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348节

  整合北府西府后,刘道规麾下别的不多,名将多如牛毛。

  阵斩赫连勃勃的消息传开后,长安城中竟然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还将毛德祖和傅弘之的画像贴在门上,祭拜供奉起来。

  朝堂上也对毛德祖赞不绝口。

  刘道规索性封毛德祖为开国阳武县公,拜左卫将军,傅弘之为开国泥阳县公,拜右卫将军。

  其实两人的功绩封郡公都不为过,但刘道规如今只是一个国王,二人的爵位不宜太高,不然以后灭北魏、扫柔然、平西域,便是是封无可封的局面。

  开国县公已经是汉国最高爵位,目前只有他二人。

  其他将领还是晋室的爵位。

  赫连勃勃覆灭,河湟陇右河西皆受震动。

  半个月后,西秦乞伏炽磐举国投降,南凉拓跋傉檀亦不战而降,连千里之外的西凉李暠,在索、张、阴、曹几家大姓的规劝下,也宣布归顺汉国。

  西征大军刚刚渡过黄河,沮渠蒙逊送来降表,愿意称藩为臣,为汉国拱卫西垂。

  封恺道:“沮渠蒙逊连质子都不愿送,足见此人并非真心实意,河西扼守咽喉之地,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决不能为异族侵占!”

  刘穆之也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沮渠蒙逊擅隐忍,为达目的,不惜出卖亲兄,凶残不及赫连勃勃,而狡诈过之,切不可被其蒙蔽。”

  沮渠蒙逊也算是一方人物,最早在后凉吕光麾下为将,杀后凉中田护军马邃、临松令井祥起兵反叛,拥护后凉建康太守段业开创北凉。

  在与后凉的征战中逐渐掌握兵权,杀段业而夺其国,称藩于姚秦,而后又夺取姚秦的武威军。

  这种人就像毒蛇一样,随时准备反咬一口。

  永嘉之乱后,大量人口迁徙到凉州,在张轨的治理下,成了世外桃源,张氏前凉存世七十六年,在十六国中国祚最长,保存了大量人口。

  “他不是要称藩为臣吗?本王准了,让他来长安觐见。”刘道规怎么也不会允许汉家故地被沮渠蒙逊窃占。

  别说他称藩,就是自称孙子也没用。

  不过做任何事都需要名义,汉乃上国,到了现阶段,要爱惜羽毛,刘道规也给了沮渠蒙逊一条活路。

  只要他入长安,沮渠一族的富贵能够保证。

  但沮渠蒙逊这种人绝不会这么轻易放弃。

  十日后,凉州又派来使者,果然不出刘道规所料,沮渠蒙逊以年老体衰不能远行为由,拒绝长安觐见。

  “那就怪不得我了,传令给世子,不必留情。”刘道规还真怕他带着沮渠一族来投降,坐享富贵,增加百姓的负担。

  军令前脚送出,斥候后脚就来了。

  沈田子已经杀入凉州境内,沈庆之喘息河西诸郡县,号召晋人、羌人、氐人起兵响应,重归华夏。

  前凉张轨、后凉吕光、北凉段业、西凉李嵩本质上都是中原国家,天然亲近华夏。

  沮渠蒙逊篡夺了北凉,但凉州的基本盘仍是晋人。

  沈田子大军一渡过黄河,不仅当地豪强大族响应,就连鲜卑、杂胡也跟着起兵,最大的一支卢水胡起兵六千,自愿充当马前卒和乡导……

  眨眼之间,祖厉、宣威、揟次三城倒戈,归降汉国,主动为西征大军提供粮草。

  不投降的部落和城池,被沈田子攻破之后,一律鸡犬不留。

  他麾下的精锐出自刘裕旧部,凶悍桀骜,心狠手辣,当年在江左的时候都不怎么规矩,到了西北,越发肆无忌惮,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不过对付外族,刘道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西北只崇尚强者,王者之师的那一套在这里行不通,当年姚兴对沮渠蒙逊够仁义的了,反手就夺了姚秦的武威郡,将姚秦势力挤出河西。

  “报——北凉投降!”

