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尽力去查吧,慕容德现在走不了,立即派人传话辟闾浑,让他小心戒备。”刘道归现在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
“领命!”孟干之拱手而去。
谋定而后动,在看不清形势之前,刘道规也只能按兵不动。
凡事有利有弊,颍川郡遭受燕军骑兵的劫掠,流民们纷纷赶往陈留。
刘道规大营周围的人越来越多,口口声声要与燕军死战,报仇雪恨。
粗略统计,至少有四千多人,其他流民还在赶来的路上。
刘道规不敢怠慢,手上的粮食并非无穷无尽。
将这些流民组织起来,青壮留下,编为义从,就地屯垦,打造攻城器械,老弱妇孺则送往济阴郡安置。
也不知是不是之前那群游说之人起了作用,非但颍川郡的流民百姓赶来,南面的汝南、陈国流民也拖家带口,汹涌而来。
刘道规观察了几日,才发现他们真正的目的,只是为混一口吃的。
粮食就是人心,这年头绝大多数人都吃不饱,哪里有一口吃的,流民就去向哪里。
半个月时间,营垒周围聚集了一万多人。
义从军扩大到了四千,都是青壮,其中不乏一些勇武之士,给一把刀就敢上阵。
留在北方之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会些弓刀,不然根本活不下去。
仅仅一个月,粮草就开始吃紧了。
“阿规,我们的粮草也不多了!”刘怀慎赶来提醒。
“不够就从后方运,人比什么都重要!”
“慕容德的几支骑兵一直在袭扰粮道。”
这是燕军的常规战法,也是骑兵的最大优势。
如果没有毛德祖和王仲德的骑兵庇护,粮道早就被截断了。
也不知慕容德在等什么,没去青州,也返回滑台,一直留在陈留。
第263章 坏
粮道就是生命线。
慕容德不战也不退,还不知道熬到什么时候。
中原各地赶来的流民越来越多,连山上的山贼乞活军听到能白吃粮食,也是纷纷赶来。
现在就开始粮食紧张,以后只会更紧张。
人以食为天,到时候拿不出粮食,不仅自己的信用崩塌,连大军都有危险。
刘道规感觉与慕容德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两军虽然对垒,但真实目标却不是彼此。
其实换个角度,他攻陷青州,自己拿下豫州,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就地征粮,传令豫州各郡各县,输送粮食上来,大县六千石,小县三千石,各坞堡两千石,限期半个月,逾期者,我亲率大军去征收!”
刘道规一拍大腿。
“这不是明抢……”刘怀慎欲言又止。
“你说对了,他们不给,我就是要去明抢,慕容德能抢,我就抢不得吗?别忘了,这一战本来不关我们的事情,没有我们,他们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下场更惨,现在向他们征收粮食,有何不可?”
刘道规不来,只怕现在大半个豫州都在燕军铁蹄下哀嚎。
刘怀慎道:“我这就派人去索要。”
“不是索要,是征收,此乃军令,不输送粮草者,便是投敌!”刘道规再次强调。
在北方不用讲道理,一切靠实力说话。
反正一时片刻与慕容德打不起来,两边都没什么战意,不妨将豫州梳理一番。
其实刘道规麾下的人马已经非常克制,入豫州以来,既不劫掠,也不烧杀,对比晋军诸部,可算是秋毫无犯了。
所以不少坞堡和县城服从军令,送来粮食,有的是一千,有的是五百。
还上了奏疏,向刘道规大吐苦水,说这些年他们日子也不好过,眼下又是春耕时节,粮食本就不多,只能拿出这么点儿,让刘道规多担待。
刘道规也不是真要将他们逼上绝路,要的只是他们的服从。
陆陆续续送来的粮食凑在一起,将近两万石,也够撑上一段时日。
汴水南岸屯垦的大片田地,两个月后便会长成。
“秋川堡、大棘堡不听军令,暗中勾结胡虏,残害乡里,刘遵、刘怀肃听令,率两千中兵,五千义从前去讨伐!”刘道规指着舆图上南面的两个坞堡。
距离自己的营垒不到百里,既不送粮,也不派人来解释。
刘道规只能杀鸡给猴看。
“领命!”刘遵满脸喜色,刘怀慎神色平静。
这些坞堡其实也不是什么善类,都是一些地方豪强和流民帅乞活军。
坞堡虽然坚固,但刘道规早有准备,打造了不少攻城器械,推过去就能用。
如今看来,与慕容德维持这种对峙也不错。
朝廷那边也无话可说,比起刘牢之在会稽按兵不动,坐视妖贼北上,刘道规主动抵挡燕军,简直是忠臣良将的典范……
不过这些坞堡的确有些实力,刘遵和刘怀慎猛攻了十多日,方才拿下秋川堡。
缴获粮草两千石,俘虏青壮八百余众。
刘遵也最知道刘道规的心思,手脚麻利,贼酋满门鸡犬不留……
手段之凶残,吓的大棘堡连夜派人前来求饶,主动献上三千石粮食,五百缗钱。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传令,大棘堡男女迁徙至泰山郡,贬为奴户!”刘道规本着慈悲为怀,给他们留了一条活路。
解决两座坞堡,周围县城、坞堡,立即深明大义起来。
也不上疏诉苦了,不仅补齐了粮食,还非常贴心的送来猪羊,说是犒劳建威军府的将士们……
粮食多了,投奔的人也越来越多。
豫州自古便是华夏的核心区域,人口众多。
如今北方大乱,不少并州、冀州的百姓南逃。
短短一个月,前来投奔的人口增长到两万三千多人,被一船一船送去济阴、高平等地。
不过对面的慕容德收获也不少,黄河两岸的胡人部落大多投奔他,中原之地的羌、氐、丁零等族也投向他。
燕军军营扩充了足足两倍。
“慕容德这么人马,吃什么?”刘遵纳闷道。
孟干之脸色难看,“斥候在燕军军营周围发现了不少骨堆……”
对北方胡人而言,粮食从来都不是问题。
关中常年大战,田地荒芜,又遭逢旱灾,氐秦天王苻登每战杀敌,即取尸肉蒸食,号为熟食,还以此激励士卒:汝等旦日出战,暮即得饱食人肉,何愁饥馁?
