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297节

  而且和电影里那样,敌我双方线列步兵对冲这种事情,实际上也是很少发生的。

  更多的时候是一方埋伏,对着行进中的敌军发动攻击。

  所以能不能及时“变阵”,这就是线列步兵军队的核心战斗力。

  能在纷乱的战场上,听从指挥官的命令,及时调整阵型,将火力面对准敌人。

  这变阵的关键,就是“步法”。

  拿破仑时期的法军,能够在欧洲战场所向睥睨,就和当时法军操典领先,法国士兵的步法最熟练有关。

  拿破仑的步兵操典中,就专门强调了步法的训练,当时的法国士兵能够以“慢步”、“快步”、“跑步”三种速度行军和变阵。

  同时期的俄国士兵,就只能用“慢步”、“快步”两种步法。

  而更加灾难的,是俄国的一线士兵很多都是文盲,根本分不清左右,所以也听不懂军官的命令,变阵的时候一塌糊涂。

  所以拿破仑就特别强调步法训练,而法军的步法后来就演变成了“齐步”和“正步”,一直到苏泽穿越前,都作为军队的基本训练项目保留了下来。

  苏泽和戚继光制定的《线列操典》,同样也制定了详细的步伐训练要求,对各种口令都制定了相应的步伐训练项目。

  见识到了燧发枪的伟力后,苏泽又下令,由教官组成线列方阵,进行了一次“排队枪毙”演练。

  为了这一次的演示效果,苏泽还专门从城外的养象所动物园要来了一支鹿群。

  就在众人疑惑中,陈亮领着教官排成了线列步兵阵。

  说是阵,实际上教官只有二十多人,所以其实只是三排的小队。

  就连陈亮心中也没底,他训练这个线列步兵阵也才几天时间,也多亏很多操典项目都是在戚继光麾下训练过的,才算是勉强列阵。

  但是在武监的生员看来,教官这个阵法平平无奇,不就是简单的方阵吗?

  就在这个时候,养象所的锦衣卫释放了鹿群。

  在锦衣卫的引导下,头鹿领着鹿群冲向了陈亮的线列步兵阵。

  就连李如松都担忧的看着校场,鹿群有三十多只鹿,最前面的头鹿相当的健壮。

  头鹿跑起来和战马差不多,再加上公鹿的尖角,如果是在辽阳,就是精锐也会避开这些失控的鹿群。

  但是教官方阵这边佁然不动,陈亮正在测算鹿群的速度和距离,估算最佳的射击时机。

  “准备!”

  随着陈亮的命令,第一排的教官举起装填完毕的燧发枪,对准鹿群开始齐射!

  李如松见到头鹿身后的一头公鹿中弹倒地,但是弹丸擦过了头鹿,反而激发了头鹿的凶性。

  李如松捂着眼睛,火器已经发射了,装填还要很久,被狂暴的头鹿撞上,不死也要重伤了。

  可李如松没想到的是,紧接着又是一阵枪响,这次更多的鹿倒下了,后方的鹿则开始逃跑。

  然后又是第三阵枪响,这次头鹿中弹了,它冲锋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火枪还能连射的?

  不对,是轮射!

  李如松很快就发现了秘密,他刚刚就注意到了,这种新式火枪的装填速度极快,而教官们排成三列,不断乱换射击,所以才产生了不停射击的感觉。

  第四轮射击的时候,头鹿已经中枪倒地了。

  在场的武监生都发出欢呼声。

  李如松也欢呼起来,但是他激动的是这新火枪和新战法!

  这是何等的威力啊!

  如果在辽东用上这样的战法,那杀女真人?

  辽东最大的问题,也是女真问题始终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女真人骚扰能力太强了。

  女真战败就会逃入白山黑水中,等到缓过来就会继续劫掠汉人的据点。

  长期下来,辽东汉人只能聚集到大城市,等于将土地让给女真人。

  而辽阳这样的城市必须要维持一支高昂的骑兵,才能在野外和女真人作战。

  如果能推广这种新武器和新战术,那只需要少量这样的火枪步兵,就能防守据点了!

第275章 楚宗案

  紧接着,苏泽宣布会在武监训练这种线列步兵阵的操典,而骑兵科也有相应的骑兵操典还在制定中。

  苏泽还承诺,在今年入秋后,会奏请皇帝前往武监检阅武监生,到时候会举行一次阅兵仪式,激励大家好好操练。

  武监生们都激动起来,能够得到皇帝的检阅,这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情!

  所有人都摩拳擦掌,一定要尽快掌握操典。

  看到这些充满斗志的脸庞,苏泽终于安心的离开武监。

  ——

  巡捕修习班。

  “隔壁吵死了!”

