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大清忠不可言 第90节

  啥,七品芝麻官?这可是文官,那么容易当么?

  咱就跟格兰特那个四品武将比,四品都司养廉银二百六十两,七品知县养廉银一千二百两,这也体现了两个官的实际权威对比。

  吴子义捷报上瞎编的功劳没有格兰特大,能升得比格兰特高,是因为原来他就是八品。

  可是原来的八品教谕除了级别就啥也不是,没有养廉银,一年工资换现代收入两万一,不够他整天跟朋友喝酒的,他得靠赌博赢钱维持面子……

  现在淮军一多半驻扎寿州,凤台县就是寿州的下属县,吴子义封凤台县令正好,高兴了还可以去坐堂过一把大老爷瘾。

  当然战功封的地方官,其实都不用去办公。哪天调别地方打仗去了,官也不会丢。上级会派别人“署凤台县令”,代理知县也是官场资历,有的是人愿意干。

  我大清是成熟的封建王朝,行政组织相当完善,吏部的人也不是成天吃干饭的。

  邵全忠这个凤颍六泗道道台基本管的是皖北大部,也是可以不上班,但想管可以管,有权力没责任那种。

  这次封赏,袁甲三退休让出了最高的总督位置,大家依次上升,都有斩获。

  送走了安公公,邵全忠开始琢磨自己地盘的新形势。

  袁甲三获封男爵光荣病休,乔大人坐上了他留下的漕运总督职位。

  一般来讲,武将冲锋陷阵,斩将夺旗,会立马授予爵位,体现我大清对军功的重视。

  乔大人这种文官一般只升官不赐爵,只有袁甲三这种退休的,才总结一生功劳给个爵位。

  干爹乔松年当上了总督,已经是妥妥正二品封疆大吏。

  但没有大学士、兵部尚书、右都御史一类的加衔,跟曾国藩这个两江总督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乔大人这个安徽巡抚,还一步都没迈进安徽,就升官了,这就是他组建淮军,罩着邵全忠获得的丰厚回报。

  乔大人不再兼任江宁布政司使和安徽巡抚,可作为漕运总督,一样管这两个地方。

  自己理论上虽然是李续宜的下属,但完全可以不鸟他——我干爹是你的上司……

  话说漕运总督兼管粮台才是非常正经的配合,袁甲三那种以漕运总督身份主持军务其实是因人成事。

  漕运总督已经可以有一协兵马护卫漕运,邵全忠升的这个副将理论上管一协,其实跟他指挥一镇的兵马还远远不符。

  但由都司升副将已经是连升三级,这是立下大功奖赏的极限了,直升管一镇的总兵连升四级未免太过骇世惊俗。

  安德海说李续宜在谋划给我下绊子,真是个小心眼的,不就是抢了你区区活捉陈玉成的功劳么?你自己又没被地雷炸着。

  咳咳,邵全忠站着说话不腰疼,李续宜肯定不这么想。活捉陈玉成的功劳朝廷都封出去了个漕运总督,绝对不是区区。

  邵全忠正低头琢磨,袁甲三颤颤巍巍过来了。

  “咳咳,雨亭啊,我要回乡养病了。托你的福,我致仕还得了男爵爵位,我得回报点你啥。”

  邵全忠连忙摆手,“男爵大人对属下有知遇之恩,属下哪里还求什么回报?”

  袁甲三摇摇头,“我回乡养病,安徽平定,犬子也要回乡伺候我,把我送走才能回京当官——”

  “袁大人不必气馁,您一定能很快康复。”

  “我的身子我知道,就这么一两年的事,你不用劝慰我。保恒跟我回乡,他带的临淮军要遣散。保恒这孩子在这临淮军上,还是用了不少心血的,培养出来些精锐,都遣散了可惜。他整编出了三营一千五百精锐,留给你,正好淮军再增加一个加强营。”

  嗯,这是个顺水人情。邵全忠想起来了,历史上这三营精兵可归了毅军了,是毅军一直纵横四方的老底子,还是很强的,这得要。

  “谢老长官眷顾。”

  “雨亭啊,保恒给你留了个将才,武童生出身,是当这个新编加强营营官的好材料,不可错过啊。”

  邵全忠有点不满,袁大人你这管得有点宽啊。

  我肯定要把这一千五百人拆开分到各营重新整编啊,自己提拔个营长。我手下需要升官的多啊,怎么你还推荐营官?外来的我能放心用么?

