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三百间在城东城西,这些宅子早就被租光了,很多官员离开京师后也不肯退租,工部还要花钱养着。”
“但是在城南城北的寒宅一千二百间,除了地段好的还能租出去外,普通的宅子都没人愿意租。”
“这些宅子日常维护,加上五年大修,折合下来一户差不多就要折银十银元,租息根本没办法覆盖,这些就要固定开支一万五千银元。”
苏泽疑惑的说道:
“空置的宅子,不能租给百姓吗?”
万敬愣了一下说道:
“国朝没有此等先例。”
苏泽说道:
“国朝没有,前宋不是有?”
“我记得宋代就有专门负责官办房产租赁的机构店宅务,汴京城曾经有公宅两万多间,店宅务将这些公宅租给百姓,不仅仅能覆盖自身的开支,还能给朝廷盈利。”
万敬说道:“可是我朝没有这样的制度啊。”
苏泽抽出一份空白的奏疏说道:
“等几天就有了,我这就启奏陛下,盘活营缮司下的这些产业,争取尽快盈利。”
万敬已经跟不上苏泽的思路了,他连忙问道:
“可是苏兄,这些房子租出去,总要有笔整修的费用吧?”
苏泽说道:“这个简单,先让勋贵重臣们把五万两银元退了,不就有钱了吗?”
《大庇天下寒士疏》
奏疏开头很简单,苏泽将工部情况讲了一遍:
“查工部营缮司,执掌京师宫殿、官署、宅邸修葺及官产维护。”
“迩来账目所载,岁耗十五万银元,内中五万两用于勋贵、阁部九卿重臣御赐宅邸修缮,余十万两则糜于零星官产之养护。”
“然地段稍劣者,多空置废弃,年需维护费近一万五千银元,租息难覆,徒耗国帑。更有甚者,城东城西寒宅三百间,为离职官员所踞,工部反为养廪,无异于雪上加霜。”
“近者,言官弹章迭起,朝议纷扰。营缮司隐忍不辩,盖因恐揭明细而触怒重臣。然长此以往,必致工部拮据,民生滋弊。”
“臣观前宋故事,尝置店宅务,掌官产租赁,汴京公宅二万间,岁入颇丰。今效其制,庶几可解困局。”
紧接着,苏泽又写道:
“查御赐宅邸,虽属朝廷产业,然勋贵阁臣已蒙殊恩,不当再耗公帑修葺私邸。”
“请旨敕工部备细账目,悉数退还所得银两。”
“若得清缴,可充整修空产之资。”
“城南城北寒宅并其余工坊仓库,今多颓败闲置。请提退还之五万银元,先为缮补,使完固堪用。”
“继仿宋制,立“京师官产务”,专司租赁事。”
最后苏泽又上升高度:
“寒宅赁予百姓,贱值庇寒士,有惠小民。若行此德政,大庇天下寒士,则可为杜工部笔下,万世隆载之盛世矣!”
万敬亲眼看着苏泽一气呵成,写完这样一份重量级奏疏,恍惚间都有些傻了。
只听到苏泽说道:“我这就带着奏疏拜访诸位勋戚重臣,他们都是通情达理的,必然会赞同苏某此疏,万兄且回工部,等着我的好消息。”
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事关京师勋贵和重臣们,苏泽这一次没有直接上书,而是带着奏疏逐一拜访了为首的几位重臣们。
苏泽去的第一站,是高拱家。
和别的重臣不一样,高拱住的不是御赐的宅邸,而是他早年间在京师为官时候买下的房产。
在一众重臣宅邸中,高拱家显得有些寒酸,苏泽将奏疏递给高拱后,高拱推了推眼镜看向苏泽道:
“你不怕外朝说你沽名卖直?”
苏泽说道:“师相,弟子也不差这么一顶帽子。”
高拱微微点头,但是他说道:
“这件事我不适合站出来说话。”
苏泽连忙说道:“弟子明白,事关重大,弟子只是来和师相商议的。”
高拱的圆脸嘴角上扬,微笑道:“你奏疏都拟好了,是来听老夫意见的吗?”
苏泽微微低下头,比起其他门生,苏泽这个门生实在太过于另类。
就算是有高拱告诫,苏泽也很少会直接和高拱商议,很多时候高拱都是在内阁第一次见到苏泽的奏疏。
这在大明官场上是很少见的。
除非重臣一级的官员,大部分官员议论国事,都会先和师长商议。
这倒也不能都归于党同伐异,而是大部分年轻官员距离上层远,想法会比较片面,而提出来的方案也会比较理想化。
请师长把关,更类似于学徒在出师之前,需要师傅的指导。
高拱说道:
“你素来谋定而后动,我对你是最放心的。内阁几位阁臣,也都会支持你的奏疏。”
“想必勋臣那边你也有把握了吧?”
