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358节

  很快,陆云逸就上了马车,掀开帷幕,

  扑面而来的凉气让他眼眉微挑,呼吸一滞,

  北征大军北进时可是怎么辛苦怎么来,日夜赶路。

  但南归时这也太舒爽了。

  “末将陆云逸拜见大将军、申国公、长兴侯爷。”

  “进来坐。”

  长兴侯年纪大了,和颜悦色的模样像是一位邻家老者。

  “来坐这。”邓镇起身来到蓝玉身侧,让出位置。

  陆云逸神情古怪,但还是坐了过去。

  邓镇见他脸上都是汗水,便笑了笑,提醒道:

  “在你一侧的暗格里有帕子,也给本公拿一条。”

  “哦哦.好。”

  陆云逸连忙转身拿出一条帕子,先将自己手擦干,而后又拿过一条递了过来。

  邓镇接过帕子,覆盖在脸上,顿时觉得心情好了许多。

  陆云逸将汗擦完,快速从怀中掏出了一份册子,向蓝玉递了过去:

  “大将军,这是您昨日与我说礼兵一事的章程,都是属下一家之言。”

  蓝玉表情有些诧异,他接过册子,一边翻看一边说:

  “这么快?昨夜没睡?”

  众人循声望去,很快便见到了陆云逸脸上两个大大的黑眼圈。

  陆云逸有些不好意思;

  “回禀大将军,属下是边民,这南方的天气太热了,属下有些不习惯。”

  “那若是去到西南,岂不是更受不了?”蓝玉不停翻看册子,眉头越来越皱。

  陆云逸嘿嘿一笑,抬起手将甲胄拍得啪啪作响:

  “属下今日命军卒将甲胄都穿上了,提前适应着。”

  “小心宛暍,多给军卒准备一些解暑之物。”

  邓镇笑眯眯开口,指了指座位底下:

  “那里有瓜果,都是冰镇的。”

  见陆云逸嘿嘿直笑,没有动作,邓镇继续说道:

  “拿一个吃,也给我拿一个。”

  “好嘞。”

  陆云逸视线一扫,拿了两个最大的出来,一人一个。

  长兴侯耿炳文眉头微皱,像是意识到了什么,没好气地瞥了一眼邓镇,对着陆云逸笑眯眯说道:

  “你还年轻,多干点活。”

  “那是自然,长兴侯爷放心!”

  陆云逸连连点头,吭哧吭哧吃瓜。

  邓镇脸色一黑,同样吭哧吭哧地吃瓜。

  “啪”,蓝玉将册子合上,面露称赞,将册子递给邓镇:

  “不错,很有章法。”

  邓镇连忙接过,将其放在一旁,准备吃完瓜再看。

  蓝玉瞥了他一眼,邓镇连忙将册子放在大腿上,一只手翻看

  越看,他吃瓜咀嚼的速度越慢,脸色也郑重起来,脑袋歪了歪,眉头紧皱,

  长兴侯耿炳文来了兴趣,也将脑袋凑了过来,催促道:

  “看完没。”

  邓镇看完后,一脸意犹未尽地将册子递了过去,看着正在吃瓜的陆云逸,称赞道:

  “你有心了。”

  陆云逸微微一顿,而后继续吃瓜。

  只听邓镇有些感慨地说道:

  “此事是五军都督府有所疏忽,考虑的一直是大明兵锋强盛,

  却没有考虑到那些为大明身死致残的军卒,

  此次北征,大军伤亡不小,

  待本公回去秉明陛下,挑选一些身残军卒参加礼兵,

  就如你所说,让走在最前,以彰显我大明仁德,我大明亦不会忘记与国有功之辈。”

  长兴侯耿炳文此刻也将册子轻轻合上,

  脸上笑容消失无踪,转而变得沉重,轻轻点了点头:

  “理应如此,朝廷想要青壮为国厮杀,银钱要给,重视也应该要给,

  军卒百姓们要得不多,只要让百姓知道,朝廷还惦记着他们就行。”

