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95节

  当然了,对于千户以下的官兵,赵朔在战时的赏赐也是很重的。

  除了战时分战利品之外,还有完善的晋升通道。

  清朝的八旗,是从最底层的阿哈(奴隶),到努尔哈赤本人,分成了二十四个等级,也叫二十四个前程。根据所立的军功,可以提升等级。

  后世的电影电视剧小说中,“赏半个前程”,说的就是这个。

  赵朔干脆,将从普通官兵到千户,设立了士兵、副十户,十户、副百户、百户、副千户、千户,共六个前程。只要积攒够了前程数量,就能够升官。

  什么人立下什么功劳能获得多少前程,都有明确的规定。

  比如普通士兵,一战斩首三级,就是半个前程。斩首六级,就可以直接升副十户了。

  比如攻城先登,对于普通士兵和十户来说,是两个前程。

  一个普通士兵攻城先登,不仅能分很多战利品,还能直接升十户。十户同样,直接升百户。

  不过,百户再想升千户,就得先登三次,才能获得一个前程,升为千户。千户以上,则是赵朔主持的军功凭议,是另外一套计算方法。

  比如困守孤城超过一个月。千户以下,不管有没有参与作战,统一加半个前程。然后,再根据所立的功劳大小,进行各种提拔赏赐。

  当然了,如果作战不利,则会拿前程来抵,甚至脑袋和家产都保不住。

  总而言之,赵朔对汉军八旗的管理,既有重赏又有重罚,务必将汉军八旗建成一支闻战则喜的虎狼之师。

  待三个月后,八旗全部安置好,对各种军功赏罚制度也进行了充分的宣讲,赵朔也彻底收买了所有八旗汉军的心。

  然后,赵朔来到了桓州牧监。

  牧监的那四千户两万来人,其实叫“牧民”并不准确,准确地应该叫“牧户”或者“牧奴”。

  他们和金中都那些“匠户”一样,没有人身自由,专门为金国朝廷放牧。日常需要的衣料、粮食,都是官府供应。牧场,以及牧场里的牲畜自然也不是他们的私产,而是金国官府所有。

  如今全成了赵朔的了。

  现在桓州牧监,只剩下七万四千多匹马,六万头牛,以及十七万只羊。

  这还是多得呢。

  抚州、昌州不是赵朔攻打下来的,那些牲畜已经成了其他贵人的战利品,全部被拉走。

  赵朔这才发现,自己之前估计的有些乐观了,恐怕两三年内,抚昌桓三州的牧监,都需要他的贴补。尤其是第一年,估计三州农业税的三成,得贴补到这三州的牧监里。

  不过没关系,来日方长嘛。

  当初金海陵王南征宋国失败之后,全国牧监内只剩下了一千匹左右的战马,还有九十匹骆驼。但仅仅过了二十六年,就达到了马四十七万匹,牛十三万头,羊四十七万只。

  现在赵朔的起点,比那时候的金国强多了。

  赵朔估计,如果好好经营,三州牧监用不了五年,就能恢复旧观。

  金国在三州牧监内能养这么多匹马,说明他们为牧监定的各种规矩是非常科学的,赵朔并不准备进行大的改动。

  他只是调了两百多人,去呼伦贝尔赵朔所建繁育优良战马的牧场,和那边交流经验,然后再看看这两边的牧场有什么规矩是需要变动的。

  另外,赵朔安抚了一下桓州牧监的人心,让他们把一半的牲畜,送到抚州、昌州去。并且承诺,这些官员、牧户的待遇,金国朝廷怎么给他就怎么给,不会打半点折扣。

  如果干的好了,还会给予奖励。

  非但如此,赵朔还给桓州的那些“牧户”们,画了一个大饼。

  那些“牧户”,不但只能在牧监内干活,没有什么人身自由,而且他们的孩子们也是如此。可谓一时为奴,终身为奴,子子孙孙不能翻身。

  赵朔宣布,只要这些“牧户”兢兢业业为他服务二十年,就可以算作牧场工人了,来去自由。非但如此,这二十年内,他们的儿子,也是可以做别的职业的。

  如果他们服役不到二十年就去世了,那让儿子把剩余的服役年限补足后,依旧还他们自由身。

  “多谢驸马的大恩大德!”

