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听下面的吏员说,户部担心陛下会特别喜爱这些青年才俊,从而给予丰厚赏赐。
另外,还有一些外族的使臣也在京中。
如果陛下赏赐过多,户部的银子就会变得紧张。”
“岂有此理!”
太子朱标冷哼一声,不再言语。
以往,小国的使臣来京时,会带来一些本国特产,而大明朝廷也会回赐一些实用物件。
通常情况下,作为宗主国的大明朝廷,
在这种赏赐往来中往往会有所付出。
当然,朝廷也对这些附属国前来朝贡的年限做了规定,
有的是三年一次,有的是五年一次。
对于倭国,则明确规定十年朝贡一次。
如今大明朝廷刚刚在麓川之战中取得大胜,
这些西南小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大明的附属国。
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彰显天朝的威严与气度。
这时,李景隆眺望远方,突然在那一片翠绿的田间,发现了一条银色丝带。
他连忙指着前方,喊道:
“快看!”
众人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那是一条从工坊通向官道的道路。
远远望去,便能清晰地看到官道的土黄色与这条岔路的银白色形成了鲜明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
尤其是这条道路的平整程度,
让在场众人感觉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应天城。
太子朱标探出半个身子,望着前方那条宽敞、工整的道路,眼睛为之一亮。
他看向陆云逸,问道:
“修这条路花了多少钱?”
陆云逸连忙回答:
“回禀太子殿下,这条路全长三里,总共花费了九百两银子!”
“不是说要几千两吗?”
“回禀殿下,是工坊当初计算有误。
因为原本就有一条较为平整的土路,
所以这次修路不需要再进行道路平整工作,从而节省了一些费用。
而且,修路的工匠都是由工坊自行提供的,没有额外支付工钱,
所以最终的花费就便宜了一些。”
朱标眼中闪过一丝震惊,许多官员也纷纷将目光投向陆云逸。
即便如此,九百两银子的花费依然让众人感到十分震惊。
按照以往修路的方法,
平整土地、铺设路基、铺筑路面,再加上挖掘两条排水沟,
每一项工作的花费都将近千两银子,而且工期漫长。
如果不是可以动用不要钱的民夫和军卒,
朝廷根本无力承担修路的费用。
“陆大人,这条路修了几天?”
坐在轿子里的大学士宋纳也探出头来问道。
他年近八十,胡子花白,身形干瘦,
看上去十分和蔼,说起话来也是慢条斯理。
“宋老先生,除去前期的准备工作,道路实际修建一共用了六天。
其中,四天完成道路铺设,另外两天是等待水泥和混凝土凝固。”
“如此快?”
宋纳有些吃惊,语速也不自觉地加快了一些。
他曾是故元的进士,在那时候,
修一条路往往需要耗费数年的时间。
大明立国之后,修路的速度有了大幅提升,
他曾以为那已经是古往今来最快的速度了。
但没想到,今日又让他大开眼界。
“宋老先生,眼前的这条路虽然修建得很快,
但要达到最坚硬的程度,还需要等待二十多天。
不过,现在已经可以供车马通行,使用起来没有问题。”
“好好.好啊。”
宋纳有些浑浊的眼中闪过喜悦,连连点头。
他转而看向太子朱标:
“殿下,臣已年近八十,
原以为对世间之事都有所涉猎,但今日实在是让臣大开眼界。
这路物美价廉,功德无量啊!”
听了宋纳的话,太子也十分高兴,点头称赞:
“不错,这条路看起来确实规整。”
一行人渐渐靠近,原本嘈杂的队伍也逐渐安静下来。
水泥路宽阔笔直,其宽度足以容纳五辆马车并行通过。
道路两侧的边缘切割得极为整齐,
在阳光的照射下,整条道路微微泛着光泽。
众人目光沿着路面延伸,竟然找不到一丝坑洼或凸起的地方。
在道路中央位置,还有一道道整齐刻痕,均匀地分布着。
李景隆好奇地问道:“这些是什么东西?”
“防滑所用,下雨天如果没有这些纹理,行人和车马很容易打滑。”
众人纷纷恍然大悟,他们将脚踩在路面上,来回摩擦,
发现确实如陆云逸所说。
与宫中的青石板大多是凸起的防滑设计不同,
眼前的水泥路是凹陷纹理,相比之下,这种设计更为简单实用。
道路两侧的排水沟同样规整有序,
沟壁是用砖石砌成的,并且抹上了石灰,
看起来平整光滑,沟底的坡度也恰到好处。
太子朱标看向道路的尽头,那里与工坊连接处过渡自然,
道路直通工坊门口,隐约还能看到门口停放着的一些车马。
太子朱标在道路上踱步,不时地用手触摸路面,眼中赞赏再也无法掩饰。
“比本宫预想的还要好!”
“云逸,修路的方法,详细记录成册了吗?”
“殿下放心,工坊已经将修路的工艺、材料配比等都记录下来了,随时可以呈给殿下审阅。”
“好做得好。”
徐辉祖上前一步,偏偏点头:
“以往调兵,一旦开始大规模征调民夫和粮草,
往往是人走到哪,问题就出在哪
眼前这路看起来十分结实,它能承受多少车马通行?”
跟随的五军都督府官员也将目光投向了陆云逸。
陆云逸解释道:
“昨日已经测试过,五十辆满载的车马通过时,
道路依然稳固,没有出现变形情况,也没有留下痕迹。
不过,要测试其真正的强度,还需要再等一段时间。”
“五十辆?非常好!”
徐辉祖的眼睛亮了起来,五十辆的承载量已经足够了。
通常情况下,寻常运粮和运兵队伍行进时都是拖拖拉拉的,速度有快有慢。
三里长的路,一般也就百十辆车,千把人的队伍。
此时,一阵微风轻轻拂过,道路旁的柳枝随风轻轻摇曳。
这让朱标的心情尤为舒畅!
近些年刚刚修好的官道可以先暂且不管,
若是能像眼前这条路一样,修建从乡村通往官道的道路,
这些道路不仅长度较短,而且工期短、见效快。
如果工部和五军都督府全力推进,
很快就能出成果,让朝廷上下的反对之声平息下来。
这对于朝廷来说,至关重要。
在一行人后方,许多吏员和官员也开始纷纷讨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