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180节

  至少,与其他商行相比,要气派得多。

  兜兜转转,二人离开商行时,身上都蒙上了一层灰尘。

  李至刚拍了拍脑袋,问道:

  “大人,对于商行内部的结构和布局,您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吗?”

  陆云逸摆了摆手:

  “初期的图纸已经给你们了,具体怎么操作你们自己决定。

  对于建筑方面的事,我一窍不通,比不上你们这些内行。”

  尽管已经听大人说过很多次这样的话,

  但李至刚还是觉得庆幸,

  能有一个不插手具体事务的上官,实在是太好了。

  “下官知道了。”

  “行了,应天商行的事你辛苦了。

  衙门现在手头也宽裕了不少,发月钱的时候,所有人都有赏钱。”

  李至刚脸色一变,想要说些什么。

  但陆云逸摆了摆手:

  “这点钱你可能看不上,但工匠们在乎。

  而且,这也是一种激励方式,不必多说。”

  李至刚脸上露出笑容,连忙躬身行礼:

  “多谢部堂大人,下官一定竭尽全力,把商行修建好!”

  “嗯。”

  陆云逸点了点头,带着亲卫离开,前往五军都督府。

  他说要去见麓川使臣并非诓骗朱锦玉,

  而是确有其事,就在下午。

  未时二刻,也就是下午一点半左右,

  中军都督府议事大堂,

  陆云逸手里拿着厚厚的文书,迈步走了进去。

  大堂十分宽敞,一张巨大的长桌摆在屋子中央,

  上首摆放着一张座椅,左右两侧各有十几张座椅。

  外围已经有一些都督府的吏员提前来到这里,

  手里拿着纸笔和文书,随时准备记录。

  陆云逸走进大堂后,一众吏员迅速站起身来,脸上满是恭敬之色。

  “陆大人。”

  陆云逸看了看这些年纪比他还大的参谋和吏员,摆了摆手:

  “坐吧,什么时候开始?”

  “回禀大人,还需要一盏茶的时间。”

  一名吏员起身回答,脸色有几分古怪。

  早就听工部吏员说陆大人每次开会都喜欢提前到,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陆云逸点了点头:

  “坐下吧。”

  吏员坐下后,陆云逸将身体靠在椅背上,看着手中文书。

  上面记载着朝廷提出的停战条件以及麓川方面愿意付出的赔偿金额,

  不用看也知道,两者相差甚远。

  朝廷要求麓川支付五年战事所耗费的银两以及抚恤金,

  共计五百六十万两,

  还要承担景东、楚雄两地建设费用的八成,将近两百万两。

  此外,日后每年都要进贡一批最优质的木材和矿石,

  这些数字让人触目惊心,

  就连陆云逸看了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太狠了。

  这样的条件,一旦麓川同意,那他们就将永世无法翻身。

  更让陆云逸震惊的是,

  麓川的这些人也不知道是不是脑子糊涂了,连砍价都不会。

  他们只是试探性地将赔偿金额砍掉了一半。

  在陆云逸看来,这完全是多此一举。

  不管是砍掉九成还是五成,他们的这一行为已经表明了一个态度,

  他们准备赔钱,而且已经打算赔钱了。

  还没开始真正谈判,底线就已经暴露无遗。

  陆云逸不知道思伦法会作何感想,

  如果他是麓川人,恐怕会气得吐血。

  一盏茶的时间很快过去,一行人陆续走进大堂。

  大多是都督府的佥事以及六部旁听的官员。

  他们看到陆云逸已经早早落座,

  虽然有些诧异,但也没说什么。

  紧接着,麓川使团走了进来,一行十余人。

  领头的是两位五十多岁的老者,

  一位是正使,一位副使,后面跟着记录人员。

  最后,主持此次会议的魏国公徐辉祖走了进来,

  身后还跟着曹国公李景隆、左军都督耿忠、户部尚书杨靖以及左都御史詹徽。

  屋中众人看到他们进来,连忙站起身,躬身行礼。

  徐辉祖摆了摆手,径直走到上首的位置,

  将手中的文书放在桌上,淡淡地说道:

  “坐。”

第555章 麓川之国,畏威而不怀德

  “两位使臣,先做个自我介绍吧。

  在座的诸位,想必你们也都认识,就无需本公再介绍了。”

  坐在上首的徐辉祖神色淡然,语气中透着一丝冷淡。

  不知为何,他话音刚落,整个会议大堂气氛就变得压抑。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来自麓川的两名使臣,等着他们的回应。

  其中一位身形健壮、看上去五十岁左右的老者深吸一口气,沉稳说道:

  “老夫乃麓川中书省参知政事刀补瓦。”

  另一位稍显年轻些的使臣目光扫视众人,同样沉声说道:

  “本官为麓川门下省侍郎恭坝光。”

  在场众人纷纷点头。

  麓川沿用了一些故元官制,参知政事为从二品,侍郎是正三品。

  上首的徐辉祖微微颔首,

  指了指二人面前的诸多文书,直言道:

  “这是我大明都督府、户部、兵部统筹核算,关于麓川战事的钱粮明细。

  两位大人看一看,若

  没有异议,就尽早签字画押,然后离开京城。”

  徐辉祖话语毫不客气,语气生硬,怎么看都不像是在招待使臣。

  然而,麓川两位使臣并未表现出不满,只是脸上多了几分阴郁。

  自从踏入大明境内,他们便深刻感受到了双方之间的巨大差距。

  尤其是那巍峨高大的城池,以及宏伟空旷的奉天殿,还有那绵延不绝的耕地。

  与之相比,麓川简直穷山恶水,物资匮乏。

  也难怪明人称他们为化外之地。

  刀补瓦还是深吸一口气,抬头看向徐辉祖,郑重说道:

  “拜见魏国公,麓川对此尚有一些异议。

  此战麓川虽败,愿意承担因双方误会引发争斗所产生的钱粮损失,

  但大明朝廷给出的账目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麓川朝廷断然不会答应这样的决议。”

  说着,刀补瓦将自己携带的一封文书递到侍者手中。

  侍者接过文书,呈送到徐辉祖面前。

  徐辉祖一边翻文书,刀补瓦一边解释道:

  “大明魏国公,我麓川此番带着诚意而来,

  愿意拿出一些钱粮,以慰藉死伤将士的在天之灵。

  但对于一些不合理、不公正的款项,麓川绝不能接受。”

  一旁的恭坝光也重重地点头,目光扫视四周:

首节 上一节 1180/18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