  “愿为驸马效死!”

  “俺别的不会,就会养牲口。驸马你你放心吧,俺明年养那些牲口,保证不但得个个膘肥体壮,还得多下崽!”

  “我要在家里立下长生牌位,子子孙孙记都记得驸马的大恩大德!”

  ……

  赵朔话音刚落,那些牧户们齐齐跪倒在地,头磕得帮帮直响,感谢赵朔的大恩大德。

  没办法,东亚人最注重的就是子孙后代了。

  虽然从桓州牧监的养马效率来看,这些“牧户”的待遇,应该还算可以。但是,谁不愿意孩子过得比自己好,青出于蓝啊?

  他们也想自己的孩子经商,家财万贯。

  更想让自己的孩子去做大官,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实在不行,给驸马当兵也是好的嘛!

  看看那些八旗兵,现在是什么待遇?

  一年前,他们的日子,还远远不如这些牧奴呢!

  现在,却是有房子有地又有钱,除了训练非常辛苦之外,小日子过得不知有多美!

  以前他们的子孙完全没有这些机会,现在却是全有了。

  不得不说,赵朔给这些“牧户”的后代自由选择职业的机会,真是让他们感恩戴德。

  桓州百姓们,对赵朔更是感恩戴德。

  那些衣食无着的农民们,赵朔直接发下了大量的救灾物资,只要秋后还上一成的利息就行。

  这年头,别说一成的利息了,就是五成的利息,都是大善人了。一倍的利息,百姓都得交口称赞。三倍的利息,才属于正常。要不然,那些富户们,凭什么巧取豪夺,发家致富啊?

  一成的利息?那跟没要利息有啥两样?这些贫苦百姓,简直视赵朔为重生的父母,再世的仙佛。

  家庭条件稍好一些的农民,也大受赵朔的恩惠。

  赵朔从军中淘汰了大量的战马,或租或卖给这些百姓,进行耕种。反正是淘汰的战马嘛,无论是租还是卖都价格都极低。实在付不出钱的还可以暂时赊账,秋后返还,利息一成。

  另外,抚、昌、桓三州本来就有四个铁矿,赵朔招募大量不愿意继续种地的农民或者三州的市民去开采、冶炼。赵朔手下的铁匠更是有一千多个,铸造了大量的铁犁,以及其他的一些铁制农具。

  农民们买不起也可以以非常公道的价格进行租赁。

  马拉铁犁是什么耕种效率?是牛拉铁犁的三倍!牛拉木犁的六倍!

  只是马匹价格高昂,而且容易生病、养育成本高,才没在东方流行。

  这些农民短时期的精饲料还是供应的起的,眼看着秋天就是一个好收成。

  原来桓州的粮食产量很低,既有当地气候和土地的因素,也有生产效率的因素。佃农们生活困难,自然无力置办铁制农具了。租地主的耕牛,租金极高,也只能简单地粗耕一遍。

  现在,农民们估计,粮食产量今年至少能增加两成。

  这样一算下来,交给上面四成后,岂不是能剩下往年八成的收入?

  这真是以前做梦都没想过的好日子!