  袁甲三一眼看透邵全忠的小心思,也不说破,招招手。

  “来,功亭啊,见见你的新长官吧。”

  一位二十出头的壮汉来到邵全忠面前,单腿打千跪倒。

  邵全忠见这大汉长得虎头燕额,彪悍无比,戴着五品军功顶戴。

  “临淮军外委把总聂士成参见道台大人。”

  谁?

  邵全忠稍一恍惚,眼睛放光,上前一把扶起,回头对袁甲三满脸堆笑,“多谢老长官,这个营官我要了!”

第147章 倭寇东来

  驻扎寿州的淮军确实在排雷。

  埋雷一时爽,排雷火葬场啊。十多万颗地雷慢慢排,没有几个月下不来。

  邵全忠又吞并了临淮军的一千五百精锐,组建了淮军歩军右翼第四营。

  营官由聂士成担任,兵还是要打散重新整编的。

  战斗部队增加了,相应的后勤部队也要增加,再加上派往安徽南部去建立保险队的士兵,淮军的编制重新大调整。

  又要征兵,又要安排各级军官,又要跟英国人联络再购买四千条快枪。

  邵全忠本人还要监督发饷,监督新兵跟老兵混编后重新培训。埃默里去柏林了,淮军行营武备学堂的课他又得亲自捡起来,瞬间忙得不可开交。

  十天一晃而过,这一天,吴子义怒气冲冲找邵全忠来了。

  “长官,出事了。咱们派往安徽南半部新平定地盘建保险队的士兵,都被李续宜撵回来了。”

  啊?这个安德海嘴里的“狗东西”真的开始找自己麻烦了啊,一出手就打在淮军的软肋上。

  保险队可是淮军控制地盘的根基。安徽平定,淮军弹冠相庆,以为这下地盘又扩大了,结果白干了是吧?

  邵全忠压住了火,“李续宜为啥不让咱们的人搞保险队啊?”

  “他上任安徽巡抚后,很快发现了咱们搞保险队的好处。有样学样,在新地盘也搞湘军的保险队,派他手下的湘军士兵去指导管理。”

  额,这就难办了。人家是安徽巡抚,自己辖区的行政事务有做主的权力。就是乔大人这个上官,也不能隔着锅台上炕,管人家怎么治理地方不是?

  “驱逐咱们派去的人只是第一步。咱们情报处在安庆的探子得知,李续宜下一步要驱逐滁州府、和州府和亳州的保险队。除了您直属的凤阳、颍州、六安、泗州四府,其他地盘,都要归了湘军了。”

  敢情咱们地盘还越打越小,在安徽的地盘眼看就剩四个府了是吧?

  李续宜你也太没出息了,人家曾国荃、鲍超,安庆之战后,直扑金陵,要拿活捉洪秀全的大功,曾国藩拦都拦不住。

  你得了个巡抚就满意了,不打仗,稳当跑安庆真当起安徽巡抚来了。当就当,还跟我抢地盘,断我们淮军的根,是可忍孰不可忍?

  胡六娘很兴奋,“雨亭,咱们是不是跟湘军再火并一场?”

  邵全忠背手溜了两圈,“不行。这回李续宜的做法名正言顺,咱们要是靠武力抢地盘,就不占理。一旦曾国藩给他撑腰,朝廷细查冲突原因,我干爹都得被动。”

  胡六娘挠挠脑袋,这事她就搞不懂了。

  “没事,不能来武的就来文的。乔大人不能白升漕运总督,安徽巡抚欺负我这个道台,该乔大人这个靠山出力了。六娘,记录给干爹的电报!”

  贴身保镖兼贴身女秘书胡六娘拿着邵全忠长长的电报发报去了。

  一个半月后,朝廷下旨。

  为便于江南江北粮台筹备粮饷,及总办漕运事宜,调整安徽行政区划如下。

  和州府、滁州府、安庆府、庐州府、散州亳州并入凤颍六泗道。凤颍六泗道改名皖北道,总领安徽长江以北地盘。

  嗯,理由充分,也确实是乔大人这个漕运总督的职权。

  乔大人不能管李续宜怎么治理安徽,但能走上层路线,以工作需要为理由,调整安徽的行政区划。

  邵全忠的凤颍六泗道改名皖北道,地盘扩张一倍,安徽长江以北的地盘全归他管。邵全忠占了安徽三分之二的面积,把李续宜这个安徽巡抚的辖区欺负到长江以南去了。

  更让李续宜窝火的是,连他这个安徽巡抚坐镇的安庆府,都成了邵全忠的地盘,他的政令在安庆府出不了巡抚衙门。

  这就叫官大一级压死人,你不听话,领导有的是办法收拾你。

  这事实上是湘军和淮军的地盘之争。朝廷这次挺淮军,是因为湘军的地盘已经太大了,朝廷要玩制衡。

  曾国藩担心朝廷怀疑他有反心,没敢对抗,假装不知道,忍了。

  …………

  海陵双语中学。

  中学门口冠盖云集,都是送孩子上学的,造成了大堵车。基本跟现代学校门口情况差不多,交通状况一下子先进了一百多年。

  谁让能上中学的都是有钱人啊,谁家孩子上学不坐个三头驴拉的轿车,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别说,也有不坐车步行来的,宋老二就是。

