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没人阻挠,那这一次的政令势必可以顺利推行。
虽然耽搁了些时日,但刘协表示,如果可以的话,这样的耽搁大可以多来几次!
相比于刘协这边的欢快,另一面的气息显然是阴沉的可怕。
黄琬府邸。
一群人围坐在此处,各个面带愠怒。
“子琰!我们可是听信了你的说法,这才以自家府库鼎力相助,可现在是为何啊!”
“是啊!子琰,这一次,你务必要给我们一个说法!”
“子琰,我两家是世交,可此次……你着实令人失望了。”
……
这些人,都是关中的一些大户、豪族。
这一次灌注到太仓中的粮食,基本都是从他们自家府库中掏出去的粮食。
黄琬如今看到这些人像一个个催命鬼一般上来讨要说法,也只得是强忍着羞耻,挨个与这些人道歉。
道歉的同时,黄琬内心却早已扭成一张苦瓜。
“君荣误我!”
这次用粮食换取五铢,之后另铸小钱,搅乱政令的谋划正是士孙瑞的主意。
但士孙瑞如今在长安的名声早已臭不可闻,所以真正出面的人还是黄琬。
黄琬的祖父、父亲都曾经担任过三公之职,而黄琬本人在年轻的时候也担任过右扶风的职务,与关中大族交好,所以才能说动这些人将自己的粮食聚集起来,破坏朝廷政令。
按照士孙瑞的推断,顶多以五万石粮食就能彻底破坏关中的钱政,令贾诩的谋划付之一溃。
但如今七万石粮食都砸进去了,虽然如今市面上流通的钱币都成了他们私铸的小钱,但关中的市肆却全然没有半点崩溃的迹象!
因为朝廷用五铢购买粮食,然后他们再将五铢私铸成小钱,百姓拿到小钱后又去市肆换成粮食……如此,就使得本来毫无用处的小钱居然莫名其妙的被循环利用了起来。
这就导致,现在市面上流通的铜钱还是小钱,根本没有半点改变。
唯一不同的就是,这小钱从董卓私铸的小钱变成了他们私铸的小钱……
然后,他们还莫名其妙赔进去了几万石粮食?
虽然他们不晓得其中原由,但他们知道,自己绝对被坑了,而且被坑的很惨!
也就黄琬出身的江夏黄氏乃是名门望族,黄琬本人又在士林中威望过高,不然的话今日可就不是心平气和的前来商议,而是过来闹事了!
黄琬对这些人每道一次歉,心里就流下一滴血。
现在,道的根本不是歉。
而是他黄琬,与其父,其祖的颜面!
当这些颜面都被拔下,那他黄琬,怕是并不会比士孙瑞好到哪里去。
“诸位,此次确实是董贼狡诈,假托废除小钱之名敛财,当真防不胜防。”
“但正因如此,我等才要同心协力,共振朝纲!”
黄琬言辞激励,但无论如何却都不如货真价实的粮食来的令人安心。
有知道黄琬与王允等人谋事者,更是迫切询问:“敢问王老筹备的事情究竟何时才能施展?如今董卓只要活着,我等就片刻不得安宁啊!”
黄琬不知如何应答。
自从上次诛董一事无疾而终后,王允谋事就无比小心,便是昔日与其亲密的黄琬也不知道其中细节,只知道王允如今确实是在酝酿一件大事。
“诸位莫慌。”
“具体事宜,还恕我不能直言。”
“但那一日,终究是快来了。”
王允做的事情黄琬并不知情,也不能透露,但若是士孙瑞做的事,倒是能够讲出来以安人心。
“如今董卓残暴,禁止百姓种植平日里爱吃的粟、麦,反而是种植产量不高并且口味不佳的蜀黍与菽。”
“这般倒行逆施,早已是激起了民怨!只要稍加推波助澜,便是民意汹涌,关中沸腾!”
黄琬此言倒还让这些人安心了少许。
至少,这计策比之货币钱政要更为轻松,也更为易懂。
这一次,总该不能再亏一次了吧?