秦军每战,争取死人为粮,每食必饱,一个个都壮健如飞。
姚秦士卒被苻登这种搞法吓破了胆,姚苌怕士卒们被苻登吃完,竟然与姚硕德一同退兵了。
苻登靠这一手,一度收复冀城、陇城、平凉、新平、弘农、略阳、汧城、雍城等郡县,可惜被姚兴击败……
慕容德还没惨烈到这一步,他从邺城带出不少粮草,闾丘羡给他送了一批,还有投奔他的胡人部族,也有不少牛羊。
总之,粮草对燕军影响不大。
刘道规以为这种局面还要持续一段时日,没想到东面守住了,西面却出事了,屯兵河东的姚崇和杨佛嵩忽然南下,弘农太守陶仲山、华山太守董迈不战而降。
弘农失守,影响非常大,秦军渡过黄河,兵锋直指洛阳和南阳。
偏偏这两个地区兵力都非常空虚。
姚兴亲至陕城,攻陷了上洛,打开了洛阳西面门户,秦军兵锋推入洛中。
辛恭靖只得向刘道规求援。
“咱们应付慕容德都吃力,怎有余力驰援洛阳,对付羌贼?”高珣满脸忧色。
的确,对面慕容德二十余万人马。
而姚兴亲自领兵,秦军不下十万之巨,刘道规手上所有人马加起来,也才两万,实力不成正比。
这几年姚兴屡战屡胜,秦军士气极其高昂。
而且隐约之间,秦军与慕容德似乎存在某种默契。
慕容德放着洛阳这块肥肉不吃,很可能是与姚兴达成了什么协议……
刘道规这个时候支援洛阳,很可能面临秦燕的两面夹击。
“去信辛恭靖,告诉他洛阳已不可守,趁秦军还未合围,立即退至轩辕关一带,先保存实力,等待日后反攻,再上疏朝廷和荆襄,请求援军。”
明知求到援军的希望不大,刘道规还是死马当做活马医。
“洛阳就这么放弃了?”刘遵满眼不甘心。
刘道规心平气和道:“还能如何?我们能挡住慕容德已经不容易了,这一次姚兴亲自出征,图谋已久,我们不是对手。”
洛阳是真正的四战之地。
西面是姚秦,北面是魏国,东面是慕容德。
没有一定的实力,根本就站不住脚。
而且洛阳距离淮泗将近千里,已经超出了刘道规势力范围。
这已经不是刘道规和慕容德之间的争斗,而是姚秦、晋室、燕国三方势力的一次碰撞。
五天后,辛恭靖的回信到了,“洛阳乃中夏之首,王气所在,我虽年老力弱,却有慷慨赴死之心,自永嘉以来,北国沦丧,士民闻胡而色变,志气不存,人心不复,今当以老弱残躯,使胡人知中夏有人焉……”
刘道规合上文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辛恭靖选择慷慨赴死,但刘道规不能为了他陪葬。
其实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士族,江左的那群人只是虫豸,但偏偏大权就掌握在这群虫豸手中。
刘怀慎一声叹息,“姚兴势大,洛阳一定守不住,当年桓温收复洛阳,朝廷若是迁回故都,也不至于落到现今这种局面。”
“辛恭靖手上有几千兵马,洛阳城坚池深,应该能守上一段时日,周围还有金镛、偃师、柏谷几支人马,都是坚城,现在就看朝廷援军能不能及时赶来。”
刘道规现在越发冷静了。
形势非常明显,自己实力不足,能稳住豫州就不错了。
洛阳不用痴心妄想。
除非朝廷能再派来几支北府军,或者桓玄能出兵北上,方有一战之力。
一天、两天、三天……
陈留这边没打起来,洛阳战火滔天,几万秦军猛攻洛阳,辛恭靖竟然守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