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高煦,海外立国大汉 第271节

  过了一会,江书出现在眼前。

  朱高煦看去,比起之前,此刻的江书无疑整个人都憔悴了下来,妆容应该都是经过梳理的,看着并不凌乱。

  “江书,许久不见了啊。”

  江书看着朱高煦,原本没有行礼的他,终究还是缓缓一礼。

  “见过汉王殿下,在下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与汉王殿下这般相见。”

  江书满心感慨,当初他被朱高燧安排过来时,那时他还记得,一切要以朱高煦的利益为重,必要时甚至可以听朱高煦的安排。

  那时朱高燧还和他说,他们是和朱高煦一边的,当初朱高燧信誓旦旦的说着支持朱高煦。

  作为朱高燧的心腹,那时他真的信了。

  来到大汉,他也一直按照朱高燧所说的在做,这也是他与朱高煦逐渐亲近,甚至刚才朱高煦还这样跟他打招呼。

  他虽是锦衣卫,但一直以来以朱高燧和朱高煦的人而自居。

  江书是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在前面接到朱高燧那样的安排,那时他还担心是不是朱高燧出事了,重新核查了消息,确定是真的之后,才开始实行。

  这也是他为什么直到被陈宏所抓,都才开始布置的原因。

  江书其实都非常震惊与诧异,他想不通朱高燧为什么要这样做。

  能够作为朱高燧的心腹,并且负责在大汉的事情,他的能力其实是不差的,他自然也看得清,朱高燧在大明根本就没有机会。

  在大汉的这么些年,他还挺喜欢在这里的,可以说比在大明舒服太多了。

  然而尽管他想不通,也不明白朱高燧为什么要这样做,但作为朱高燧的心腹,他只能照办。

  经过这么些年,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这样和朱高煦再次相见。

  朱高煦听着江书的话,心中也有些意外。

  那就是江书对朱高燧的这个安排,也是非常的意外,也是临时才收到的一般。

  一句话,江书就在给他透露消息了啊。

  因为要是朱高燧早早就对江书有这样的安排,江书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而且从朱高燧改变以后的时间,再到江书开始布置,这中间的时间,都足以说明问题。

  即便这样,朱高煦也没有去信,现在无论什么原因,在他看来,都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事实已经如此,至于过程,还有必要那么在意了吗?

  不再去想,朱高煦缓缓开口。

  “江书,你其实不错,可惜跟错了人,不过如今说这些也没有了意义。

  这次看在你之前那么些年确实对大汉有过帮助的前提,本王不会杀你,甚至本王还会派人送你返回大明。

  回去之后,你带句话给赵王。

  之前他虽有帮本王,但透露大汉在大明的情报线,便抵了。

  当初毒杀老爷子,事后本以为改变了,如今潜伏如此之久却是为了谋划我,这个事,本王心中记住了。

  告诉他,今后若有机会,本王会好好找他算这笔账,千万别落在本王的手里。

  再告诉他,比起老大,他差远了。

  至于比起本王,他没那个资格和本王比。”

  朱高煦这次,也是为了彻底和朱高燧做个了断。

  之前亏他还想着给朱高燧谋一条生路,如今再看,之前还是他道行太浅了啊。

  现在他反而很是好奇,朱高燧的野心再次暴露而出,以后等朱瞻基上位,会不会容得下朱高燧。

  他是朱瞻基的二叔,但朱高燧也是朱瞻基的三叔,且野心已经暴露无疑,如今又对朱高炽的人下那么重的人,杀了这么多人。

  将来朱瞻基上位,会不会用朱高燧的首级来平息这些事?

  这次,也是他与朱高燧最后的联系,也是诀别!