  才围城十余日,沮渠蒙逊就投降了。

  刘道规心中一喜,能不打最好,为凉州保存一口元气。

  不过斥候的话却没说完,“沮渠蒙逊请求大王宽限两月,待其养好病后,入长安向大王赔罪。”

  封恺道:“定是诈谋,沮渠蒙逊麾下仍有四五万步骑,姑臧城高池深,粮草充足,绝不可能这般轻易投降。”

  “他这是以拖待变,传令给世子,令其速速攻灭北凉。”

  肥肉已经到了嘴边,刘道规已经不想再等下去了。

  凉州的晋人多,匈奴人也多,汉武帝元狩二年,汉匈河西战役,霍去病率一万汉骑,出陇西郡,越乌戾山,渡黄河,涉狐奴水,六天转战千余里,踏破匈奴五王国,随后越过焉支山,斩匈奴折兰王、卢侯王,歼灭右贤王部主力,夺下匈奴祭天金人。

  促使匈奴浑邪王率众归降,被安置在凉州。

  除了沮渠部,还有屠各、独孤、赀虏诸部。

  这些匈奴人大部分都臣服于沮渠蒙逊。

  沮渠姓氏出自匈奴屠各部卜氏,冒顿设大且渠之官管辖境内部族,几百年来,以官名为姓氏,逐渐演化为沮渠部,世代为部落酋豪。

  是以沮渠蒙逊在匈奴人心目中地位极高,当年段业起兵反后凉,也要借助沮渠一族的势力。

  这种局面,不杀个鱼死网破,沮渠蒙逊绝不会投降。

  刘道规之所以令沈田子为将,就是为了斩草除根,不给子孙后代留祸患。

第444章 获

  不过姑臧这种坚城,不是一时片刻就能攻陷的。

  刘道规也不着急,西征大军有凉州豪强支持,粮草不是问题。

  西秦投降后,缴获的粮草足有三十万石,牛羊马牲畜十三万头,钱帛一百二十万缗。

  这还是王镇恶报上来的数字,被他贪墨的,不知有多少。

  粮食和牛羊相差不远,士卒不会动这些东西,但以西秦国力,钱帛绝不止区区一百多万缗。

  乞伏氏四代经营陇右诸郡,五六十年下来,不知积累了多少钱帛。

  果然,几日后,西府军中的督官、督队、督护参奏王镇恶的文牒雪片一般送来,说王镇恶私吞钱帛不下百万缗,连乞伏氏女眷的珠钗都不放过,枹罕城中的铜器都被他打包装船……

  上行下效,西府旧部也跟着搜刮全城。

  “水至清则无鱼,由他去吧。”刘道规没放在心上。

  贪婪和欲望有时候也是前进的东西,西北苦寒,若是没有这种好处,谁还愿意上阵去跟胡人搏命?

  自己吃肉,也要让别人喝汤。

  整天仁义道德挂在嘴边,恰恰最不仁义最不道德。

  刘道规早年织席贩履,知道底层人的艰难,所以做任何事,都遵循一个“利”字。

  不过王镇恶贪财归贪财,分寸掌握的很好,没有兼并人口和田地,也没有侵占粮草和牲畜,还组织粮道,将陇右的粮草输送至姑臧前线。

  其实以他的地位和战功,私吞这些钱帛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

  而且这些钱粮还是从敌人手中抢来的。

  姑臧战事还在僵持,刘道规下令王镇恶率军入乐都,接管南凉。

  河西鲜卑在凉州繁衍生息了两百多年,务农桑,修邻好,境内安定,已经脱离了游牧部族的习性。

  最鼎盛时,进占姑臧,击败姚秦大军。

  但这些年随着赫连勃勃、沮渠蒙逊的崛起,逐渐压缩了南凉的生存空间。

  义熙三年(407年),赫连勃勃求娶秃发傉檀之女为妻,被拒,赫连勃勃率两万大军攻打南凉,从杨非打到支阳,越境三百多里,杀伤南凉士卒一万余众,抢掠二万七千人和数十万牛马羊,阳武一战,大破南凉,追杀八十多里,斩南凉大将十余众,赫连勃勃筑“骷髅台”而还。

