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381节

  蒙古人是用马的行家,一人三马甚至四马。而欧罗巴大军,习惯了一人一马。

  现在,欧罗巴骑兵狂追四十里,战马疲惫,马力消耗甚大。

  而察合台用来合围的两翼和后方的骑兵,却是已经换了马,正是马力最为充沛的时刻。

  骑兵以速度为先,战马的马力起到的作用至为关键。

  再加上蒙古军铠甲的优势,人数的优势,何愁不胜?

  “哼,欧罗巴人把我们蒙古人看做只知破坏的野蛮人。而我看他们,不过是一群群不知天高地厚的野兽而已。优秀的猎人,不会和野兽比爪牙的尖锐,只会用智慧设下陷阱,去捕捉他们,获取他们的血肉和皮毛。”

  察合台精神亢奋,低语了一声后,高声道:“怯的布花!”

  “在!”

  “率领你的人,给我马上冲阵,杀光这批白皮猴子!”

  “是!”

  怯的不花是乃蛮人,属于拖雷一系。不过,在这蒙古军和欧罗巴联军决战的关键时刻,还是坚决执行察合台的命令。

  轰隆隆~~

  怯的不花动了,一万纯蒙古重甲骑兵,向着慌乱披甲的欧罗巴联军冲杀而来。

  两翼各两万察合台汗国骑兵,共两万人也动了!

  后方,是一万五千名察合台骑兵,也加入了战团!

  四万五千vs两万七千!

  近乎两倍的人数优势!

  顷刻间战斗就进入了白热化,战马的嘶鸣声,兵器的撞击声,受伤的哀嚎声,战士们的嘶吼声,完全交织在了一起。

  “杀!”

  路易九世在众亲卫的拼死保护下穿上了重甲,又率众冲杀了数回。

  他身边的亲卫越来越少,又战马马失前蹄,向前栽倒,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路易九世眼前天旋地转,只觉得左臂剧痛,手中的骑枪也被甩了出去,不知道落在了哪里。他翻滚起身,一名鞑靼骑兵冲到近前挥刀就砍。

  路易九世拔出腰间短剑将大刀格开,上前一步便将那鞑靼骑兵刺死。

  又有一名鞑靼骑兵持枪刺来。路易九世闪身避开刺击,随即抓住枪杆,试图夺来使用。

  不料那骑兵力气不小,路易九世根本夺不过来。而此时又有一名鞑靼骑兵冲了出来,手中长枪直袭他的脖颈!

  “别杀我!我是法兰西国王!”

  路易九世一边打滚躲避,一边大声叫喊着,道:“我愿意投降!我愿意支付丰厚的酬金!”

  也不知是不是路易九世的幸运,那鞑靼骑兵征战欧罗巴多年,还真能听懂他的话语。

  那鞑靼骑兵连声欢呼:“我活捉了法兰西国王!捉住了路易九世啊!”

  ……

  ……

  两个时辰后,盆地中的战争完全结束,两万七千欧罗巴骑士,尽数被歼灭于此。

  没办法,他们战马的体力消耗太大了,想跑也跑不了。

  “路易九世,我们又见面了。”察合台的精神越发见旺,鹰隼般的目光向路易九世看来。近两年的征战,二人多次领军在战场上交锋,是互相认识的。

  “请尊贵的可汗开恩啊!法兰西是欧罗巴最富有的国度,我愿意用和我身体十倍重,不,是百倍重的黄金,来换我的性命!”

  这一刻,路易九世哪里还想着什么活捉察合台,做什么欧罗巴的第二个皇帝啊?他只想活着。

  他更是无比后悔,为什么要亲自领兵,趟这摊浑水?

  他明白,他实在是小瞧了这位从遥远的东方征战到多瑙河畔的蒙古宗王。

  即便察合台手中的兵力孱弱,路易九世想要在野战中占此人的便宜,也纯属痴心妄想!

  当然了,路易九世此时再怎么想,也无关紧要了。

  “别白费力气了,你活不了了。”

  察合台抽刀上前,揪住路易九世的头发,刀光一闪,血光崩现。

  路易九世血淋淋的头颅,已经被察合台高高举起!

  开玩笑,察合台要路易九世的黄金干什么?

  他年纪大了,又好酒及色,本来就活不了多久。为了这场杀局,察合台又亲自诱敌,消耗了太多生命的潜力。

  察合台现在丝毫不觉疲惫,但也更加明白,这是过度亢奋的迹象,预示着他时日无多。

  黄金对一个将死之人有何意义?

  还是一刀杀了路易九世,铸就察合台的身后名,对察合台最为重要!

第315章 歼欧罗巴主力部队,贵由落幕!

  消灭了教皇麾下的骑兵部队后,察合台接下来的作战任务就轻松多了。

  袭扰、污染水源,堵截、围困……察合台有的是手段,慢慢玩死教皇那剩下的七万大军,只是需要耐心和时间罢了。

  暂且不说察合台,先说两千里外的贵由。

  就在察合台歼灭了教皇骑兵主力部队的四日后,贵由和腓特烈二世的大军,决战于马格德堡外的平原地带。

  当初,贵由攻破了勃兰登堡城,杀死了奥托三世,继续向西进军。再往西方,就是勃兰登堡地区最富庶的地区,也是勃兰登堡的“龙兴之地”了。

  虽然这地区的人口也不算太多,但是勃兰登侯多年经营,石堡众多,连震天雷都造成不了多少威胁,只能强攻,浪费了贵由太多的时间。

  好不容易消灭了勃兰登侯约翰一世,全取了勃兰登堡地区地后,贵由率军越过易北河,攻破了神圣罗马帝国的重镇马格德堡。

  这时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也率领大军到了附近。

  双方都在寻求决战,堪称一拍即合,两军在马格德堡外的平原上列开了阵势。

  马格德堡,对欧罗巴人来说一个极为不祥的地点。

  两百多年前,一场大火几乎这座欧罗巴名城完全毁灭。

  如果历史正常发展的话,到了一六三一年,欧罗巴天主教军队攻破了新教城市马格德堡,展开大规模的杀戮和洗劫,全城两万市民被屠杀,仅四百余人幸存,另有近万名妇女被掳为战俘。

