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泽继续说道:
“官学不兴,是官学的问题,和私学何干。”
这句话让殷士儋稍稍安心。
可如果不是为了禁毁书院,苏泽又提书院是为什么?
苏泽话锋一转说道:
但学政乃是朝廷文教根基!”
“大宗伯可曾想过,而今私设书院遍布各省,院主自任山长、私定学规,更有甚者以讲学之名结党营私。礼部空有督学之名,却无监管之实!”
礼部官员之中,有不少也是出身书院,他们纷纷哗然,有人站出列说道:
“苏翰林此言差矣!书院乃士子进学之地,岂容官府插手干涉!”
苏泽不理会这个官员,而是对着殷士儋说道:
“苏某出身江南,如何不知道书院的样子?一些书院刊印禁毁文集,教授禁学,还有聚众议政,混淆视听的。”
“大宗伯,若礼部能在各省书院派驻学政官,既可规范讲学内容,又可整顿士林风气,这才是礼部当做的事情啊!”
这句话说完,礼部大堂内安静下来。
礼部官员从自身立场上出发,不愿意禁毁书院。
但是如果让礼部管理地方书院?
大明这么多地方都有书院,涉及的利益之广。
如果派遣巡官,这又能给礼部增加多少职位?
就算是临时差事,这也是相当好的差事啊。
苏泽又拿出自己的具体方案。
“凡地方书院生徒满百者,须由礼部委任监察学政官。此官位列书院祭酒之上,专司督察讲学、稽查刊印、核验束脩。”
“礼部还需派遣堂上官,巡查各省书院,对于那些违反朝廷律令的书院,可由巡官下令解散书院,聚众不散的,可由巡官取消科举资格。”
礼部官员的眼睛再次瞪大了。
如果真的能如同苏泽所说,让礼部获得监管书院的职能,那可要比委任几个举人学官要害多了!
这才是真正能重振礼部权柄的事情!
果不其然,殷士儋心动了。
不过毕竟是老练官僚,殷士儋还要问清楚。
他问道:
“书院督学是什么官品?”
苏泽说道:“书院是聚才荟萃之地,很多书院都是举人准备参加贡试的,督学必须要学养深重之人方能服众。”
“所以大型书院的督学,必须要进士出身,从礼部选派资深官员,或者弃用致仕的进士官员担任。”
殷士儋看了一眼苏泽,暗道:小狐狸!竟然白嫖到了礼部头上!
第294章 三合一疏
殷士儋识破了苏泽白嫖的想法。
按照苏泽这么说,如果用礼部的进士去担任大书院的提学,那等于将礼部官员外派,根本没有增加礼部的官员数目。
起用致仕官员也是如此,朝廷甚至不用给致仕官员发俸禄!
但是进士出身的致仕官员,本身也已经功成名就了,如果说他们还缺什么,那就是缺名了!
很多致仕后的官员写书,不就是为了名吗?
去名满天下的大书院担任督学,这也是出名的事情,肯定很多身体好的致仕官员自愿去做。
也就是这书院督学都是占用原本的编制,根本没有增加礼部的官员数目!
殷士儋冷哼一声说道:“礼部的官员派出去,原本的事务谁来做?”
苏泽说道:
“大宗伯,礼部可以轮派官员去挂任督学,为期两到三年,返部后酌优提拔。”
“普通书院可以由当地学政兼任书院督学。”
果然是白嫖!
可这是个让殷士儋和礼部官员无法拒绝的白嫖!
派到知名书院当书院督学,这绝对是官员生涯中很好的履历,也是非常划算的政治资本。
特别是大明那些大书院,很多进士都是出自这些书院,在书院担任督学,等于提前掌握了这些政治资源。
而且将书院纳入到礼部的影响力下,对于执着于扩权的礼部来说,区区白嫖算什么。
殷士儋看到堂上的氛围,知道苏泽其实已经说服了礼部。
但是还有细节他要确认下,这次他解散了公议,而是将苏泽带到了自己的公房。
“高阁老怎么看?”
因为是私人场合,双方态度缓和不少。
苏泽老老实实的说道:
“师相那边苏某自然会去说,苏某也有九成把握,包括张阁老那边。”
殷士儋点头,高拱和张居正对于书院的反对,倒也并不是完全出于学术上的分歧。
而是他们作为强势的政治人物,自然而然对于书院这种在野读书人体系的不满。
书院是在野读书人的政治核心,高拱和张居正的很多政策,都会被书院的在野读书人反对。
前两次禁毁书院的效果,高拱和张居正也看到了。
官学的水平在这里,读书人会用脚投票,名义上的禁毁反而会让书院更壮大。
而苏泽的办法就比较容易实践了。
派驻书院督学,大书院好歹受控了,再不济也有了朝廷的眼线。
再设置巡学,可以重点打击那些不听话的书院。
取消书院学子的科举资格,这一招自然是釜底抽薪的。
所以苏泽说他有把握说服高拱和张居正,殷士儋也知道他不是吹牛。
“书院督学和巡学,需要由礼部拟定,不可假手吏部。”
苏泽说道:
“这个自然,但是考评之事还是应该在吏部。”
殷士儋点头算是同意这点,官员考核的权力是吏部的,这是《大明会典》上明确记录的,殷士儋也不准备争夺这个。
殷士儋又问道:“大书院的名单?”
苏泽如数家珍的说道:“江西白鹿洞书院,湖广岳麓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这四大书院自然要委派督学。”
“剩余书院,还要礼部详勘。”
殷士儋满意点头,这才说道:
“举人铨选的事情,确实是吏部的事务,本官会压着礼部官员。”
“但是书院的事情,也关系学政,子霖应该同疏上表。”
殷士儋也怕苏泽耍花招,所以要求苏泽将两件事放在一封奏疏上。
苏泽本身也有这样的想法,自然一口答应下来。
——
从礼部出来,苏泽只觉得全身都累。
但想到这大明的担子挑在自己身上!
苏泽又马不停蹄的前往吏部。
今日高拱来吏部坐衙处理公务。
听完了苏泽的话后,高拱皱起眉头说道:
“如此一来,礼部会不会通过书院督学,打压实学?”
苏泽说道:
“师相,如今实学可没有大书院。”
高拱点点头,正如苏泽所说的那样,现在比较大的书院,几乎都是心学的书院。
当然,其中也有嵩阳书院这种程朱理学堡垒。
苏泽说道:
“礼部官员也不是上下一心的,心学内部派系的分歧,要比心学和其他学派还大。”
高拱听到这里,也是露出笑容。
苏泽这话倒是也说的没错,心学内部为了争夺谁是王阳明正统,早就把狗脑子都打出来了。
而心学各派拿着王阳明的《传习录》,互相攻击对方是伪学的也是常见招数。
向书院派遣督学,倒是也符合高拱的想法,他说道:
“这件事老夫会支持你。”
但是高拱又忧虑的说道:
“子霖你这些日子都忙着政务,实学的事情也要多上上心。”
也不怪高拱忧虑。
别看在报纸上,实学的声势浩大,似乎和心学五五开的样子。
但是高拱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实际上,在民间,实学根本没办法和心学竞争。
原因也很简单,实学没办法科举。
地方上的书院,基本上都是心学的天下,而剩下的就是教授应试的程朱理学。
至今为止,一座实学的书院都没有。
看着苏泽在折腾书院,高拱又是一阵烦躁。
对于这个,苏泽也没办法。
科举是国本,可不是随便改的。
别说是实学了,心学从王阳明创立这么多年,其实也没能染指科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