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第554节

  但吏部尚书钟繇却表达了赞同。

  此外,其余群臣也各有看法。

  单单是信中观点的复杂,便能猜测到这些人在长安究竟吵成了什么样。

  如果天子再不回去,他们怕是要直接跑来青州和天子当面理论了……

  不过最令刘协在意的贾诩却并未在书信中表达自己的看法。

  可不表达看法,本质上便已经是一种看法……

  “看来朝中阻力很大……”

  刘协摇头,随即就将目光放到第二封信件上。

  相比于长安群臣对于封邦建国的争论,第二封信件倒是和谐了许多——

  “拆封幽州!”

  公孙度在辽东的割据,已经彰显出了辽东之地的价值。

  以大辽水东,割出辽州,下设辽东、玄菟、乐浪等郡,加强辽东和中枢的联系。

  还有辽东郡北面,也就是扶余、高句丽曾经的故土,肯定都要设立郡县。

  还有位于乐浪郡南的三韩之地。

  以及与三韩之地隔海相望的倭国……

  刘协思索了一番,慢慢将辽东的事情理顺。

  “给曹操、孙策发令,让他二人尽快前往乐浪,攻破朝鲜,将袁谭给朕揪出来。”

  “至于孔明,就让他继续留在襄平,与徐荣一起,探寻搭建煤矿。”

  “其余人,包括被俘的公孙度、扶余王、高句丽王,都来到三山浦,朕会亲自前往接见。”

  “另外,让人通知三韩和倭国,让他们的酋长国主亲自前来……若是不愿意来,那就永远不用来了。”

  刘协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前往一趟辽东。

  哪怕仅仅是抵达三山浦,也足以给辽东留下震慑!

  ……

  公孙度战败!

  天子亲临辽东!

  这两个消息犹如狂风一般,刮过辽东这片沉寂了千年的土地。

  辽东郡内豪族、官吏都是忐忑不安,不知天子要如何对待他们。

  袁谭在得知公孙度战败后,便直接趴在王修怀中哭泣,而王修也只能叹气:“早知如此,当时何必要撤离青州呢?”

  若是袁谭当初愿意留在青州,那说不定还真的能够守住。

  但如今公孙度一败,天下之大,又有谁能再庇护他呢?

  袁谭见到王修这般,便绝望的回到屋舍中,终日以饮酒度日,不愿见人。

  消息传到三韩。

  三韩,即马韩、辰韩和弁韩三个部落联盟。

  其中又以马韩最为强大,故此其首领也被推举为辰王。

  “大汉的天子,竟然要踏上辽东的土地吗?”

  之前公孙度和袁谭相王之时,便让三韩前去观礼。

  但三韩因为路途遥远,公孙度和袁谭又急于迎敌,便没有等待辰王前往。

  辰王本就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对公孙度和袁谭心中起了埋怨。

  如今听到公孙度被擒,袁谭惨败,自然觉得心胸舒畅,决定立即起程赶往三山浦。

  相比于三韩的果断,倭国却显得犹豫不决。

  但最终,被选为倭国共主,同时也是邪马台女王的卑弥呼还是决定前往三山浦。

  “大汉天子的怒火,不是我们能够承受的。”

  当大汉天子发出声音,其他人最好都老老实实的俯首聆听。

  尤其是如今,那一直远在天边的大汉天子竟然要踏上辽东的土地。

  既然都已经踏上辽东了,那往东再走一些,抵达朝鲜,抵达三韩,甚至抵达倭国,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襄平的扶余王简位居、高句丽王高延优。

  三韩的辰王。

  倭国的卑弥呼。

  ……

  哪怕身为大汉天子的刘协仅仅是发出一道口谕,甚至连正式的诏令都没有发布,但他们都十分默契的一并赶往三山浦。

  而在天子身边的那些西域小国的使者,还有掸国、骠国的两位国主,雍华和卑蔑,更是在这一刻真正明白了大汉天子的尊贵。

  扶余、高句丽。

  这样的国家,无论扔到西域还是西南夷,都将成为当地一霸。

  但在天子手中,却不用吹灰之力就被轻松瓦解……

  其余三韩、倭国这样的极东之国,更是在天子一道口谕下,便令其国主亲自赶来朝见。

  “吾等今日,方知大汉天子之贵!”

  这些西域使者还有两名国主此刻对于大汉天子的敬畏,赫然是已经达到巅峰!

