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291节

  周围鲁宗之、赵恢也是一脸怀疑。

  刘毅眉头一挑,也不知如何跟他们解释,何无忌麾下精锐来自于司马元显的琅琊王府。

  但何无忌死了,最大受益者是他,不是他也是他。

  刘毅心中隐隐浮现一个人来,是他让调自己镇守豫章,顶在妖贼之前。

  现在看来,完全是一个大坑。

  但明知是坑,当时的他也经不住诱惑。

  南豫州夹在刘裕和刘道规的势力之间,西面是荆襄,已经成了铁桶,北面是豫徐,也是刘道规根基,东面江左,刘裕的地盘。

  唯一能发展的就剩下江州。

  拿下江州,刘毅的翅膀再能硬起来,有了与刘裕和刘道规叫板的实力。

  “罢了罢了,此事日后自会水落石出,如今妖贼十几万大军北上,豫章首当其冲,诸位觉得该当如何?”

  刘毅懒得解释,这种事情也解释不清。

  “妖贼远来疲敝,为何无忌所阻,我军训练两年有余,足可一战!”刘藩杀气腾腾。

  刘毅南下,带来了一万七千人马,江州各地集结而来的两万州郡兵,足可一战。

  刘裕是靠剿灭妖贼起家的,刘毅若能击败这支妖贼大军,军功也就到手了,顺便还能杀入广州,将交广二州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刘裕以军功起家,掌权后赏罚分明,若是有功不赏,则是坏了自己根基。

  反之,若是刘毅剿贼不利,反而会落下口实,给刘裕动手的理由。

  城外,妖贼斩下何无忌的头颅,挂在桅杆上,三千部众一哄而散。

  妖贼纷纷上岸,懒洋洋的躺在平地上,无精打采。

  从广州一路北上,即便是乘船,也非常疲惫。

  而这些妖贼看起来身材瘦小,衣衫褴褛,兵器盔甲全都破破烂烂的。

  还有一些南康郡、庐陵裹挟的青壮,从船中驱赶上岸,哭嚎震天,乱作一团。

  这么多年过去了,妖贼似乎跟以前没多少分别。

  “莫非是诱敌之计?”刘毅生性多疑。

  妖贼除了在刘裕手上吃亏,遇上其他人,都是一战而胜。

  徐道覆诡计多端,攻破始兴郡后,立即收编始兴贼,编成一支强军。

  鲁宗之昂声道:“妖贼本就是乌合之众,十余万人马敌不过刘裕一千,如今一路舟师劳顿,纵然是诱敌之计又有何惧?豫章城小,非我根基,若妖贼四面围困,则是坐困孤城,不如精锐尽出,与之决战!”

  眼看着刘道规和刘裕的心腹因北伐而步步高升,甚至有人还成了一州刺史,督镇一方,让刘毅麾下将领羡慕不已。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若是跟着刘毅不能加官进爵,还跟着他干什么?

  而且刘毅也要向建康交投名状,若是连妖贼都对付不了,以后如何与刘裕刘道规争锋?

  “将军,下令吧,末将愿决一死战!”

  将领们纷纷拱手。

  刘毅却目光一闪,下了一道模棱两可的军令,“若能胜之,便倾力一战,若不能胜,不必勉强,务必保存实力。”

第374章 等

  高珣特意从高平赶来的,送来南面战报。

  “什么,何无忌战死,刘毅大败,豫章丢了?”刘道规看完战报,惊讶不已。

  一个月前,何无忌还将家眷托付给自己,没想到一语成谶。

  妖贼这一次不动则已,动则一鸣惊人。

  何无忌的三千部众都是精锐,刘毅麾下人马也非弱旅,竟然全都一触即溃。

  妖贼顺利拿下豫章,攻破寻阳,占领桑落州。

  一瞬间,江左形势变得极度危险。

  豫州主簿袁兴国发动叛乱,占据历阳以响应卢循,淮南太守魏顺之派部将谢宝击袁兴国,行至半途,半途而退。

  魏顺之是南青州刺史魏咏之的亲弟弟。

  他来这么一手,就不得不使人产生联想。

  魏咏之也是当初起兵讨伐桓楚的元勋之一,在名士中地位极高,身上除了挂一个青州刺史,还是散骑常侍,陪伴在皇帝司马德宗身边。

  高珣道:“刘毅兵强马壮,都以为他就算不敌妖贼,也能守住豫章,未想却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丢了豫章,还丢了长江重镇寻阳和桑落洲。”

  刘道规道:“不是他无能,而是这一次妖贼跟以往不同,徐道覆处心积虑,隐忍多年,倾巢而出,自然非同凡响。”

  妖贼的战力一直都不差,其核心部众都是三吴子弟,骁勇善战,如今又增加了始兴贼,战力更强横。

  只不过蒜山一战,刘裕一千破十万,给了太多人错觉。

  如今妖贼占据了桑落洲,切断了江东与荆襄的联系,让刘道规也措手不及。

  各路兵马刚刚返回黎阳,而从黎阳赶赴建康,迢迢数千里,远水接不了近火。

  封恺道:“会不会是刘毅故意败北,借妖贼之手对付两位将军?”

  刘道规眼睛一亮,刘毅丢了豫章可以理解,豫章城算不得多坚固,妖贼来势汹汹,但接连丢了寻阳和桑落洲就耐人寻味了。

  还有豫州主簿袁兴国,是刘毅的部下,跟妖贼八竿子搭不到一块儿去,为何要投靠妖贼?

