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376节

  “苏师傅觉得应该怎么办?孤请奏父皇,派遣大明水师去倭地营救黄文彬?”

  苏泽立刻摇头说道:“殿下,不可。”

  “为何?”

  苏泽说道:“兵法有云,料敌为先,如今我大明对倭寇本土没有多少了解,但倭寇却不断刺探我大明情况。”

  “岛津家的军力部署,武器舰船,我大明一无所知,对倭岛的气象航道也不清楚,贸然远征恐重蹈前元覆辙。”

  小胖钧点点头,他也是一时上头,被苏泽一劝,也打消了想法。

  “那苏师傅,黄文彬怎么办?”

  苏泽说道:“殿下想要征倭,臣是支持的。”

  “啊?”

  小胖钧有些意外的看着苏泽。

  从小到大,身边的士大夫教导的都是不要妄动刀兵。

  苏泽说道:“殿下,倭寇乱我东南,戕害我大明百姓,这等血仇怎么杀了几个倭寇就了结?”

  “先帝之所以在平倭后罢兵,是因为当时我大明水师疲敝,无法征讨倭寇本土。”

  “现在陛下建设水师,等到时机成熟,就可以征讨倭寇,报仇雪恨了!”

  这句话听得小胖钧热血沸腾,原来皇爷爷和父皇是这个意思。

  苏泽继续说道:“正如臣所说的,要征倭,需要先打探倭人的情报,勘探倭国港口水文,气候风向,这样舰队才能征倭成功。”

  小胖钧连连点头,苏泽说道:

  “臣以为,应该让国舅放了倭人商船,并且将倭寇需要的硝石卖给他们。”

  “苏师傅,你要通倭?!”

  苏泽笑了一下说道:“朱俊棠在信中说了,岛津家缺乏硝石,这才信了他的话,让他来澎湖买硝石。”

  “国舅卖给他们硝石,就能让倭人相信他们是真的有本事的,就会给他们更多的自由。”

  “这两人,一人是大明宗室子弟,国子监举人,一人是国朝进士,大明正经的官员。他们都是忠于大明的。”

  “让国舅给他们硝石,再和朱俊棠说,让他在倭国搜集倭寇情报,这样日后陛下要征倭的时候,就有情报可用了。”

  “殿下,征倭是国战,不仅仅要有刀兵之战,也要有情报之战。”

  “甚至臣以为,大明国力远甚于倭国,所以情报战更重要,只要情报战胜了,刀兵之战自然就能胜了!”

  小胖钧激动的说道:“苏师傅这个办法好,孤这就写信给舅舅!”

  “等等,殿下这件事还是应该密奏朝廷才行。”

  “苏师傅说的对,可是孤不会写奏疏啊。”

  “没事,殿下也到了年龄,可以参与国政了,让臣来教你写奏疏,就从这件事开始。”

  小胖钧听到这里更激动了。

  以往那些生意,小胖钧也玩腻了。

  小胖钧唯一的乐趣,就是派人查账,揪出东宫店铺里的蛀虫。

  海战模拟玩了一阵子,小胖钧也逐渐失去了兴趣。

  马六甲的奥斯曼人和佛朗机人一个比一个能忍,双方集结舰队却至今没打一仗,所谓海战就是互相抢劫对方的商船。

  而朱俊棠的这封信,让小胖钧脑补了一出精彩的卧底情报大战,而苏泽让他自己上书,岂不是要让自己主导这次情报战?

  小胖钧立刻让身边的太监张宏拿来空白奏疏。

  作为太子,小胖钧也要在万寿节等国典的时候,给皇帝上请安奏疏。

  但是有关政务的奏疏,这还是第一份!

  亲自参与政治的热情让太子激动,苏泽接着开始教导他怎么写奏疏。

  “师出有名,殿下先要说明刺探倭寇情报的必要性。”

  苏泽看着小胖钧动笔,一手中规中矩的字迹出现在纸上。

  皇室教育还是很严格的,小胖钧这手字谈不上有什么特色,但是也算不错了。

  “倭寇屡犯海疆,荼毒百姓,罪在不赦。昔先帝罢兵,实因水师疲敝;今陛下整饬武备,欲图远征,必先知彼虚实.”

  苏泽看着小胖钧写完,满意的点头,继续说道:

  “殿下,要让人办事,要给予相应的名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正也。”

  “朱黄二人是忠心国事的,但是也要安他们的心,让他们能好好搜集倭寇情报,也能和官府正常联络。”

  “所以殿下可以请奏陛下,虚设倭国通政署,以黄文彬为主司,朱俊棠为副,让他们以通政署的名义和官府联络,也能让他们以通政署之名,招募人手。”

  小胖钧立刻说道:“苏师傅这个办法好!”

