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279节

  苏泽这下子有些明白了,为什么高拱说,政治就是人事。

  自己提议给京师官员建造廉租房,就获得了官员上下一心的拥戴,这是以往那么多重要奏疏后从没有过的事情。

  这也是苏泽获得威望值最多的一次。

  带着些许感悟,万敬已经走出公房来迎接苏泽了。

  “黄主事有结果了?”

  万敬激动的点头说道:

  “苏兄快请跟我来。”

  万敬领着苏泽,来到工部内的一处试验场。

  工部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六部衙门,不仅仅是因为工部内就有一座巨大库房,也因为工部内这些大小的试验场。

  工部在京师城外还有一座炮厂和操练厂,工部内的只能算是小型试验场。

  苏泽看到了试验场上盖起了一面墙。

  工部主事黄宗禹正在这面墙前,指挥匠人测试着什么。

  苏泽就看到一些匠人手持各种工具,对着这一堵单独的墙面做着各种的测试。

  苏泽和万敬看着黄宗禹做完了测试,这才走了上去。

  “苏翰林,万郎中。”

  黄宗禹连忙见礼,苏泽摆摆手,对着墙面问道:

  “这是水泥钢筋做的?”

  黄宗禹连忙点头说道:

  “那日苏翰林说完之后,下官就砌了这面墙,昨天才完全干透。”

  黄宗禹接着说道:

  “苏翰林真是土木奇才,下官测验了两日,这墙面的强度,足以承担三层的土楼!”

  听到这里,就连万敬也激动起来。

  皇帝下旨支持工部造楼,解决京师官员的租房问题。

  这道圣旨发出后,就迅速引起京师士人热议,并且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条。

  在热议之后,工部承担的压力是最大的。

  苏泽方案能不能行,能不能建造出安全可靠的新式水泥土楼,这些都是要工部验证的。

  黄宗禹第一时间得到了场地和经费,这面墙就是用来实地验证钢筋水泥强度的。

  现在黄宗禹说强度没问题,也就意味着新式水泥土楼真的可行。

  “但是。”

  黄宗禹说了但是,万敬心又一沉。

  黄宗禹说道:

  “水泥价格太贵,这样成本太高了。”

  听到这里,万敬反而放下心来说道:

  “黄主事不用担心,陛下已经投资建造水泥厂了,水泥价格应该很快就能降下来。”

  但是苏泽却说道:

  “这确实个问题,这面墙都是用水泥灌注的吧?”

  黄宗禹点头,苏泽又说道:

  “如果不用这么多水泥呢?比如用砖?”

  黄宗禹摇头说道:

  “苏翰林说的是用水泥粘合,使用砖砌吧?可这样强度不够,无法支撑三层的土楼。”

  苏泽说道:“不是用普通砖,而是用带孔的砖,将钢筋插入砖孔,再用水泥灌注固定呢?”

  黄宗禹又开始思考起来。

  正如苏泽说的那样,其实整个墙面都用水泥是很浪费的。

  用钢筋将带孔砖串起来,再用水泥粘结固定,这可以节省很多水泥,成本不就降下来了?

  大明本身就有很成熟的制砖工艺,不就是带孔的砖吗,根本没有太大的难度。

  如果能节省水泥的用量,新式水泥土楼的造价会更低!

  对于工部来说,必须要让群臣看到进度。

  这样关系到全体官员福祉的事情,苏泽已经上疏请奏,皇帝也批准拨款,你们工部如果迟迟拿不出成果,罪责就都在工部头上了。

  所以工部都明白这个道理,必须要尽快做出一点成果来,这样才能让群臣安心。

  工部比任何衙门都迫切,想要造出一座示范楼出来。

  万敬看到黄宗禹思考的样子,连忙问道:“黄主事,可行吗?”

  黄宗禹又在地上写写画画,点头说道:

  “如果能制造出合格的孔砖,确实能造出新式水泥土楼,也不会超过太多预算。”

  听到这里,万敬立刻说道:

  “我这就请示潘侍郎,先造出一座示范楼,安定京师百官之心!”

  苏泽从工部出来,天色已经逐渐晚了,但是工部里还是灯火通明。

  ——

  六月二十七日,京师的天气更加炽热。

  就连水空调效果都不好了,苏泽更是窝在报馆公房不肯出门。

  但是今天苏泽不得不出门了,中书舍人刘珺,带着阁老们的命令,召苏泽前往内阁议事。

  苏泽盘算了一下,自己最近可都是“安分守己”,没有上奏议政,怎么突然内阁要召见自己了?

