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133节

  让下属清楚知道自己的任务和目标,

  确保整个作战行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七、要团结]

  “作为千户,一个指挥所承上启下的将领,

  要与手下的百户、总旗等各级军官建立合作关系。

  要在目标上保持一致,都以保卫国家、维护安全为共同目标!

  在行动上要协调配合,互相支持,不能互相扯皮、推诿责任。

  千户更要以身作则,为军卒们树立榜样,使整个千户所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八、立风格]

  “在战场上,怕没有用,只有拿起刀砍死敌人才能得到休息、胜利。

  作为千户,要培养军卒们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

  遇到敌人时要猛打猛冲猛追,

  尤其是在追击敌人时,要毫不留情,

  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力求彻底歼灭!

  应杀尽杀!

  记住!只有死去的人才不会成为敌人!”

第534章 练将之法,这里是刘府

  随着时间悄然流逝,大殿内鸦雀无声,

  唯有上首的陆云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他声音洪亮,在大殿中久久回荡。

  讲台上的茶水添了一轮又一轮!

  台下众人个个聚精会神地埋头记录,脸上神情凝重到了极点。

  到了最后,位于最前方的诸多勋贵都觉得陆云逸说得极有道理,开始命人纷纷记录,

  尤其是对于军队中层将领的定位,十分清晰!

  蓝玉坐在最前方,脸上写满了欣慰。

  作为久经沙场、战功赫赫的老将,

  他知道如今军中的一些中层将领,都是从战火纷飞的混乱岁月中一路拼杀出来的,在战事中逐渐成长。

  然而,当下南北方两大劲敌已被打得元气大伤,

  曾经忙碌的都督府也肉眼可见地清闲了下来。

  在这相对和平的时期,一个严峻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

  没有了实战磨砺,军卒和将领们该如何继续成长?

  而在此时,都督府才刚刚有些意识到,

  不能再像以往那般走野路子,必须要有一个可以依靠、成体系地培养军官的法子。

  这才能让日后的大明军伍不至于衰弱,也不至于武备废弛。

  而现在,现成的法子就在眼前,蓝玉如何不欣喜。

  一旁的沐英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得意,

  他轻轻歪着头,压低声音对蓝玉说:

  “怎么样,我这女婿够敏锐吧?

  咱们还没来得及商议此事,他就已经想出了解决之道。”

  蓝玉瞥了沐英一眼,看他那沾沾自喜的模样,

  无奈地摇了摇头,没有搭理他。

  沐英丝毫不见外,继续滔滔不绝地说道:

  “都督府应该依照这个方法,大力培养各地的千户以及指挥使。

  否则,一旦战事再起,这些将领们一问三不知,仗还怎么打?

  这次北征结束后,务必将此事提上日程。

  打了这么多年仗,我现在愈发觉得,

  凡事都得有规矩,按章程办事,这样才能稳扎稳打。”

  “几年前我就说过此事,可你们一个个都只顾守着自己的地盘,根本不听。”

  蓝玉毫不客气地数落道。

  沐英笑着回应:

  “那时候还在打仗,大家都忙得焦头烂额,哪有工夫伺候你?

  现在不同了,战事平息,军卒们都闲了下来,

  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

  既让他们学到真本事,又能让他们有事可做,安稳下来,何乐而不为呢?”

  二人交谈正酣,魏国公徐辉祖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聆听着,

  打算回去后深入钻研一番。

  “你觉得呢?”蓝玉突然将目光转向徐辉祖。

  “我?”徐辉祖微微一怔,脸色闪过一丝异样,不过他很快整理好思绪,沉稳回答:

  “还是要有规矩,至少都督府要尽快制定出一套完善章程。

  允恭曾跟我说,在陆云逸的麾下,

  所有军务都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划分,

  单单一个千户的职责就写满了两大张纸,详细罗列了各项必须执行的军务。

  百户的职责相对少一些,那也有一页纸。

  他说,这些规矩一旦落实到位,不管大家愿不愿意,都必须严格执行。

  而只要切实执行了,就能有所提升。

  毕竟,这些规矩都是陆云逸定的,他的本事要远超一般千户。

  都督府若要制定规矩,其中条文绝不能由普通参谋来拟定,

  而应该由身经百战的勋贵们共同商讨制定,

  这样才能站高望低,一揽全局,真正发挥作用。”

  蓝玉与沐英听后,脸色变得有些怪异。

  蓝玉白了徐辉祖一眼:

  “问你该如何实施,可不是让你给我们安排一堆活儿。

  不过你说得也有道理,暂且这么定下来,回去后再仔细研究。

  颍国公马上就要回来了,到时候把他也拉进来一起商议。”

  沐英突然笑了起来:

  “颍国公年纪这么大了,到时候他又该抱怨了。”

  “能者多劳嘛,军中的老大哥总得为军队发展出份力。

  另外等事情初步确定下来后,把方案送给宋国公看看,让他也参与进来,出出主意。

  他整日练兵,估计都快憋闷坏了。”蓝玉有条不紊地说道。

  魏国公徐辉祖脸色凝重,低声提醒道:

  “大将军,这件事是不是应该请陛下定夺?”

  “你说的是制定方略,还是询问宋国公的意见?”

  “询问宋国公的意见。”

  蓝玉明白他的顾虑,摇了摇头说:

  “陛下与太子殿下都希望看到以老带新的好局面。

  宋国公征战多年,有不少压箱底的本事,陛下也乐见其成他出来传授。

  等回去后,你上一封折子问问陛下的意见”

  徐辉祖暗自叫苦,怎么这事又落到我头上了?

  沐英见他这副无奈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心情舒畅。

  讲课从申时初一直持续到酉时初,

  当陆云逸从讲台上从容走下时,大殿内依旧寂静无声,仿佛时间都凝固了一般。

  但随着蓝玉和沐英率先抬手鼓掌,

  清脆的掌声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

  越来越多的掌声接踵而至,如潮水般迅速填满了整个国子监大殿。

  一道道炽热目光纷纷投向陆云逸,眼中满是钦佩赞赏。

  当然,在这些目光中,也有一些人脸色凝重,思绪万千。

  一些人始终认为陆云逸只是运气好,遇到了一位赏识他的好上司。

  但今日听了他这一番讲解,这些人彻底改变了看法,

  笃定这绝非仅仅靠运气,而是凭借着真才实学和本事。

  试问,如果陆云逸在他们的麾下,

  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提拔重用这样的人才。

  毕竟,谁能拒绝一个做事认真负责、事事考虑周全,还有一套完备理论支撑的下属呢?

  回到座位上,一名侍者恭敬递来了一条冰镇毛巾,

  陆云逸伸手接过,用力擦了擦脸,顿感心中的燥热消散,

  久违的清凉之感从心底缓缓弥漫。

  一旁的张铨看向陆云逸的眼神,

  已不再是以往那种看待后辈的目光,而是多了几分佩服。

首节 上一节 1133/18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