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狗头金足足三十六斤啊!你们猜我卖了多少银元?足足六千六百元!虽然狗头金成色不足,但是这玩意儿太稀有了。物以稀为贵,官府不但溢价买了我的狗头金,还没有抽税!我也就不淘金了,回了华夏。我决定了,给大哥、二哥各一百个银元,三哥五百个银元,在家乡好好过日子,替我奉养爹娘。”
“我自己带着这些钱,去澳洲做生意,赚更多的钱。澳洲不但富庶,而且发展潜力大得很,早点落地生根,肯定能发大财!拜托各位父老乡亲们,谁家有合适的小娘子,说给我做媳妇啊!”
周四安在院落中唾沫横飞,介绍着他在澳洲淘金的经过。
原本他是想攒一些本钱,回华夏做个小买卖的。但是,既然手中有了这么多本钱,还回去做小买卖干啥?
澳洲方兴未艾,有着数不清的商机。他又有了雄厚的本钱,在澳洲投资,说不定以后能成为华夏数得着的巨商!
“好啊!周家四小子,这回可是真发达了!”
“我从小看四安不是一般人,这回应验了吧?”
“四安的爹娘养了个好儿子啊!这回可以享福了!”
“你还有脸说?是谁当初说,四安要打一辈子的光棍的?”
“反正我没说过,肯定是你听错了!”
“我家翠莲就不错啊,就让她跟你去澳洲吧!”
“张老三,别做梦了!你家翠莲那长相,能配得上四安?你不要礼钱,人家都不能要!四安啊,你说我说,我有个侄女,今年才十六,那长得啊,比起月宫里的嫦娥也差不了几分!”
……
乡亲们羡慕巴结的目光看向周四安,议论纷纷。
甚至有人问道:“我也想去澳洲淘金,四安哥,能带带我不?”
还有人道:“听说淘金累的很,还不太稳定。四安哥,你去澳洲做生意能不能带带我啊?”
……
“都行!都行啊!”
周四安道:“澳洲那地方,机遇多得很,就是单纯移民种田都能发财。大家跟着我,一起去澳洲有个照应。多了不敢说,总比在村里土里刨食要强得多!”
不得不说,这是相当“坏”的时代。你老老实实种田为生,却很可能看到熟悉的朋友邻居亲戚突然间飞黄腾达发了大财,心中郁闷不已。
但是,这又是最好的时代。
一次失败不算什么,两次失败也不算什么,这个时代有足够的容错性。
人们的贫富差距不断变化着,只要敢拼只要不认输,前面就有无数机遇在等着你!
第320章 天道好还,血腥的白人奴隶贸易!
类似的情景,不断在华夏各地上演。
张四安发现这个重达三十六斤的狗头金的地点,是在后世澳洲的夏山溪。这个地方的狗头金,并不是最大的。
别的地方不说,就说赵朔汗国直辖的“金山行省”吧。
这个行省,包括后世的新南威尔士州的一部分、维多利亚州、以及南澳大利亚州的一部分。
淘金客们先后发现了两枚惊世骇俗的狗头金。
第一枚狗头金,发现于后世维多利亚州巴拉瑞特的加拿大溪,这是块狗头金的成色高达九成以上,重达五十二斤!
世人何尝见过这么大这么纯净的狗头金啊!
史书上都没记载过!
宋子贞激动之余,将这块狗头金当做“祥瑞”,送往中都。
结果,刚送出去还没一个月,还没到中都城呢,淘金客们发现了一块重达一百零六斤的狗头金。
这枚狗头金,是在后世维多利亚州邓斯伯勒的一条小溪中发现的,水深不到半尺,简直是唾手可得!
之前那块五十二斤重的狗头金就是“祥瑞了”,那这块一百零六斤的又算什么?
宋子贞当时就有些傻眼,赶紧将这枚狗头金也送了上去,并且向赵朔请治自己的“孟浪”之罪。
赵朔对于地方上献“祥瑞”,一向是不感冒的。
不过,出于鼓励“淘金热”的角度考虑,不仅没有治宋子贞的罪,而且命人将这两块特大的狗头金,在途经的华夏各大州以上城市中展览。
一块狗头金纯净异常,还有五十二斤重!
另外一块狗头金虽然没有那么纯净,却有足足一百零六斤重!
这两个如此大的金块,晃花了那些参观百姓的双眼。当听说,这块最大的狗头金的发现经过时,并且朝廷花了两万银元收购时,更是眼珠子都红了。
怎么不是我呢?
弯弯腰就能发家致富啊!
一下子就是两万两白银啊!
几辈子都吃用不尽的财富啊!
不知多少百姓,或者拿出了全部家资,或者向银行贷了款,去澳洲淘金了。
有些人像周四安一样,发现了巨大的狗头金,马上就能翻身致富。然后,带动更多的同乡去澳洲。
当然了,这毕竟是极少数。
大多数人辛苦劳作,仅仅赚取着华夏十倍工资的收入。
那也不得了!
随着他们的信件送回家乡,同样是去澳洲淘金的人越来越多!