  此战甚至催生了一个崭新的德语词汇“magdeburgisieren”,专指彻底毁灭与劫掠行为。

  如今的马格德堡也已经被蒙古军所毁灭。

  为了这场决战无后顾之忧,贵由没有给这座城市留下任何人口。甚至在勃兰登地区的签军,也全部斩杀。

  到了现在,贵由出发时的八万大军,只剩下七万六千人左右了。

  他们和察合台的布阵方式是一样的,“海子样阵”,十数人、数十人,最多不过数百人的聚集,一眼望不到尽头。

  腓特烈二世和亨利三世大军的布阵方式,和教皇大军也是类似。

  所不同的,是这支大军中布置了两千威尔士长弓手和四千英格兰长弓手。

  历史上所谓的“英格兰长弓”,其实是出自威尔士。

  这种长弓通长在两米左右,射程远,威力大,英格兰在和威尔士长期的战争中,学会了这种新式武器。

  这种武器在蒙古军和欧罗巴人的战争中,同样大放异彩,给蒙古军造成了不少麻烦。

  不过,培养一名长弓手并不容易,而且现在还仅仅是十三世纪而已,英格兰还没如历史记载中那样通过法令强制培养英格兰长弓手。

  所以,威尔士和英格兰长弓手的总数仅仅是六千人左右。

  当初腓特烈二世和亨利三世率领二十万大军来拦截蒙古军,如今及时到达战场的是十八万人左右。

  仅仅六千人的英格兰的长弓手,当然遮护不住十八万人的大阵。

  双方开战两个时辰后,欧罗巴军的左翼已经出现动摇,两万蒙古军在阔端的率领下杀入了阵内。

  “从前锋、后卫、右翼,各调五千步卒上去支援左翼吧。”

  腓特烈见状,面上没有任何慌乱之色,淡定地下达了命令。

  左翼动摇又怎么了?与此同时,也牵制了两万蒙古军啊!

  再加上在前面和后方两翼袭扰的蒙古军,整整三万蒙古军被他牵制住了。

  他就是要用步卒的生命和体力,不断消耗蒙古军的实力。最后,再率领骑兵出击一举奠定胜局。

  毕竟现在他有着两倍以上的兵力优势!

  不过,正在这时,一支千人左右的欧罗巴骑兵从远方疾驰而来,冲破了拦截的蒙古袭扰队伍,进入了腓特烈二世的军阵。

  “啊?瓦茨拉夫,你怎么来了?”

  腓特烈二世再也难以维持之前的淡定之色,道:“苏台德防线,究竟如何了?波西米亚,又怎么样了?”

  “波西米亚王国的具体情况我不知道,但苏台德防线已经丢了!鞑靼人动用了一种可以飞上天空的武器,据说是那位上帝之灾赵朔的杰作……”

  瓦茨拉夫一世将苏台德防线的战况,简要介绍了一遍。

  最后,他说道:“陛下,快点下令退兵吧!追击我的蒙古军前锋,恐怕距离此地不超过四十里!他们全是骑兵,主力在哪里我并不清楚,但想来也相距不远。若是两军合围,恐怕后果不堪设想啊!”

  “我现在退军,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腓特烈二世现在,直如寒冬腊月被一盆凉水兜头泼下,直接从心头凉到了脚底。

  蒙古军的平均战力,要比欧罗巴军的战力强大。

  如果两军合围,双方人数差距不大,恐怕这近二十万欧罗巴大军,要被全部歼灭于此!

  现在退军也不行啊!

  左翼,两万蒙古军已经和他的大军犬牙交错。正面,蒙古大汗贵由率领蒙古主力虎视眈眈。

  右翼和后方,还有蒙古游骑在袭扰。

  这让他如何退军?

  蒙古人衔尾追杀,恐怕照样是全军覆没之局!

  怎么就走到这个地步了呢?他没做错什么啊?

  腓特烈二世思前想后,明白恐怕都要怪在那位上帝之灾赵朔的身上。是他的那种能飞上天空的神秘武器,让蒙古军仅仅用了八天时间就撕破了苏台德防线,让他完全措手不及!

  当然了,现在不是想这个的时候。

  腓特烈二世毕竟是当世人杰,迅速将脑海中的混乱思绪全部抛开,做出了决断,道:“现在退军,绝不可行。束手待毙,更是不行。我们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马上和蒙古大汗决战。在他的援军到来之前,将他彻底击败!”

  瓦茨拉夫一世犹豫道:“陛下到底有多少把握?”

  “四到五成吧。现在,就看,伟大的神灵,到底是倾向上帝之灾的一方,还是祂虔诚的信徒!”

  然后,腓特烈二世连连传令,除了左翼之外的全部骑兵,尽皆被调到了中军。

  重骑兵一万两千人,轻骑兵两万四千人,总共是三万六千的骑兵部队。

  “欧罗巴的勇士们,上帝荣耀的守护者们!如今,野蛮人入侵了欧罗巴,他们毁灭了波兰,毁灭了半个匈牙利,残破了勃兰登堡和马格德堡,即将进入欧罗巴的腹地。你们愿意,成为野蛮人的奴隶吗?你们愿意,上帝的荣光被野蛮人亵渎吗?”

  腓特烈二世的声音,在原野上响起。

首节 上一节 381/3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