第496章 卷六 自裁

  当徐荣知道天子并没有让自己前去迎驾,反而是要自己继续探测煤矿时,倒是正合心意。

  根据诸葛亮这两日的探测,已经能够确定就在襄平南部,就有大片煤矿所在。

  邯郸等地的煤矿采集,多用掏槽之法,即先以手镐在工作面煤壁下部开一横槽,促使煤层产生裂隙,再用锤楔在上部敲凿,使煤块崩落。

  但诸葛亮却发现襄平煤矿乃是特厚煤矿,不能用简单掏槽之法采矿。

  于是诸葛亮先开凿两个井筒,和“正窝路”、“风路”的两条主要大巷,再开掘沿煤层倾斜方向的运输大巷平行的顺槽,最后再开掘名叫“窝路”的斜坡和各种小巷,把煤层分割为若干小块,如此在采集之时便能够采用分期开采法,先采出其中一部分,随即充填,待过若干时间,采空部周围岩石的压力使未采煤层移动,密合压实,再行开采。

  此外,诸葛亮又用木制风车和荆条编成风筒,将其设于井口。之后令风筒周身涂黄泥,防止漏风,一端延伸到各个工作面,一端和风车联接。用人力摇车,就能向井下送风。

  布置完这一切,终于是顺利的将第一批煤矿开采出来。

  聚拢,点燃。

  一团黑烟自煤炭之上冒出,但徐荣非但没有嫌弃,反而露出欣喜的神情。

  这烟,简直太棒了!

  徐荣能够看出,煤炭的燃烧速度,要远远低于木炭!

  以前辽东一户百姓过冬,或许要堆积一院子的劈柴……但现在,或许只要几石煤炭就能将辽东漫长的冬夜给熬过去!

  “孔明!孔明!你让我说什么好?”

  徐荣之前因为身份特殊,总不敢和诸葛亮这些文人走的太近。

  但此刻,徐荣却是什么都顾不上,上前就给了诸葛亮一个熊抱:“孔明!从今日起,你便是我辽东百姓的再生父母!”

  “……”

  诸葛亮险些被徐荣给勒晕过去。

  但他还是极力辩解:“这些,都是天子在邯郸之时就捣鼓出来的东西……”

  不过徐荣还是摇头:“邯郸是邯郸,辽东是辽东!”

  “这煤炭在邯郸是增加官府营收,但是在这辽东就是救命的东西!”

  “……”

  诸葛亮见徐荣这般,也是无奈的笑了两下。

  “徐将军,其实还有一件事,我也要与你说一声。”

  “何事?”

  徐荣此刻对诸葛亮充满了尊敬。

  或者说,那是对于知识的尊敬。

  而诸葛亮犹豫一番后,还是决定告诉徐荣——

  “据我观察,此地不光是有煤矿。”

  “在北面,很有可能还有大量的铁矿。”

  “除了铁矿外,我怀疑此地也有金矿,而且是储量极大的那种……”

  ?

  徐荣嘴唇微微颤抖:“孔明你说什么?”

  “呼。”

  诸葛亮此刻羡慕的看着这块还未完全开发的土地——

  “此地的富饶,远远超越了任何人的想象。”

  “能够限制此地的,怕是只有粮食、严寒还有道路了。”

  “但是……”

  诸葛亮有些不太确定。

  因为他在辽东,看到了不少土壤呈现黑色的农田。

  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诸葛亮总感觉这辽东虽然苦寒,但是粮食长势,尤其是在那黑色农田上的长势,要比中原还要强很多。

  如果诸葛亮猜的没错的话,辽东的粮食问题,应该很快就能解决。

  因为随着煤矿的开采和应用,北面的严寒将不再是阻挠百姓开脱的阻碍。

  剩下的运输……嘶!

  诸葛亮此刻忽然倒吸一口冷气!

  因为他记得,天子之前就有开通辽东和青州海运航线,并且一直疏通到洛阳的打算。

  当时诸葛亮还以为天子只是想要加强对辽东的控制,为此不惜亏本去做这件事。

  但随着诸葛亮在辽东的发现,他总觉得辽东具备发展成一个超级富郡的潜力!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辽东甚至能够超过魏郡、渤海郡,成为河北第一大郡?

  尤其是……一旦天子执意推动海运,辽东将来必然能够一飞冲天!

首节 上一节 554/6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