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534节

  这么一想,那绵延十几里的军寨似乎就能够解释了。

  而这一想法同时也在军帐中的诸多将领心中浮现,

  他们一个个面露荒唐。

  边军贩卖军资军械这事本就屡禁不止,

  朝廷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现在这般,已经不能用过分来形容了。

  这是在培养私兵!

  武福六倒是不关注这些军资,

  而是那绵延十几里的营寨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敌军,

  “大人,敌军人数众多,

  我等要不要先与天津卫会合?再寻破敌之法?”

  张怀安以及李广源则瞪大眼睛,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武福六。

  他们有些想不明白,在实力相差如此悬殊的前提下,

  为什么还要想着破敌,正确的做法难道不是抓紧找个左侧空档,

  插进辽东,与友军汇合才是

  王兴邦若有所思,沉声开口:

  “大人,我想我们不应该与三万卫会合。”

  “理由。”陆云逸淡淡开口。

  王兴邦抿了抿嘴,瓮声瓮气地开口:

  “大人,此等局势下,固守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但想要破敌绝无可能,只有进攻才能以小搏大,

  造成最大杀伤,甚至是最后取胜。

  若是与辽东诸军会合,说不得我们就要与天津卫一样,

  在那里死守坚守,

  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能做的选择太少了。”

  陆云逸轻轻点头:

  “说得很对,面对如此悬殊之人数,绝对不能固守,

  固守就是自寻死路,自废武功。

  况且”

  说到这,陆云逸眼中闪过一丝古怪:

  “这次咱们可是私自进兵,

  一没有都督府的军令,二没有兵部的调令,

  突然出现在辽东,不好解释,

  就算是守下了,后续咱们也会有麻烦。”

  此话一说出口,在场原本低着头看文书的诸多将领猛地将头抬起,

  眼中闪过不可思议

  不是朝廷的意思?

  那他们千里迢迢来到辽东作甚?

  众人面面相觑,但都没有开腔,

  来都来了,纠结这些也没有意思,

  而且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也压不着他们。

  正当众人思绪纷飞之际,陆云逸站了起来,

  “既然发现了敌军大部,那咱们也不能闲着,

  尔等将领参与后续方略制定,给诸多参谋查缺补漏。

  另外将斥候都散出去,

  找出这十里营寨的疏漏以及薄弱点,

  一日之后要确认进攻方向!不能拖沓!”

  “是!”

  武福六率先站了起来,这等事情他可谓是轻车熟路。

  很快,屋中一众将领都站了起来,连连称是。

  但众人心思大不相同,

  张怀安与李广源听出了陆大人的意思,是真要打了.

  可是五千人的战兵来打将近五万人的营寨,

  怎么看都有些匪夷所思.

  一行人离开中央军帐,因为二人都出身权贵,

  再就是前军斥候部的外来户,所以隐隐抱团。

  张怀安看着外面渐渐晴朗的天气,有些忧心忡忡:

  “李大人,你是指挥使,你觉得这仗能打赢吗?”

  李广源一愣,旋即自嘲地笑了起来:

  “我这个指挥使没打过几场仗,怎么知道这等事.

  倒是你.就没从张都督那里学到什么本事?

  洪武十四年,白石江一战,

  颍国公、凉国公、西平侯可是凭借三万兵一战破敌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十万精兵,张都督可就在阵中啊。”

  张怀安脸色陡然古怪起来:

  “三万打十万咱们可是五千打五万,

  那时军中都是什么人,咱们哪有这能耐.”

  听到他的嘀咕,李广源一愣,旋即哈哈大笑起来,用力拍着张怀安的肩膀:

  “张兄弟,看来你我都有自知之明啊。”

  “笑什么呢?”

  武福六见他们哈哈大笑,走过来发问,眼中露出好奇。

  二人一下子就不笑了,张怀安连忙解释:

  “武大人,我等在说以少敌多之事,

  咱们五千兵.敌人五万兵,有些实力悬殊啊。”

  李广源连连点头,虽然他是指挥使,

  但在这军中,可不以官职论高低。

  武福六听后笑了起来:

  “差点忘了你们没经历过麓川之战了,

  你们不用担心,以少敌多这等事咱们轻车熟路。

  在麓川,大人率领我们四千多骑破了麓川的后军营寨,

  那里面有十多万人,更不用说后面西平侯率领不过三万骑,就击溃了思伦法十多万大军。”

  二人眼睛一瞪,显然以他们的官职还无法接触到这等机密要事。

  “大人,传闻是真的?”张怀安忍不住发问。

  武福六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当时朝中准备与麓川索要战后赔款,

  便故意压下了这些军报,以免麓川人狗急跳墙,

  但参与麓川之战的人太多,总会有所流传,

  朝廷也管不过来,索性就由着他们去了。

  武福六沉吟片刻,轻声道:

  “有些是夸大其词,但在破除麓川后军营寨这事上,要比传闻更加玄妙。

  虽然最后战胜了,但我们也损失了不少弟兄,

  要不然你也没有机会进入军中。”

  张怀安一听便明白过来,

  陡然觉得自己十分幸运,

  若不是前军斥候部要补齐兵马,他还说不定到哪个犄角旮旯。

  “行了,别想那么多,参谋会议马上就开了,

  到时候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宁可多说也别少说。”

  说完,武福六摆了摆手,给了二人一个灿烂笑容。

  他们看了,心中陡然浮现出一股心安。

  一个时辰后,中军大帐后的硕大营寨内,张怀安与李广源走了进来。

  他们是第一次参加这等会议,

  来到这里后,显得十分新奇,不停地打量四周。

  这里没有一应用度,只有一张能够坐二三十人的长桌,

  长桌周围摆放着椅子,营寨四角都立着硕大的地图,

  里面有最新的作战动向以及敌军分布。

  更为显眼的是,不远处的一张张方桌上堆满了文书,

  此刻正有一些各色军卒在那里脸色凝重地或查看或书写。

  这些人张怀安认识,都是负责军律的军纪官,

  平日里深居简出,一般不在外人面前露面,

  但他知道,这些军纪官很受陆大人看重,

首节 上一节 1534/18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