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379节

  当然了,与此同时,蒙哥也从俘虏口中得知了欧罗巴大军的动向。

  “很好!”

  现在蒙哥的心情相当不错。

  这次蒙古军奇兵天降,迅速拔除了苏台德山区的波西米亚营寨,蒙哥不仅收获了众多的粮食,还收获了高达一百万两的白银。因为,波西米亚王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边境诸侯了,主要靠着境内的巨型银矿才得以兴旺。

  当然了,蒙哥也知道,现在不是乘胜攻打波西米亚国都获取更多战利品的时候,歼灭欧罗巴主力才是当务之急。

  他高声道:“传我的命令,全军追击波西米亚王瓦茨拉夫一世!我们到易北河以西地区去,狠狠踢腓特烈二世的屁股!”

  “是!”

  因为急于突破苏台德防线,即便有了热气球加轰天雷的支持,蒙古军的损失也不小,伤亡七千人左右。

  蒙哥、忽必烈,率领四万两千骑兵,继续向南而来,也不知能不能赶上那场至关紧要的决战。

  与此同时,匈牙利,布达城内。

  “我们应该是来不及参加那场决战了。”

  教皇英诺森四世此时刚刚得知,蒙古军攻入勃兰登堡地区的消息以及腓特烈二世的决断。

  稍微计算一下就知道,现在就算派骑兵出发,从这里运动到易北河以西的地区,时间是来不及了。

  他目光灼灼的向法兰西国王路易九世看来,道:“但是,那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也不做。”

  路易九世也是欧罗巴难得的英主。

  此人今年刚满三十,却十四年前就已经登上王位。

  他继任初期,就镇压了法兰内部的贵族叛乱,甚至击败了反叛者与英王亨利三世的联合入侵,成功加强王权,兼并了除了亚奎丹之外英王在法兰西的全部领地。

  他微微点头,道:“您的意思是,向对面的蒙古军动手?”

  “没错,就是这样。”

  英诺森今年五十岁,对于一个教皇来说,正是年轻的年纪。

  “根据腓特烈二世送来的情报,蒙古军光迂回的兵马,就接近十万了。在波兰地区,也得留下数万兵马。那么,我们的对面,还能剩下多少蒙古军呢?”

  顿了顿,英诺森四世手指地图,道:“蒙古军和我欧罗巴联军的决战之地,势必在易北河以西。距离此地,何止千里?我们固然是顾不上支援,但是蒙古的主力也休想支援匈牙利!不如,趁此良机,用我们的近三十万大军,消灭了当面的敌军!”

  “我同意!”

  教皇和法兰西国王意见一致,此事就这么定了。

  三日后,随着教皇一声令下,七万大军渡过多瑙河,向佩斯城发动进攻。

  蒙古人似乎怕了欧罗巴联军,仅仅在多瑙河畔派少数兵马拦截欧罗巴人,眼见战事不利,仓皇退走,更并未死守佩斯城。

  两日后,欧罗巴联军越来越多,已经达到十三万之众,越过了赛约河。

  这时候,教皇有两个选择,其一是沿赛约河布置防线,其二是继续追击。

  在塞约河东岸停留了一天之后,教皇身边聚拢的欧罗巴联军达到了十五万之众,他决定继续进攻。

  当然了,这十五万大军的战力参差不齐,骑兵也仅仅有三万左右。

  为了保证追击的速度,英诺森四世除了这三万骑兵之外,仅仅带了最精锐的七万步卒。

  他们日行四十里,连追七日后,终于看到五万察合台汗国的骑兵在前面列阵。

  “终于肯决战了吗?”

  英诺森四世长松了一口气,如果蒙古军继续后退,他还真不知道是该继续追,还是停下来捕捉其他战机了。毕竟,战线拉的太长,又无险可守,正是蒙古军最容易发挥的时候。但是,上帝保佑欧罗巴,蒙古军终于停下来,肯进行决战了。

  这里虽然是平原地带,但他率领的欧罗巴最精锐的大军。

  两倍的优势兵力,骑兵也比对面少不了多少。

  此时不决战,更待何时?

