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高煦,海外立国大汉 第303节

  其实朱棣教导朱瞻基的这些话,有不少他都是说过了的,他也希望朱瞻基能够成长吧。

  如今他们的情况都很尴尬,他自己恐怕活不过今年,朱棣这次出了这事,也只有这么一两年,顶多两三年的时间了。

  以前对朱瞻基疏于的教导,这些时间内,他们都得补回来才行。

  他们都没有时间再慢慢的去教导朱瞻基了。

  朱瞻基闻言,听话的站起身来。

  其实他此刻并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他只知道现如今要迎着朱棣的想法去做。

  至于朱棣说的很多话,在朱瞻基心里都已经不再那么相信了。

  好歹也经历了不少,朱瞻基自认为自己还是有成长的。

  “爷爷,孙儿知道了,以后一定按照爷爷所说的去做,不让爷爷和爹失望。”

  朱棣一时欣慰的点头,朱高炽却是没有朱棣那样欣慰与高兴。

  对朱瞻基的了解程度,他可比朱棣了解多太多了。

  聊了一会,朱棣的面色都好了许多。

  “老大,你不在东宫调养身子,来找我做什么?”

  听着朱棣说起正事,朱高炽当即开口。

  “爹,我和这孩子是为了老三的事情来的。

  老三的事情我都知道了,您也不要多想,我知道爹您也不想这样,只不过老三脆弱了一些。

  老三虽然有过,但在浙江推行新政也有大功,若没有老三,如今恐怕都还没有开始实行。

  且老三无故变成那般,有可能是下面的人在蒙骗老三。

  爹,解除对老三的圈禁吧,另外再送一些伺候的人过去,再从天下挑选名医为老三诊治,说不定万一有效呢。

  若是能够治愈老三,到时朝廷可以给他封侯,也未尝不可。”

  说起朱高燧,朱棣心头又有些不是滋味,但更多的还是欣慰,是对朱高炽这番注重兄弟情谊的欣慰与高兴。

  拍了拍朱高炽的手,朱棣的眼圈都有些湿润。

  “老大,你真的不怪老三吗?”

  “爹,我怪老三做什么,在浙江推行新政的阻力本就极大,老三大刀阔斧之下成功,这是一件好事。

  至于下面的人,若是干净,老三也拿他们没有办法,老三解决了反而正好,朝廷重新选派官员补齐便是了。

  这些我一直都在想,也是我愚钝,想了许久,才想通这些。”

  朱高炽说得豁达,神情真诚,似乎就真的对朱高燧没有丝毫想法一般。

  其实朱高炽哪里没有想法,之前心中的想法可不少,远没有嘴上说的那么不在乎。

  至于说的这些,哪里是想通了,不过是为了向朱高燧求情,而不让朱棣怀疑自己罢了。

  在这方面,朱高炽的功力可远不是朱瞻基所能相比的。

  朱棣听着朱高炽真情流露的话语,心中无比的欣慰,又有些复杂。

  他一直以为朱高炽对他做的这些有很大的意见,没有想到朱高炽却是自己都已经想通了。

  即便朱高炽这样说,朱棣依旧摇了摇头。

  “老大,老三的事情,就不用改了,现在老三成了这个样子,是我这个当爹的不是。

  浙江的事情需要有人负责,老二那里的事情,也需要有人负责,若是取销处罚,外面的人会怎么看待?

  如今老三这个样子,就这样待在府里挺好的,大孙以后也可以不用再担心了。

  至于为老三找名医诊治的事情,你们看着办吧。”

  对所谓的名医,朱棣已经不抱有希望,连太医都无法治好,民间还能有这样的能人?

  当初的徐皇后,后面的朱高炽,都已经证明没用,如今他也不想劳民伤财去做这些无用功了。

  不再去想,朱棣看向朱瞻基,神情逐渐变得严肃与认真。

  “大孙,我有些话要对你说,接下来说的,你要记在心里,明白吗?”

  “爷爷您说,孙儿一定记在心里。”

  看着朱瞻基当即应下,朱棣缓缓说起了最后的叮嘱。

  朱棣已经知道自己的大限不远了,如今趁着清醒之时不说,他怕后面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大孙,其实这些之前也和你说过,但治国,就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你切记不要像我这样急躁,不要操之过急。

