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794节

  便看向如小透明一般的应天府尹高守,轻轻拍了拍手:

  “诸位大人,安静一下,

  接下来应天商行要向户部以及应天府缴纳今年税款。”

  此话一出,场面顿时鸦雀无声。

  户部尚书赵勉微微挺直腰杆,面露郑重!

  而应天府尹高守则深吸了一口气,面露期待!

  刘思礼挥了挥手,这一次出现了三十余名手拿托盘的年轻侍者,身段同样凹凸有致,面容姣好。

  他们走向场中落座的大人,依次分发文书。

  刘思礼也在这个时候开口:

  “应天商行当初是为了帮扶城外村庄所立,

  能有如此健康且出乎意料的发展,就连我等也没有预料到。

  而现在,帮扶村庄、修路等事已经有了很大起色,

  但.作为应天城最大的商行,缴纳税款是应天商行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从去年八月到今日,

  应天商行会按照三十税一,分别向户部、应天府缴纳税款。

  经过测算,

  向户部缴纳税款商税、杂税等诸多税目,共为十七万七千八百六十两。

  向应天府缴纳商税、车马税、入城税、出城税等诸多税目,共十五万四千三百二十两。

  税款银两已经准备完全,

  等散会之后,会由新马商行负责承运,送往皇城户部衙门、府东街应天府衙。”

  会客厅内再一次变得死寂无声,

  一众大人怔怔地看着桌上摆放的喜色文书,抬头看向刘思礼,满脸不可思议。

  而身后的诸多商贾更是怀疑自己听错了,

  怎么这么多?

  魏国公徐辉祖率先开口:

  “三十税一也不过十三万两,是不是交多了?

  而且为什么要交两份?”

  市易司副司正韩宜可也重重点了点头:

  “是啊,商行的测算是不是出了岔子?”

  见众人万分疑惑,刘思礼笑着解释:

  “商业税也就是《户律》中所言的市税,

  按律买卖双方要在完成生意后在官府登记造册,取三十税一。

  商行缴纳的户部税款是应天商行所属市税,

  缴纳的应天府税款是城外各处村落卖给应天商行应缴的税款。

  这在应天商行的名册中有明确记载,

  为了帮扶诸多村落以及村民,

  他们所售出的一众商货,在一定规模内,所产生的税款都由应天商行缴纳,这也是两笔税款产生的原因。

  而至于其中的数额差别,是关税有所差别,

  这部分大多缴纳给了户部,而市籍税与门摊税则缴纳给了应天府。

  稍后会有详细的名册给到两处衙门,

  各自的税账大概一辆马车就能容纳,

  若是户部与京府没有提前准备,也可以找新马商行运送。”

  听着刘思礼的侃侃而谈,

  在场大多数人都被说得一片懵懂,

  但最后的结果他们是知道了

  应天商行不仅缴纳买的税,也缴纳卖的税!

  想明白这点后,左军都督舳舻侯朱寿若有所思地开口:

  “本侯若是没记错,商行售卖的一些货物可是有些免税的,

  就如那布匹、粮食,还有一众用度,应当不用缴税。

  而且缴税缴两份,这么做是否符合章程?”

  舳舻侯朱寿大概也觉得此言不对,开口找补:

  “为国朝缴纳税款自然是一件好事,也能缓解朝廷钱财紧缺的压力。

  但要有法可依,有理有据,

  否则若京城的商贾都如应天商行这般,户部衙门岂不是乱套了?”

  此话一出,在场一些大人眉头一皱,

  这话虽然说得亮堂,

  但众人都知道其中意思,也十分赞同。

  都是自己的钱,白白给了朝廷,这怎么行!

  若是只缴纳一笔税款的话,他们各家都要多分个几千两,

  甚至上下打点一通操持之后,剩下的一份也未必要缴,

  那可就不是多几千两了可能要多上万两!

  刘思礼扫视一圈,对于诸位大人的心思可谓是门清,他轻轻一笑:

  “舳舻侯,商行的账目清晰可查,

  若是觉得有异议,可以派账房先生来查账。

  对于缴纳税款一事,这是早在商行成立之时就定下的事,写在一应规章制度中。

  另外,商行作为应天第一大商行,甚至天下第一大商行。

  不仅要赚取钱财,更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起到带头、表率的作用。

  若是应天商行在税款上偷奸耍滑,

  那让应天乃至大明其他商行怎么看?

  到时候各个商行欺上瞒下,=朝廷又怎么会有钱财来维持太平?”

  “说得好!”

  一道清朗的声音接踵而至,打断了在场诸位大人的思绪。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陆云逸坐在角落,面露兴奋,不停地鼓着掌,与先前的淡然截然不同。

  “他是不是有病?”

  一个念头在诸位大人脑海中挤了出来,

  但即便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来劝自己,也无法说服自己。

  一个脑子不好的人捣鼓出了如此大的商行,

  那岂不是说他们的脑子还不如他?

  不过,转念一想,到手的钱财白白送人,这不是有病是什么?

  甚至,就连户部尚书赵勉也嘴唇嗫嚅,不知该说何是好

  他是户部尚书不假,但身后也有家族,家中也有生意,

  缴纳税款这等事割肉的事,他也不愿意干。

  但今日他大开眼界,

  有人愿意干,而且还愿意割两份!

  还不等众人思考完,上首的刘思礼便沉声开口:

  “既然在场的诸位股东没有什么意见,便按此法执行,下午散衙之前,税款全部到位!”

  不给众人开口的机会,刘思礼话锋一转,脸上带上了笑容:

  “接下来说一说商行明年的目标,这也是关乎各位股东切身利益的事。”

  “在明年,商行的营业额将突破五百万两银子,

  所开设的工坊、帮扶的村庄、百姓,至少要有两成上浮,

  修筑的道路至少要上浮五成,

  上上下下所牵连的百姓生计,提供的就业岗位,要增加至少三成。

  至于税收,本官在这里向朝廷保证,不会少于今年!”

  “哗——”

  这句话一出,全场哗然,就连最坐得住的郭英与耿炳文都面面相觑

  朱寿坏人做到底,沉声道:

  “刘大人,商行要干的可都是花钱的买卖,

  但这营业额才涨了不到四十万两,能支撑如此大的花销?

  可别今年赚了将近七十万两,明年就只剩七万了。”

  在场大人频频点头,觉得他说得有理!

  刘思礼笑着解释:

  “舳舻侯,本官无法给你解释得太细致,

  但有一个通俗易懂的道理可以告诉在场诸位侯爷、大人。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成本会进一步缩小,

  当生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

  固定成本分摊、专业分工优化、产能效率提升,原料可能都不能算为成本。

  而应天商行开业一年,先期投入巨大,

  但到了第二年,一些钱就不必花了,

首节 上一节 1794/18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