第294章 大明一盘棋,科研院再出新货

  对于朱高燧,朱高煦已经是彻底看清了。

  并非人的成见像一座大山,而是人的本性难移。

  也难怪之前能够做出毒杀朱棣的事情,也更难怪历史上能够真的对朱棣下毒手。

  想着这些,朱高煦都不由得更加佩服朱棣,作为皇帝,能够随时通过周边或者内部的环境以及局势改变着自己,对比起其他人来,简直不是人。

  并非每一个人对新事物都能做到这样吸取的,哪怕就是放在他前世,有多少人因为认知,不愿去改变,只愿意墨守成规。

  对新事物的抵触,是人的本能,能够随时适应并且做出改变的,终究还是那少部分人啊。

  哪怕就是如今朱棣这样又来搞他一次,不爽归不爽,但朱棣这个人,他也同样无比的敬佩。

  他不知道其他皇帝是怎么样的,也不知道什么汉武刘彻,唐宗李世民,甚至就是朱元璋,放在如今朱棣的位置上会怎么做,他只了解如今的朱棣,他是真的佩服有人能够做到这个程度。

  在认知受限的前提下,能够及时又有魄力的调整方向,强大的军事眼光与格局,在朱高煦眼中,眼前见到的朱棣,远超过在书上看到的汉武唐宗。

  哪怕就是他记忆里的朱元璋,朱高煦都不认为能够做得比朱棣更好,或许朱元璋更加不会去做。

  因为朱元璋在守旧与墨守成规这块,是真的顽固。

  江书听着朱高煦的话语,心中更是复杂。

  之前维持了那么多年的关系,在这一刻,彻底支离破碎,毁于一旦了啊。

  江书一脸的苦涩,这件事他对朱高煦没有任何的怨恨,哪怕他是朱高燧的心腹,理应为朱高燧着想,但朱高燧做得实在过于荒唐,他是真的无法理解。

  当初朱高煦尚在大明时,两人联合尚且斗不过,如今大明本就大局已定,朱高炽与朱瞻基的位置无人能够撼动,朱高燧偏偏要在这个时候选择蜉蝣撼树,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他自己本已经都做好了在大汉养老的准备了,在他看来,以后朱高燧也来大汉,才是完美的结局。

  如今没想到却是这样一个结局,谁能够料得到?

  作为朱高燧的心腹,他只能执行,哪怕现在,他也没有多大的怨言,既然选择了,这样的结果,其实无非就是最开始时所能料想到的结果罢了。

  后面不过是因为来到大汉,看着大汉的发展,才逐渐诞生了其他想法,如今,也算是回归最初了。

  “汉王殿下放心,在下必一字不漏带给我家殿下。

  承蒙汉王殿下这些年以来的照顾,如今又将在下送回大明,汉王殿下之恩,在下铭记。

  在下这里有一消息送于汉王殿下,不过此消息还未确认是否为真,乃锦衣卫暗中所获得,皇上仍未知晓。

  因为皇上年迈,太孙殿下正在逐渐掌控锦衣卫,锦衣卫大多已经渐渐开始倒向太孙殿下。

  而因为皇上大力提升匠人地位,给与爵位,又大力推行摊丁入亩,嗜杀官吏,朝中有官员正在与太子商议提前登基一事,太子似乎并没有回应。

  此消息是在下在无意间知晓,在下也难以分辨是别人故意透露出来还是什么原因,在下也无法查证,又因此事过于重大,在下并未上报。

  此次返回大明,在下会禀明我家殿下,此消息也请汉王殿下听一听便是,可能有假。”

  朱高煦听着这个消息,并没有多大的震惊。

  不是他已经知晓,而是朱棣在大明做的那些事,太急了一些,杀的人也确实不少,尤其是这次杀的,大部分都是浙江那里的人,其中浙东之地,更是成了重灾区。

  这个地方,向来是大明朝廷官员的重要输出之地,因为朱棣杀得太狠,这些人急了,有想法是正常的。

  朱高煦敢说,朱棣在浙江的杀戮还会继续,不然朱高燧过去是干嘛的?

