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驯化的獠蛮加入,效率加快了许多,从巴东杀向巴西,转入犍为、朱提。
一些蜀中豪强也主动加入,以博取刘道规的好感。
豪强在内地是毒瘤,但在边境上却有一定正面价值,至少会守土。
刘道规推行的各种惠民措施,他们也跟着沾了不少光,至少地位提高不少,不用再像以前那般在獠蛮面前提心吊胆。
开疆拓土本来就是整个族群的大事,不仅需要官府的军事手段,也需要这些豪强。
“土地和僮仆,看他们各自本事,不过只限南中诸郡。”刘道规给他们留了一道门。
豪强最大的本事便是侵占山河林泽。
“报,姚兴退兵了。”斥候前来禀报。
“算他识相。”刘道规早有预料。
仇池得到了自己的支持,底气更足,姚兴若是失败了,不仅要面对刘道规的北伐,还有四面八方的群狼。
没过两日,桓谦、桓振以及一众桓氏子弟押送成都。
刘道规下令处斩桓谦和桓振,其他桓氏子弟贬为奴户,一部分流放南中,一部分流放岭南,也算为桓温保留一点骨血。
无论如何,桓温有功于华夏。
桓谦风评也不错,桓玄篡位期间颇有善政,所以桓楚覆灭之后,仍有这么多人心向桓氏。
刘道规与他们并无血海深仇,只是阵营不同而已,既然斩了桓谦和桓振,其他人桓氏子弟也就没必要斩尽杀绝。
不过这年头流放比死刑更可怕,岭南还好,发展这么多年,已经像模像样,南中完全是绝域。
能不能撑过去,全看他们自己。
“以后境内罪人,除十恶不赦之罪,全都流放南中。”
正常迁徙,没有人愿意去南中的荒山野岭落户,而这些罪人正好可以利用起来。
刘道规坐镇成都,一切都有条不紊的推行着。
这年头暴君也罢,明君也罢,昏君也罢,只要让百姓吃上饭,无论晋人獠人蛮人,都会全心全意的拥护。
活下去才是一个人的最终诉求,其他的都是虚的。
獠人蛮人与鲜卑匈奴不同,没有自己的传承,一盘散沙,清除掉那些刺头和豪酋后,剩下的普通人治理起来也容易。
随着屯田中庄稼逐渐成熟,蜀中人心逐渐安稳起来。
甚至很多深山中的獠人蛮人主动下山,请求编户。
而那些躲避战乱的隐户也走出山野,返回祖籍之地。
户籍上的人口终于增加到了百万的规模。
刘道规令刘义兴组建各郡折冲府,这孩子像是有使不完的劲一般,一天忙到晚,而且心细如发,很多刘道规没想到的,他却提前发现了,还清除了一批贪墨之吏,将一些民怨极大的豪强连根拔起。
蜀中旧吏被他治的服服帖帖。
刘道规干脆将这些蜀中故吏转入他麾下为掾吏,将刘怀默、刘恶郎及一干虎贲,调到他身边,日夜护卫。
培养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不容易,刘道规在刘义兴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期望。
如果是在江左和荆襄,刘道规绝不敢这么招摇,躲藏在暗处的敌人太多,为了权柄无所不用其极,刘道规不得不防。
“郎君年纪不小了,到了成亲年纪。”封恺看在眼里,特意来提醒。
刘道规一想也是,不知不觉间,刘义兴已经十四了,差不多到了娶妻的年纪,“可有合适人家?”
“听闻朱龄石将军有一女,年仅十二,还未许配人家。”
刘道规本以为他会推荐封氏女,没想到却选中了朱龄石。
这背后的挖墙脚的心思不言而喻。
沛郡朱氏也是将门,与老刘家算是同乡,两家联姻还算门当户对,除了拉拢朱氏兄弟,也是给刘义兴找个靠山。
无论如何也比娶个高门之女要强太多。
刘义符娶司马德文之女司马茂英,在刘道规看来,是一大败笔。
“大将军不便出面,属下可前去说媒,促成此事。”封恺完全是为刘道规的利益着想,由此可见此人的忠心。
“那就有劳思悌。”刘道规亲切的称呼他的字。
“为明公分忧,乃臣下本分。”
请假一天
这几天在外面办点事,今天时间赶不过来,几天没睡好,人也有点累,请假一天,大佬们见谅啊
第395章 改
与朱龄石的联姻十分顺利。
朱刘两家都起自沛县,虽然早些年朱氏混的比较好,但如今刘道规早已名震天下,可以说是晋室的实际掌控者。
朱氏自然不会拒绝。
联姻本就是一种态度,意味着朱氏兄弟默默站在自己这一边。
如今兄长刘裕手下势力,还有沈、臧、檀、孟等武宗,以及江东虞、孙、孔等豪族,这两年一面打压高门,一面与司马家联姻,将那些高门调教的服服帖帖,取得了王、谢、褚、殷等豪族的支持。
可以说,现在建康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利益团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权柄本来就是一头猛兽,而掌握权柄之人更是一头猛虎。
刘道规不得不未雨绸缪。
尤其在这个时代,想要避免兄弟阋墙,必须有制止阋墙的实力。
权力的交接从来都是凶险万分。
父子之间尚且血溅三尺,更别说兄弟之间。
刘道规相信兄长刘裕,却不相信他身边的人,而且当年的承诺只在兄弟两人之间,这个新的利益团体认不认还是两回事。
手中不捏着刀,任何承诺都没有说服力。
经过半年的“剿贼”,蜀郡、汉嘉、巴东、犍为、朱提这些挨着成都的郡基本被肃清,没被肃清的也避入深山之中,不敢出来放肆。
刘道规望着更南面的越巂、牂柯、建宁、永昌、云南这些郡还未涉足其中。
不过眼下实在没有精力。
南中与蜀中虽然挨着,却是两个地域板块,南面极为广阔,大山连绵,很多地方人迹罕至。
“大将军何不效仿蜀汉设置庲降都督府?”垣苗谏言道。
“庲降都督府?”
