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717节

  想了想,凌汉给出了鼓励:

  “做得好,不能让锦衣卫这么嚣张下去。”

  詹徽笑了笑,沉声道:

  “锦衣卫这些日子做了不少大事,所展现出来的能量骇人听闻,

  朝中公侯身旁有锦衣卫之人,你我身旁未必没有,

  回去之后好好查一查,

  别到时候家中密事都被人知了个干净。”

  凌汉撇了撇嘴,十分坦然,像他这等半只脚迈进棺材之人,才不会在乎这等事。

  陆云逸倒是点了点头:

  “詹大人,这次锦衣卫如此激烈动作,是下官在大宁拔除了一些锦衣卫暗哨,他这才匆忙出手,

  今日之事,要多谢詹大人了,以后若有吩咐,下官竭尽全力。”

  詹徽摆了摆手,说道:

  “这倒是无妨,多给毛骧一些教训也好,

  他的手在京城里搅一搅无人在意,若是去了外面,伸手就要做好被斩断的准备。

  至于你我,也不用说什么谢不谢的,

  同为太子属官,只要所做之事有利殿下了,就放肆去做。

  但本官要提醒你,这次应天商行中涉案的一些人,

  三司会严格惩处,不会留什么情面,也算是对宫中的一些交代。”

  “是,下官知道了。”

  “行了,各自回去吧,今日一遭后,毛骧也能暂时安稳了。”

  詹徽挥了挥手,带着随从走向山路停靠的马车,陆云逸与凌汉在身后躬身一拜。

  “恭送詹大人。”

  马车摇摇晃晃离开,凌汉又与陆云逸寒暄了几句后也随之离开,

  硕大的乱坟岗一下子就变得安静,只有百余人点燃的火把照亮一个个无字碑以及坟头。

  陆云逸看着被挖开的大坑,久久无言,

  这次风波来得快去得也快,但其中参与的所有人都有各自的心思,并且都拿到了各自想要的“筹码”。

  毛骧展现了鱼死网破的底气,也或多或少削弱了自身锋芒。

  百官通过对敌、压制锦衣卫的方式,来表明决心,市易司绝无可能。

  商行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取得了好的结果,至少通过外敌之手,一扫积弊。

  至于自己,打击了毛骧又看清了朝中百官的心思,局势进一步清晰…

  或许,其中损失的,也只有那么将要被抄斩的走私之人,以及那些死的高丽人。

  深吸了一口气,陆云逸看向北方,眼中露出一抹疲惫,

  不论何时…

  京中都要比大宁要难混的多,

  上有皇帝太子,下有文武百官,

  不论哪个都不好对付,想要从这等人手中讨得便宜,太过费劲。

  还是在关外雄踞一方,来的简单直接。

  “云方。”

  “大人。”

  “苏晚蘅的调查如何了?”

  “大人,还在调查,暂时没有结果,

  不过仅从京中一些讯息来看,就是一名颇具名气的风尘女子,被新沉商行看重,选来府中。”

  “嗯,派人继续查,新沉商行也要探查一番,

  若是人手不够,就与徐增寿开口,从他那借。”

  “是!”

  “回去后准备一下,待到都督府的堂议完成后,咱们就离京。”

  “是!”

  太阳东升西落,一日的时间眨眼而过,调查走私一事已经从锦衣卫交到了三司衙门,

  气氛凝重的京城也得以慢慢平息,官场众人终于是松了口气,

  至少锦衣卫没有再像前些日子查抄逆党时那般横行无忌。

  应天商行也在快速恢复正常,

  一番争夺之后,被抓捕的管事以及伙计又重新被填满,

  忙碌的气息以最快速度回归,像是什么受到影响…

  整个京城似是又回到了以往的平静日子,安定祥和,

  官员百姓两拨人互不干涉。

  左军都督府衙门,

  时隔三日,堂议再次召开,

  一众都督与官员纷纷赶来此地,这一次旁听之人比先前更多,

  四个都督府都有派人前来,甚至一向很少露面的兵部尚书沈溍也来到此地旁听。

  见到这般阵仗,一众到来之人几乎可以确定,

  今日就要定下辽东都指挥使的人选。

  正堂内,与上次的座次一般无二,

  上首是都督朱寿,

  左侧下首是都督同知李新、陆云逸,

  右侧下首是两位佥事、萧琦与陈春。

  魏国公、武定侯、长兴侯、沈溍等人坐在外围,脸色有些严肃。

  一直到所有人都到齐,都督朱寿直言“开始”之后,

  一行人的脸色才有几分变化,变得充满期待。

  朱寿端坐在上首,目光扫视一圈,沉声道:

  “今日堂议,依旧是为了辽东都指挥使一职。

  经过三日对各个将领以往成绩的归纳整理,

  本督依旧认为,武德卫指挥使陈恭,资历深厚,战功赫赫,且对辽东局势了如指掌,是最合适的人选。”

  话音刚落,崇山侯李新却一改往日态度,朝着朱寿拱了拱手,说道:

  “我以为,金吾左卫指挥同知潘敬,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年纪不大,行事果敢,

  在金吾左卫任职期间,治军有方,且对辽东局势有着独到见解。

  如今辽东局势复杂多变,正需要这样一位行事稳妥,又有冲劲的将领前往坐镇。”

  都督佥事萧琦听闻,微微点头,随即附和道。

  “崇山侯所言极是,

  潘敬在军中素有贤明,且曾在辽东任职、人文地理皆有深入研究。

  在如今,辽东之地,不仅需要资历,更需要创新发展。

  潘敬若能上任,与北平行都司形成合力,定能为辽东带来新气象。”

  此言一出,堂内众人顿时议论纷纷,对于崇山侯的改变十分意外。

  右侧下首的都督佥事陈春皱了皱眉头,思索片刻后,朝着朱寿说道:

  “都督,末将以为,

  陈恭大人经验丰富,根基深厚,

  若由他出任辽东都指挥使,可迅速稳定局势,确保辽东无虞。

  而潘敬虽行事稳妥,但尚无独当一面之经验,

  面对辽东复杂局势,恐难自理。”

  一时间,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朱寿眉头紧锁,看着堂下众人,心中陷入沉思。

  无形之中,地方指挥使已经被排除在外,京军之人也同样如此,

  只剩下上直十二卫中人,

  这其中难免有宫中的意思。

  片刻后,朱寿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沉声道:

  “既然各位意见不一,那便举手表决吧,

  本督与崇山侯、萧大人、陈大人四位佥事,再加上陆大人,一共七人。”

  此话一出,不少大人暗暗攥紧了手掌,眼睛微咪,露出其中一些期待。

  朱寿沉声道:

  “支持陈恭大人的,请举手。”

  说罢,朱寿率先举起了手,

  紧接着,陈春也缓缓举起了手,另一位许佥事也举起了手…

  朱寿见状,心中一沉,但面上却未表露分毫,

  他再次说道:

  “支持潘敬大人的,请举手。”

  话音刚落,李新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

  萧琦见状,也紧随其后,

  紧接着,堂内又陆续有两人举起了手,分别是另一位佥事和陆云逸。

首节 上一节 1717/18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