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101节

  最近三年金国发生的事,赵朔也有所了解。

  当初,金国大将仆散安贞十万大军饮马长江,术虎高琪兵发四川,金国的形式一片大好。

  不过,早就心向宋国的红袄军,兵出山东,截断了仆散安贞的粮道,仆散安贞退军河南。

  完颜永济却对曾经饮马长江的仆散安贞怎么不顺眼。

  这仆散安贞既是章宗完颜璟的妹夫,又这么能打,是不是对朕威胁太大了?于是乎,随便找了个借口,以谋反罪把仆散安贞杀了。

  越能打的大将就越短命?咱们金国,什么时候沾染上宋国的臭毛病了?

  术虎高琪当即傻眼,不打四川了,班师回朝。

  然后,完颜永济派独吉思忠领兵二十万,号称六十万,去攻打东北的耶律留哥,结果大败而归。

  完颜永济不气馁,又派蒲鲜万奴领军十五万,号称四十万,再打耶律留哥。结果,蒲鲜万奴不但败了,而且直接造反了。他在东北地区自立为“天王”,国号大真,建都东京(辽阳)。

  这都什么事啊?

  金国贵人们对内斗内行外都外行的完颜永济,再也无法忍受了。

  他们默许胡沙虎弑杀了完颜永济,扶金章宗完颜璟的哥哥完颜珣继位。

  完颜珣也就是历史上的金宣宗。

  然后,这些金国贵人又挑动术虎高琪杀了胡沙虎,完颜珣正式掌握了朝廷大权。

  完颜珣掌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迁都汴梁。

  毕竟,蒙古人太能打了,再次攻打中都,逼着他签订一个丧权辱国的协议怎么办?

  还是河南的开封汴梁比较安全。

  赵朔倒是知道,在历史记载中,完颜珣的迁都,引发了蒙古第二次攻打金国,他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不过,铁木真为什么这么着急呢?

  赵朔接过苏伦那份文书仔细观瞧,才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原来,完颜珣迁都之后,出事了。

  金国留守中都的两位宰相,一个叫抹捻尽忠,一个叫完颜承晖。

  抹捻尽忠一向和术虎高琪不和。

  偏偏术虎高琪手下的三千飐军,留守涿州,成了抹捻尽忠的直属手下。

  于是乎,抹捻尽忠以飐军军纪败坏为理由,不但杀了几个人,而且要求飐军把战马武器甲胄全部上交。

  这三千飐军当然不干,马上就反了。

  他们登高一呼,马上就聚拢了七千多契丹人,兵力过万。然后,攻破了卢沟桥,威胁中都城。

  当然了,这些飐军明白,中都城肯定是打不下来的。非但如此,他们现在还非常危险,随时面临金军的围剿。

  于是乎,他们还派出了两拨使者,分别向铁木真和耶律留哥求援。

  换言之,铁木真和耶律留哥的大军,谁先到中都城下,这些契丹军就效忠谁。

  还有最关键的,前来向铁木真使者求援的飐军使者声称,金国古北口长城守军中的契丹人,也想着反叛。蒙古大军一到,里应外合,就能轻易破了古北口长城,兵围中都。

  还有这好事儿?

  原本金国在浍河堡屯驻了重兵,防备着蒙古人再次南下。

  蒙古军想再攻浍河堡,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现在蒙古军直接攻打古北口长城,浍河堡守军不就形同虚设了吗?

  赵朔手下的八旗汉军属于常备军,距离古北口长城不过六七百里,是蒙古军中最容易集结的力量。

  铁木真当然要紧急调赵朔出兵。

  “原来如此。”

  赵朔迅速在回执盖好了自己的金印,道:“你速速回报成吉思汗,赵朔领命。”

  “是。”

  军规森严,苏伦不敢有任何耽搁,领命而去。

  三日后,桓州城外,点将台上。

  “忠勇的将士们!”

  赵朔威严的目光,向着高台下八万四千将士扫来。

  其中,黑骑军一千八百人。

  从中都刚回来时,赵朔麾下的黑骑是一千一百人。三年过去,赵朔又从麾下部民中选拔了一百人,汉军八旗中选拔了六百人,加入其中。

  飞鹰军两千二百人。

  这种部队需要极强的骑术和纪律性,大部分只能来自草原部民,数量不易增加,三年来只增加了两百人。

  汉军八旗三万六千人。

  别误会,现在汉军八旗的总数还是四万五千人。虽然他们被黑骑抽调了六百人,但是,抚桓昌三州“人皆勇健”,是极好的兵源地,补充这六百人轻轻松松。

  但是,抚昌桓三州总要留守一部分兵力,赵朔只集结了三万六千人。

  四个汉军旗万户,每旗集结八个千户。半个镶红旗,集结四个千户。

  巴鲁营四万人。

  赵朔未雨绸缪,春耕过后就将巴鲁营战士尽皆调到了桓州。

  另外,还有石抹明安的一个契丹千户,以及三千工匠编组为的工兵营,负责组装制作维修攻城器械。

  总人数八万四千。

  他们是赵朔率领攻打金国的第一波力量。

  另外,赵朔世袭五千户中,还有四千草原战士尚未完成集结。从属于他的五个草原千户,也未完成集结。这些人加起来,总人数是万人左右。赵朔决定留下两千人看家,剩下的八千人会在集结完毕后,在格日勒的率领下前往中都。