  “长生天待我不薄啊!”

  察合台望着眼前的欧罗巴大军,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他已经太老了,即便不参加这场战争,恐怕也活不了一两年了。

  就让这场决战的辉煌胜利,成为他这一生的最佳落幕吧!

第314章 东线大捷,无头的法国国王!

  当初成吉思汗分封诸子的时候,总共才给察合台分了八个世袭千户。

  这次察合台率领六万大军参加这次西征,总共带了五个蒙古千户,其他兵马则是察合台汗国本地征召的兵马。

  察合台汗国的地域范围,是原花剌子模北部地区,包括撒马尔罕和玉龙杰赤这两座世界名城。

  这地区最好的兵源,当然是康里人和乌古斯人、钦察人等游牧民族。

  事实上,当初的花剌子模国,也主要是由康里人和乌古斯人、钦察人为基本盘,从这些游牧民族中抽兵,镇压波斯人。

  所以,察合台汗国本身,就是以游牧骑兵为主力的国家。

  这五万大军,也尽皆是游牧骑兵。

  他们的列阵方式,也采取了蒙古骑兵最传统的方式:进如山桃皮丛,摆如海子样阵,攻如凿穿而战。

  在辽阔的多瑙河平原上,他们或者十几人,或者几十人,最多不过数百人聚集在一起。

  整个察合台汗国军阵虽然只有五万人,但犹如辽阔的大海一般,一眼望不到尽头。

  对面的欧罗巴大军,就军阵整齐,也“瘦小”多了、

  欧罗巴的大军,有四万人是教廷常备的十字军。其中重骑兵四千人,轻骑兵八千人,精锐步卒两万八千人。

  圣殿骑士团三千人,其中“圣殿骑士”一千人,骑士扈从(轻骑兵)两千人。

  医院骑士团两千四百人,其中“医院骑士”八百人,骑士扈从(轻骑兵)一千六百人。

  法兰西国王路易九世麾下大军四万人。

  其中,重骑兵三千人,轻骑兵六千人,精锐步卒两万四千人,还有七千名热那亚弩手的雇佣军。

  匈牙利王国的大军一万二千人,其中重骑兵一千五百人,轻骑兵三千人,精锐步卒七千五百人。

  如今,为了取得这场关键决战的胜利,他们不是按照国家排列,而是按照兵种排列。

  最前面,是精锐步卒的厚重队列,中间是教皇的指挥中枢和重骑兵部队,两翼和后方则用轻骑兵和精锐步卒护卫。

  巨大的木盾直插在地上,盾牌空隙中露出的十字弩箭,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着刺目的光芒。

  盔明甲亮,骑士跃跃欲试,战马都间或发出声声兴奋的嘶鸣。

  整个军阵长短结合,队列整齐,士气高昂。在欧罗巴人看来,简直无懈可击。

  但察合台并不这么看。

  在已经和欧罗巴人作战了两年的察合台看来,凭他如今手中的实力,在野战中硬碰硬战胜欧罗巴精锐的十万大军是不可能的。

  但是,凭他的智慧,和一生的厮杀经验,足以将二者之间的战力差距抹平。

  “拜答尔!”

  察合台没有骑马,而是站在一具由四匹白马拉着的高大华丽的战车上。

  北风吹动着察合台的花白的头发,察合台威严的声音在旷野上响起,道:“你指挥你手下的万人队,给我试试欧罗巴联军的斤两。”

  “是!”

  战车下,一个身材矮小的蒙古人高声答应。

  他就是察合台的第六子拜答尔了。

  此人身材矮小,其貌不扬,还有个怕老婆的毛病,并不为察合台所看重,从没将他纳入继承人的考虑之列。就是其他黄金家族成员,也经常戏谑地对其以“矮子”称之。

  不过,有一说一,此人的军事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在历史记载中,拜答尔参加蒙古军第二次西征,与拔都合攻基辅,又北进波兰,攻掠桑多梅日、克拉科夫等地,并于里格尼茨之战歼灭波兰-德意志联军,击杀西里西亚公爵亨利二世,后南下与拔都主力会师匈牙利。

  不得不说,拜答尔算是蒙古第三代中数得着的能征惯战的宗王了。

  随着拜答尔一声令下,一支察合台汗国的万人队动了。

  他们以大约十人为队,分成一千队。又三队为一组,分为三百三十组。

  轰隆隆~~

  烟尘滚滚,马蹄声如雷,功夫不大,三百三十组察合台汗国战士,已经将十万欧罗巴联军四面包围。

  “杀!”