建安十九年,刘备定蜀,遣安远将军、南郡太守邓方为朱提太守、庲降都督,治南昌县。
魏吴蜀三国虽然分裂,但都在向周边扩张,曹魏向河湟西域开拓,孙吴向岭南、南洋拓展。
蜀汉在北伐的同时,也在悉心经营南中,其设置的庲降都督府,区域极其广大,包含一部分黔中、古滇国,以及更南更西面的疆域。
自建安二十年(215年)设置,至蜀汉景耀六年(263年),蜀汉灭亡,存在了四十多年,最后一任庲降都督霍弋,得知司马氏善待刘禅后,方才率领南中六郡投降晋室,随后出兵平定交阯、日南、九真三郡,功封列侯。
“既有旧制,沿用即可!”刘道规点头同意。
庲降都督府存在了四十多年,不用重新勘探地界,重新设置郡县。
刘备刘禅姓刘,刘道规也姓刘,八百年前还是同一个祖宗,继承蜀汉的成果,简直天经地义。
垣苗和马耽率一众文吏在成都府库中搜寻。
历朝历代都有保存典籍的习惯,连一个县都会写县志,蜀汉立国四十三年,很多记载还在,竹简虽然笨重,却能长期保存。
这可能是华夏文明一直延续的原因。
功夫不负有心人,马耽在一堆竹简中翻出庲降都督府各种文牒,在舆图上大致恢复了南中的郡县。
区域之广袤,几乎有两个成都平原。
西域、漠北很多区域是荒漠,不能耕种,不适宜晋人居住,但南面的这些领土,四季如春,水土肥沃,资源丰富。
经营起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君主之爱民,亦为其计深远。
用蛮獠的血为华夏开疆拓土,一本万利。
上山入伙,也要交投名状,蜀中的蛮獠想要加入华夏,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组建义从军,将驯化的蛮人、獠人编制起来,调归庲降都督府治下。”刘道规对女人财物没多大兴趣,唯独对开疆拓土孜孜不倦。
自幼生长在京口,山川河泽、土地良田被豪强霸占,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自然对土地有着狂热的渴望。
“儿以为此事稍待几年,蜀中刚刚收复,民力未复,粮草不足,且蛮獠只是表面臣服,若纵自南下,只怕故态复萌,当设置学校,大兴儒教,移风易俗,教化诸族,长此以往,即便蛮獠还有反心,其子嗣必然归心。”
刘义兴最大的优点就是心细。
“我儿所言甚是。”刘道规深以为然。
眼下不是经营南中,而是恢复蜀中。
饭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一转眼,秋收即至,蜀中不愧是天府之国,仅是成都周围府兵屯垦的田地,就收获七十多万石稻粟。
獠蛮耕种的田地收成要差一些,一来是因为俘虏他们时,过了春耕,补种的都是豆菽之类的短期作物,二来这些人耕种技术不可与晋民同日而语,加上很多蛮獠天性懒惰,播种之后,便再也不管了,任由田地里杂草丛生。
不过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府兵自会治理他们。
秋收之后,粮食充足,蛮人和獠人都能吃饱饭,抵抗的心思越来越淡,逐渐适应了新身份。
刘道规下了第二道政令,移风易俗。
禁止挨山傍谷聚寨而居,禁止巢居、穴居,搬迁到各县城外聚居,禁止抢婚、禁止椎髻跣足、禁止妇人成婚时的拔牙之俗,境内诸族,全部改为汉姓,违令者,贬为贱户。
獠人风俗野蛮,各因淫好,无适对区,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婚姻多不正,村落强暴,窃人妻女以逃,转移他所,安居自若。
嫁女儿时,缺去前齿,谓之拔牙之俗。
刘道规严阵以待,所有虎卫军、府兵磨刀霍霍,镇守在永安在毛修之和涪陵的王鸿也整军备战,就等有人跳出来。
这一步最为关键,从习俗入手,真正驯化蛮人獠人,让他们沐浴在华夏文明之中。
“报——广汉郡什邡县獠人乌蛮骨聚众而反!”
“报——资中獠人十八寨反!”
“报——犍为獠人阳逑聚众三千,攻打南安、僰道诸县!”
獠人蛮人的豪酋迁走一部分,但只要聚居在一起,新的豪酋会立即产生。
不过这些人一盘散沙,互相之间没什么联系,所以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前后共有二十三处叛乱,最大的一伙儿是犍为阳逑,此人是谯纵大将军阳昧的族人,手上有一定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