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406节

  尤其是杨士奇,

  他此刻已经彻底清醒了过来,脸色漆黑如墨。

  陆云逸拿着貂皮在二人身前踱步,有些古怪地发问:

  “说说吧,你们二人是在都司待够了,想要上天?”

  “不不不大人,学生不敢。”杨士奇连忙摇头,

  倒是解缙,眼眶通红地看着他,其中布满血丝:

  “陆大人,我想听一个解释,

  为何都司助纣为虐,与民争利,还纵容走私之事发生。”

  陆云逸听后,轻笑一声:

  “就因为此事,你们就喝了酒来都司大吵大闹?”

  到了此时,杨士奇也瞪大眼睛,仗义执言:

  “大人!官商勾结不可不防啊,

  刚刚学生见到了段大人与一众商贾谈笑风生,

  其行为.让学生脊背发凉!”

  解缙更是直接:

  “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这是汉代陆贾所言,

  说是官场之中,一些奸邪之臣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获取更多私利,

  不择手段地蒙蔽君主,阻碍贤能之士进入朝堂。

  他们如同浮云,遮挡了君主的视野,

  使得朝廷无法任用真正有才能的人。

  陆云逸知道他的意思,但没有计较,

  而是慢慢坐了下来,看向二人,淡淡开口:

  “你们说的是白糖一事?”

  “正是!”解缙坐直身体。

  “此事干系甚大,你们不知道也是理所应当,不必深究。”陆云逸摆了摆手。

  “食禄者不与民争利!”解缙猛地瞪大眼睛!

  “呵”

  陆云逸嗤笑一声,抿了一口茶水,有些感叹地长叹一声:

  “解缙啊,你心思极为纯良,本官不与你计较,

  但你这明里暗里讥讽本官,

  是觉得本官听不懂吗?就你饱读诗书?”

  “大人听得懂就好。”解缙脖子一梗,反而更加神气。

  “大绅兄,不得无礼!”杨士奇连忙劝阻。

  “哎。”陆云逸招手制止:

  “让他说看看《太平十策》中有没有什么法子,

  让百姓一天能白得十文钱,

  又或者让他们在这冰天雪地里有事可做。”

  解缙呼吸一滞,整个脸顿时涨得通红,

  自从来到大宁之后,见到了大宁城中的诸多模样,

  他也意识到了《太平十策》中有多么幼稚之语,

  所以他最近都不怎么想提此物,

  一旦提起来,他的十根脚指头都要紧扣地面,

  现在更是让他羞愧难当。

  “陆大人,太平十策固然没有法子能做到如此,

  但都司如此行事乃荒谬,

  更是罔顾国法,错上加错。”

  陆云逸无奈地摇了摇头,点了点解缙,笑着说道:

  “解缙啊,两年之前你在武英殿中侃侃而谈,大谈《太平十策》时,

  是否觉得自己之言绝无一处错漏,自己更是不可能错?”

  解缙脸色一僵。

  “现在呢?对于两年前之言是否觉得羞愧难当?”

  陆云逸继续出言调侃,

  因为缝纫机带来的烦躁都削减了不少,

  “换句话说,你又怎么知道你所说,是对是错?”

  解缙一时语塞,不过他很快反击:

  “解缙不知今日所言对错,

  但知道大明律之对错,

  如今之事就是一错再错,更是罔顾国法之举。

  至于那所谓的十文钱,

  若是因为这等蝇头小利而罔顾国法,这等钱不要也罢。”

  “为什么不要?”陆云逸露出诧异,侃侃而谈:

  “一天十文钱对于你来说可能不屑一顾,

  但对于城中百姓来说,

  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能支撑他们一日三餐,

  你就这么三言两语地不让人家挣这笔钱,有些不近道理了。”

  解缙语气愈发激昂:

  “百姓虽慕十文之利,

  然《论语述而》有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若因此坏了朝廷纲纪,

  他日奸佞横行、民怨沸腾,岂不因小失大?

  望大人以史为鉴,

  莫做那‘利令智昏,祸国殃民’之辈!”

  陆云逸笑了起来,

  “书读得多就是好啊,出口成章,满嘴仁义道德,

  但.解缙啊,我来告诉你,

  城北这些草原人听不懂你说的什么,

  更不知道什么是不义之财,

  他们想得很简单,有钱就去赚,这样才能吃得好过得好,

  或许就是这每日十文钱,用五文攒五文,

  日后家中有个什么小病小灾,也能去看看大夫。”

  陆云逸笑着起身,踱步至窗边,

  指尖轻轻叩击着窗棂,望着窗外呼呼冷风:

  “你说得极好,而且引经据典。

  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连饭都吃不饱的人,哪有余力去空谈道义?

  且看这大宁城内,

  去年冻死多少饥民?你可知道?”

  解缙摇了摇头

  “本官告诉你,仅仅是文书中记载,

  就有一千三百九十一人,八成在城北。

  去年草原大雪,几个小部都没了活路,前来投诚,

  但都司却拒收了,

  他们都冻死在了城外,你知道有多少人吗?

  将近六千啊,妇孺孩童过半,尸骨遍野,

  尸坑就在城北五里的树林旁,

  往下挖一尺就能看到,你可以去看看。

  本官费尽心思,生生从这些商贾手中抠出十文钱发给他们,反倒成了过错?”

  他忽然转身,眼中笑意褪去,神色凝重:

  “你说律法如山,可律法若不能活人,就是一纸空文!

  当年范仲淹在杭州,谷价暴涨时非但不抑价,

  反而下令涨价,世人皆骂其昏聩,可结果呢?

  商贾闻风运粮,粮多价自跌,百姓终得活路。

  其中取舍,死守教条是不行的。

  更何况.这里可是关外,

  你们都是江西人,生在富庶之地,鱼米之乡,根本不拿这大宁城当回事。

  但本官可是大宁人啊,

首节 上一节 1406/18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