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刘协嘴角有些无奈的苦笑。
“进攻上党……诸位,有没有感觉这个决策似曾相识呢?”
在场之人,即便是吕布、牛辅,也立即肃然。
无他。
只因为那一战实在太出名了!出名到甚至是三岁小儿都知道那场战事的名字!
同样是从关中进攻河北。
同样要啃下上党这块硬骨头。
同样是大一统战役之前最重大的一场战事……
那场战事,便是华夏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同时也是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长平之战!”
第295章 卷四 诱惑天子?
长平之战,为时三年。
武安君白起率领的秦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并且在战后坑杀四十五万赵军,彻底扫清了秦出关中,横扫六国的最后一个障碍。
但那一战,秦国赢的也很惨。
正所谓“秦虽大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士民倦,粮食口”。
长平之战,不光是把赵国的一代青壮全给打完了,便是秦国自己,也足足死伤了一半的青壮。
到了战事的后期,秦昭襄王甚至亲自抵达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征调十五岁以上的百姓集中到长平战场,阻绝关东诸国往长平运送粮食。
待长平之战打完,秦国更是已经无力继续前进,只能是允许韩国割垣雍,赵国割六城,达成和议。
“朕不要再打一场长平之战!”
刘协拒绝那样惨烈的战事再次出现。
若是为了一个上党,将关中半数青壮都给赔进去,那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而且刘协本就追求速胜,就是想要尽可能保存汉人的力量,防止五胡乱华那样的悲剧再现。
若是打上一场长平之战,耗光了北方汉人的力量,那绝对不是刘协愿意看到的。
刘协盯着北宫中央的舆图沙盘。
若是不打“长平之战”,就意味着要放弃从太原、河东两面出战,从南北两个方向包围邺城的这条进攻路线。
而若是抛弃这条路线,那就只剩下一条了。
“出函谷,沿着大河南岸一路打出去!”
占据大河南岸,之后渡河一路平推上去!
而若是要走这条路线,有一个地方就成了此战的关键——
洛阳!
这个大汉昔日的帝都!
在关中势力需要防守的时候,洛阳就是第一层屏障。
而当关中势力需要进攻的时候,洛阳也就成了通向中原的桥头堡。
若是占据了洛阳,就相当于在关东有了一颗钉子,可以控制大河的上游两岸,不用畏惧上党处的敌军钻出来切断进攻河内的道路。
“所要谋求的,果然还是洛阳啊!”
虽然眼下距离那场全面战争还远,但从现在起,就已经要开始筹备一些事情。
刘协询问贾诩:“洛阳如今情况如何?”
……
贾诩顿了顿:“不说赤地千里,却也好不了多少。”
洛阳,曾经大汉帝国的心脏,同时也是一切争端的源头。
当年先是董卓将洛阳的人口迁往关中,之后又是诸侯联军在当地劫掠,早已变成了一片白地。
之后,此地便一直陷入了三不管地带,几乎毫无秩序可言。
就算河东的盐政起来之后,与关东展开了一些贸易,基本也都是走大河北岸的通道,而不是途径南岸的洛阳。所以也就无法带动洛阳的繁荣。
现在的洛阳,基本和一片死地没什么区别。
这也意味着——
若是要经营洛阳,只怕是需要很多很多很多的钱粮……
“德祖,你领上几个尚书郎去一趟洛阳,详细调研一番,将洛阳的情况汇报给朕。”
“喏。”
眼下既然认识到了洛阳的重要性,那就不可能再不去管它。
而且以前的朝廷是实在穷的利害,就算想去经营洛阳,也没那个实力……
现在的朝廷兜里总算是多了两枚五铢钱,虽然不多,但放在身上好歹能听个响。
洛阳无论如何也是后汉的帝都,一直将其放任不管,也不是个道理。
“陛下……”
杨修犹豫很久,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我们不是要讨论救不救公孙瓒吗?”
额。
……
其实救不救公孙瓒不重要。
因为救也好,不救也好,都是为了以后的那场全面战争。
救援公孙瓒是一个选项。
去经营洛阳也是一个选项。
所做的一切,不过都是为了那场战事的胜利。
但随着司马懿点出上党之地对于战事的影响,以及有可能再发生一场“长平之战”,刘协对于从并州直接出兵已然是有了极大的排斥。
“现在都不好说,要等到德祖你去打探好洛阳的具体情况再做打算。”
“至于公孙瓒……”
本来刘协是想要从并州出兵试探一番袁绍,顺便打探河北的内情。
但现在,刘协却不想这么快去暴露。
能够从上党出兵,截断深入河北的大军——这条策略,其实刘协一开始也没有看出来。
而是司马懿看出来的。
刘协虽然高看袁绍,但也没有将袁绍高看到能和司马懿不分伯仲的地步。
既然自己一开始都没有看出来,袁绍也不大能一眼看出来。
就算袁绍要施行司马懿的计策,那也要一个反应时间。
如果朝廷这次先从并州出兵,其实反倒有打草惊蛇之嫌,让袁绍意识到上党的重要性。
但若是一直不从并州出兵,说不定袁绍到死都不会想到能够从上党拦截进入河北的汉军。
刘协现在最希望看到的的情况其实是——
让袁绍以为朝廷会从并州直接出兵,攻占河北。
但实则,朝廷却是将主攻方向定在洛阳,定在中原!
这样,就能够将袁绍的主力吸引到上党一带,而朝廷的主力军则是出洛阳,据中原,渡大河,从南到北以骑兵横扫河北!
但这只是刘协脑海中一个模糊的念头。
要将这个念头转化为现实,注定还要去做很多准备,还有很多的思绪要一根根理顺,将其落到实处。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朝廷,绝对不能在这个时候从并州出兵,让袁绍提前察觉到上党对于朝廷大军的遏制作用。
《孙子兵法·兵势篇》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弩,节如发机。”
“湍急的流水疾速奔泻,以至于能冲走石头,这便是势!鸷鸟疾飞,竟至于毁折,这是击发节奏掌握得准确。因而,善于作战的人,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他发动攻势的节奏是短促的。势就像张满待发的弓弩,节就是触发的弩机。”
现在的朝廷,就要在并州开始积攒“兵势”。
一柄汉弩,最危险的时候从来不是它射出弩箭的时候,而是它还没有射出弩箭的时候。
只要刘协不出兵,袁绍就不能知道并州的底细。
只要刘协不真的将大军深入河北,袁绍就不能知道上党对战事的重要性。
只要刘协隐忍不发,那袁绍就必须要在河北布置大量兵力去防备并州,从而忽略掉到时候朝廷真正主攻的方向。
这个“势”一旦开始聚集,就不能够轻易打断。
所以!
“朕只能是尽力而为。”
“从现在起,往河东要运送大量的军械、粮草,再让并州的军队开始大举操练,作势去攻打河北!”
简单来说就是——
吓唬袁绍!
让袁绍以为,朝廷会为了公孙瓒进攻河北。
而至于公孙瓒能不能存活下去,那就只能看他的造化了……
几名中枢官员对视了一眼,都是认同了这个决定。
尽力在河东,在太原搞出动静来,吸引袁绍的注意力。
不能为了救公孙瓒,就让自家儿郎去送死。
也不能为了救公孙瓒,就让袁绍提前警觉,坏了朝廷将来的布局。
剩下的……就看公孙瓒能不能自救了!
此次会议一完,杨修立刻启程赶往洛阳,想要探查洛阳如今究竟成了什么样子。
而河东方面,在钟繇的调动下,也是迅速变得紧张起来。
河东是袁绍重点盯防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