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305节

  “针经”不仅仅单纯的海图,更是有关航线上季风洋流、暗礁气象等重要水文资料的总结,是非常宝贵的航线资料。

  而黄文彬的这份《闽海针经》,就是黄家祖先从福建出发,前往南洋的航线总结。

  杨思忠翻开看了一下,这份《闽海针经》十分详细,还有很多精美的手绘海图。

  如果《闽海针经》记录的航线还能通航,就解决大明水师南下的问题!

  杨思忠看向黄文彬问道:

  “进献此书你就立下大功,某人也要欠你的人情,说说你想要什么?”

  黄文彬在心理斗争了半天说道:

  “大银台,属下想要离开通政司。”

  说到这里,杨思忠的眉头皱起来。

  黄文彬害怕的说道:

  “大银台,属下自从来通政司后,每日兢兢业业,却还是处理不好公务,实在有负大银台的重托。”

  “属下也不是有多大志向的人,请大银台成全。”

  杨思忠盯着黄文彬,确认他说的是真心话,于是说道:

  “也罢,你想要去哪里?”

  黄文彬本以为可以离开通政司就是喜事了,没想到杨思忠还愿意帮自己运作。

  他连忙说道:“属下想要去国子监。”

  “国子监?”

  杨思忠皱眉说道:“如今国子监也不是清闲去处,你确定要去国子监?”

  黄文彬自然知道,国子监的工作越来越多,司业沈鲤多次上书,请求朝廷扩充国子监的人手。

  国子监缺人,那当然更容易调入。

  而黄文彬选择国子监的原因也很简单,国子监不会外派。

  国子监就只有南北直隶有设,最多就是派往南京国子监,那也是个享福的闲差。

  黄文彬好不容易从地方上调入京师,再也不想要去地方受苦,所以选择了国子监。

  黄文彬坚定的说道:

  “属下从小就想要教书育人,请大银台成全!”

  看到黄文彬如此坚决,杨思忠说道:

  “既然如此,本官会和高阁老说这件事的。”

  黄文彬大喜过望道:“多谢大银台!多谢大银台!”

  ——

  次日。

  沈一贯冲入了报馆,告诉了通政司黄文彬进献《闽海针经》的事情。

  沈一贯说道:

  “陛下已经下旨,让人核对《闽海针经》的真伪,如果确定为真,那子霖兄所奏下南洋之议就成了!”

  苏泽想起来那个内向的通政司经历官,没想到竟然是他帮着自己通过了奏疏。

  黄文彬能将家传的《闽海针经》拿出来献给朝廷,苏泽心中也有些感动,大明朝也是有不少忠臣的啊。

  再次记住黄文彬这个名字,苏泽打开了系统。

  果不其然,系统弹出了结算报告。

  【通政司经历官黄文彬进献家传的《闽海针经》,打消了皇帝和群臣对南洋航线的疑虑。】

  【《请巡疆南洋疏》通过,皇帝命令停靠在澎湖的大明水师开拔前往南洋。】

  【在《闽海针经》的指引下,水师只用了十天时间,就安全抵达了马尼拉城。】

  【南洋通政署主司张宣,组织马尼拉城邦上层迎接大明王师。】

  【马尼拉城邦向大明称臣,再次成为大明藩属国,并由华人商团和吕宋国旧贵族组成城市议会,共同统治马尼拉城。】

  【大明水师协助马尼拉城建造炮台,在城内组织华人工匠建造炮弹厂和火药厂,坚固马尼拉防御。】

  【西班牙人听说大明水师抵达,大为惶恐,放弃了夺取马尼拉的计划。】

  【国祚+5。】

  【威望+500。】

  【剩余威望:1890。】

第281章 跳帮战

  澎湖,台南,大明水师落锚地。

  自从琉球南下后,大明水师抵达澎湖。

  虽然靠港落锚,但是水师提督李超还是下了命令,船员只能轮流上岸休整,每艘船上还是要留下足够的机动的人员值守。

  对于提督的命令,水兵们也只能执行,宣慰使宸昊也是舰队的监军,如果违反军籍被他抓到,那就不是关禁闭这么简单了。

  在经过两段航行之后,整个大明水师已经逐渐有了默契,正在向着一支成熟的海军转化。

  对于海军来说,没有什么比实战航行更锻炼人的了。

  在大海上航行的时候,每一艘船就是一个抱团的小集体,需要团结起来应对海上的各种危险。

  船员服从命令,逐渐建立起信任的纽带,而这些就是水师的战斗力。

  “张火长,轮到你下船了。”

