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737节

  偏厅之中,都察院右都御史袁泰在此静静等候,

  等到众人到来后,依次落座。

  各个官员落座后,将手中携带的文书放置到身前长桌上,

  一旁早就备好了笔墨纸砚,身后也坐着一排吏员,充作记录。

  等所有人都到齐,偏厅的大门正要关闭之际,

  一道出乎意料的人影出现在门口。

  一行人见到他,微微发愣,

  而后才想起了眼前之人的另一个官职——右副都御史。

  袁泰率先站起身,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

  “见过陆大人,敢问陆大人所来何事?”

  此话一出,在场一众官员以及吏员都站了起来,

  在陆云逸身上的官袍上来回打量,怎么看都觉得不对味。

  陆云逸笑呵呵地站在门口,扫视众人,轻笑一声:

  “这是在做什么?”

  袁泰开口解释:

  “回禀陆大人,三司准备展开对应天商行走私一事的最终处置。

  我等聚在一起也是为了集思广益,快些拿出一个结果,

  否则事情吊在这里,三司都觉得惴惴不安。”

  陆云逸点了点头:

  “本官能否旁听?”

  “这”

  袁泰一下子面露难色。

  眼前这位右副都御史,他只在庆功宴上见过一次,未曾与之共事。

  但不论以什么理由兼任此职,眼前之人都是都察院的长官之一,

  若是要来旁听,他想要拒绝都找不到理由。

  “要不,本官去问一下詹大人,能否旁听?”

  “不不不,陆大人快快请进。”

  袁泰一听便绝了拒绝的心思,

  都是詹事院属官,尿尿都在一个壶里,不用想也知道结果,

  与其多此一举,不如借坡下驴。

  于是,陆云逸坐在了袁泰身旁的椅子上,二人并驾齐驱,

  一时间,偏厅内因为他的到来,气氛变得古怪。

  大理寺少卿韩宜可感受着屋中怪异,没有任何客气,直言道:

  “陆大人,三司查案,牵扯案件之人理应回避,您不应该在这。”

  陆云逸笑了笑:

  “应天商行虽是本官亲手建立,

  但如今除了有一些份子外,并没有什么牵扯关联,

  本官也不会因为此事而偏袒什么人,还请韩大人放心。”

  韩宜可摇了摇头,没有再说话。

  他知道,地方有地方的规矩,京中有京中的规矩,

  想要如鱼得水,就要和光同尘,先学会适应规矩。

  一阵沉默过后,袁泰翻开了手中卷宗,站起身,屋中一些人也同样站起身。

  袁泰沉声道:

  “有关应天商行涉及走私讨论一事,现在开始。

  此案由锦衣卫发现,陛下钦点三司查案,

  我等作为三司主官,应当秉公执法,不偏不倚,还国朝朗朗清明。”

  “诸位落座吧。”

  一行人坐了下来,袁泰率先开口:

  “走私一案,应天商行涉及人数一百七十七,

  其中主事一人,管事六人,另有工头十五人,各家商行掌柜十三人,其余皆为伙计。”

  “诸位,此案涉及金额巨大,牵扯人数众多。

  仅仅是都察院上下探查,可能就牵扯六省之地,至少千人,实属骇人听闻。

  但今日我等只商讨对于应天商行众人的惩处,

  给京中百姓、朝廷一个交代。

  至于后续各省众人,按察使司会继续追查,诸位大人可知晓?”

  “知晓。”

  凌汉点了点头,率先开口,韩宜可也随之开口。

  屋中安静后,袁泰沉声开口:

  “好,涉案的一众卷宗想必诸位大人也看了,

  对待这些人的处置,本官以为,应当从严从重,以儆效尤。”

  袁泰话音刚落,凌汉便微微皱眉,

  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思索片刻后开口道:

  “袁大人所言有理,此案牵扯甚广,

  若不从严从重处置,难以平民愤,也难以彰显朝廷威严。

  但涉案人数众多,若皆重罚,

  恐引起朝堂动荡,还需斟酌一二。”

  韩宜可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

  “凌大人所言极是,此案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各方。

  应天商行虽罪大恶极,但其中不少人不过是听命行事,

  若一概而论,难免有失公允。

  对于主犯,自当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对于从犯,可酌情从轻发落,以示朝廷宽仁。”

  韩宜可此言让不少人略有诧异,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这位韩大人可是向来以铁面无私著称,

  今日居然网开一面?

  袁泰微微颔首,目光落在手中的卷宗上,缓缓说道:

  “韩大人所言有理,刘子贤作为应天商行中涉案品级最高之人,诸位以为该如何处置?”

  韩宜可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后说道:

  “刘子贤罔顾国法,对此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按律当斩,以正视听。”

  凌汉却摇了摇头,目光坚定地说道:

  “韩大人,刘子贤虽为主犯,但此案牵扯众多权贵,要小心谨慎。

  尤其是正值此等危险时期,若是让朝廷再次陷入混乱,

  人人自危,那便不美。

  依我之见,不如判其流放,

  既彰显朝廷威严,又给各方一个交代。”

  袁泰心中一动,他本就想保下刘子贤,凌汉的话正合他意。

  他清了清嗓子,说道:

  “凌大人所言有理,不过,流放之地也需慎重考虑。

  本官以为,辽东地广人稀,

  且与北元、女真接壤,常有战事。

  将他流放辽东戍边,

  一来可让他为朝廷效力,二来也可让他远离京城,避免再生事端。”

  韩宜可闻言,悄无声息地瞥了一眼陆云逸,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心中明白袁泰和凌汉这是在有意偏袒刘子贤。

  他沉思片刻后说道:

  “袁大人,刘子贤乃辽东生人,将其流放辽东,岂不是送他回家?”

  这时,站在袁泰身后的一名都察院御史站起身,

  翻开手中文书,恭敬说道:

  “韩大人,文书记载,刘子贤乃是扬州人,并非辽东人。”

  此话一出,就连凌汉都有些愕然地看向袁泰,

  他没有想到,都察院居然能想到如此办法来开后门。

  察觉到屋中一行人的注视,

  袁泰神情不动如山,平静到了极点,根本不放在心上。

  韩宜可视线扫过袁泰等人,轻轻抿了抿嘴,叹息一声,没有再说话。

  凌汉则翻开手中文书,很快找到了刘子贤所在,

  他有些恍然地点了点头:

  “文书记载,刘子贤的确是扬州人,

  如此一来,流放辽东也算是严加惩治,

首节 上一节 1737/18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