  对了,还有租地。

  以前租地也不是那么好租的。

  “有闺女的种水浇地,有好媳妇的种好地,有烂媳妇的种烂地,没有女人的开荒地”,虽然是后世地主的恶行。但是,世间的邪恶是相通的。

  为了租全家足以糊口的土地,贫苦农民不知要忍受多大的屈辱。

  现在,八旗官兵是以军法治军,而且士兵们的战斗力,关系着那些高级军官的性命和前程,是绝不允许这种腌臜事发生的。

  再说了,那些八旗官兵,以前大多数是农民,对农民的遭遇感同身受,至少短时间内,连那个心思都不会有。

  农民租地不受刁难,简直觉得三州的天都比往年青了一些。

  对了,现在八旗官兵都在忙着建房子呢。

  他们本来就在中都发了一笔财,又带着全部家当来到陌生之地,首先想要做的就是安家。

  先暂时在军营或者破灭的高门大户里面住着。

  然后,雇佣农民,甚至训练之余身体力行,全家齐上阵,建设新家。

  他们按照赵朔的吩咐,因地制宜,或者十户,或者二三十户四五十户,聚在一起,一个个新庄园开始成型。

  如此,又给了农民打工的机会。

  来自中都的大量财富,开始涌向抚、桓、昌三州的民间,也算是某种程度的“均财富”了。

  农民们有了钱,自然要花钱。

  八旗官兵们有钱,更是要花钱。

  抚、桓、昌三州的经济骤然间活跃起来。

  整个三州,人人有盼头,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如此景象,自然吸引了大量的商人至此,或者购置产业,或者进行经营,三州的经济越发活跃。

  当然了,如此一来,也吸引了金国、宋国、西夏、西辽的细作,打探蒙古赵朔驸马领地的消息。

  这些细作可是来错地方了。

  八旗兵就不用说了,赵朔说太阳是方的,他们都会说像红漆的八仙桌,忠诚度直接爆表。

  那些农民也弱不了太多啊。

  赵朔一成利息借粮给特别贫困农民,不仅是那些贫困的农民感恩戴德,就是普通百姓都极为震撼。

  这时代,农业是靠天吃饭,真遇上了荒年,原本中等家庭,也会沦落到赤贫的地步。而赵朔驸马,直接给了他们最基本的兜底!

  再加上赵朔给他们价格很低的淘汰战马,允许他们留下收成的六成,还有那些铁制农具……

  别的不说,就说对比在金国治下吧,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的区别!

  不知多少人,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今的好日子,都要感谢驸马。长大以后,要勤练武艺,从军报答驸马。如果在战场上贪生怕死,就是上对不起父母,下对不起子孙后代。

  这些百姓,对破坏驸马大业的人警惕性实在太高了。

  不知多少秘谍,刚刚漏出点疑点,就被百姓们打个半死,然后交给八旗的百户了。

  完全可以说,三州的民心军心,尽为赵朔所得。

  已经如楚汉之争时刘邦的关中地区一般,成为赵朔的根本之地。

  这时候,宋金交战的消息,也开始传入了赵朔的耳中。

  四川制置使安丙,得了赵扩的诏书后,调兵遣将一个月,凑出了一支五千骑兵九万五千步卒的大军,向秦州发动进攻。

  大军围城四十日,秦州已经随时可能被攻破,岌岌可危。

  不过,正在这时,金国升任元帅右监军的原秦州刺史术虎高琪,率领三千飐军、两千精骑共五千骑兵,突然杀到,夜袭宋军大营。他们一边奋勇冲杀,一边大声高呼金国十万大军来援,扰乱宋军军心。

  安丙还真被吓住了,丢下大军,仓皇逃窜。

  秦州城内的金军趁机杀出,里应外合,十万宋军大溃,四散奔逃,死伤无数。

  宋军大将安蕃、何九龄,死于乱军之中。

  金国趁势追击,烧大散关,将大宋的利州东路、和利州西路完全占据。

  这利州东路和利州西路,其实就是历史上曹操和刘备争夺的汉中之地了。

  汉中位于秦岭,大巴山之间,连接着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控制汉中,北上可以定关中,南下就可以直接侵袭四川盆地了。

  四川调出了十万大军,本来防守的兵力就不多。听说术虎高琪连汉中之地都占了利州路,川中一日三惊,惶惶不可终日。

首节 上一节 95/1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