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贯连忙说道:
“不过不是疟疫的,所以还拿不到东宫的奖励。”
沈一贯也不卖关子说道:“是李时珍在南直隶抗水毒疫的时候,用显微镜发现了致病的微虫!”
苏泽愣一下,李时珍发现了血吸虫!?
自己竟然没想过这点!
疟疾的致病原因是疟原虫,这是一种非常微小的致病物质,会寄生在红细胞内。
苏泽穿越前鉴别疟原虫,也要通过复杂的生化设备,使用特殊的染色剂才能用显微镜观察到。
所以东宫的悬赏迟迟没有进展。
但是血吸虫不同。
血吸虫是一种寄生虫,使用目前技术的显微镜,是可以观察到的。
沈一贯说道:
“李神医用显微镜看到了病人体内的‘微虫’,然后李神医又从病区的淤水中,也发现了同样的‘微虫’。”
“所以水毒病会通过脏水传播,这也是为什么每次水毒病都是在水灾过后爆发。”
“海巡抚也根据这个制定了新的政策,禁止疫区的百姓下水田,又给百姓发放炭火,让疫区百姓喝干净的热水,确实阻挡了水毒病的传播!”
“这可是验证了子霖兄的微虫说啊!”
罗万化却比苏泽还要激动,他问道:
“肩吾兄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
沈一贯说道:
“通政邮递司啊,海巡抚和李神医联名上书,讲述了他们在应天抗疫的经验。”
“听说几位阁老都十分高兴。”
话音刚落,中书舍人郭准就来到了报馆。
“阁老们要见我?”
郭准立刻将海瑞上疏的内容说了一遍,接着说道:
“高阁老很高兴,认为这是实学的成果。”
“这次海巡抚在应天府抗疫优异,阁老们想要请苏翰林过去,商议一下要怎么奖励那两位。”
罗万化和沈一贯的对视了一眼,仿佛再说:“还说你不是小阁老?”
内阁都找苏泽来议事了,足以可见苏泽在朝堂上的影响力。
苏泽说道:“那就有劳郭舍人带路了。”
——
内阁。
高拱很高兴。
今年以来,高拱都在推广实学。
经过苏泽的提醒,高拱放弃了理论上的辩论,而是开始挖掘切实的实学案例,然后利用吏部来推广这些案例。
比如张毕的印刷机,京师各大衙门已经开始使用滚筒印刷公文的方式办公。
公文留档,文书留痕,这让公文传递更加规范,而不是以往口传笔述。
但是这些改革都缺乏轰动性。
没办法,很多制度和科技上的改革,刚开始的时候都和普通人关系不大,很难引起官员和百姓的共鸣。
但是这一次海瑞和李时珍上书,验证了苏泽提出了“微虫致病说”,那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抗灾抗疫是影响民生的重要工作。
只要不是烂到根子上的王朝末期,赈灾都是地方官员重要的政绩考核,赈灾不利的官员都是要别严惩的。
水毒病在南方流毒甚广,又因为不知道其传播原理,每次出现灾情,官府和百姓都惶恐不安,甚至很多地方官府带头搞法事来祛疫,但是也收效甚微。
实学发现了微虫致病的原理,还发现了水毒病传播的方法,让抗疫有了办法。
这不是验证实学的最好案例吗!?
第255章 实学的大手
苏泽来到内阁。
前些日子,皇帝下旨给内阁换了玻璃窗,又亲自出钱修葺了内阁的屋舍,内阁的办公环境有了显著的提升。
这一次高拱是要当着其他阁臣的面见苏泽,在中书舍人郭准的带领下,苏泽走进了内阁正堂。
苏泽虽然来过几次内阁,但是踏入这间正堂的次数还是不多。
理论上说,这里是就是大明的中枢。
但是内阁内部的办公环境还是有些拥挤。
现在内阁已经有五名阁臣了,占着位置不干活的首辅李春芳位置空着,但是占据了最宽敞的座位。
高拱的位置上堆满了各种奏疏,各种书籍就乱七八糟的堆在四周。
张居正的位置最整洁,和他书房一样,各种资料都分门别类放好,但是户部的资料也是最多的,所以张居正在座位四周放了好几个大箱子,里面都是户部资料。
赵贞吉和雷礼的座位就是典型的士大夫风格,桌子上只有笔墨纸砚,其他东西都存放在中书科,中书舍人们来回穿梭,将需要办理的事务放在他们桌子上处理。
苏泽依次和各位阁老见礼,众人也都放下手里的事务看向苏泽。
还是高拱首先发话说道:
“子霖啊,这是应天巡抚海瑞,太医院医令李时珍所上的奏疏,你先看看。”
苏泽虽然已经从沈一贯那边知道了奏疏的内容,但还是接过奏疏,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
等苏泽看完,高拱还是急性子问道:
“子霖你怎么看?”