  南凉元气大伤,自此衰落,退守河湟。

  鹯阴一战,赫连勃勃、沮渠蒙逊七八万大军,被毛德祖的三千人击败,还斩杀了赫连勃勃,秃发傉檀受到的震动最大,主动请降。

  其实这种小国,不用刘道规打,自己都难以存活,投降是他最好的选择。

  王镇恶入乐都,将秃发一族护送至长安,立即收编南凉军,选拔精锐八千,留王昭镇守河湟后,便立即挥军北上,协助攻打姑臧。

  即便有王镇恶的两万人马加入,依旧没能攻破姑臧城。

  刘道规写了一封私信给刘义兴,让他沉住气,攻城战打个一年半载都是常事。

  有西秦和南凉的支持,粮草已经不是问题。

  刘义兴遂征发凉州青壮,修建夹城,将姑臧围的水泄不通,而后就地屯垦,派段宏、索邈、韩茂三将率一万步骑向西挺进,攻取酒泉、张掖二郡,收复山丹马场。

  这个时代的凉州极为富足,横亘在商贾必经之地,经过两汉几百年的经营,不比中原之地差。

  关键还有天下最大的养马地,山丹马场。

  是汉匈河西之战时,霍去病夺下焉支山,认为“马者甲兵之本国大所用”,遂一手建造了山丹马场。

  而失去了河西的匈奴人,发出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汉初在凉州设牧苑三十六所,养马三十万匹。

  刘道规不求恢复三十万匹的规模,只要能达到一半,虎卫军就能真正意义上纵横天下。

  战马的马蹄踏在何处,汉国的疆域就能扩张到何处!

  这也是定都长安最大的意义。

  控制关中,便能掌控河西,掌控河西就能辐盖西域、漠北,地缘宿命决定一个国家的宿命。

  春耕结束,姑臧竟然还没攻破,刘道规不禁对匈奴人的坚韧刮目相看。

  但一座孤城无论如何也对抗不了如日中天的中原帝国。

  刘道规征发八千青壮,一千工匠,还将少府张纲一同派了过去,打造攻城器械。

  “报——毛都督、傅将军生擒赫连璝、赫连昌、赫连伦三人,俘虏四万青壮,虏获牲畜二十一万头,正在赶回长安的路上。”

  斥候的声音中都带着几分喜气。

  “大善!”刘道规抚掌大笑。

  西面不顺,北面大顺。

  赫连勃勃死了,胡夏变得弱不禁风,前后三个月,被毛德祖一锅端了。

  二十一万头牲畜,将这两年的投入全部赚了回来。

  还有四万青壮,关中人力大为充裕。

  果然还是战争一本万利,这个时代,虎卫军的战力冠绝天下,手中有刀胯下有马,就没必要老老实实的种田放牧了。

  能从中原混战中卷出来的军队,基本就是天下无敌的状态。

  霍去病一万骑兵就能横扫河西漠北,带回巨大收益,刘道规觉得虎卫军也能。

  西域的那些小国,脱离中原一百多年,早就富的流油。

  刘道规亲自出城,至渭北迎接毛德祖傅弘之。

  烟尘之中,人如虎马如龙,经过了鹯阴之战,虎卫军将士身上看不到半点疲惫,身上盔甲虽然脏乱,却隐隐透着一股无敌于天下的气势。

  “拜见大王!”

  士卒们勒住战马,肃立原地,等候刘道规的检阅。

  “汉军魏武,大汉无敌!”刘道规情不自禁的喊出了这句话。

  “大汉无敌!”将士们的欢呼声惊天动地,此起彼伏。

首节 上一节 348/3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