钱一斗的粗粮,也可以取不要钱的豆薯粮,带好户籍册,每户每月可以领五斗不要钱的豆薯粮和三斤粗盐。”

  求放粮的基本上是乡下农民,他们对县城平准店不太熟悉。

  衙役们都下来劝说,数千农民这才渐渐散去,赶往县城各处的平准店。

  陈留县城原本只有两座平准店,现在又临时加了两座,但四座店前都排满了数里长的队伍。

  平准店是官方的称呼,百则称呼为三粗店,卖粗粮、粗布、粗盐,非常廉价,平时也没有多少人买,大家都要面子,若不是因为实在穷苦,也不会来买三粗品,被街坊邻居背后嘲笑。

  但现在大家都顾不上面子了,连续一个月下雨导致粮食价格暴涨,原来斗米四十文,涨到斗米一百二十文,有钱人不在意这点涨价,但普通百姓却受不了,纷纷改吃朝廷提供的平价粮。

  虽然说是粗粮,实际上并不是粗,只是陈米陈麦而已,口感不太好,其他都影响不大。

  另外,盐价不涨、布价不涨、蜂窝煤价格不涨,只要这几样不涨价,大家都能挺过大灾。

  衣食住行,住和行影响不大,主要是朝廷保证了衣食和燃料这三块,那么百姓就不会造反。

  现在三粗店又多了一样,叫做豆薯粮,就是将野豌豆粉和山药粉以一比三的比例混搭,原本是用来喂马,人吃也没有问题,用水调成糊糊后蒸熟了吃,每户每月可以免费领取五斗,领取时需要带户籍册,店铺会在后面粘贴一张纸,盖上骑缝章。

  领取一次,就会在纸上记录一次,如果没带户籍册没有关系,第一次可以直接领一斗豆薯粮和一斤粗盐,不至于白跑一趟。

  不断有农民扛着豆薯粮和粗盐匆匆回家了,虽然看起来豆薯粮不太好,但可以吃饱肚子,这一点最重要。

  陈留县只是一个缩影,同样的事情在荥阳郡、梁郡、东郡、襄城郡、颍川郡、淮阳郡、济阴郡和洛阳府等等七郡一府各地出现。

  与此同时,朝廷派出相国萧瑀和崔弘舟赶赴各地巡视慰问,御史台和内卫也派出大量人员赶赴各地明察暗访。

  罗士信的十万大军在临屯郡东南部集结,也就是从前新罗国的东南部,除了十万大军外,还有两万水师和一千多艘战船。

  罗士信已经接到了天子手令,开始对倭国下手了。

  对倭国下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占领九州岛,将九州岛和本州岛的石见国纳为大隋领土,而另一步是洗掠倭国财富,同时开发倭国的石见银山。

  这天上午,在一片号角声中,一千多艘战船出发了,运载着七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津岛驶去。

  海面上风平浪静,大军没有在津岛停留,又继续向西海道的肥国驶去,两天后,船队抵达了长崎的值嘉岛港。

  自从四万大军在海上被隋军打得全军覆灭后,整个倭国都崩溃了,他们就像一个难逃惩罚的罪犯,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如果隋军不来,他们可以稍稍松一口气,如果隋军杀来,他们也只能任人宰割。

  上千战船到来,码头上钟声大作,数千士兵更是望风而逃,罗士信率领五万大军直接在长崎登陆,这时的长崎还不是海港,海港设在外面的值嘉岛,那里是遣隋使和去百济的出发之地,也是倭国战船的出发之地,已经被费青奴的水军攻占,罗士信的任务是夺取九州岛,所以他直接在肥国登陆,开始准备横扫西海道各国。

  而费青奴率领的水军在摧毁了值嘉岛的军事设施和军队后,数百艘战船又继续启程,穿过下关海峡和濑户内海,向都城飞鸟净御原所在的难波港驶去。

  为首大船的参谋舱内,裴世清向费青奴大致介绍了一下倭国的情况。

  “倭国现在是一个女皇在位,叫做推古天皇,但具体摄政大臣有两个,一个叫厩户皇子,一个叫苏我马子,我刚刚听说厩户皇子病逝,现在是苏我马子掌握大权,此人的家族是倭国第一豪门,几乎一半的倭国财富都集中在以苏我家族为首的十几豪强手中,皇室倒是势单力薄,如果我们灭了倭国豪强,倒是帮了皇族的大忙。”

  费青奴摇摇头道:“我并不关心倭国内斗,我的任务就是夺取夺取日本国的财富,他们是死是活让他们自己斗去。”

  裴世清笑道:“那这样就简单了,我们要钱不要命,只要把财富交出来,就可以饶过他们性命。”

  裴世清作为大隋特使,出使过倭国,碍于情面,他还是不希望隋军大肆屠杀。

  费青奴冷笑一声道:“我可以不杀他们的女天皇,但她必须去洛阳向大隋天子认罪,至于他们的豪强家族,我估计一场大战难以避免!”

  费青奴的任务可不仅仅是夺取财富那么简单,他要毁灭倭国的皇族和朝廷,让倭国各地的令制国全部独立。

  这是罗士信给他的密令,他暂时还不想告诉裴世清。

  八天后,五百艘大船抵达难波港,虽然是倭国京城的海港,但这里十分简陋,修建了一些栈道,好在这里是一处天然良港,隋军士兵才得以登陆。

  数万隋军开始登陆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飞鸟净御原,京城一片大乱,一向强势的苏我马子当然不可能投降。

  同时,他也意识到这是一次机会,可以把天皇的军队控制在自己手中,如果战胜隋军,他将成为倭国的至高无上者,当然,如果战败,大家一起完蛋。

  苏我马子孤注一掷,他要赌这一把,把身家性命和倭国命运全部押上去。

  他当即纠集了十五户豪门的两万家兵,连同推古天皇控制的一万军队,共计三万人,由苏我石寸名郎统领,前往迎战隋军。

第846章 灭其制度

  隋军行军三十里后,前方出现大片山林,他们需要穿过一片狭长的谷道。

  费青奴一摆手,大军停止前行,费青奴和倭军在海上交过手,有一定的经验,他知道倭军的作战特点,就算大军进攻,也会分割成很多小集团,喜欢偷袭,或许这和倭国山地多,摆不开战场有关。

  这时,斥候骑马奔来道:“启禀将军,山林内有敌军埋伏迹象,多处群鸟惊飞。”

  费青奴冷笑一声,喝令道:“准备放火烧林!”

  他们这里距离海边不远,南风强劲,非常适合从南面烧林。

  隋军士兵将一桶桶火油在山林边缘铺洒,这是最好的助燃剂,随着一支支火把扔进树林,只片刻,浓烟四起,烈火开始迅速蔓延。

  山林上方一片片惊鸟不断飞起,在强劲的海风吹助之下,火势蔓延极为迅速,尤其山上都是松树,一串爆燃,火焰顿时窜到百丈外,火势迅猛得骇人。

  山林内埋伏的三万倭军惊骇万分,拼命奔逃,但烈火借风势,火速更快,一片片倭军武士被吞没,成千上万士兵被烧成火人,在惨叫中倒下。

  山下隋军主将费青奴眉头紧皱,火势太大,会不会让京城的倭国豪强都趁机逃跑了。

  就在这时,裴世清上前对费青奴道:“我找到几名本地人,他们说还有另外一条路可以绕去飞鸟净御原。”

首节 上一节 45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