第40章 陷阵营
皇城北宫。
刘协本是来与董卓报喜的,也想让董卓明细一番账目,不要让他与贾诩之间产生误会。
没成想,董太师也是真汉子。
虽然掏钱的时候有过犹豫,可一旦真的掏出去后,董太师便也不再过问,对具体细节也没有刨根问题,显然这些他都没有放在心上。
他此时真正在意的,反而是教导刘协兵法。
经过一月的学习,董卓在理论方面并不会再用兵书中的经典考验刘协,而是直接以兵事实例让刘协写一篇策论出来。
其中战事,也并非只有古代的经典例案,反倒是董卓自己生平经历的战役居多。
从河湟谷底到祁连冰雪。
从贺兰山阙到河套高地。
再从表里山河到旷野平原。
董卓将自己亲身经历与各地风貌结合,仔细教导了刘协应当如何行军、扎营、运粮、破敌的种种技法。
若不是因为无人记叙,单单是董卓的这些经历与感悟,都够写出一本不错的兵书出来。
理论多策问,实战自然也不可能只将士卒当做棋子,进行抽象的简单布阵。
弓弩、车兵、步兵、骑兵混合、重甲格斗骑兵、弓弩骑兵……
每个兵种,都被董卓各自挑分出来,让刘协能够认识到其特色与用法。
特别是重甲格斗骑兵。
自汉匈之战以来,大规模骑兵长途奔袭战术已成主流。
无论是封狼居胥的霍去病,还是勒石燕然的窦融,都是采用这套战术在漠南围歼匈奴有生力量,达成了彪炳史册的军事成就。
这套战术,已经成为对付异族的公认主流战法。
董卓长于边境,勋因胡虏,所以这战术也是他最擅长的战术。
刘协对于骑兵驰骋一事也异常神往,但这并不妨碍刘协对着董卓泼冷水——
“太师,骑兵作战,对待异族自然是无坚不摧、无往不利。但之后的敌人,却很可能是在中原啊!”
边塞与中原,作战兵法大不相同。
之前董卓也教育过刘协,让他不能将孙膑的经验套到现在。因为孙膑经历的战事,西不过关中,南不渡淮河,又车兵居多,难以复刻。
而现在,董卓擅长的骑兵奔袭战术,显然也只适合在塞外对付异族,而不适合于中原破敌。
中原大都城坚墙厚,有名有姓的关隘更是不计其数,地形复杂,山川交纵,很多地方都不适合骑兵行军,更不用说大规模的奔袭。
蜀地之山,危乎高哉!
江东之河,雄伟难渡!
还有八百里太行山,也只能从几处狭窄隘口挤过去。
西凉骑兵虽然精锐,但却并不适合这些恐怖的地形,所以刘协才说董卓的这套战法并不适合中原。
董卓在政事上经常任性而为,独断专行,可在战事中居然格外听劝。
或许是因为董卓知道,如果在战事中不听劝,那可是真的要死人的!
而且,还是不能做任何补救的死人。
加上董卓自己也亲身经历过关东诸侯联合讨董的战事,所以对这点认识更加深刻。
西凉骑兵在洛阳盆地中根本无法施展开来。
所以,董卓可以凭借着骑兵的优势屡次击败北面、东面这样较为空旷地形的联军,却极难防住从南面山地中打上来的孙坚。
加上孙坚的士卒本身就是以善于奔走的丹阳精锐组成,如此优势加成下董卓的骑兵更加难以抵挡,所以才导致被孙坚打入皇宫,并且捡走了传国玉玺。
“如此,势必要练成一支可以在狭小之地闪转腾挪的部队出来,并且配合以相应的战法。如此,才能在中原之争中走到最后!”
这就是刘协的论断!
“中原作战,确实需要一支破关精锐。”
刘协主动提议:“万事未雨绸缪,自会水到渠成。而今虽不是战事,但早些准备也是极好的。”
关中受灾,关中未来两年肯定是应当以休养为主,不会主动出兵。
但是练兵却已经迫在眉睫。
因为关东诸侯经历黄巾之乱和诸多群寇的洗礼,手上或有意,或无意,其实都已经训练出了这么一支兵马。
比如孙坚麾下的丹阳精锐、长沙虎士。
曹操手中即将成型的青州兵。
以及袁绍手中击败了白马义从,后来帮助袁绍一统河北的大戟士。
虽然董卓的西凉铁骑在平原,在边塞作战依然是无敌于天下,但在适应平原作战方面,关东诸侯却已经不知不觉走到了前面。
刘协说的有理,可董卓毕竟用了一辈子的骑兵战法,对刘协迫切练兵的心愿不置可否。
但董卓也不想扫了刘协的兴,就询问道:“陛下可是已有章程?”
“自然!”
刘协说出自己的计划:“日后中原作战,少不了攻城破艰、守备关隘。”
“既然如此,不如直接取一营,唤作陷阵!”
陷阵营……
董卓在嘴中反复咀嚼这个名字,发现虽然简单直白了些,却是杀气腾腾,也符合对其的定位与期待。
陷阵之志,有死无生!
冲锋陷阵,有我无敌!
“好,那陛下就先以百人组建支陷阵营,让臣看看它在战场上管不管用!”
如今刘协与董卓的“沙盘推演”早早就进化到了运用各个兵种相互协作对敌。
反正北宫本就是汉武帝昔日修来玩乐的地方,位置大的很。区区一支百人的陷阵营还是能够放入其中的。
“一言为定!”
刘协自信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