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算是轻的,凌迟、腰斩才是常见的惩罚。
所以,别想着贪一笔就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大诰》里还有很多连坐的规定,谁都跑不掉。”
热烈的气氛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整个驿站都变得阴森森的,不少人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哆嗦。
他们在京城待了许久,
应天城的菜市口几乎每天都有官员和官吏受刑,
墨面、断手、刖足、阉割等刑罚屡见不鲜,
见得多了,自然心生畏惧。
不少吏员眼神闪躲,恨不得把自己藏起来。
陆云逸见状,微微一笑,说道:
“当然,你们也不用过于害怕,只要不犯错,
本将和朝廷一定会保你们平安!
本将是什么样的人,你们还不了解吗?”
这么一说,许多军卒原本严峻的脸色开始慢慢缓和。
他们虽然身有残疾,但都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过的功勋军卒,
赏钱和抚恤金都有一些,大多有些家底,
要是因为贪腐而让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那可就太得不偿失了。
见气氛缓和了许多,陆云逸摆了摆手,说道:
“好了,牢记你们的使命,憧憬你们的未来,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本官保证你们有一个远大前程。”
“现在——”
“所有人!出发!”
百余人纷纷跨上自行车和三轮车,
带着满满的斗志和信心,浩浩荡荡地驶出了驿站,向着远方的乡村进发。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一道道金色的轮廓,仿佛预示着他们光明的未来。
张玉走上前来,满脸担忧地说道:
“大人,开这么高的工钱,是不是太多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与人打交道可比直接砍人难多了。
要是不给够钱,怎么会卖力干活?”
既然陆云逸都这么说了,张玉也不好再说什么,点了点头,说道:
“有锦衣卫和都察院监督,应该会好一些。”
“什么锦衣卫和都察院?”陆云逸撇了撇嘴。
张玉一脸愕然。
陆云逸笑着解释道:
“放心吧,监察机构会随着商行的建立逐步完善。
等商行做大做强了,锦衣卫和都察院说不定还真会参与进来。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了,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张玉脸上还是带着一丝忌惮,几次欲言又止。
陆云逸看到他这副模样,笑着问道:
“怎么了?有什么事就说。”
“大人,最近京城里有些传言,说您借着商行的事假公济私。
现在您给他们开十两银子一个月的工资,
要是传出去.
而且,现在定下十两银子,以后”
陆云逸笑了起来,说道:
“你是想问,要是以后商行不再由我掌控,这些福利待遇还能不能继续保持吧?”
第508章 矫枉必须过正
“呃”
张玉有些手足无措,脸上带着一丝尴尬,
他犹豫着点了点头,凑近了一些低声说道:
“大人,经过这几日研究,再结合您刚刚所说的话,
下官认为,商行堪称另辟蹊径的集大成者。
只要朝廷能把这件事做好,对整个南直隶将会拥有前所未有的掌控力。
而这样的权力,朝廷绝不会放任其自流。
甚至,就算是皇子皇嗣,也不会让他们掌控,更何况我等外臣。”
张玉脸上还残留着惊魂未定,他被陆云逸刚刚的话吓到了。
那句“变革的开始”,他越琢磨越觉得,这或许就是商行真正的作用。
然而,此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如登天。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就倒在了变革的道路上。
仅仅是故元朝廷,
就有“卢世荣”与“脱脱”死在了变革之事上,
宋朝就更不用说了,王安石、范仲淹、蔡京这些主张变法的宰相,
最后都落得身死道消,皇帝都死了好几个。
作为熟读史书的张玉,
他深知商行这事儿一出来,
上上下下的诸多人就已然站在了深渊边缘。
今日更是直接挑明了,商行就是变革的开端,这怎能不让他心生畏惧?
陆云逸背负着双手,站在驿站门口,
望着渐行渐远的诸多军卒以及吏员,眼窝深邃,眼神中透着难以捉摸,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张玉,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朝廷确实是这么打算的,商行也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在行动。
只不过,商行的真正目的只有宫中的陛下、太子,还有都督府的几位大人知晓。
至于其他人,或许能看出一些端倪,
但只要商行一日不开业,就会有人被蒙在鼓里,就会有人心存侥幸。
趁着陛下还在世,有些路若不去试一下,以后可就没机会了。”
“可是大人,应天乃天子脚下,
做事相对容易一些,乡野田间的百姓对朝廷并不抵触。
但若是再远一些的地方,
朝廷的政令早就被那些乡绅势力扭曲得不成样子,好事也都变成了坏事。
朝廷想要深入到乡里田间,谈何容易啊。”
“不要害怕,困难摆在眼前,一个一个去克服就行了。
你是聪明人,能看到可能出现的阻碍和困难,
但这世上大多数人,看不到这一点,这就足够了。”
陆云逸抬起头,看向即将消失在视线尽头的一行人,说道:
“看看他们,朝气蓬勃,就算有困难他们也毫不畏惧。
以往我对无为而治、中庸之道十分推崇。
那时我远在北疆庆州,关外小城。
一会儿归属元人,一会儿归属明人。
即便如此,想要吃饱肚子也不是难事。
曾经我以为大明的村落要比那好上不少,至少在朝廷的治理下,能有个基本保障。
但在云南宜良县,我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一个村子不过千百人,竟然有三成佃农,还有三成依附于乡绅士绅过活。
整个村子的人日子过得水深火热,
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是常态,
一旦发生动乱,这些人连十天都活不下去。
那时我才猛然惊觉,中庸之道不行,朝廷也不能无为而治,得出重拳干事啊。”
说到这儿,陆云逸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书递了过去:
“上次给你的应天地图,你记下了吧。”
原本有些呆愣的张玉连忙点头:
“记下了。”
“其实与地图一同拿来的,还有应天周边村庄的一些情况。
比在宜良县所见的还要糟糕,一个村落里四五成是佃农是常有的事,一个员外占据大半土地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甚至有那么两成的村落,
不知道朝廷在哪里,当然也不知道应天城在哪儿,
更不知道应天城已经重修了,
因为在故元的时候,他们就从未见过应天城。”
“还,还有这种事?”
张玉面露震惊之色,连忙翻看手中的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