  若不是朱棣的默许,朱高燧能够搞出这么大的动静?

  这次朱棣的杀的那些人,不一定全有问题,但大部分绝对有问题。

  如今的浙江,虽然是一个布政使司,但实际却是两省多的地方,也是大明最黑暗的地方。

  而那些人的这个做法,他不信朱棣会没有准备,不过考虑到大局,朱高煦甚至觉得朱棣这是在给朱瞻基铺路。

  朱棣这是完全将骂名背于己身,只要朱瞻基上位,便是大明贤明圣德之君。

  朱高煦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猜对,但在他看来,这样的可能性极大。

  朱高煦甚至都开始有些期待了,如今朱棣这番清理过后,万历时期的浙党,明末时期的东林党,会不会有变化呢?

  党派之争,在洪武初年就开始的,淮西党与浙东党之争,淮西虽胜,却最后又被朱元璋给清理了。

  朱高煦不再去想,历史早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想那些也没有了意义。

  “嗯,本王知道了,便这样吧。”

  朱高煦没有说什么,挥手让人将江书带了下去。

  至于叮嘱朱高燧什么,他完全没有想过。

  他敢保证,朱高燧一旦得知这个消息,肯定会忍不住开始对朱高炽与朱瞻基开始动手。

  而朱棣绝对知道这个消息,哪怕他没有证据,朱高煦甚至想着,这个消息究竟是不是朱棣故意放出来的,不然江书怎么会知道?

  这个消息放出来就是为了试探朱高燧的,这才是朱棣的目的。

  如今大明的皇帝还是朱棣,这个时期,要说朱棣在失去对大明的掌控,他一个字都不带信的。

  现在的锦衣卫还没有腐烂,文官也不敢猖獗,这个消息,仔细一想,朱高煦只觉得怎么看怎么假。

  但朱高煦心底也有一些担忧,要是万一是真的呢?万一朱棣真就不知道呢?

  毕竟朱棣已经老了,就这几年的时间了,下面的人,也会考虑自己的未来啊。

  想着这些,朱高煦想得一时都有些头大。

  “管这些做什么,与我无关罢了。

  果然离开大明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要是留在大明,应对这些事,不知得烧死多少脑细胞。”

  朱高煦无奈摇头,作为旁观者,想得更全,但要是作为局中人,那可是真的太有意思了。

  他现在是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要是将他换在朱高燧现在的这个位置上,在只有一条路,且这条路还被这样针对的情况下,想要从这个旋涡挣扎出来,作为旁观者想想都觉得难。

  要是换成最下面的浙江官吏,恐怕只会更加痛苦,且还没有办法挣扎。

  执棋的人,只有朱棣一个,左右手对弈罢了,其他的,不过都是棋子。

  或许,还有一个姚广孝。

  想到姚广孝,朱高煦心头一惊,他差点真将这个人给忘了。

  朱棣如今做的这些动作,姚广孝会不会在一旁出谋划策呢?

  朱高煦甩甩头,他是真不想继续去想了,他也算是知道为什么有时候决策难做了,真就怎么想,怎么有可能,换成一个心理脆弱的人来,估计都得被折磨疯。

  起身来到后宫,只见韦清婉带着大量的账房先生敲打着算盘,又在开始汇总这一季度的营收情况。

  而世子妃张氏也跟在韦清婉身旁,帮着韦清婉处理各种事务。

  如今韦清婉的生意,是越来越好了,原先他说的品牌效应,算是彻底做出来了。

  如今韦清婉的生意,不仅遍布大汉各地,就连大明,以及大汉与大明之外的一部分小国,都开设了分店。

  而韦清婉的生意,更是带动了不知多少下游产业,大汉的纺织业,也被彻底带动了起来。

  大汉的纺织业,无论是产量还是售出,都已经完全超过大明,不少人依靠这条产业,形成了下游生产链,各种厂房开始不断兴起。

首节 上一节 271/3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