  工部那边方案也提了,听说工程进展顺利,到底是什么事情内阁要召见自己?

第262章 大国之道

  苏泽到了内阁,还有几位重臣没有抵达,刘珺在来的时候已经向苏泽透了风声,原来是琉球的事情。

  听说了是琉球的事情,苏泽也放下心来。

  算算日子,大明水师应该已经抵达琉球了吧。

  那肯定是水师抵达琉球后,传回来的琉球急报。

  等看到首辅李春芳也在席,几位阁老脸上都带着笑容,苏泽就知道应该是好消息。

  果不其然,等剩余几位有关重臣抵达后,由分管兵部的阁老赵贞吉宣布了消息。

  “我大明水师顺利抵达琉球,琉球国主代领臣班在港口迎接王师。”

  赵贞吉说完后,众臣都明显松了一口气。

  海波茫茫,这次舰队出征,是自郑和下西洋百年后,大明第一次组织官方舰队远航。

  按照琉球通政署传回来的消息,渗透琉球的其实也只是倭国一个地方大名,岛津家也没有和大明开战的胆气。

  所以这一次远航琉球,最重要的就是舰队安全抵达琉球。

  毕竟大明开海也两年了,海上航行的危险,重臣们也都有了认识。

  舰队完好无损的抵达琉球,剩下的就是好消息了。

  果不其然,赵贞吉笑着说道:

  “李提督抵达琉球后,琉球国主立刻就驱逐了倭国商人,又逮捕了通倭的琉球属臣三十余人。”

  “宸宣慰向琉球国主宣读了陛下的旨意,琉球国主泣拜上国,以琉球国宝相赠。”

  这次远洋的水师提督李超,是俞大猷的故将。

  李超能海战也能陆战,追随俞大猷抗倭立下赫赫战功。

  嘉靖四十四年,李超带领大明水师和南澳岛上的大海盗吴平,李超领兵作战,一直到弹尽粮绝,最后灭了吴平,解决了大明海疆内最后一股大海盗。

  后来李超随着俞大猷去了山东,这次出海远航琉球,在涂泽明和俞大猷的力荐下,李超担任了水师提督,带领舰队远航。

  不过李超并不是舰队的负责人,宫内派遣的宣慰使宸昊,才是本次舰队的总负责人。

  司礼监三巨头争夺这个关键位置,最后隆庆皇帝却没有启用他们推荐的人,而是将宸昊这个先帝朝的太监重新启用,担任舰队的宣慰使。

  这位宸宣慰在先帝朝掌管掖庭,也就是负责惩罚宫人的机构。

  宸昊在宫廷中影响力很深,但是十分低调,新帝继位也没有换掉他,依然让他执行宫规。

  就连重臣也不愿意想起这个阴恻恻的太监。

  赵贞吉轻飘飘两句话,实际上琉球朝堂完成了一次巨大的权力洗牌。

  甚至可以说重塑了琉球的政治格局也不为过。

  京师的重臣们,显然对于琉球朝堂的事情并不关心,大明水师第一次远航顺利抵达目的地,这才是重臣们更关注的事情。

  这也验证了登莱造船的成果,为未来的再下西洋计划开了一个好头。

  不过苏泽还是不明白,内阁重臣为什么要叫自己过来。

  如果只是通知自己这个消息,完全没必要把重臣们都召集过来。

  果不其然,在赵贞吉说完了之后,通政使杨思忠站了出来。

  “琉球国主已经驱逐了琉球小朝廷中的倭国势力,但是琉球通政署主司吴绍祖,传回来一封倭首岛津贵久的信。”

  刑部侍郎李一元立刻说道:

  “等等,倭首岛津贵久?不就是潜入京师意图刺杀陛下的倭寇岛津义弘之父?”

  作为刑部侍郎,李一元是看到详细卷宗的。

  岛津义弘被捕入狱之后,该招的不该招的全部都说了,包括他家族的全部情况。

  李一元的记忆力超凡,要不然也不能那么快编纂完《大明民律》,他听到了岛津贵久的名字,就和岛津义弘的卷宗联系起来。

  听说是大逆倭寇的父亲,重臣们哗然起来。

  兵部尚书曹邦辅说道:“渗透琉球的,也是这个倭国岛津氏吧?”

  赵贞吉点头。

  曹邦辅立刻杀气腾腾的说道:

  “如此大逆之贼!竟然还敢写来书信?通政署吴绍祖不是应该诛杀逆贼吗?”

  眼看气氛就要失控,还是首辅李春芳咳嗽了一声说道:

首节 上一节 279/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