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馆。
这些日子,苏泽忙着在上海开办南部分社的事情,所以向东宫告假,最近几天都在报馆办公。
他看着系统结算报告。
【《请扩围吏科试并新吏改革疏》通过,山西举行吏科试,开征商税。】
【山西工商业迅速发展,特别是煤矿、毛纺、草原贸易的发展,改变了山西的产业结构,山西经济迅速发展。】
【山西银行业发展,也让山西成为北方经济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国祚+2。】
【威望+300。】
【剩余威望:1220。】
看来这方时空是不会出现山河四省了,山西要成为先发展的省份了。
苏泽刚刚放下【手提式大明朝廷】,又掏出了一份名单。
这份名单是通政司送来的,没头没尾,送来的小吏也什么话都没说。
但是看了这份名单,苏泽就知道,这些都是前些日子反对自己的官员。
这份名单是谁送来的一目了然,这显然是一笔政治投资。
就在苏泽刚刚将名单收好,沈一贯就冲进了报馆。
“子霖兄!山西商人请愿开征商税,陛下已经准了在山西省举办吏科试,开征商税了!”
沈一贯冲进了报馆,看到苏泽淡定的样子,沈一贯恍然道:
“我也是真傻,子霖兄肯定早就做了布置。”
苏泽一脸的无奈,这两天他已经给不知道多少人解释过了,大同范氏所上的请愿书,不是自己谋划的。
但是再怎么解释也没用,苏泽也懒得再多做解释了。
况且严格的来说,自己也算是花了100威望点,也算是“间接”促成了这件事。
苏泽也算是明白了,为什么系统只扣100威望点,就推动了这件事,山西商人这件事肯定是策划很久了,正好在自己的上书的时候,范氏也趁机上书了。
但是在沈一贯看来,苏泽这是默认了都是他的布局。
沈一贯也不再多问,而是说道:
“商人公忠体国,也知道明商人之德,为国分忧。陛下很满意,赐予大同范氏皇商身份,又给联名上书的十三家商社,发放了往来草原贸易的敕书。”
俺答封贡后,蒙古商人可以前往马市做生意。
同时大明还有一种敕书,敕书是由大明和俺达汗共同认可的一种文书,获得敕书的大明和蒙古商人,可以手持敕书往来国境做生意。
以往大同范氏手上也有几份敕书,但是这些敕书都是花费重金,从皇商和山西宗王手里租下的。
隆庆皇帝确实是一位大方的皇帝,这次的政治投资立刻给大同范氏带来了政治回报,皇商身份和敕书,这都是范氏梦寐以求的东西。
“陛下还破格委任了房山县令林秉正为山西提学,负责山西吏科试的事情。”
提学是大明地方上负责教育事务的官员,主要负责各级府学、县学的管理,负责督查地方上的科举,是个可大可小的官儿。
提学没有品级,甚至在很多地方都没有办公的衙门,除了南直隶这样的教育大省,北方省份也经常空缺。
隆庆皇帝给林秉正升官,他这个山西提学和以往的提学也不一样了,成了具体吏科试的官员。
这么看就是妥妥的给林秉正升官了,只要山西第一次吏科试办的漂亮,山西商税的改革推进到位,林秉正的功劳就可以调回京师,踏入京官的行列。
而且教化的功劳不小,名声也好听,说不定直接可以调入礼部。
这对于林秉正这种科场名次靠后的进士来说,算是走上了青云之路了。
“子霖兄?山西接下来是哪里?山东?登莱涂巡抚是你的铁杆,你是不是已经布置好了?”
苏泽的脸都要黑了,你沈一贯说的什么话?自己一个正五品,堂堂一省巡抚是自己的铁杆?
自己就是好好的上书进言,怎么在朝臣心中变成了这个样子!?
看到苏泽没有回答的意思,沈一贯露出一个“我懂”的表情。
这下子老实人罗万化也看不下去了,他上来问道:
“肩吾兄最近不用忙吗?我听说朝鲜使臣又来了,你们主客司不用忙吗?”
上次苏泽上书,识破了朝鲜使臣用劣纸骗钱的把戏后,大明朝廷确定了入贡的标准,朝贡从原本的贸易行为,逐渐淡化为礼节性行为。
礼节性的朝贡,变成了皇帝还赠等额礼品的国礼交往,藩属国无法从朝贡中获得巨大利润后,朝鲜朝贡的频次明显降了下来。
但是这一次朝鲜是不得不朝了。
上次朝鲜贡使回过后,书状官许篈向朝鲜国主报告了和苏泽达成的协议。
朝鲜国主听完后,立刻同意了许篈的上书。
朝鲜崇文馆办《朝鲜国报》,实际上就是除了头版改为朝鲜国内自己的新闻外,剩余的版面都是直接照抄《乐府新报》的。
除此之外,朝鲜国内挑选了三十名读书人,前往大明国子监留学。
这一次朝鲜的正使就是上次的书状官许篈,而这一次朝鲜使团也是走的海路,直接从直沽下船,两日就抵达了京师。
接待朝鲜使臣,自然是沈一贯这个礼部主客司主司的职责了。
沈一贯抱怨的说道:
“接待使团都有定例,主客司上下都能做的很好,倒是不需要太操心。”
“就是这次来贡的使者太多,而且都嚷嚷着要去水晶宫看博览会,这才是一件麻烦事情。”
罗万化疑惑的说道:
“这有什么麻烦的?他们想要去看就让他们去看呗?”