“师相,诸位阁老,李医令发现了水毒病之源,验证了微虫致病说,海巡抚因地制宜,以实学抗疫,这都是朝廷的忠臣。”
“学生斗胆为二位请功。”
高拱的圆脸笑着皱起来,在场的几位阁老也跟着赔笑起来。
无论如何,李时珍用实学的方法,解开了水毒病致病和传播的原理,海瑞靠着这个方法抗疫取得成果,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就算是最不喜欢实学的赵贞吉,此时也要承认实学确实立功了。
但是苏泽又说道:
“但是学生有一事不明。”
“既然水毒微虫是在水里的,那为什么在水灾之前没有疫病?”
“江南百姓,可都是日日都在水田中劳作的。”
这个问题,让高拱也沉默了。
苏泽接着说道:
“弟子以为,是不是这水毒微虫是藏在水田什么东西里,等到洪水泛滥的时候也泛滥,这才出来害人?”
这个猜想让高拱的眼睛一亮,他说道:
“你把想法写下来,由通政司送到应天府去,请李医令再验证下。”
苏泽拱手称是,紧接着高拱说道:
“知道了微虫致病之说,可那些需要需要在水里劳作的人要怎么办?如今南方水患严重,还有不少地方需要冒水加固堤坝,这要怎么办?”
高拱这句话其实是代替雷礼来问的。
各种灾害往往叠加产生效果,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
水灾带来水毒病,百姓劳工不敢下水加固堤坝,然后导致更大的洪水。
苏泽想了想说道:
“首先是海巡抚的方法,人群聚集的地方一定要烧开水再喝,防止毒虫入口。”
雷礼身边的中书舍人拿着笔快速记下来。
苏泽接着说道:
“石灰杀虫,用石灰撒在淤泥中,然后再下水。”
众人纷纷点头。
苏泽又说道:
“最后就是必须要下水的,微虫除了从口中侵入,也可能从给身体其他部分侵入,所以需要下水的劳工需要用桐油麻油涂抹腿部,用来隔绝微虫。”
雷礼听完也迅速点头,苏泽这些还只是猜想,但是验证一下就可以知道结果。
苏泽叹息一声,他想起前时空的胶鞋,如果有这个就没这么麻烦了。
橡胶对于人类生产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只可惜他到现在还没搜集到橡胶树的种苗。
搜集到也没用,橡胶树成材需要时间,大片规模的橡胶,估计是子孙才能享受的东西了。
高拱已经很满意了,实学连天灾都能应对,自然会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只要有更多读书人投身实学,就能发展出更多成果来。
到了今日,高拱才觉得实学有了新学的气象。
苏泽又说道:
“师相,昔日东宫曾经出资一千银元,用来验证疟疾传播中的微虫致病说。今日李医令用微虫致病说确定了水毒病的病因,内阁是不是可以奖励一下,这样也能让更多人投身于实学?”
对啊!这个办法好!
高拱连忙说道:“本官这就向陛下请旨,嘉奖应天巡抚海瑞,并请陛下赏赐李时珍!”
张居正看了一眼苏泽,再次感叹为什么苏泽不是自己的门生。
李时珍得了赏赐,必然会推动更多医家来参与到实学的研究中,这等于又给实学开辟了一大块阵地。
张居正又想到了华阳奖,苏泽以前也用过同样的套路,现在很多工匠都在想着改进机器,这不都是华阳奖的作用?
也不全是,还有版权专利局。
版权专利局可以保护发明人的利益,让发明出新机器的人得到利润,这也是很多商人资助工匠创新的动力。
当真是布局深远啊!
张居正又想起自己正在编纂的《隆庆会计录》,苏泽对于财政问题总能一针见血,也是因为他洞悉了人性。
难道这就是实学?
张居正原本对实学不感冒,但是现在也有了一探究竟的想法。
等到众人说完,赵贞吉这才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