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心不死!”
从钟公的书信中,刘协明显看到了他对朝廷废弃“天人感应”学说的不满,所以才想勾搭上袁谭,让“天人感应”重新回来!
刘协此刻终于发怒:“虾蟆之儒,不愿以朕为天子呼?”
当这句话传出后,长安城中原本偶尔还蹦跶两下的“虾蟆之儒”彻底没了动静,不敢跳腾。
所谓“虾蟆”,便是开创了“天人感应”这套体系的董仲舒所埋葬的陵墓下马陵。
后来因为“下马”音似“虾蟆”,便也习惯称呼董仲舒的陵墓为虾蟆陵。
如今天子将矛头直指董仲舒,用“虾蟆之儒”来形容还在研究天人感应的士子,毫无例外都意味着天子已经暴怒到了极致!
之前在天子的有意为之之下,如今的大汉朝廷其实有意将学术和政治做出割裂。
随便那些学者如何议论,官府都不会有所动作。
但这一次,这些虾蟆之儒竟然已经到了诈骗百姓钱财而去贴补汉贼的地步!
找死!
不少虾蟆之儒前去求助孔融,想让孔融帮忙挽救。
但孔融却以自己并非官身的原故一口回绝。
又去找蔡邕、伏完,这两位如今的国丈。
但两人也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这些人的请求。
刚刚高中的伏完甚至干脆当众批评了董仲舒那套“天人感应”乃是荒谬之言!是歪门邪道!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将矛头直接指向董仲舒这个“天人感应”的创始者!
一众虾蟆之儒变的惶恐起来!
若是董仲舒被打倒,那可以说,自董仲舒之后这将近三百年的经学将没有任何意义!
就在众人心惊肉跳之际,天子突然传唤孔融入宫。
孔融进入未央宫中足足待了半天时间。
而在孔融出来后,也终于是以孔圣后人的身份正式给董仲舒盖棺定论,同时也是给“天人感应”盖棺定论——
“歪曲儒家经典,上欺天子,下骗黎民的糟糠之学!”
一时间,无数守旧的经学大家险些昏倒过去!
他们纷纷捶胸顿足,怒骂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钟公。
“钟公你这条老狗!你好好的,去惹什么天子啊!!”
大家都知道,天子虽然之前也不喜“天人感应”,但终究没有亲自下场,也没有对“天人感应”判决死刑。
从今往后却是不一样了。
将来谁若是再提及“天人感应”,那朝廷必然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大汉的铁拳,什么叫做天子的怒火!
第436章 卷六 袁谭称王
“陛下此事,做的有些太急了。”
太傅刘表和太保杨彪一同来见天子。
“不是朕做的太急了,是他们做的太过份了。”
刘协不认为自己有错。
“而且朕突然想到,为何曹操和袁谭在东面顽隅抵抗了。”
“朕之前就想,曹操和袁谭都不是孙策那样的笨人,不可能不知道朝廷的实力已经远超他们,他们有什么本钱在东面对着朝廷张牙舞爪?”
“世家,都已经被朕打散,没了土地、钱粮、权力的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掀起多大浪花。”
“但那些研究“天人感应”的儒生却还存在于这世上,并且遍布四方。”
刘协冷笑一声:“袁谭和曹操,怕不是想着将来打着支持天人感应的名号,让那些人在朝廷各地捣乱,然后给正面战场制造空隙吧?”
……
刘表和杨彪听到天子已经将这事抬高到了“统一”层面,便也不好说什么。
毕竟在如今的大汉,任何事情都不能去阻挠光复故土。
而且刘表来寻天子,也并不是说天子错了,而是说天子太急了。
王充的《论衡》如今虽然已经发扬光大,但却并未做好成为学术界扛把子的准备。
很多理论体系,到如今其实并没有完善。
将王充的这套学问推到官学、显学的地步,其实多少有些拔苗助长的味道。
“宗伯,这世上不是所有东西都要准备好了再去做。”
“董仲舒上书《举贤良对策》,提出“天人感应”学说的时候不过才四十五岁,之后的三十年中一直都在完善这套理论。之后又有刘向,刘歆、班固等一众大儒帮其完善,所以才有了如今显学的地位。”
“王充的《论衡》同样也并不完善,这都需要后人不断去完善……也正因如此,朕才决定让孔融这个孔圣后人去发话。”
“朕要屏弃的,是“天人感应”那一套,而不是整个儒学。”
“具体如何完善《论衡》,还要宗伯你们这些大儒前去完善……若是在现世中找不到答案,便可以去翻翻先秦诸子的典籍嘛!连董仲舒“天人感应”那套都是他吸收了墨子的天罚理念整理出来的,难道宗伯就没有办法,重新完善新道吗?”