  他在奏疏上写道:

  “现有国子监博士黄文彬、监生朱俊棠困于倭地,然其忠贞可鉴,堪当重任。”

  “伏望陛下特设倭国通政署,授黄文彬主司之职、朱俊棠副使之衔,许其以官署名义联络朝廷、招募志士。如此名分既正,二人可安心刺探,倭寇亦难生疑。”

  苏泽接着说道:“最后就是建议朝廷,允许朱俊棠购买硝石,取得倭寇信任,再宣布朝廷的任命,让二人耐心在倭国搜集情报。”

  小胖钧迅速写完了奏疏,苏泽看完之后又帮着他修改了几个问题,然后说道:

  “殿下可以送去通政司了。”

  “苏师傅,这份奏疏能通过吗?”

  苏泽想了想,又说道:“如果殿下不放心,臣可以联署。”

  “苏师傅可一定要联署!”

  “请殿下让臣誊抄一份。”

  大明的大臣都会存档自己的奏疏,等退休以后会编成文集。

  这么做主要还是为了工作留痕,这是良好的公文习惯。

  小胖钧知道这个规矩,等苏泽誊抄完毕,又看着苏泽在奏疏上签名,连忙让太监送到通政司。

  回到詹事府的公房中,苏泽掏出【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拟开始】——

  《奏设倭国通政署刺探疏》遭遇到通政司的反对。

  通政司惧怕日后多一个外任去处,反对设立倭国通政司。

  由于新任通政使李一元刚刚到任,皇帝顾及他的威信,搁置了这份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1410。】

  【若要完全通过你的奏疏,需要支付20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好弟子第一次正式参与政务,总要让他有点成就感。

  只是苏泽没想到,通政司竟然为此反对。

  既然如此,苏泽选择了“是”。

  【威望值已经扣除,剩余威望1210点,已经在现实中完成上书,请等待奏疏生效。】

  ——

  通政司。

  经历官徐叔礼小心翼翼的坐在公房里。

  随着前任大银台高升,新的通政使到任,通政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通政司内实在没有可用的人手了,李一元最后还是留用了徐叔礼,让他继续担任李一元身边的经历官。

  徐叔礼还在适应新的领导。

  他虽然情商不高,但是也看出来,这位新任大银台心情不好。

  李一元到任后,对通政司的工作挑了一些错,训斥了一些官员。

  徐叔礼虽然暂时没有被训,但是他总有预感自己快了。

  就在这个时候,东宫送来了奏疏。

  听说是东宫的奏疏,徐叔礼不敢怠慢,连忙向着李一元的公房而去。

  李一元坐在公房内,他在刑部又是修律又是编书,兜兜转转竟然又回到了通政司。

  李一元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公房,他很怀疑杨思忠是故意报复自己,可惜他没证据。

  通政使就通政使吧,通政司是大九卿,只要自己在任,总还有入阁的机会。

  等到自己入阁,再报复杨思忠也不迟!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但是到了通政司,李一元又发现,堂堂通政司,竟然连个堪用的人才都没有!

  那些能干的都被杨思忠外放了!

  自己身边那个经历官徐叔礼,唯一的优点就是小心谨慎,办事能力是真的不行。

  “大银台,又有重要奏疏到了!”

  听到徐叔礼的声音,李一元不知道怎么了,突然心头冒出一股火。

  李一元也是重臣了,很少直接训斥手下,他先皱着眉头说道:

  “上次不是说过了吗!每日上午下午各送一次奏疏,本官留着一起看。”

  “可是!”

  看到徐叔礼的样子,李一元再也忍不住,他说道:

  “可是什么!本官要去户部一趟,把整修驿路的费用要回来,等下午本官再看。”

  徐叔礼看到李一元脸色难看,也不敢再说,只好乖乖退出去。

  修整驿路的经费,也是上次联名共议预算案的时候,杨思忠争取来的。

  这笔钱要用来修整京师附近的驿站道路,李一元虽然和杨思忠不对付,但是通政司的利益他还是要重视的。

  等到李一元从户部回来。就见到了在通政司等待的太监张宏。

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么看?

  李一元自然认得张宏,这是太子身边当红的太监。

  李一元虽然是重臣,但是也不愿意得罪这样的太监,于是见了张宏一面。

  “大银台,太子派咱家来通政司问问,太子的奏疏送去内阁了吗?”

首节 上一节 376/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