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刘虞虽然是汉室宗亲,还是出自东海王一脉的正派宗伯,但杀死刘虞的,毕竟是刘备的同窗公孙瓒。
而公孙瓒曾经资助过刘备,对刘备有恩。
即便现在公孙瓒已经逝世,刘备也不会说出中伤他的话来。
同理,赵云也是如此……
而田畴看出刘备的为难,也是抹干眼泪,进入正题——
“听闻刘皇叔如今正在为不能前往辽东发愁吗?”
“正是如此!”
刘备何止是发愁?简直是焦虑!
“听说袁谭、公孙度已经在辽东相王,互为齐王、燕王。”
“这样的大逆之事,我如何能够容忍呢?”
“只是如今道路断绝,我实在不知如何是好啊!”
田畴听后,主动对刘备说起——
“原先的北平郡治在平岗县,因为能够从卢龙塞直通柳城;从光武皇帝建武年间以来,大道虽然破败断绝近二百年了,但还有隐蔽的小路可以找到。”
“只要皇叔领兵上徐无山、出卢龙、过平冈、登白狼堆、至柳城,就能够翻过燕山山脉,抵达辽东!”
刘备听后蓦然起身,眼中尽是不敢置信:“当真有这条路吗?”
“有是有,但道路极为难行……”
听到田畴肯定,刘备当即大笑。
“道路难行?再难行的道路,难道能有蜀地的阴平小道难行吗?”
刘备当即朝着田畴深深作揖:“还请您为大军担任向导,让我能够抵达辽东,讨伐汉贼!到时必有重谢!”
田畴赶紧将刘备扶起:“我不入仕,就是对官场没有兴趣,哪里需要什么报答?”
“我生于乱世,年轻时家乡常常受到北面乌桓、鲜卑的侵扰,幸亏天子击败轲比能,治理草原,设立北庭,将往日凶恶的三族降服,这是天子对所有幽州百姓的恩惠,我又怎么可能忘却?”
“加上连年乱战,我见过太多人不能得到一夕安寝,一顿餐食,这样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
“今日听闻天子令皇叔讨伐公孙度,便知道只要打赢此战,北方将再无战事!”
“为了天下太平,我也应当尽自己的一分力,而不该继续装做什么都不知道啊!”
刘备听后,当即热泪盈眶。
“子泰,大义!”
北方无战事……
为了这个愿望,田畴这才抛弃了仇恨,也抛弃了原则,选择前来帮助刘备。
这样的大义,便是刘备也忍不住垂泪,拉着田畴,不肯放手,日夜与其同睡榻上,一如当年的关羽、张飞。
在有了田畴指路之后,刘备迅速做起调度。
田豫率领三族骑兵,自更北面的鲜卑山绕路,包围北面。
刘备则是领赵云、诸葛亮、徐荣的一万步卒跟随田畴,从燕山小道中前往柳城。
田畴所走的这条小路果然是无人察觉。
直到前往柳城的时候,都没有斥候发觉汉军。
刘备命赵云上前,不过半天就攻下了防备薄弱的柳城,将这里占领,当做了汉军挺进辽东的桥头堡。
如今眼看已经摸到了辽东西侧的壁垒义县,刘备心中顿时更加喜悦!
“徐荣将军,您是辽东人,对此地地形应当更加熟悉,不知能否前去攻城?”
徐荣虽归刘备调遣,但刘备知道徐荣乃是西凉军中的老将,故此对徐荣十分尊敬,每每调用,都是以商量的语气询问。
徐荣则是深深呼吸了一口此地的气息。
家乡的气息。
徐荣从来没有想过,在这乱世当中,自己有朝一日竟然还能回到老家辽东。
而眼下既然已经来到了辽东,又哪里有不衣锦还乡的道理?
“皇叔放心,此战由我打头,必然攻下此城!”
作为一个正面击败曹操、孙坚的元老将领,对一座小小的义县,徐荣还是胸有成竹!
第481章 卷六 这是稳重?
义县守将,是公孙度麾下杨祚。
杨祚自从得知刘备可能进攻辽东之后,便遣兵马在南方立下壁垒,企图抵御。
“如今乃是夏季,水位暴涨,道路不能通人,刘备必不可能攻入辽东!”
相比于从陆路上攻来的刘备,杨祚以为还是南面从青州攻来的曹操、孙策更具威胁,便时常打探南面情报,故此也就放松了警惕。
“将军!城外出现汉军踪迹!”