到了现在,刘协已经暗示的极为明显。
不,这已经不是暗示,完完全全就是明示了啊!
董仲舒那套“天人感应”既然能把墨家“明鬼”、“天罚”的理论扯进来,那王充的《论衡》中凭什么就不能将别家经典扯进来,一并完善体系!?
比如墨家的“明鬼”虽然不好,但“三表法”却是和《论衡》息息相关。
再比如法家……虽然暴秦那套被儒家所唾弃,但儒家还不是将法家那套暗搓搓拿来用了?
先秦诸子的理论,完全可以大胆的加到现在以王充《论衡》为骨架的体系里,充当血肉嘛!
刘表和杨彪都是恍然大悟。
“陛下的意思是……百家复兴?”
董仲舒既然能够玩复制粘贴,后人凭什么不可以?
董仲舒既然能够玩罢黜百家,后人凭什么不可以百家复兴?
他能将墨家、法家的东西拿来自己用,凭什么后人不能将墨家、法家,乃至道家、杨朱的东西拿来自己用?
天子的话毫无疑问是给刘表和杨彪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学问……原来还能这么做!?
两人若有所思的从宫中出来,各自心中都有出现了一层框架,想着能够将什么东西给填进去……
而那一众被天子称为“虾蟆之儒”的老儒生也不敢继续宣扬自己的学问。
消息传到河北、中原,自然也是举世哗然!
相比于关中,关东对于王充的《论衡》的接受度其实并不算太高。
如今眼看天子要废除“天人感应”,都是纷纷对天子进行辩驳。
大儒华歆等人更是翻出来那句古老的谶纬,显然是要和天子死磕到底——
“代汉者,当涂高也!”
华歆本就是平原郡高唐县人,临近青州,干脆就投奔袁谭。
“如今天子不敬上天,显然是汉室即将失去天命的象征,您的身份尊贵,还请您效仿商汤伐夏、武王伐纣的行为,顺应天命,建号称帝!”
袁谭见到连华歆这样的大儒都来投奔他,自然十分欣喜。
不过他却推脱道:“我的功绩暂且不能得到上天的垂青,怎么能有建号称帝的想法呢?”
但华歆还有一众大儒却不肯罢休,显然是想要袁谭成为“天人感应”的一面旗帜,再三相劝。
“您身份尊贵,况且袁氏本就出自妫陈,与田齐出自一脉,如今您身在齐国故土,这难道还不是天命所归吗?”
郭图、逢纪见状,也认为袁谭称帝或许可以拉拢那些还在坚信“天人感应”的大儒,也一并上书请求袁谭称帝。
袁谭始终胆小,况且之前又有袁术的覆辙,让他实在不敢称帝。
“上天虽然给予了我天命,但是我始终觉得自己德性不够,还需要修行。”
“故此,便先不称帝,只以王号为尊!”
袁谭依旧没勇气直接称帝,选择和大汉打擂台。
而且袁谭不傻。
学术界的事,听听就行了。
就算现在全天下的虾蟆之儒都站出来称袁谭才是天命所归的天子,但军队和土地、钱粮却终究握在大汉朝廷手里,不是那些虾蟆之儒说什么就是什么。
最终,袁谭决定于建安七年八月十五在临淄南郊祭天,自称“齐王”,并建齐国,以拢人心。
袁谭学着自己的父亲袁绍一样给曹操送来了印玺,希望曹操能够支持自己。
而曹操、郭嘉都是面色古怪的收下印玺,随即便是相视一笑。
袁谭现在霸气外露,简直就是找死!
本来曹操就想要让袁谭去吸引朝廷的目光,好给自己争取时间。
结果没想到,钟公事情败露,让曹操一度以为计划失败。
不成想天子的突然暴怒,却是让天下的虾蟆之儒全都汇聚到了袁谭身边,挑唆袁谭称王……
“天助我也!”
这么多年,还是曹操第一次感到运气站在了自己这边!
“既然如此,等到朝廷大军一去围剿袁谭,孤便兵进中原,一举获胜!”
第437章 卷六 釜底抽薪!
江东,
吴县。
“袁谭称王了。”
“嗯。”
周瑜一身清雅素服,身前放着一床古琴。
在他对面的,则是戴有一雕有睚眦黄金面具的孙策。
“那我们是不是也能动手了?”
“……”
几年的风霜,让周瑜开始有了许多顾忌。
“荆州那边的情况,已经是摸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