  宋老二当初在陆家祠堂被王老虎打的伤已经养好了,今天领着大哥的孩子宋棫来入学。

  大哥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不敢来出头露面嘛,宋老二好歹是陆庄的里长。

  宋家原来是陆庄首富,大哥的孩子还是开蒙念过书的。不过没想着当秀才,能认识字,会算计钱,将来也当个里长就满足了。

  可三弟从凤阳军营传回来急信,非要把侄子送去上中学不可。

  三弟是老宋家出的有本事的人物,邵雨亭最信任的心腹。他坚持,宋老大和宋老二一商量,还是同意了。

  宋老二先领侄子去的邵宅,在邵宅可见了大世面了。怪不得三弟那么急呢,敢情这个劳什子中学,是香饽饽啊。

  邵宅里,已经聚集了三个要跟邵全忠的干儿子李永贤一起上学的孩子,邵全忠亲自回乡带回来的。说是将来邵全忠出钱,一起送美国读书。

  一个是蒋春霖的儿子蒋建峰,一个是叫陈聚成,听他们小声嘀咕,是反贼陈玉成的弟弟,在寿州投了邵全忠的。天啊,我听到了什么不该听的?

  还有一个不是老邵家嫡系,但来头太大,邵全忠不好意思拒绝,乃是衢州南孔家的庶子孔子渊。

  衢州现在正在打仗,左宗棠领楚军和李秀成的部队反复在衢州拉锯。万一信洋教的太平军占了衢州,孔圣人的后代哪儿会有好果子吃?携家带口跑上海滩避难来了。

  在上海滩见识了洋人的厉害,老孔家不愧几千年不倒的家族,嗅觉灵敏,立刻派了族中庶子,跑海陵学外语准备送出国深造了。

  刚刚蒋建峰、宋棫、孔子渊、陈聚成被邵府小少爷李永贤领着,进学校了。以后这四位可能就是跟老邵家下一代一起发财的人物了,宋老二算明白了三弟的良苦用心。

  唉,侄子这个请潘家圩子里老先生起的名字有点拗口啊,等长大了得叫他起个顺口点的字,嗯,就跟圣人家那个孩子子渊差不多就行……

  一艘三桅快船在中学附近的码头靠岸,宋老二一下子眼睛就瞪圆了,倭寇!

  船上鱼贯走下来五十多个人,一个个月亮头、和服,配倭刀、太刀双刀,妥妥货真价实倭寇啊。

  这些倭寇看上去倒是文质彬彬,领头的才二十多岁,没剃月亮头,留了个短发,长了一张长长的马脸。上岸后左右看了看,信步就来到宋老二身前。

  倭寇朝宋老二一个九十度鞠躬,汉语十分标准,“在下高杉晋作,我们乃是来自扶桑的考察使团,乘‘千岁丸’访问大清,特来拜会海陵的邵大人。请问,去邵宅的路怎么走?”

第148章 出卖维新志士

  “只因他骑马,反觉马睑圆。”

  这是一首和歌的歌词,专门形容高杉晋作长相的。

  生就异象的人一般都有特殊的本事,高杉晋作就是以此自诩。

  他深觉自己运气不错,经常率兵出征的邵大人居然恰好在海陵,顺利就见到了。

  “阁下,敝使团此次来清国,在上海滩所见,洋人横行,黄浦江洋船千帆竞渡,租界繁华举世无双,清国辖地脏乱不堪。鄙人深感大清之衰落,只有邵大人您的地盘,欣欣向荣,有盛世之气象。邵大人将来,当为清国中兴名臣。这是鄙人的拙作,请阁下雅正。”

  邵全忠接过高杉晋作手里的诗,满脸笑容。

  “帆樯林立渺无边,终日来去多少船。请看街衡人不断,红尘四合与云连。忆从曾有大沽患,市利网收老拂奸。休言上海繁华地,多少蕃船捆载还。”

  高杉晋作的书法相当不错,邵全忠点点头。

首节 上一节 90/1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8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