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812节

  此非礼崩乐坏,而是对新兴事物‘效率’与‘贡献’的认可,也是其‘形’。”

  李原名皱紧眉头,仔细思虑着其中漏洞,却发现所言所说大多都是公允之言。

  陆云逸顿了顿,最后总结道:

  “李大人,本官浅见,商贾地位日高,乃时势所造,

  是工巧进步、物产丰盈、需求扩张之必然。

  此‘势’不可逆,然其‘形’可塑。

  礼部之责,非扼杀其‘势’,而在规范其‘形’。

  只要商贾蕴含的巨大能量能为国所用,合乎礼仪法度,

  使其‘流通’之功服务于国朝,

  ‘价值’之增惠泽于民生,‘名位’之显伴随着‘责任’之担。

  唯有如此,方能在变局之中,护我大明‘正统’之根基,

  使其历久弥新,而非抱残守缺,反受其乱。”

  李原名脸上慈祥笑意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洞悉世事的深沉。

  他缓缓端起茶盏,轻啜一口,才放下杯子,

  目光如古井般投向陆云逸:

  “陆大人高论,鞭辟入里,将流通、价值、势、形剖析得透彻。

  老夫虽然年纪大了,亦知商贾通有无、增财货之功,于国于民,不可或缺。

  然而.”

  他话锋一转,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喟叹:

  “所论者,是理,势,更是法。

  可这朝堂之上,这人心之中,

  最难测,也最难防的,却是一个‘情’字,

  更确切地说,是‘人性’二字。

  使其利合于义,使其富服务于公,此乃圣人之境,何其难也!

  人性本私,趋利避害乃天性。

  商贾逐利,天经地义。

  官员亦是人,俸禄几何?

  眼见商贾巨富,挥金如土,出入华堂,广结善缘,

  焉能不生艳羡?焉能不生亲近之心?

  法度再好,终是死物,执法者,却是活人。

  而如今朝堂之上更是遍布人情,假以时日,官商一体必然滋生。

  事实上.应天商行已经在这条路上走出去很远。

  陛下或许看到了其中弊端,

  这才成立了一个凌驾于商行之上的市易司。

  但,不掌握具体的钱财流动,市易司能管应天商行,但也管不到哪去。

  就如此次分红,韩宜可想要从商行拿些钱而未果,商行推脱说明年,

  可今年的钱是诸多朝廷大员、衙门的钱,

  明年就不是了吗?市易司能拿得走?”

  对此,陆云逸不做回答,只是轻轻笑了笑:

  “李大人,归根结底还是落到钱财,

  至于市易司能不能拿到钱,就看他的本事了。

  至于商贾之后会如何,本官是行军打仗的将领,还没有考虑那么深,

  这些问题本官相信后人的智慧。”

  听闻此言,李原名一愣,

  没有想到陆云逸居然浅尝辄止,没有再继续深入下去。

  不过这倒是让他生出几分警惕,后续会如何发展李原名不相信陆云逸会没想过,

  但以他如此年轻的年纪,

  能够忍住不出这个风头,已经是极为了得!

  李原名敲了敲桌子,笑道:

  “既然陆大人不愿深谈,那本官就与你说一说今日朝堂之事。”

  “洗耳恭听。”

  “今日朝堂之上看似混乱,实则各方势力各有目的。

  计煜辰最近在工部一直被秦逵压制,

  此次河南治水,若顺利完成,

  秦逵必然声望大增,他在工部更无出头之日。

  所以,他才想出这等办法,

  弹劾周王,阻挠治水,

  妄图借此保住自己的官职,至少拖一拖时间。”

  陆云逸闻言轻轻点了点头,表示知晓。

  “那杨大人呢?他为何也掺和进来?”

  李原名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杨靖此人,时年三十一,

  自从高中后一直在户部做事,心思缜密。

  但今年陛下与一些读书人形成了默契,让赵勉调任户部尚书,

  杨靖根基浅薄,无力抵挡,

  只能去坐那末位的刑部尚书,权势大减。

  今日他出言行此事,

  一方面是对陛下表示自己的不满,

  另一方面则是拿俞启纶一事树立威信,

  若真能查出周王与宋国公密会之事,对他刑部而言,是大功一件,

  即便最后查无实据,他也并无大过。”

  陆云逸微微颔首,继续发问:

  “那袁泰袁大人呢?接周王回京是太子殿下谏言,

  他如此做,岂不是自己人拆自己人的台?”

  李原名神色变得严肃起来,考虑了许久后,沉声道:

  “袁泰此人,刚正不阿,

  但也极为护主,与詹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

  宋国公是开国六公,也是仅剩的一人,

  在军中势头无可比拟,

  周王是藩王,又是翁婿,

  二者接近就算是没有谋反之心,詹徽等人也要当他们有谋反之心。

  就算是太子殿下不介意,他们这些等着人也不能手软。

  今日出列,是为了表明太子一方朝臣的态度,不代表太子的态度。”

  说到这,李原名笑了笑,意味深长地看了陆云逸一眼:

  “按理说,你也不应该手软,要落井下石。”

  陆云逸一愣,旋即无奈地笑了起来,

  是啊他也是太子宾客,也是太子属官。

  忽然,他又想起了一事,

  近些日子开国公常升一直在谋求将身处龙洲的郑国公常茂接回京城。

  常茂同为开国六公之一,是太子殿下的小舅子,又与宋国公是翁婿。

  一旦常茂回到京城,宋国公就彻底变成了太子一党.

  想到这,陆云逸眼中精光一闪,拱了拱手:

  “多谢李大人解惑,但本官还有一个疑惑,希望李大人慷慨。”

  李原名温和的笑容挂在嘴边,声音醇厚:

  “陆大人但说无妨。”

  “郑国公能回京否?”

  “不能。”

  李原名眼中闪过一丝意外,笑容愈发扩大,声音徐徐:

  “陆大人既然如此直接,那老夫也不卖关子了。

  郑国公回京是一个大麻烦,

  虽然他现在没有爵位,但对于他这个层次的人来说,

  有没有爵位对其军中地位没有任何影响,

  原本京中的局势已经够乱了,朝廷不会自找麻烦。”

  说罢,他又补充了一句:“太子也不会。”

  陆云逸面露恍然,听明白了李原名话中深意,陛下可能会。

  旁人忌惮军中掌兵大将,但陛下可不忌惮。

  “多谢李大人解惑,今日一番交谈,本官受益匪浅。”

  陆云逸面露敬重,对于这位年老尚书很是敬重。

首节 上一节 1812/18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