  外门巡捕营把总李德福坐在学堂里,他身边的年轻巡捕嘟囔了一句,被台上讲课的御史瞥了一眼。

  这年轻的巡捕立刻被叫着站起来,李德福知道他今天又要继续罚抄了。

  看着一屋子年轻的面孔,李德福心中叫苦。

  他可是正四品的巡捕营把总,可却被外门巡城御史王任重点名,来什么劳什子的巡捕修习班进修。

  他身边都是京师新招的巡捕,他这个年纪在一众学员中十分的醒目。

  巡捕修习班就在武监内,所以这些日子武监的号声、训练声都传到巡捕班的学堂里,吵得每节课都不得安生。

  但是巡捕班的学员可不敢造次。

  负责讲课的,是刑部和都察院的官员,这些可都是区区巡捕不敢得罪的人物。

  比如李德福的上司,外门巡城御史王任重,就经常过来授课。

  李德福虽然不满,但也只能乖乖的在课堂坐下。

  今天这节是有关治安巡防的课程,李德全在这行干了二十多年,经验要比讲课的御史还丰富,他听着听着就神游天外。

  一直到刚刚连续的爆炸声,这才将李德福惊醒过来。

  武监那边又在摆弄什么火器了。

  李德福听说前几日苏翰林前往武监整顿纪律,将武监生折腾得够呛。

  巡捕班的学员们对这个消息自然是拍手叫好,他们早就看那帮鼻孔看人的武监生不顺眼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课,李德福在茶歇时间喝着茶,又觉得在这里上课也挺不错的。

  自从巡捕营改置后,外城巡捕营的工作忙碌起来。

  自己的上司王任重像是疯了一样,整日拿着各种数据考核下面。

  比如命案发生后的破案率要考核,命案从报案开始到破案的时长要考核,普通案件也要考核。

  每个月,各个巡捕所都要按照数据排名,靠前的巡捕所会被奖励,靠后的则会被申饬惩戒。

  外城巡捕营从来没有这么忙碌过。

  当然,巡捕们能心甘情愿干活,除了监督和惩戒外,这位外城巡城御史确实是一位好上司。

  首先是提高了巡捕营的待遇,王任重明确了巡捕的俸饷,现在巡捕也仿效吏员,设置六档,每一档的待遇都有提升。

  巡查、巡警、副警长、警长、副警监、警监。

  据说这六档等级是苏翰林命名,李德福现在的职位应该是外城巡捕营副警监。

  之所以还没能转正成为警监,是因为李德福还没有完成巡警班的课程。

  这次巡警修习班,五门巡城营中,就属外城巡捕营最热心。

  王任重定下了不通过巡捕班课程就不得担任正职的规定,同时要求所有外城巡捕营的巡捕都要轮流去巡捕班上课。

  茶歇过后,李德福又匆忙赶回了学堂。

  看到这节课授课的老师,李德福打起精神来。

  这名授课的老师名叫狄许,这位刑部陕西清吏司主事,是刑部有名的神探。

  据说他是唐代宰相狄仁杰的后人,但是科举之路并不顺畅,考上举人后就入仕了。

  能从举人做到刑部主事,这已经算是摸到了举人做官的天花板了。

  狄许能够突破举人的限制,调入京师做官,就是因为他在破案上的能力。

  刑部陕西清吏司除了要负责陕西的司法事务外,还要负责整个大明死刑案件的复核。

  这位狄主事能够通过卷宗发现问题,在刑部为官十载,纠正了命案十数起,甚至有几次还直接从卷宗上发现了真凶。

  狄许讲解的《巡捕公案》,是整个巡捕班最喜欢的课程,每次授课的时候大家都听得最认真。

  而这位狄主事每次讲解也十分详细,他会结合自己侦破过的案件,一步步拆解自己破案的过程。

  就算是李德福这样的老练巡捕,听完狄许的课程也是非常的佩服,如果全天下的巡捕都能和狄许一样,那这天下就没有冤案了。

  当然,李德福也知道这不过是做梦罢了。

  就算是狄许,也直言有自己破不了的案子。

  而且有的案子是可以破但是不能破,但有的案子则是不能破却必须破。

  比起案件来说,政治可能才是更复杂的事情。

  就在狄许讲课的时候,苏泽悄然走入学堂,听完了狄许的课程后,苏泽也十分的满意,将这个名字记在心里。

  ——

  八月十七日。

  大明的中秋佳节习俗已经和现代无异,朝廷按例也放了两天假。

  八月十五当天苏泽邀请好友来家中赏月,众人也是好好放松了一下。

  不过刚刚结束休沐,苏泽踏入报馆,通政司经历黄文彬就求见。

  苏泽记着这个年轻的经历官,似乎是通政使杨思忠身边的人,于是让人将他带进来。

  果不其然,黄文彬是来帮杨思忠带话的,请求苏泽去通政邮递司议事。

  苏泽只能不情愿的离开报馆。

  带路的黄文彬小心翼翼。

  通政司的公务繁忙,黄文彬调入京师后,就接了前任经历的缺儿,成为大银台杨思忠身边的佐官。

  可仅仅是兴奋了几天,黄文彬就被通政司海量事务压得直不起腰。

  比起公务上的折磨,更让黄文彬恐惧的是通政司的诅咒。

  自己这个位置,三名前任,分别调任南洋、琉球、澎湖,全都是京师十万八千里的地方。

首节 上一节 297/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