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顺发现,这些参加董事会的股东,一部分是看好铁路未来的京师权贵,当然他们中不少人都没亲自出面,但是由府里的管事代持参会。
另外一部分股东,则是随着京畿产业发展,涌现出的新富。
这些人参加铁路董事会,就是为了结交权贵,所以这场宴会让傅顺十分恶心,也对这些铁路董事们充满了厌恶。
在他看来,这帮铁路董事都是一帮趋炎附势的家伙,根本不能成事。
但是苏泽却说道:“他们是铁路的股东,董事会也是为了铁路成立的,铁路建成后的利润分红也和他们有关,他们是最不希望铁路亏本的一群人。”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让他们试试呢?”
傅顺也思考起来。
他也听说,铁路股东中,不少都是京师权贵,说不定其中有的被征土地就是他们的。
这些股东成分复杂,但不也说明他们的手段会比官府多吗?
既然工部征地遇到了困难,那不如就交给他们试试,也免得每次铁路董事开会,都搞成社交宴会。
傅顺点头说道:“那就听子霖兄的,尝试让铁路董事会去解决征地的问题。”
紧接着傅顺又摩拳擦掌说道:“房山的铁轨厂已经完工了,已经能生产合格的铁轨了,只要解决征地问题,很快就能开工了!”
苏泽点头,马拉轨道车的技术难度不高,最大的问题其实成本问题。
万敬前阵子又改进了新的炼钢法。
原本的炼钢炉,是将炭毒(一氧化碳)来加热炼钢炉,这样能比直接烧炭,能获得更高的炉温。
万敬又改进了技术,他发现了制取炭毒的办法,然后先加热炭毒,导入到钢水上方直接加热。
这种方式能够将炉温提高到新高。
同时这种炼钢炉,还需要更加稳定的鼓风机,这样才能将炭毒和空气送进炼钢炉中。
人力和畜力都不是很稳定,水力鼓风机又对环境要求太高,必须将钢厂建设在靠近水源的地方。
万敬想到了苏泽的水空调。
苏泽去年夏天在报馆使用的水空调,利用蒸汽机抽取井水降温。
京师能够装得起水空调的家庭不多,但是这项技术很快被山西商人用在了矿山中。
煤矿进水是一个大问题,原本遇到进水的矿洞就只能废弃一条路。
但是有了蒸汽抽水机后,进水的矿洞也能挖掘了,这大大节约了开矿的成本。
这项技术也迅速在采矿业传播开,万敬很快就发现,蒸汽机非常适合驱动鼓风机!
蒸汽机产生的动力大体上稳定,而炼钢炉就是需要稳定进气。
蒸汽机能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鼓风机可以设在炼钢炉边上,不像是人力畜力那样,需要远离炼钢炉工作,那样会浪费大量的动力。
这一套预加热燃气,蒸汽机驱动鼓风机的技术,进一步增加了炼钢厂的产能。
苏泽知道这也是必然的,钢铁需求的增加,自然会倒逼炼钢技术的发现,钢材产量的增加,钢材价格就会下降,那民间自然会在更多地方使用钢材。
说完了铁路的事情,苏泽才说起了自己来的正事。
听完了之后,傅顺眉头紧皱说道:
“子霖兄,这建造新式土楼归我们营缮司,但是负责分配的可不是我们营缮司。”
“那是谁负责的呢?”
傅顺说道:
“是潘侍郎负责的,但是这些日子潘侍郎都忙着河工的事情,估计是交给别人负责了。”
紧接着傅顺也倒起苦水,他说道:
“这件事其实也不能怪我们工部,工部只是接受需要用房官员的申请,到那时这些官员到底在京师有没有房子,我们工部也是不知道的。”
“他们是贫还是富,工部也只能按照报告来,我相信潘侍郎绝对不会在这件事上营私的。”
苏泽点头,他也相信潘季驯的人品,或者说堂堂工部侍郎,绝不会在这等小事上谋私的,只能说确实是工部的制度有问题。
既然问题搞清楚了,苏泽就从工部返回了报馆。
罗万化听完了苏泽的消息,皱眉问道:
“子霖兄你准备怎么办?”
苏泽说到:
“这件事工部或许有审核不严的问题,但是根源不是工部的事情。”
罗万化问道:
“那子霖兄的意思,这个报道就放了?”