  每组首先首先派出一队,向着欧罗巴军阵奔驰而来。到了一百二十步的距离上,又陡然转弯,贴着欧罗巴联军的军阵奔驰。

  不用瞄准,直接仰射,每人连放五箭后,才回转之前的出发地。

  第一队刚刚回转,第二队的攻击又到。第二队之后就是第三队,第三队之后又是第一队……如此循环往复,连绵不绝!

  漫天箭雨如飞蝗一般,向着欧罗巴军的军阵倾泻而来。

  这些弓箭的打击当然不是重点,即便是抛射,到了一百二十步的距离上,威力也弱的可怜。

  再加上对面的欧罗巴精锐步卒也尽皆披甲,那威力就更可怜了。

  重点在于袭扰和试探。

  他们要让欧罗巴联军心烦意乱,以便试探出欧罗巴联军的薄弱之处。

  嗖嗖嗖!

  欧罗巴联军的十字弩手们不断进行着反击、

  一百年前,教皇英诺森二世,的确下达了十字弩的禁令,但那只是禁于在罗马教内部的战争中使用,并没有禁止对异教徒使用。事实上,这条禁令自从发布之日,就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名存实亡了。

  比如四十五年前,英格兰的狮心王理查一世,就是在和法兰西的战争中,被一支十字弩箭射中了肩胛。在拔除弩箭时,箭头断入体内,伤口变成坏疽,这在当时不可治疗,病重而亡了。

  如今,十字弩已经成为欧罗巴精锐部队的最常用的弓弩装备。训练有素的弩手们奋力装填着弩箭,向着察合台汗国的袭扰部队进行反击。

  然而,欧罗巴人军中的十字弩为了取得良好的破甲效果,弩箭本身以沉重、短、头大为主要特点,同样的射程所需的拉力是弓的两倍以上,射速则只有同等威力的弓的三到五分之一。

  察合台汗国的士兵们距离掐的极准,一百二十步的距离上,这些十字弩已经对他们构不成多大的威胁。

  那些弩手的射速还不到他们的三分之一,让这种威胁进一步降低。

  所以,察合台如果想用麾下骑兵强破欧罗巴人大量装备十字弩的军阵的话,简直就是找死。但是,如果用轻骑兵袭扰,这些十字弩手能起到的反制作用就弱得可怜了。

  随着那些十字弩手体力的消耗,他们的射速越来越慢,反制的力度也越来越低。

  察合台汗国骑兵在一百二十步上距离的抛射,虽然给欧罗巴联军的披甲士兵造不成太大的伤亡。但是,那些马没披甲啊!

  战马对痛苦的忍耐程度,也远不如人类。

  从天空而落的箭雨,有些刺入了战马的皮肉,让这些战马分外难挨。它们不断躁动着,试图摆脱骑手的控制,逃离这恐怖的战场。

  有些欧罗巴军士的倒霉蛋,被抛射的箭雨射中了面颊、手、脚,在战阵中发出了痛苦的哀嚎。

  欧罗巴人终于忍不住了,三千轻骑兵从左翼冲出,向着袭扰的察合台汗国轻骑兵直杀而来。

  察合台汗国的袭扰的轻骑兵果断后退,与此同时,察合台战车上的大纛摆动,五支千人队直迎而来。

  必须说明的是,欧罗巴人的骑兵,是严格分着三六九等的。战力最强的属于重骑兵部队,由那些封爵的子侄,甚至是那些封爵本人组成。

首节 上一节 379/3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