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只要汉人人口占据上风,女真就再没有为患的土壤了。
夏忠孝听完了李如松的描述,也是两眼放光,他叉腰说道:
“等老子练出精锐骑兵出来,一定要捅这些步兵的屁股!”
众人纷纷笑了起来,宿舍里充满了欢快的气息。
结束了这个话题,李如松说道:
“那几个同学,大家都去见过了吧?”
众人纷纷点头。
李如松说的同学,就是那几个家里是京营军官的武监同学。
这次京营大案,这些同学被牵连。
他们本人没有参与京营的事情,但是他们的家族在京营世代为将,犯事的亲戚和朋友不少。
骑兵科二班就有三个这样的同学,他们从京营回来后就十分的低落。
李如松身体不方便,就让其他同学去宽慰这些同学。
“苏教务长说了,这次京营的案件不会牵连到武监,让他们安心。”
夏忠孝说道:
“班正,这话我说了,但是家族遭遇这样的事情,还是很难转过弯来的。”
李如松说道:
“你去告诉那些蠢货,他们家族蒙羞是前人的事情,前人败坏了前人的祖业,这事情和他们无关。”
“他们如果还想要重振祖业,那就好好在武监读书,等读出来了,害怕缺少建功立业的机会吗?”
李如松紧接着又说道:
“我听一班的朱班正说了,勋臣正在上书,想要在京师也编练新军。”
“编练新军!”
这下子夏忠孝的眼睛也亮了!
“小声点!”
李如松接着说道:
“如果要编练新军,必然要从我们武监调军官过去。”
李如松又说道:
“但是新军的规模应该不会太大,朝廷会以精兵为主。”
“最后到底是去指挥骑兵,还是指挥骡马,就看大家的造化了。”
骑兵营的课程,不仅仅是指挥骑兵作战,还有骡马后勤补给的课程。
正如李如松说的那样,如果编练精兵,那军官竞争就会很激烈了。
夏忠孝脸色惨白,如果让他去指挥骡马还不如让他去死。
——
二月二十二日,二十多名勋臣上书,请求朝廷用裁撤的京营预算,编练新军。
这份奏疏,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本已经混乱的朝局更加沸然。
京师五品以上官员,一边激动一边痛苦。
激动的是,这么大的一笔预算,自己也有上书建言的权力,就算是被采用一点,那也能在皇帝和重臣们心中挂上号,政治回报难以想象。
痛苦的是,这样一份奏疏要怎么才能写好。
沈一贯推开报馆大门,见到了阔别已久的申时行。
第322章 《联名共议财政制度议》
“汝默兄,前几日就听说你回京了,今日就来报馆了?”
申时行露出笑容说道:
“直沽新军已经返回了,我被兵部暂时留在了京师,也被师相要求上奏,这不是来找子霖兄商议吗?”
沈一贯露出一个“你也是”的表情,他今天来报馆,也是为了五品以上官员奏议的事情来报馆的。
“子霖兄呢?”