其实罗万化本来也不觉得这是个好的报道,新式土楼是官员的分房,其实普通百姓是无感的,这样的报道也不会引起太大的民间反响,只是在官员中闹的凶而已。
苏泽摇头说道:
“这报道确实不适合刊登,但是这件事我是要上书的。”
“子霖兄不是说,这不是工部的问题吗?”
苏泽点头说道:
“是啊,不是工部的问题,这是制度的问题!”
第334章 房产报备制度
罗万化疑惑道:
“制度问题?正如工部说的那样,工部官员在租房之前,也不知道这些官员的产业贫富,子霖兄要怎么解决?”
苏泽说道:
“这个简单,凡在京七品以上官员,每年都需要向科道报送自己在京师房产名册,那朝廷就能知道官员在京师有没有产业了。”
罗万化一惊道:
“子霖兄,这怎么可!”
苏泽反问道:
“为何不可?”
罗万化想了一会儿说道:
“官员在京师置产,本来就是他们的自由,而且就算是向科道报备,也有可能少报瞒报?这不是一回事吗?”
苏泽摇头说道:
“这怎么能是一回事?向工部隐瞒房产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向科道隐瞒名下房产,这可就是大事了。”
“对于隐瞒房产的官员,科道官员完全可以进行调查弹劾,必然能抓住一大批蛀虫来。”
罗万化又说道:
“可京师官员肯定要反对的。”
罗万化如今也不是刚入官场,他自然知道苏泽此举的厉害。
但是越是厉害的招数,越是容易遭到官员的反对。
苏泽心中也明白,这一招的杀伤力巨大。
原时空这套个人重大事项报送制度,虽然力度上不如财产公示,但是也通过这套体系抓到了不少大贪巨蠹。
这套制度的精妙,就在于让贪官头顶上悬着一把利刃。
如实报送,就要解释财产增长,如果隐瞒不报,那光是一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罪行,就可以将他们送进监狱了。
大明虽然没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但是对于科道官员来说,突然多了一大笔财产,六科都察院就可以发起弹劾了。
苏泽有了思路,迅速写下了奏疏。
罗万化站在苏泽身后,看着苏泽起草奏疏。
《奏为请定京官房产报备之法以肃吏治事》
“制度者,治事之纲纪也。”
“近察京师新式土楼配给一事,本为恤贫而设,然有工部官员已置私产,仍强占官舍。”
“究其根本,非工部之失察,实制度未立故也。”
“臣请立新制,定报备之规。凡京师七品以上官员,岁首须造册具结,详陈本人在京房产之数、坐落、契证,径报六科都察院备案。”
“科道官依册查核,遇虚报瞒产者,即行追查资财来路;若涉贪墨,依律弹劾坐罪。”
“此举之利有四:
其一绝侵夺之患:若前日占房蠹吏,申报则无所遁形;
其二杜贪腐之源:资财来路既明,巨蠹必现;
其三专责成之司:科道本风宪之职,稽查乃其本职;
其四立纲纪之威:以制度束权,更胜万言劝诫。”
等苏泽写完,罗万化也拍手叫好。
如果真的按照苏泽这套制度执行,那京师官员在用贪墨的银元置产的时候就要有诸多顾虑了。
而且也正如苏泽所说,如果能确立官员房产报备制度,日后也就不会发生富裕官员申请廉租土楼的事情了。
苏泽检查完奏疏,京师房产报备,其实只是整个制度中的一个环节。
原时空的重大事项,不仅仅包含房产,还要包括婚姻状况变化、购车炒股等重要经济状况。
有的国家甚至还要求上报家庭全部资产明细。
但是目前大明,也只能做到这一点。
在使用银元作为货币的大明,想要调查现金财产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别说官员的金银,就是这些官员在京师以外的田宅产业,大明朝廷也调查不清楚。
但是万事开头难,先弄出一个京师房产登记来,日后再慢慢填充就是了。
就是不知道这次上书,到底要有多少人反对?
罗万化说道:
“子霖兄,要不要先给高首辅看看?”
苏泽想了想,这次奏疏推动的阻力肯定很大,还是先和有过吏治管理经验的高拱商议一下再上奏比较好。
如果能得到内阁的支持,好歹阻力能小一点。
苏泽看了一眼自己剩余的威望值,这次他也不头铁,而是等到晚上,老老实实的带着奏疏来到了高拱家。
这还是自高拱升任首辅后,苏泽第一次来高拱家。
和上次相比,高拱家倒是没有太大的变化。
唯一的变化,就是高拱宅前等着拜见的人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