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庆之的人马包围上来,长矟如墙而进,攅刺密不透风。
厮杀只持续了半个时辰,却异常惨烈。
浓烈的血腥气随着乱风飘散开来,战场上氤氲着一团血雾。
逃走的魏军骑兵不到三百。
“攻城!”刘遵全身浴血,扛着血淋淋的斧头指着黎阳城。
城上守军呆若木鸡,连手中的弓弩都忘记射出。
刘道规率士卒向前,抵近城池,“传令,投降不杀,顽抗者鸡犬不留!”
拓跋珪拿下冀州不到三年,其重心还是在北方代郡漠南一片,此地并未完全归心。
刘道规希望守军能主动投降。
不投降也无所谓,也就废一番功夫而已。
“此时不降更待何时!”刘遵领着人马向城池怒吼连连。
这时城上有人喊道:“莫要攻城,我等都是晋人,被逼无奈方才投降索虏,将军若是不攻城,我等愿意奉上粮草,井水不犯河水……”
“他娘的,以为我们攻不破这座鸟城是吧!”刘遵蹦起来骂。
城上人苦着脸,“将军就算破城,也守不住,何必害我?他日索虏几十万人马复至,举城无遗类……”
刘道规都快被气笑了。
不过这也是北方的常态心思,一次次北伐,受伤最大的就是他们这些人。
这人说的的确有几分道理,如今拓跋珪的声势比当年慕容垂还要大,参合陂之事,更让他们心惊肉跳,刘道规今日固然能攻破黎阳,但很难长期防守。
“索虏能让你们举城无遗类,我便不能么?一炷香内,城门不开,城内鸡犬不留!”刘道规不可能为了他们而放弃这一处要地。
“城门不开,鸡犬不留!”
士卒们齐声大喊起来,满脸兴奋之色,仿佛早就迫不及待。
杀戮和女人,是男人最原始的欲望。
刚才那一战如此惨烈,刺激了士卒们凶性,身上杀气滔天。
城上一阵沉默,城下的士卒蠢蠢欲动。
“吱呀”一声,城门打开。
一群耆老出城迎接,刘道规冷哼一声,理都不理他们,大步迈入城中。
但城内站着一排排的老弱妇孺,满脸凄苦而惊恐的望着刘道规。
当年刘牢之也曾攻破此城,后来滕恬之镇守此地,一身江东士族的毛病,喜好游猎,不恤士卒,不抚百姓,让翟辽钻了空子,鸠占鹊巢,发展成了翟魏。
“城中所有人,明日开始迁至济北,分田分宅!”
苍蝇再小也是肉,刘道规不能保证一定能守住此城,却可以将他们迁徙至安全地方。
“谢都督!”
几个耆老连忙跟上,喜笑颜开。
“我等不走,愿意追随将军杀胡虏!”
一群士卒涌了上来,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刘道规眼神一亮,“人言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今日一见果不其然,诸位追随于我,他日定能杀回此地,收复家园!”
“我等贱命一条,给索虏卖命是卖,给将军卖命也是卖!”
几个虎背熊腰的汉子站了出来。
“不是卖命,而是一起拿回属于我们的东西!”
“有将军这句话就够了!”
众人拱手便拜。
刘道规扶起这些人,暗忖这一步总算走对了,负心皆是读书人,仗义每多屠狗辈,山野草莽之间,反而多豪杰。
四十年前,冉闵振臂一呼,杀声滔天,无日不杀,无月不战,足见北地晋人的血勇……
沈庆之清点一番,足有两千人之多。
城中还有一千多青壮愿意留下。
刘道规当即下令打开府库,大飨众军,连城中百姓也分了一些粮食。
这年头粮食就是人心,粮食一发下去,城中百姓所有疑虑都烟消云散了。
而士卒入城后,秋毫无犯,更让他们安心。
拿下黎阳,刘道规的计划完成了一半,当即下令兖豫各郡县坚壁清野,泗水以西,颍水以北的区域提前收割庄稼,收割不了的,全部毁掉,绝不给长孙肥和公孙表留下一粒。
第300章 胜
黎阳附近的几个渡口也被刘钟水军封锁。
长孙肥要么从下游的济北渡河入高唐,要么攻打虎牢,从孟津渡河,要么强攻黎阳。
但这三条路都不好走,慕容德的两万步骑正在高唐与庾岳对峙,路上还有刘广之和萧承之的两部人马拦阻。
强攻黎阳,没有战船与水军,就是送肉上砧板。
形势已然逆转,虽然魏军在滑台储备了一些粮草,但架不住魏军骑兵多,人吃马嚼,每日消耗巨大。
刘道规下了严令,谁防守的城池被攻破,提头来见,家眷降为贱户。
谁开城投敌,诛灭三族!