  如今我做的这些,只想将新政在大明彻底推行开来。

  去了你二叔那里见到的一切,让我知道大明的路该怎么走,这也是我不遗余力所想要去做的。

  大明的藩王,这个问题我也给你解决了,浙江的新政也实行下去了,所有的准备,我都给你做好了。

  大孙,你记住,新政一定要在天下推行开来,藩王、官绅一体纳粮,一同缴税,国库才能充盈。

  国库有了钱,你才能做更多事情。

  要切记善待百姓,百姓一年辛苦劳作下来,没有什么钱粮,对他们的赋税,再降低一些吧,要将税收的重心放在商税上。

  本来我准备对百姓免赋的,但我想了想,这个事还是等你来做,也算是施恩天下,天下百姓都会记住你的仁德。

  盐政方面,也适当降低一些,精盐可适当增加,但百姓所用的粗盐,把价格再压一些下来,让百姓也能够吃得上盐。

  大汉实行的政策,你二叔已经充分证明了可行,你也要好好去做。

  当有一天你能让百姓的负担降低,国库进项却在增多,那大明盛世,就真的不远了。

  以后,你会是大明的明君,超过历朝历代君王,成为明君之典范,大明的盛世,也会超过任何一朝的盛世。

  但你一定要去做,就按照我如今的方向,你深耕下去。

  如今所实行的政策,想要达到那个盛世,还不够,还需要其他政策的完善辅助才能做到。

  你待会去里面,第三个抽屉里,我写了接下来需要做的,以及需要实行的政策,你拿回去好生研读。

  现在我和你爹一样,处理国事都有些有心无力了,你要挑起担子来。

  去吧,我也不留大孙你了,堆积的国事,现在交给你来处理,有拿不准的,再来问我。”

  朱棣心中所期盼的,就是大明能够打造出远胜历朝的疆域,远胜历朝的盛世。

  如今扩大的疆域,他已经做到了,毕竟朱高煦是他儿子,朱高煦的开疆扩土,也是大明的开疆扩土。

  现在他只希望朱瞻基能够做到,将大明打造出一个空前的盛世,他们老朱家出了一个历朝帝王都无法比拟的明君,天下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大明成为最为强盛的汉人王朝。

  最开始他不敢想这些,但朱高煦的大汉,让他看见了这些可能。

  可惜他自己无法亲眼见证了,他是那么的渴望,朱瞻基能够做到啊。

  尽管朱瞻基的种种表现让他内心有些怀疑,但他也只能相信朱瞻基。

  最难的问题,他都已经给朱瞻基解决了,后续要走的路,他也已经铺下去了,朱瞻基哪怕蠢一点,但只要按照他说的去做,在朱棣想来,都应该做得到才是。

  朱高炽在一旁看着,心中无比的欣慰。

  刚才朱棣说的那些,他也很期待,只是可惜,他也无法见证了,但若是他的儿子能够成为那样的贤明之君,他也格外的欣慰。

  朱高炽只希望朱瞻基真的能够懂,真的能够明白朱棣的苦心吧。

  朱棣为下一辈做的,已经太多了,他看得见,也感受得到。

  可以说朱棣将能背的骂名全部背了,朱瞻基注定会是大明的明君。

  朱瞻基也将朱棣说的话全部记下,只是心中到底记住了多少,只有他自己知道。

  在朱瞻基下去后,朱棣看向朱高炽。

  “老大,我的身子骨也不行了,你身子好点时,敲打敲打杨士奇他们。

  现在那小子很怕我,我说的话效果恐怕没有那么好,你多教教他,刚才说的那些一定要去做,对下面的人既要用,也要防。”

  “爹,这些我都教导过他了,也跟他说了几次。

  如今他也长大了,我们也应该多给他一些信任,相信他能够做好才是。”

  尽管朱高炽更加了解朱瞻基的性子,但在朱棣面前,他还是极为维护自己的儿子。

  能教的他也确实都教了,接下来就看朱瞻基自己的造化了。

  聊了几句,待朱高炽离开,朱棣叫来刚才为自己诊治的太医。

  “朕的情况如何,你们如实说。”

  “禀皇上,皇上的情况...很不好,此次怒火攻心,伤及肺腑,又牵动旧疾。

  臣等实在无力回天,若皇上能够静心调养,恐...恐至多不过两年。”

  太医说完,直接趴在地上,丝毫不敢动弹。

  他们可是知道朱棣才杀了三个太医的,还是为朱高燧诊治。

  如今朱棣又是这样的一个情况,这几个太医心中都是恐惧的,生怕被朱棣恼怒之下给砍了。

  然而朱棣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平静的让几人退了下去。

  朱棣对自己的情况,本就有预料,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只是真的面对时,心中还是仍旧有着些许感伤。

  “至多不过两年吗,两年便两年吧,应该是够了。”

  朱棣想的,就是利用好自己这最后两年的时间。

  可实际上,他又哪里还有两年的时间,身子还需要调养,如今想要处理国事,已经极为艰难,最后这两年的时间,实在太有限了啊。

  朱棣心头都很是苦涩,朱高燧疯了,朱高炽也就今年,他也不过两年时间。

  苍天待他一家,何其凉薄。

  这两年时间,他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啊。

  两年还需要静养才能有,但他是朱棣,他不想就这样等待死亡,那么或许连两年,都是一个奢望。

  朱棣不再去想,当即让人去叫来张谦。

  到了如今,他要开始交代后事了。

第322章 再次被大汉的不同所震惊的朱棣,交给朱高煦的遗言

  朱棣一个人静静的等待着,烛光的映照下是那么苍老与孤独。

  如今的朱棣,仿佛已经没有了昔日的雄风,像是在等候最终的归途一般。

  等了不知多久,朱棣的眼睛总是想要闭上栖息,但又很快睁开。

  反复许久,再次睁开眼时,总算看见了张谦匆匆走入。

  张谦来到朱棣身前,看着此刻朱棣的神情,心中一时复杂。

  “臣张谦,参见皇上。”

首节 上一节 303/3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