  张敬修应了一声,在航海日志上写上了天气后,就从船舱中出来。

  在登莱海务教习所学习后,张敬修正好赶上了大明水师组建,他顺理成章的加入大明水师。

  海务教习所出来的自动成为军官,张敬修最初的职位是副火长。

  火长,是舰船上负责运用天文观测、水文测算及罗盘操作技术确保航行安全,在一艘船上是仅次于船长和水手长的第三号人物。

  张敬修这艘船名为直沽号,大明水师的新舰船都是以开埠的港口城市为名。

  直沽号就是一艘改良过的三桅大帆船,主体结构全部使用苦兀冷杉制造,在吸取了西洋帆船的风帆和船体结构后,又加入了东方造船技术中的船厢和船舵系统。

  配合大明最新的天文导航技术,直沽号顺利完成了从登莱到琉球,再从琉球到澎湖的两次远洋航行。

  直沽号的火长在航行到琉球的时候染病,于是被安置在琉球养病,张敬修接替前任火长,成为直沽号的新任火长。

  作为帮着船指引方向的火长,这个职位是很重要的。

  水手长虽然是船上的第二号人物,但是水手长在船上的位置更类似于士官长,是从普通海员中提拔出来的有威信老兵。

  所以火长虽然只是第三号军官,但在船长无法履职的时候,则会跳过水手长由火长接替船长。

  谁也不会让一个不懂导航的水手长驾驶船只。

  除了这三个军官职位外,一艘船上还有舵工(掌舵),船医这些也属于军官,剩下的就是普通水手了。

  大明水师的主要军官,基本上都是登莱海务教习所出来的,比如直沽号的船长就是张敬修在教习所的教官。

  而水手则是从沿海卫所的士兵和沿海地区的渔民招募的,水师的待遇相当不错,所以船员都很珍惜这个机会。

  张司是直沽号的的瞭望手,他是直属于火长张敬修的水手。

  他喊着张敬修从船舱里出来,来台南的码头上逛上一逛。

  航海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在封闭的船舱上,小集体就会摒弃掉其他的东西,船员之间的关系是很紧密的。

  如果是在其他军队中,军官和士兵泾渭分明,但是海上生活模糊了这种界限。

  张司本名张四,是张敬修给他改名,因为两人都姓张,张司也逐渐和张敬修熟络起来。

  因为大明水师的停靠,台南码头上出现了固定的集市。

  而随着台南来往船只的增加,一些集市已经开始变成店铺。

  台南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张敬修每次下船,码头都会大变模样,这一次整个码头的商业区已经颇具规模,很难想象这里在半年前还是个荒地。

  一年多前,李文全带着种植园主来到了澎湖,蔗糖贸易吸引了更多福建和广东商人跨海抵达澎湖,更多的种植园建立起来。

  有了种植园,就需要将蔗糖运输出去,于是李文全领着商人一同建设了台南码头。

  码头变成港口,澎湖巡检司迁回澎湖,设在台南,更加速了台南的发展。

  新式灯塔建造起来,这种灯塔采用鲸脑油照明,使用特殊的玻璃镜片,如同水波纹一样展开,却能将光线聚焦在笔直的光柱上。

  台南灯塔的光芒,在没有雾的晚上,在二十里外都能看到灯塔的光芒。

  妈祖庙自然也建立了起来,就坐落在灯塔边上。

  妈祖庙又带来了庙会和集市,紧接着就是码头的商业区开始成型。

  “两位军爷,上等的蔗酒,免费品尝!”

  在卖酒的铺子前,张敬修停下脚步。

  蔗酒是水手最喜欢的酒,大明水师在船上禁酒,但是不约束下船的海员喝酒,只要不喝到叮酊大醉不能按时回船就行。

  这些日子,舰船上的水手舱室内都是酒精和呕吐物混合的味道,军官对此的态度是,看着那个水手先吐出来,就罚他打扫船舱就行了。

  海上生活已经足够紧绷,再严厉的船长也明白张弛有度。

  “火长,您不是不喝酒吗?”

  张敬修皱眉说道:

  “这好像是登莱的蔗酒牌子。”

  “这位军爷识货啊!本店卖的可是货真价实的金蔗酒!而且都是本岛生产的。”

  紧接着这名伙计在玻璃杯中倒出了蔗酒,酒体呈现琥珀一般的金色,张司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

  金蔗酒,是比普通蔗酒更高端的蔗酒。

  据说是普通蔗酒再放入木桶中陈酿一段时间,混合了木桶的香气,酒也会向金色转化,于是被命名为金蔗酒。

  这种蔗酒的甜味都被转化掉了,再加上颜色特殊,成为朗姆酒中的高端品种,在京师的上层权贵中也开始流行开。

  张敬修之所以知道这些,是因为他在教习所帮着同学补习算学,赚到第一笔钱后,就买了一瓶金蔗酒送给父亲。

  也正是张居正在府中宴请的时候用金蔗酒,这才打开了金蔗酒在上层的口碑和销量。

  酒体和香味,都和自己在登莱闻到的差不多,果然是真货。

  张敬修疑惑道:

  “金蔗酒不是只有登莱的酒厂能产吗?”

  “这位军爷,世子爷已经在台南建酒厂了,这些金蔗酒就是本岛产的,现在南洋的商人都直接来岛上进货。”

首节 上一节 305/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