  “那此事就这般定下,回去我等一同禀明陛下与太子。”

  蓝玉斩钉截铁,此事算是定下了。

  他随即看向陆云逸,嘴角勾起一丝微笑:

  “早晨的事办得不错,此事再办成,大明军伍的声势定然能再次壮大,也能挽回一些颓势了。”

  此话一出,陆云逸迅速将最后两块瓜吃完,脸色凝重,

  长兴侯耿炳文与申国公邓镇亦是如此。

  文武名胜之争自大明立国以来便有,

  但因为科举停了十年,北边也一直在打胜仗,军伍的名声凸显。

  但随着科举重开,对待读书人的一些优待广为流传,军伍的名声越来越弱,

  现如今大明国内趋于稳定,百姓也有生计田产,

  越来越多的良家子宁愿苦读十年考取功名也不愿意投效军伍,这让如今大明有些青黄不接。

  乱世从武,盛世从文此言在大明身上提现的淋漓尽致。

  车厢内的气氛有些凝重。

  过了许久,陆云逸才沉声开口:“大将军,北地的青壮还是愿意从军的。”

  这么一说,场中的气氛更加沉闷,

  今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将丢失两百年的中原之地重新归一,丢失四百年的幽燕之地也重新纳入大明,

  但奈何,大明南北之分尚存,并且愈演愈烈,

  北方因为接临草原向来崇武,

  而南方商贸发达,愈发崇文,

  二者背道而驰,几乎无法避免。

  蓝玉心中忽然想起了陆云逸昨日所说,心中发出一声感慨,南北的确太远了。

  见气氛凝重,陆云逸眨了眨眼睛,连忙开口:

  “大将军,属下先行告退。”

  “去吧。”

第187章 凉国公

  十日后,越来越快的大军终于抵达了应天的浦子口城。

  浦子口城地处长江之畔,依山傍水,地势险要,

  其“扼抗南北,钳制江淮”,是应天的天然屏障,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也是整个大明南方最重要的军事重镇,也是应天府长江北岸的重要防区。

  其内设有多个卫所,由洪武四年设立的应天卫、洪武九年设立的龙虎卫、

  以及洪武十一年从京城外迁的武德卫、和阳卫、横海卫等,

  这些卫所都位于浦子口城内外,负责江北陆路的防卫。

  应天府的防卫自然不止于此,还有洪武十五年设立的上直十二卫,

  是皇帝亲自掌控的皇庭禁军,独立于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管辖之外,

  十二卫分别是护驾侍卫亲军锦衣卫、旗手卫、府军前卫。

  守卫侍卫亲军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

  其主要职掌是守卫巡警,负责宫禁安全。

  编制与普通京营卫所相同,每个卫五千六百余人。

  在土木堡之变后,除却锦衣卫,其余十一卫都由兵部掌控,而皇庭禁军也仅剩御马监四卫营。

  晨曦初破时分,薄雾缭绕,浦子口城头烽火若隐若现,

  城墙一眼望不到尽头,形如满月,由青石砌成,依山傍水而筑,气势恢宏。

  城墙之上,箭楼林立,

  每隔数十步便设有一座敌台,台上箭手可随时待命,

  城墙外,护城河环绕,宽约十丈,深不见底,河水湍急。

  城墙上设有五座城门,分别是东门“沧波”、南门“清江”、西门“万峰”、北门“旸谷”,以及南门“望京”。

  城门上,巨大的铜钉镶嵌其上,闪烁着冷冽光芒。

  每座城门均设有瓮城,瓮城之内暗藏机关,

  一旦敌人攻入,便可关门打狗,将其困于瓮中,任其挣扎。

  “云儿哥这.这不是应天?这么多防御工事.”

  处在整个前军最前方的刘黑鹰呆呆地看着眼前的巨大城池,发出感叹。

首节 上一节 358/18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