申时行说道:
“听一甫兄说,子霖兄去东宫了,马上就要回来了。”
两人许久未见,在报馆中聊了起来。
但是两人虽然看起来关系不错,但他们交往的前提是都是苏泽的友人,实际上沈一贯和申时行的单独交往是很少的。
在政治上,申时行是张居正的得意门生,而沈一贯则是王世贞的嫡系部下。
原本张居正和王世贞的关系是不错的,两人的关系也不冲突。
但是这一年来,鸿胪寺开始主管外交事务,也和张居正有了几次冲突。
这些冲突下来,两人渐行渐远,已经差不多算是断交了。
那申时行和沈一贯的关系就更尴尬了。
但是罗万化不在报馆,沈一贯也不想冷场,只能和申时行尬聊起来。
“汝默兄,听说你在直沽编练的新军不错,这次陛下还夸奖了直沽新军精锐,如果真的要成立京营新军,汝默兄可是要飞黄腾达了。”
沈一贯上来就抛出一个问题试探申时行。
勋臣上书,要用京营节约下来的预算编练新军,就像是在朝堂中扔下了一枚炸弹。
内阁让五品以上官员进言,京师的局势更加混乱。
但是在这一系列的混乱中,沈一贯也一窥朝局中的暗流。
京营新军的奏议,张阁老没有反对。
不仅仅是张阁老没有反对,张阁老麾下的门生弟子,户部的重要官员,都没有表示反对。
这个态度就很玩味了。
户部掌管大明预算,勋臣在大明政治早已经边缘化了,户部如果反对,有一万个理由阻止。
但是张居正没有反对,这已经是表态了。
沈一贯又发散联想,申时行作为张居正的得意门生,就任直沽兵备道后,就在直沽编练新军。
按理说,大明的兵备道,主要工作都是放在修碉堡炮楼上。
毕竟这些工程才是能查验的功劳。
直沽建造炮楼,本身就是苏泽上疏奏请的,皇帝还专门派了工部官员去修造。
申时行大可以在直沽口大修炮楼,刷满造炮楼的功劳再升迁回朝。
但是申时行仅仅是造了几座炮楼就不造了,接着将大笔的预算投入到了编练直沽新军中。
然后就出了整顿京营这件事,申时行领直沽新军入京协防,获得皇帝表彰。
这怎么看,都有张居正在背后运作的感觉。
这样一来,张居正支持编练京营新军的意图就昭然若揭了。
沈一贯试探申时行,申时行微笑着说道:
“编练新军是我就任前,子霖兄劝说我的。”
沈一贯顿了一下,申时行也是打太极的老手,一下子推到了苏泽身上。
编练新军是苏泽一直在推动的事情,沈一贯来报馆,就是为了询问他的态度。
申时行看向沈一贯说道:
“肩吾兄,我听说大鸿胪反对京营新军?”
沈一贯摇头说道:“汝默兄,大鸿胪不是反对建设京营新军,而是反对将所有的钱都投在京营新军上。”
面对申时行的试探,沈一贯倒是不隐瞒鸿胪寺的态度,他直接说道:
“大鸿胪希望朝廷能多投入一点钱在水师上,此外朝鲜国主已经松了嘴,同意我大明水师在济州岛建设海港,供大明朝鲜两国军民使用,大鸿胪想要争取这笔预算。”
这也是沈一贯的来意之一,他身为鸿胪寺的官员,自然也要为鸿胪寺争取利益。
济州岛海港是鸿胪寺一直在推动的事情,但是户部一直以预算不足来推脱。
现在多了这么大一笔钱,沈一贯自然要帮鸿胪寺争取。
而且王世贞给出的理由也很合理。
这钱也不能都给陆军用了,总要匀一点给水师吧?
申时行倒是也赞同的点头。
直沽兵备道,本身就是陆防海防一把抓的职位,他自己也是赞同建设水师的。
直沽作为开埠港口之一,申时行也知道如今倭寇海盗猖獗的问题。
济州岛建设军港,对大明是非常有利的事情。
两人就这样一边试探一边聊天,报馆的门推开,苏泽走了进来。
“子霖兄。”
两人都是苏泽打招呼。
苏泽见到了两位好友也十分的高兴,苏泽对两人也到了不需要寒暄的关系,苏泽直接进入了话题:
“两位兄台前来,是为了上奏的事情吧?”
申时行和沈一贯纷纷点头,他们看向苏泽,想要听听他的意见。
苏泽在位子上坐下,直接说道:
“前几日师相喊我去府上议事,我拒绝了。”
沈一贯愣了一下,拒绝高阁老?
没想到申时行也说道:
“我也拒绝了师相的相邀。”
沈一贯看向两人,你们都这么刚吗?直接拒绝阁老的相邀吗?
但是仔细想想,他们还真有这样的底气。
苏泽不必说了,申时行在张居正的门生弟子,也是地位十分独特的存在,并不是完全依附张居正。
这次领兵入京,申时行又有功劳,还给皇帝留下了好印象。
苏泽看着两人,却没有直接谈上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