  当然了,在赵朔看来,这有没有这八千人增援并不重要,凭眼前这八万四千人,已经足以攻破中都。

  放眼望去,最中间的黑骑军和飞鹰军。

  黑骑军人人披全身甲,只有两只眼睛裸露在外,手持铁蒺藜骨朵,简直像是一个钢铁组成的杀人机器。最前面一杆黑色大旗,上书两个烫金大字“黑骑”。

  飞鹰军人人身穿蹄筋翎根铠,手持装备了乌兹钢枪头的重铁枪,背上背着清朝战弓,箭囊中装着九支乌兹钢为箭头的羽箭。最前面是一杆白色大旗,上书两个烫金大字“飞鹰”。

  这一黑一白,就是赵朔麾下最为核心的力量了。

  他们的左翼是巴鲁营战士。巴鲁营战士其实是骑马步兵,手中的单面重斧的斧刃用了乌兹钢,足以砍破三层铁甲。巴鲁营的旗帜也是黑色,不过上面的“巴鲁”二字是红色的。

  黑色代表了地狱,红色代表了鲜血。

  右翼,则是三万六千汉军八旗官兵。

  正红、正蓝、正黄、正黑四面万户大旗一字排开。每面大旗上面绣着不同颜色的汉字名字,避免与其他旗帜混淆。比如汉军正黄旗,上面就绣了红色的“正黄”二字。

  非但如此,汉军八旗的每个千户还有千户旗。千户旗比万户旗略小,呈三角形,上面写着该千户的编号。

  千户旗下还有百户旗,百户旗和万户旗一样都是呈方形,但是比万户旗小了一半,上面写着该百户的编号。

  无论做步兵用,还是做骑兵用,汉军八旗都是纪律性最好,最为如臂使指的队伍。

  他们装备繁多,长枪、大刀、重斧、巨盾,强弓硬弩,应有尽有,会依据不同战场环境,选择自己的武器。一人三马,皆穿铁甲。只是现在是誓师大会,就不用带马来到现场了,每个人手中的武器是一杆重铁枪。

  汉军八旗的右边,则是工兵营。

  一个绿底红字的“工”字大旗,表明了他们的身份。

  这些工匠都受了一定的军事训练,人人站的笔直。他们只需要制作、组装、修补攻城器械,不用上阵厮杀,但是战利品可以获得普通战士的两成。

  整个工兵营配备了两千辆大车,一万匹骡子,用于运输。日行百里,跟上队伍问题不大。

  总而言之,八万四千军旌旗招展,号带飘扬,军容齐整,斗志昂扬。

  又有两百名传令兵,将赵朔的意志,清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金国皇帝完颜珣,怕了咱们蒙古人,放弃了中都燕京,迁都汴梁。但是,他怕天下人耻笑,将两个宰相留在了中都。将一半的官员、贵人,留在了中都。将这三年来,搜刮的民脂民膏,一半留在了中都。一半的嫔妃,也留在了中都!

  他甚至把太子也留在了中都,但终究是舍不得亲生儿子。仅仅迁都一个月,就又把太子召到汴梁去了。

  现在,我问你们,想不想要那中都的泼天财富?”

  “想!”

  “你们想不要要,那些女真贵人跪在你们面前?”

  “想!”

  “你们想不想,尝尝那些女真贵女的味道?”

  “想!”

  “那么,出发吧,随我兵发中都!”

  “愿为驸马效死!”

  那些随军工匠就不用说了,被金国当做奴隶对待,简直恨金国恨的牙根都痒痒。如今既能报仇,又能分普通战士两成的战利品,真是甚为激动。

  巴鲁营战士,本是金夏两国的正规军,不擅长种田,更不乐意种田。如今他们已经在草原上屯田三年了,心中别提多郁闷了。如今终于得到了战场厮杀,跃升阶级的机会,也跃跃欲试。

  当然了,最激动的还是八旗战士。

  他们现在还不用自己置办盔甲、兵器和战马,最普通的将士都拿着普通农民的三倍的收入。

  汉人是最为知恩图报的民族。

  据说,金国刚刚兴起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到了金朝末年,这句话就完全不适用了。

  但是,汉人呢?

  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汉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只要拿够了军饷,汉军就是天下最强的兵种。

  更何况,这些汉军八旗,不仅仅有充足的军饷可拿,还在中都城发了一笔横财。

  如同猛兽尝到了人血的滋味,已经彻底激发出了他们的凶性。

  他们要看着,之前欺压他们的金国官吏,全家被斩,血流成河!

  他们要将中都城的泼天财富,变成自己的战利品!

  说不定,每个汉军将士都能尝尝女真女人的滋味。就是女真贵女,都大有希望!

  于是乎,大军起行。

  七日后,赵朔的大军到达古北口长城外。

  那些飐军的使者没说谎,果然有金军中的契丹人在关键时刻倒戈,激战一天后,赵朔的大军轻取古北口。

  然后赵朔的大军长驱直入,兵临中都城外。

  会合了那以三千飐军为主力的一万契丹军后,赵朔手中的兵力,达到了九万四万人。

  那就打吧!

  根据飐军提供的情报,中都城内仅有正规军两万。签军十万,远不能和蒙古军第一次攻城时相比。

首节 上一节 101/1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