苏泽微微点头。
定国公徐文壁,是苏泽的老相识了,这点修宅子的钱,对于定国公来说也只是一笔小钱,而且还能加固他在皇帝心中的位置。
成国公朱时泰刚刚嗣位,这时候正是在皇帝面前刷好感的时候。
这两位国公带头,剩下的勋贵自然也会交钱。
阁老和班首重臣这边搞定了,追讨剩下的钱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高拱接着说道:
“你科场顺利,少年高中,步入官场后又一路顺风,得到皇帝圣眷,自然不知道普通官员的难处。”
高拱放下苏泽的奏疏说道:
“在京官员中,文武都算上,有六成都是租房的。”
“我朝从弘治朝后,因为京师用地紧张,停造官邸,只给三品以上官员赐宅,仅剩官邸千二百座。”
“不少官署宅邸被赏赐转让,到了本朝,能用来租的就剩下工部那三百座了。”
“子霖,你可知道这些宅邸竞争多激烈?”
苏泽也没想到京官的住宅问题竟然严重到了这个地步。
他想了想说道:“师相,在京大小官员常驻的有三千多人,按照您说的六成无宅,那就是一千八百人都没有宅邸。”
“这一千八百人,争着租三百座廉租的宅子,这三百座里还有不肯退租的。”
苏泽叹息一声说道:
“京师居,大不易啊。”
高拱接着说道:
“烂面胡同,我当年做翰林编修的时候,就曾经租在那边,年租八两,至今你在翰林院很多同僚都租在那边。”
“教场头条,六科给事中都爱租在那边,一进的房子隔成两到三个杂院群租。”
苏泽确实没经历太久的租房时期。
无论穿越前后,苏泽这个翰林都已经超过绝大部分官员了。
后来一路平步青云,和阁老家结亲,又得了御赐豪宅。
又有多少生财的办法,加上他又是太子的老师,所以很快手头上就不拮据了。
同理,苏泽交往的,也都是大明的精英官僚,他们要么本身就家产丰厚,要么早已经过了寒酸的阶段。
沈一贯刚到京师,就住进了他叔父沈明臣在京师的豪宅。
而申时行的妻家是苏州府有名的丝织大户,他自己也是官宦之后,根本不缺银子。
高拱继续说道:“我朝官俸低微,不少翰林都靠给人润笔过活。”
“低品官员两成俸禄用在租房上,这有什么弊端?”
苏泽想了想说道:“首先是滋生腐败,官员生计难以维持,则心生贪念,更容易被拉下水。”
“其次就是有无良官员会侵夺民宅,比如强租民宅。”
“最后是催发债市,京师多有给官员放债的,也会产生上面的问题。”
高拱摸着胡子说道:“正是如此,所以本官入阁以来,一直都想要提高京官俸禄,但是这事情难为。”
苏泽有些惊讶的看着高拱,在他看来,高拱就是那种雷厉风行的官员,他竟然会进奏提升官员俸禄的事情?
高拱说道:
“为政是什么?”
苏泽摇头,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每一个杰出的政治家,都有自己的答案。
他两世为人,同样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高拱说道:“为政就是为人,为政之要,就在用人。”
“既然提高京官俸禄暂时没办法落实,那如果能让京官都能租到廉价的房子,那也等于变相提升了官员的俸禄。”
苏泽看向高拱道:“师相,您是要让我帮着全京师的官员租到廉租房?这也是太看得起学生了。”
高拱说道:“杜工部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子霖既然以此为题上书,那也是有杜工部的志向吧?”
“只要是关于官员住宅的奏疏,我都会帮你疏通。”
说完之后,高拱做出送客的姿态。
苏泽从高拱家里出来,这算什么?
完成主线任务的时候又接了一个支线任务?
可要如何完成高拱这个“支线任务”?
苏泽还是先拿着奏疏,去拜访了其他几位阁老,先完成主线任务,解决工部的问题再说吧。
苏泽来到李春芳家,李阁老以为苏泽是在催稿的,连忙称病不见,还是苏泽让管事的将奏疏草稿递进去后,李春芳这才接见了苏泽。
李春芳对此自然没有异议,他承诺次日就将御赐宅邸的修葺维护费用送到工部去,不过他也叮嘱苏泽,在腾退外放官员租房的时候,还是要稳步推行。
李春芳特别提到了那些丁忧的官员,他们因为孝期而归家丁忧,如果褫夺他们的租房资格,那会对朝堂风气产生负面影响。
苏泽也承认这些阁老们确实都是经验丰富的,他连忙表示将这些记录下来,修改奏疏再上奏。
张居正自然也是支持的,作为执掌户部的阁老,他对于节流的项目都是全力支持的。
但是听到苏泽要想办法给在京官员解决住房问题,张居正皱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