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算是彻底将死了王本固,隆庆皇帝怒道:
“朕本念着王本固是徐阁老所荐,才让他留任至今。这厮不思念皇恩,朕留他何用!”
“司礼监拟旨,革除王本固之职,念其老迈,许他出宫养老。”
“遵旨!”
——
申时行离开皇宫后,只觉得全身都要虚脱了。
原来这就是御前议事啊!
这不到半个时辰的议事,就决定了一名前任国公,一名南京镇守太监的命运!
如果不是高首辅出手,还差点兴起一场从云南到南京的官场清洗!
申时行心脏砰砰直跳,原来这才是权力中枢啊!
等出宫后,申时行又想苏泽请教,好好复盘今日的这场会议。
苏泽解释了申时行不少疑惑,最后申时行又问道:
“高首辅维护了云南到南京的官员,为何单单要弹劾南京镇守太监王本固?”
苏泽笑道:
“师相明白基层官员的不得已,沐朝弼怎么也是前任国公,又领着精锐亲卫,地方官府怎么敢阻拦。”
“但是南京镇守太监手握南京军权,却放任沐朝弼闯关,最后要应天巡抚海瑞出手。”
“王本固又先上密奏,试图推脱责任,这样的人怎么能留在如此要职上?”
申时行点头。
当然,苏泽说的不过是明面上的理由。
暗地里的原因,刚刚皇帝也说了,王本固是徐阶所推荐。
徐阶自己是松江府人,他在致仕前将王本固推荐到了南京镇守太监的位置上,自然是为了给自己的致仕生活上个保险。
王本固到任后,确实也纵容徐阶家兼并土地,直到海瑞到任,徐阶的好日子才到了头。
南京镇守太监是徐阶的人,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内阁携手罢黜他了。
跳出来上奏弹劾的是高拱,张居正的盟友冯保也上来补刀,如果说高拱和张居正没有达成默契,苏泽是不信的。
对于司礼监来说,则是多了一个南京镇守太监的肥缺。
这倒是也不能说是高拱打压政敌。
王本固这种前朝遗老,如果本本分分在任上,高拱也未必会拉他下马。
但王本固偏偏要耍小聪明,赶着南京官员的集体奏报之前,先给皇帝上密奏。
这自然引起了高拱的厌恶,他被弹劾罢黜也是正常的事情了。
——
【《京营新军筹建议》通过,新营新军开始筹建。】
【京营新军成为后世近代军队的源头,成为大明陆军制度改革的起点。】
【克虏军成为威震草原的精锐部队,成为机械化部队出现前最有荣耀的骑兵部队。】
【镇北军为大明积攒了大量雪地作战的经验,安定了辽东边疆地区。】
【安南军成了西南边疆稳定的重要力量,几百年后依然威震中南半岛诸国。】
【国祚+2。】
【威望+300。】
【剩余威望:1220】
苏泽看完了结算报告,强行通过奏疏花费了400威望,最后只赚了300威望,这次上疏还是亏了。
看来这就是跟着别人后面联署上书的代价。
这次主要的工作都是申时行做的,那获得威望大部分也落在他的头上。
但是苏泽对此倒是不在意。
他已经身兼多职,又是武监的教务长,如果再筹建新军,那皇帝也要睡不着觉了。
而且筹建新军是个细致的差事,又需要协调各方的利益,苏泽的性格也不适合做这件事,还不如交给最擅长调和的申时行来做。
——
时间一晃来到了五月底。
南京传来消息,临淮侯李庭竹领着长江水师包围了码头,沐朝弼接受了皇帝的圣旨,留在南京给母亲守孝三年。
追随沐朝弼来的一千亲兵,被李庭竹打散重新编入南京的戍卫军队中,总算是解除了沐朝弼的武装。
南京镇守太监王本固大概是提前得到了消息,选择自己上书请辞。
隆庆皇帝给了他体面,收回了罢黜他的奏疏,接受了他的辞呈。