沈一贯叹息说道:
“事情不是这么容易的,国朝对来贡使者自有规矩,贡使在京师是不能乱跑的。”
“私下拜访倒是没问题,可这些贡使都要去观礼,这就不符合规矩了。”
苏泽明白了沈一贯的意思。
来贡使者毕竟是外臣,大明也是有管理的。
当然,使臣私下在京师访友玩乐,礼部也是不管的,这些都是使臣的私人行为。
可如果要组织使臣公开活动,那就是礼部的事情了。
私自安排使臣的活动,这就是外交问题了,如果闹出外交事件,言官可不会放过弹劾礼部的机会的。
这也是官僚机构都趋于保守的原因。
按照规定办事,出了事情就按照规定追究责任,责任是有限的。
如果不按照规定办事,出了事情那就是无限的责任。
苏泽微微一笑说道:
“这个好办,肩吾兄,这些使臣来我大明,就是为了朝觐陛下的吧?”
沈一贯点头。
苏泽说道:“那就请陛下也去观看水晶宫博览会开幕式不就行了,那这些藩属国使臣也出席观礼,并觐见陛下,这不就是合乎礼制了吗?”
苏泽抽出一份已经起草好的奏疏。
《请御览水晶宫博览会疏》。
第246章 中兴的诱惑
这份奏疏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请隆庆皇帝亲自出席水晶宫博览会的开幕仪式,再由各藩属国朝觐使者向皇帝觐见。
这样就解决了沈一贯的难题。
苏泽起手又是一顿彩虹屁:
“伏惟陛下膺乾御极,德被寰宇。今京师水晶宫博览会告成,乃我朝新业之创举,万邦商货之总汇,谨请陛下亲临观览,以定社稷之基,立新政之标。”
紧接着,苏泽抛出了让隆庆皇帝无法拒绝的历史评价——“中兴”。
“昔管子通轻重之权,汉武开盐铁之利,皆因势导利之术。今四海货殖如江河奔涌,陛下执机杼而理之,则万民之福、中兴之基尽在此会。”
看完奏疏,沈一贯的感想,“自己还得学啊”!
满朝文武,最能揣摩皇帝心思,挠得到皇帝痒痒肉的,就是苏泽了。
皇帝铁了心办了两年上元灯会,是什么性格大家也都摸得差不多了。
可是摸清了是摸清了,能拍上皇帝马屁的机会确实不多。
皇帝可不是普通人,上元灯会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能办的。
灵济宫大会这种,更是可遇不可求的。
而苏泽硬生生的又弄出了一个水晶宫博览会,请皇帝过去开幕!
就连朝鲜使者都知道的事情,皇帝能不知道?
只不过皇帝也是要脸的,这种事情总要臣下提出来。
而重臣也是要脸的,毕竟皇帝出宫对大明来说也是大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普通的官员也怕被同僚扣上谄媚君上的罪名,不敢随便上书。
苏泽就这样及时站了出来。
而请求筹办博览会的人就是苏泽,他邀请皇帝开幕也是理所当然。
苏泽将水晶宫博览会上升到向藩属国展示大明先进成果的高度上,同时又将博览会作为“中兴盛世”的节点提了出来。
苏泽又给皇帝加上了“中兴之主”这样的尊号!
沈一贯不得不服,也难怪苏泽每月两疏,事事皆允!
学吧!
沈一贯对苏泽五体投地,他当然知道这份奏疏的价值,就算只是附署的人,都能让皇帝记在心里。
苏泽如此大方的分享,让沈一贯都有些感动。
“子霖兄?”
“一甫兄已经署名了,肩吾兄是主客司郎中,这事情有你署名更名正言顺。”
听说罗万化已经署名,沈一贯再客气就是矫情了,他连忙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
通政司。
通政司经历官吴绍祖,对着一名新同僚说道:“胡兄,你这次回京,回通政司可是个好差事!”
“今时不同彼日,咱们通政邮递司,放在九卿衙门中,也都是排行前列的。”
这名年轻的新晋经历官姓胡,名祯,是刚刚从京外调回京师的,刚听说被吏部分配到通政司,只觉得天都塌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