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910节

  他视线一点点上移,很快就看到了一个熟悉但又陌生的身影!

  陆云逸翻滚着站了起来:

  “拜见颍国公!”

  颍国公傅友德笑着打量着陆云逸:

  “不错,有胆气。”

  陆云逸觉得有些尴尬,迅速岔开话题:

  “颍国公怎么会在此?”

  傅友德扬了扬京军的作战计划:

  “你都如此写了,本公怎么能不来看看?此番一见,别开生面啊。”

  陆云逸被点破心思,又觉得尴尬。

  “还请颍国公恕罪,前军斥候部今日施行新战法,怠慢了颍国公。”

  “不用说这些客套话,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本公这些年辗转各地练兵,就是想要集思广益,寻找新战法。

  没想到,居然在云南之地碰到了。”

  陆云逸抿了抿嘴,在心中快速组织语言,沉声开口:

  “回禀颍国公,此次云南战事让下官发现了火器的巨大威力,

  但显然,火器的威力并没有被发挥到极致。”

  傅友德面露沉吟,点了点头:“继续说。”

  “当初骑兵加入商朝战阵之中,

  因为马具限制,只能用于侦察、通信等辅助军务。

  但到了春秋时期,骑射与驯马以及军械的飞速发展,

  让战马真正进入战场,从而到如今,一直都在战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傅友德眼中闪过精光,听明白了他的话,沉声开口:

  “你觉得火器如战马一般?能够在战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陆云逸深吸了一口气,十分肯定地说道:

  “回禀颍国公,是的!

  此次麓川战事足以证明,火器方阵值得精锐战马辅佐,所取得的战果也超出以往。”

  傅友德面露深思,一边走一边想,过了一会儿他点了点头:

  “对于火器,都督府的诸多参谋也有所研判,

  但他们绝对想不到,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你部上下不过五千人,取得如此斩获,闻所未闻,

  那现在呢?这个三三制,是为了火器而专门打造?”

  陆云逸眼中波光流转,肯定地点了点头:

  “回禀颍国公,卑职觉得,骑兵如此珍贵,

  不能用于护卫火器方阵以及聚拢敌人。

  火枪兵应该如骑兵一样,在战场上四处游荡,见人皆杀,

  同时让骑兵去做该做的事。

  如此,新式的步骑战阵,就不再是手持长刀长枪的步兵与骑兵的传统结合,

  而是变为了手持火器的步卒与骑兵所结合。

  此等军队,耗费巨大,

  但如今大明,有这么几万人,就能够扫荡天下。”

  颍国公傅友德脸色凝重,背负于身后的手掌不停攥紧又抓住。

  过了许久,才沉声开口:

  “想得这般远,很好。

  你在军中推行“三三制”,本公会鼎力支持,

  这是能运用在山林、平原与草原的绝顶战法。

  但若推行此法时,顺便推行火器,本公不会同意。”

  陆云逸猛地沉默,脸色有些难看,

  “颍国公,火器利国利民,能让军队有更强的战力,还能.”陆云逸有些着急,语速飞快。

  但傅友德却摆了摆手:

  “好了,不必再说了,

  火器耗费巨大,朝廷没有这个银钱来全面铺开。

  另外,先前我听你所言,

  三三制与火器想要发挥出全部威力,

  需要识字懂道理的军卒,大明也没有多识字的人。”

  说到这,傅友德脸色已经凝重起来,顿住脚步,侧过身凝重地看向陆云逸:

  “本公劝你一句,三三制是好法子,值得推行。

  但让军伍中人识字读书,步子要缓一缓,

  只在你军中施行即可,想要在其他军中推行,绝无可能。

  此事就算到了都督府,也过不了本公这一关。”

  陆云逸有些愕然。

  他没有想到,在他认为顺理成章的事,居然会引得颍国公这么大的反应。

  “敢问颍国公为何?

  军伍中人识字,对于我等将领来说,是一件极好的事。”

  “呵呵.一派胡言。”

  傅友德忽然笑了起来,看着陆云逸年轻的脸庞,有些感慨:

  “还是年轻好啊,不知天高地厚。”

  说着,傅友德背过身来,遥遥看着山顶的阿资大旗,声音空洞:

  “老夫是乱世生人,乱世什么样子你见过吗?”

  陆云逸摇了摇头:“回禀颍国公,不曾。”

  “本公来告诉你,遍地灾民,人命不如蝼蚁,所有人都是兵,你懂了吗?”傅友德声音沉重。

  陆云逸眉头紧皱,老实回答:

  “回禀颍国公,下官愚钝,还不懂。”

  不知为何,颍国公笑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沉声道:

  “这世间千行百业,皆设重重高槛。

  行商贾之事,要熟稔货品优劣贵贱,要与三教九流巧妙周旋。

  读书科举,需在那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里苦苦钻研,

  《论语》《孟子》到《诗经》《尚书》,逐字逐句皆要用心领会。

  行医济世需精研医理,要烂熟于心,

  辨百草之性,识脉象之微,历经多年实践,方能悬壶问诊。

  为匠作艺,同样非易事,从桌椅板凳到楼阁亭台,一刀一斧,皆要精准无误。

  然唯独这从军,相较之下,少了许多繁文缛节。

  无过多需苦学深研之理论,亦无复杂难测之周旋。

  只一样,有副强健硬朗的身子骨就行,在乱世时,甚至是人就行。

  当初本公从军,就是黄河淹了家乡,逃难颍州,

  什么本事都没有,大字不识一个。

  人又要吃饭,这才无奈从军。

  你可曾想过?若是从军都需要读书识字,设重重高槛,

  这刚刚建立的天下会乱成什么样?

  又是什么样的人能够从军?”

第428章 看清前路,火光冲天

  天色渐黑,汤池山的战事顺利无比。

  征南大军经过一日激战,已经将战线推到了阿资叛军身前,距离真正营地也不过二里!

  茫茫多的火油开始向山上运送,

  与之一同前去的,还有诸多轮换的南征大军精锐。

  等到天色彻底漆黑,南征大军就会采取火攻。

  进一步逼近叛军营寨,从而完成削弱敌方士气,再逐个击破或者招降的任务。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叛军就在那里,但军中两位将领的心思却不在那。

  颍国公傅友德下午之时就将自己关在了军帐中,

  仔细钻研“三三制”在山林作战中的应用。

  陆云逸亦是如此,

  他此刻一脸凝重的坐在桌案后,

  身旁是烛火轻摇,将他的身形照得忽明忽暗,影子不停飘忽。

  方桌上,摆放着早已凉掉的饭食。

  下午时的进攻陆云逸没有参与,

首节 上一节 910/18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