黄河以北,魏军威慑力巨大,黎阳百姓因惧怕屠城而不敢开城,黄河以南,刘道规经营多年,威信早就深入人心。
说杀全家就一定杀全家,说灭三族就一定会灭三族。
相反,如果敢偷袭魏军,一颗索虏人头换三升粮食,守城战死,建威军府负责抚恤家眷,照顾父母妻儿。
军令既下,中原郡县肃然。无一人敢投降魏军。
甚至连一些胡人部落也老老实实,向东面迁徙,远离战场。
即便不属建威军府治下,也全都小心翼翼,不敢疏忽大意。
只要建威军府还在,魏军很难在黄河以南立足,迟早会走,得罪刘道规,得罪北府军,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不过长孙肥并没有惊慌,非但没有退守滑台,反而就在许昌城下深沟高垒,坚守不出。
相比之下,另一路的公孙表就显得焦躁多了。
到处烧杀劫掠。
但被刘广之和萧承之一左一右牵制住。
济北、山阳二折冲府严格执行刘道规的军令,坚壁清野,城外的麦子能收的全都收了,不能收的,放水一淹,没几天就烂在田地里。
沈庆之建议道:“魏国四处用兵,兵力分散,拓跋珪远在平城,依属下之见,不如驱兵四处劫掠,或能有所收获。”
魏国虽是霸主,但与周边所有势力都有仇,柔然、秦、北燕、南燕、晋,都处于战争状态,需要防守的抵挡极多。
如今庾岳、达奚斤被慕容德牵制在平原郡,长孙肥公孙表被阻隔在黄河以南,邺城正是空虚之时。
恰好,今日晌午,高珣的四万人马陆续抵达黎阳、濮阳一线。
刘道规兵力充沛,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正好狠狠剜下拓跋珪的一块肉下来,不打疼他,便会一直被他惦记着,中原永无宁日,无法发展。
百战之地,必有百战之兵。
身处淮泗,没有山川关隘为屏障,只能靠武力慑服周边势力。
即便经历了八九十年的战乱,黄河流域依旧是天下最富庶的地区,而百战之地并非全是坏处,只要站稳脚,发展起来,便可横扫四方。
“我给你一万府兵攻打枋头,敢去吗?”
魏武帝攻打袁氏兄弟,在河北修建了利漕渠,引漳水经邺城入白沟,将河北漳水、洹水、黄河、淇水连成一片。
而枋头便是河北司命之所在。
苻洪定居于此时,时人称枋头有王气。
桓温北伐前燕时,直扑此地,吓的慕容暐准备迁都避难。
“属下领命!”沈庆之既没有兴奋,也没有恐慌,从容镇定。
“这可是一万人……”刘遵嘟囔的一句。
指挥一万人跟指挥几千人完全是两个概念,刘道规这是将沈庆之当一方统帅来培养。
麾下将领,也就毛德祖和刘广之有这个待遇。
“你若能行,我派你去。”刘道规望着刘遵。
这厮颇有自知之明,连连摆手,“你还不知道我嘛?只懂冲锋陷阵……”
为了以防万一,刘道规还让刘钟率两千水军策应他,培养一个将才不容易,上一次沈庆之去徐东三郡练手,中规中矩,没什么太突出的表现。
这一次他若能成功,就有资格独当一面。
刘道规安心在黎阳等待。
南面和北面暂时都没消息,反而是东面出事了。
在高唐屯兵已久的慕容德忽然追加了三万人马,摆开架势,要跟庾岳和达奚斤大干一场。
这个举动,明显是在牵制东面魏军,为刘道规创造机会。
刘道规心领神会,老将就是老将,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也知道伺机而动。
两边虽然没有结盟,但在对付魏国一事上非常有默契。
刘道规若是剿灭了长孙肥和公孙表这两支人马,将大大削弱冀州魏军,打击魏国的士气,慕容德也能在魏国身上剜下一块肉来。
没有永远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禀都督,刚刚细作来报,拓跋珪在平城聚集人马,将近四万步骑!”孟干之现在是最忙碌的人。
相当于刘道规的耳目,没有他的斥候营,大军绝不敢如此深入。
“这么快?”刘道规心中一沉。
高珣道:“长孙肥是魏国柱石,不容有失,黎阳失陷,河北震动,拓跋珪不来都不行。”
北国的几个君主,在战略眼光上,拓跋珪名列前茅。
遇到大战,从来不迟疑,提刀就是干。
如果长孙肥被灭了,魏国士气就会遭受重挫,说不定魏国国运也会戛然而止。
这是拓跋珪绝不能忍受的。
“传令给沈庆之,让他适可而止,如果枋头拿不下,可以放弃。”刘道规不强求。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魏国现在如日中天,就要避其锋芒,没必要拿鸡蛋撞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