当有斥候往杨祚处汇报军情时,杨祚只当是对方看错:“汉军皆乃神人乎?”
直到登上城墙,见到徐荣的兵马在城下整齐列阵,杨祚才面露惧色。
徐荣左右打量,见义县城墙不高,当即了当下令强攻!
杨祚见状,赶紧朝城外呼喊:“可是刘皇叔亲至?”
徐荣不做理会,完全不给杨祚谈判的机会,只是亲自立于战鼓之下,激励士卒往前冲锋!
杨祚见徐荣连理都不理自己,心中更是多了诸多猜测!
辽东这地方,兴许是天气寒冷的原故,平日里都是能动手就不逼逼。
见徐荣连交涉的机会都不肯给自己,这让扬祚顿时猜测:“汉军大股兵马怕是已经来到了辽东!”
这种时候,朝廷已经不需要去衡量什么得失,只要能够攻占城池即可!
杨祚大骇,竟然都忘记了命令士卒前去抵挡,转而是下了城墙骑上战马,赫然便是要弃城而逃!
徐荣见状,立刻命骑兵前去追逐。
一直追到大辽河附近,对面的燕军出来接应,徐荣这才引兵而还。
刘备想要摆下宴席为徐荣庆功,却被徐荣拒绝。
“只有渡过辽河,才是我等真正的战功!”
辽东、辽西。
两地的划分,便是由这大辽河而来。
大辽河流量巨大,虽不及大河、长江,也远远要胜过其他天险。
公孙度之所以能够割据,仰仗的一是燕山,二则就是这辽河。
徐荣乃是辽东人,对辽东地形最为熟悉,所以他才告诉刘备,不要大意。
“正是!”
刘备在徐荣这样的老前辈前从不顶罪,顺其自然。
“但如今攻下义县,怎么说也是在辽东有了立足之地,可以慢慢谋划!”
岂料徐荣再度摇头。
“辽东多雨。”
“如今已经是夏季,随时都有可能突降暴雨。”
“暴雨一下,道路断绝,粮草不济,就只能撤兵。”
“故此,还是要尽快想办法攻过辽河,不应当拖延。”
听完徐荣的解释,刘备对辽东的棘手又有了深刻的认知。
“辽东百姓,平日里过的怕是很苦吧?”
刘备唏嘘道:“徐将军年少时,恐怕日子并不好过吧?”
徐荣没想到刘备这个时候还会悲天悯人,在乎辽东百姓的民生。
但想了想后,徐荣却也是叹气。
“其实还好,辽东水网遍布,农田肥沃,物产也算的上丰富,山珍海味怎么都有些。”
“只是冬日太过寒冷,必须备齐木柴,不然很有可能无法熬过冬日。”
辽东最大的敌人,便是寒冷。
即便资源充沛,但是冬天那总是冻死人的气候不解决,辽东无论如何也是发展不起来的。
“木柴?”
诸葛亮也是第一次来到辽东这种极寒之地。
但在听到徐荣谈论木柴之时,却忍不住插嘴道:“我之前和子扬在邯郸的时候,便奉天子之命,在邯郸以煤炭取代木炭。”
“煤炭比之木炭更加耐烧,若是将河北的煤炭运来,岂不是就能给辽东百姓驱寒?”
徐荣苦笑着摆摆手。
“我之前就听过煤炭,但将此物运往辽东的代价实在太大了,即便是运到辽东,也不过是达官贵人才能用的起,与普通百姓何干?”
煤炭又不是其他。
这种东西在冬天消耗的有多么迅速,徐荣这个辽东人再清楚不过。
就算真的将煤炭运来,那高昂的成本也不是辽东普通百姓能够用起的。
“非也!”
诸葛亮却打断了徐荣。
“天子在徐州时就与我提起过,说是有意在渤澥、青州一带发展海运。”
“如此,既能方便朝廷对于辽东一带的控制,也能够使河北和辽东的联系更为紧密。到了那个时候,将河北的煤矿运往辽东的成本必然会降低。”
“而且……”
说到此处,诸葛亮面色有些古怪。
“据我这些日子的观察,我总觉得辽东一带的地形与邯郸极为相似。”
“而且这里有些地方的农田都是黑色,粮食长势也比之中原之地更加旺盛……”
徐荣赶紧问道:“孔明究竟想说什么?”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
“我不敢妄下推断。”
“但倘若我猜的不错的话,辽东一带,恐怕也有如邯郸附近的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