应天巡抚海瑞,得到了皇帝嘉奖。
海瑞的本官从正四品的佥都御史,一步升到了正三品的副都御使,这已经是都察院体系中,除了左右都御史最高的职位了。
海瑞任应天巡抚功劳卓著,先在应天府清田,又领着官吏抗洪抗疫,深得应天十府百姓的敬重。
都察院的左都御史王廷多次请辞,京师又刮起了海瑞要调回都察院,接任大司宪的传言。
时间来到了六月,苏泽也终于忙碌起来,结束了自己摸鱼的生活。
武监的新一期学生终于招募完毕,苏泽要筹备这批武监生的入学典礼了。
第344章 勋贵们的野望
六月,武监。
骑兵科内,李如松正领着同学打扫校舍。
李如松病伤刚刚愈合,他是上次整顿京营的时候受的伤。
一想到这里,李如松就又羞又气。
他到京营后,认认真真练兵,等到最后京营哗变的时候,他所在的这支神枢营骑兵小队,最后反而也成了“叛乱部队”。
李如松被士兵裹挟出营,然后撞上了戚继光的大同骑兵。
李如松被战场生擒,自己还坠马受伤。
因为这件事,李如松被骑兵一班嘲笑了几个月。
而李如松的小弟夏忠孝,却在上次的京营事件中出了名。
清查京营因为夏忠孝而起,就连朝堂上的大佬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班正,宿舍都收拾好了!”
夏忠孝领着人打扫新生校舍,完工后向李如松复命。
李如松也整理完了校场,他放下手里的扫帚说道:
“苏教务长会亲自出席开学典礼,大家都精神点,千万别给我们二班丢份儿!”
听到苏教务长,就连最无法无天的学生都严肃表情。
整个武监再桀骜的学生,听到这位教务长的大名都要颤抖一下。
夏忠孝凑到李如松身边问道:
“班正,听说这次新生里还有秀才?”
李如松点头说道:
“听说是地方上举荐过来的,通过了兵部的考核。”
夏忠孝不屑的说道:
“这秀才应该没骑过马吧?兵部那帮老爷们也是胡闹,怎么什么人都往武监里塞?”
李如松没有接话。
有人的地方就有小团体,根据出身不同,武监内也分成好几个小团体。
比如骑兵科内,就有勋贵派和世兵派的分别。
但是下一届就更乱了。
这次入学武监的,不仅仅有勋贵和世代军户子弟,还有地方学政推荐的武生。
听说以后武监预科和国子监预科的学生,也可以选择报考武监。
李如松正色说道:
“忠孝,这话可不要乱说,地方推荐武生入学,此乃苏教务长所奏的国策,岂是我等可以质疑的?”
“另外你都忘记了校纪条例?”
说到校纪条例,夏忠孝的手就要抽筋,原因无他,夏忠孝因为违反校规,多次被教官罚抄校纪条例,这么多遍抄下来,夏忠孝也是将校规烂熟于胸了。
武监对于纪律要求极高,武监内的霸凌更是严格禁止的。
苏泽深知军纪是军队战斗力的关键,而军中霸凌是很破坏军中风气的事情。
治军的关键就是军官了,所以才制定了严格的条例。
等日后这些武监生成为军官,也就会维持自己手下的军纪。
“记的记的,班正莫要再说了。”
夏忠孝接着问道:
“班正,新人来了,我们是不是就要走了?”
李如松说道:
“是啊,等过了这个月,吾等就要去新军挂职了。”
“还挂职啊?”
“这次要挂职多久啊?”
众人听到挂职两个字,纷纷聚集到李如松身边。
李如松说道:
“这次可不一样。”
众人竖起耳朵,李如松说道:
“我听到的消息,京师新军成立,才有了我们这次挂职的机会。”
众人还是兴致缺缺,上次挂职京营,自己成了朝堂上大佬的棋子,操练了半天最后京营被裁撤了。
李如松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