  妖贼又不能给他高官厚禄,逻辑上根本说不通。

  但若是军略上考虑,历阳投降后,建康的大门就敞开了,挡在妖贼面前只剩下石头城。

  这一路妖贼从广州水陆并进,顺利的不像话,前后不到一个半月,就进入长江,豫章还稍微抵抗了一番,南康、庐陵直接投降。

  “若是如此,建康危矣。”刘道规来回踱步。

  妖贼卷土重来,各路牛鬼蛇神也跟着蹦了出来。

  刘裕在建康兵力单薄,手上北府精锐不足四千,其他人马并不可靠。

  连魏咏之都居心叵测。

  曾经一同举兵讨伐桓楚的元勋,早就分道扬镳。

  封恺道:“其实将军不必心急,妖贼与司马氏势不两立,若攻入建康,士族高门必被清洗,将军尔后率兵南下,力挽狂澜,则大事水到渠成!”

  “不可!”高珣连忙劝阻,“妖贼攻入建康,与士族合流,将陷我军于不利境地。”

  封恺慢吞吞道:“何不派军南下,接应车骑将军与陛下北巡彭城,坐看江左自乱,一劳永逸。”

  拥晋势力联合妖贼演了一场大戏,刘道规和刘裕可以直接掀桌子,不陪他们玩,将皇帝弄到彭城来。

  从此以后,内外大权,正统大义,全都落入刘道规手中。

  封恺计谋非常毒辣,一招就断了他们后路。

  这道计谋还有一处更高明的地方,刘裕放弃建康,挟皇帝而走,那么他多年积累的声望也会付之东流……

  刘道规与刘裕有手足之情,但麾下的将吏却没有。

  尤其是这些南燕降臣,只效忠于刘道规一人。

  “此策虽好,但你太小看我兄长了,难道你没发现,至今他都没派人过来求援?”刘道规平静的望着封恺。

  普天之下,最了解刘裕之人,非刘道规莫属。

  别说他手上还有三千多北府精锐,就算手上只有几百人,也就不会后退一步,更不会放弃建康投彭城。

  而至今为止,刘裕没向刘道规求援,也没下令长江上游的荆襄三州出兵。

  一切都太诡异了。

  江左仿佛变成了樗蒲秤台,各方势力在上面角力。

  封恺脸色一变,“这……属下疏忽了。”

  高珣也是满脸惊讶,“车骑将军在等什么?妖贼如此轻松就攻入长江,建康必然有内应。”

  “传令,沈田子、孟龙符率三千精骑南下。”

  大规模南下来不及,不过三千精骑南下问题不大。

  “领命!”沈田子和孟龙符都是刘裕部将,派他们回去,理所当然。

  高珣忍了许久才道:“难道将军这次不参与南方大战?”

  刘道规道:“当然要参与,不过不是回彭城,而是荆襄!”

  妖贼十余万大军水陆并进,水军颇为犀利,若是返回广陵或者京口,便是处于下游,劣势太大。

  历阳叛变了,濡须口也被堵住。

  而荆襄位于江州上游,可衔尾攻之。

  以兄长刘裕的能力,有建康坚城在手,无论如何也能抵挡数月,到时候妖贼师老兵疲,刘道规养精蓄锐,可一鼓荡平。

  不管刘裕有没有求援,刘道规都要做好两手准备,唯一担心的就是刘裕身体,扛不扛得住这次大战……

  建康。

  “明公还在等什么?”孟昶问出了与高珣一样的话,“为今之计,当奉乘舆过江,避开妖贼兵锋,以图来日。”

  刘裕斜躺在凭几上,连眼皮都没动一下。

  这份从容镇定,反而让东堂中的其他将领心安不少。

  孟昶再劝:“妖贼此来非同小可,明公虽用兵如神,然今时不同往日,内外人情危骇,建康已不可守。”

  这话是说刘裕伤病缠身,大不如前,不是卢循和徐道覆的对手。

  一旁的中兵参军梦怀玉实在看不下去了,拱手道:“将军具命世之才,威震六合,妖贼乘虚入寇,未抵建康,若先自逃去,与当年桓玄何异?只恐威名俱丧,死无葬生之地也!”

  到了刘裕这个级别,根本就不能退。

  一旦后退,人心必乱,到时候才是真的穷途末路。

  刘裕缓缓睁开眼,“我意正与卿相同,南山可改,此志不移,建康绝不可弃!”

  建康坚固,四面都有子城拱卫,妖贼虽有十万大军,但想要攻破建康,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明公万万不可,此非樗蒲,怎可视江山社稷与陛下安危如儿戏,公若不纳忠言,昶以死谢之!”

  孟昶就像吃错药一般,以自己性命威胁刘裕。

  刘裕盯着他道:“今重镇外倾,强寇内逼,人情惶骇,莫有固志。若一旦迁避江北,必土崩瓦解,且江北就能一劳永逸吗?莫要忘了贼军战船千艘,我军还在江上,妖贼顺江而下,何人可活?汝劝我渡江,莫非要与妖贼里应外合?”

  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

  想退避江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年司马越放弃洛阳,准备逃奔其封国东海郡,在苦县被石勒八千骑兵追上,二十万洛阳士民死于非命,尸骨堆积如山……

  如今局面与当年颇为相似,只不过胡人的骑兵换成了妖贼的水军。

  只要刘裕渡江,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妖贼攻破桑落洲后,便一直引而不发,等的就是刘裕的走错这一步。

首节 上一节 291/3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