赵朔对此当然是乐见其成。
他丝毫不担心澳洲的黄金不够,在后世记载中,从一八五二年年下半年开始至一八六一年,海外移民开始如潮水般涌入澳洲的矿区,平均每年都在四万人左右,其中甚至包括大量华夏广东移民。
墨尔本也被华人称为“新金山”,澳洲淘金热成为近代国际移民运动的关键推动力。
以现在华夏的海运运输能力,怎么也得开采十几年吧?
去淘金吧!
去追逐财富吧!
那都是你们应得的!
现在发现的这些狗头金算什么啊?还有更多更大的狗头金还没发现呢!
在历史记载中,人们把澳洲河流中的金子淘得差不多了之后,开始开采河流两侧以及山里的金矿。
那里还有着无数的狗头金。
最大一枚狗头金的发现地点,在维多利亚州的莫利雅尔克附近,重达一百四十四斤,其含金量超过一百四十斤!
就是不知道,谁是开采到这块狗头金的幸运儿了。
随着这些“狗头金”故事的传播,人们的淘金热情将进一步增强。
将澳洲的黄金采的差不多了,这些淘金客怎么也能留下三成吧?其余的人,要么回到华夏投资,促进华夏经济的繁荣。要么,去新的地方淘金。
比如非洲的马里帝国!
比如遥远的美洲!
比如南洋诸岛!
时间久了,在对黄金的追逐下,华夏百姓中最愿意冒险,最吃苦耐劳的那批人,将遍布那些偏远之地,将那些地方变为华夏熟土,他们也将获得足以酬功的财富!
当然了,除了淘金热之外,华夏内部的建设也不能轻忽。
赵朔汗国的第一条实验性的铁路,已经开工了。
别误会,蒸汽机的技术含量太高了,现在能用于工业的蒸汽机还没发明出来,更不用提火车了。
不过,话说回来,火车是火车,轨道是轨道。
在真实历史上,他们本来就是独立发明的两种事物,原本就没什么关系。
据说在秦朝时期,华夏就有木制轨道了。
在历史记载中,在十六世纪,欧罗巴的矿场就开始铺设木制轨道,让马拉的货车在上面行驶。这能大大减少车轮的阻力,一匹马在轨道上能拉动比在泥路上多五倍的重量,极大提升了运输效率,降低了成本。
到了十七世纪末,这种轨道网络在英格兰东北部已非常普遍,被称为“矿车道“或“纽卡斯尔路“。矿主们甚至会联合修建线路,但也存在因竞争而设置的通行壁垒。此时的轨道也逐渐从覆铁木轨,进化到完全的铁轨。
到了十九世纪,在欧美许多城市,铁轨上的马拉车厢成了一种流行的公共交通工具。
因为有铁轨,马车行驶起来更平稳、阻力更小,一匹马可以运载比在普通道路上多得多的乘客。
到了一八八二年,美国和加拿大就有四百一十五条马车铁路线,轨道总长达九千六百里!
赵朔之所以要建铁轨,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赵朔汗国的钢铁产量实在太高了。这年头,钢铁的用处无非是农具和武器。
无论是用来建造房屋还是桥梁,都难以平衡性价比。
赵朔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么大的钢铁产能逐渐萎缩啊!再说了,赵朔汗国开采了那么多金银矿藏,那些真金白银总不能在仓库里发霉吧?
其二,就是客观需要了。
马拉列车,既消耗了过剩的钢铁产能,又能极大的提高赵朔汗国的生产效率。
这马拉列车,赵朔主要用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矿场内部,用轨道运输沉重的矿石。
第二个方面,就是连接水路。
无论是这个时代,还是到了后世,水运都是大宗运输最便宜的方式。
但是,挖运河的耗费太大了。
尼罗河运河总共还不到四百里,就用了十多年时光,死了八十多万人。
赵朔能在华夏修多少人工运河?有异族奴隶也撑不住啊!
所以,在各河流之间修建轨道,不建人工运河而是用马拉列车联通起来,就是一个折中之路了,
这些铁轨将华夏各地更紧密的连在一起。
第三个方面,也就是类似于赵朔汗国的第一条实验性铁路了。
这条铁路是专门用来运输煤炭的。
经过工部官员仔细设计,这条铁路的起点是中都附近的门头沟核心煤矿区设置的煤炭集散货场,终点是永定河畔大型转运码头。
这条铁路全长五十六里。
然后,再从永定河装船,运入中都城。
到了现在,中都城总人口超过了一百四十万,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来讲,人口太多了。
如今主要有两个问题解决。其一,百姓们的生活用水问题。其二,就是百姓们日常的燃料了。
对于第一个问题,赵朔重修京杭大运河,解决了一部分。以后,还得继续想其他法子,进一步解决。
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烧煤,而不再烧木炭或者木头了。
随着这条铁路的建成,煤炭价格大大降低,当能解决中都百姓日常燃料的问题。
这条实验性铁路成功之后,赵朔就可以逐步在矿山内部用铁路,以及用马拉火车的铁路充当河流之间的连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