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在琉球买到了前往倭国堺港的海图,还雇佣了几名去过堺港的向导,没有费多少力气,我们就到了堺港。”
苏泽微微点头,东北亚贸易本身就是非常成熟了,其实很多大明商人都去过倭国,只不过因为政治问题藏着。
李文全只能说是半官方身份亲自去往倭国的第一人。
李文全回忆道:
“其实堺港就是第一个小岛,原本只是附近的商人会聚集在这里做生意,后来逐渐成为海港。”
“前朝的时候,倭国和我大明的勘合朝贡,都是从堺港起航。”
“倭国进入乱世后,堺港也靠着左右逢源,保证了安全。”
李文全描绘道:
“堺港也是个神奇的地方,李某在堺港见到了戴南蛮帽的佛郎机商人,披袈裟却腰插肋差的僧侣,还有剃着武士发髻却身穿西洋僧侣衣服的倭人,还有遍地都是说着汉语的商人。”
苏泽对此倒是不意外,堺港可以说是倭国贸易的中心,而对明贸易又是倭国贸易最重要的一环,堺港商人肯定是会说汉语的。
李文全又说道:
“这堺港也是神奇,因为地处各方势力之间,竟然挣得了一个半独立的地位,只需要向周遭最强大的大名上缴保护费,就可以维持自治。”
朱翊钧问道:
“那堺港遭遇外敌怎么办?当地岂不是一片混乱?”
苏泽看到小胖钧又动心,还好李文全说道:
“殿下,不是如此。”
“这堺港虽然没有大名统治,但是他们本地有一个名叫三十六人众的组织,专门负责处理堺港的大小事务。”
“堺的周围有注满水的壕沟,各町两端也用木板相互隔开,到夜晚上锁以保护市内安全。”
“一旦堺港遇到威胁,三十六人众还会出钱雇佣士兵来保护堺港,还有西洋雇佣兵来应征,堺港就是这么渡过几次危机的。”
小胖钧听完也搓手道:
“这世上竟然还有这样的城市?”
苏泽笑着说道:
“殿下,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堺港其实也不稀奇,这佛郎机有威尼斯,也是这样的自治城邦。”
李文全连连点头说道:
“苏翰林果然博学!李某在堺港遇到一名佛郎机人商人,他就是威尼斯人,他也说堺港和威尼斯很像,都是商人自治管理的城邦。”
对于堺港的风土人情,小胖钧的兴趣也不大,毕竟堂堂大明太子,也不会关心一个弹丸小国的港口城市。
小胖钧说道:
“舅舅,快点和苏师傅说说,您发现的赚钱法门!”
原来是赚钱的事情啊。
苏泽才知道为什么小胖钧火急火燎的喊自己过来。
李文全说道:
“苏翰林,这就要慢慢说了。”
“李某到了堺港之后,发现当地竟然通行我大明的银元和黄铜币,甚至不仅仅如此,永乐通宝在当地也是通行货币。”
“听说那倭国大名织田信长,他的军旗上就绘着永乐通宝。”
苏泽也不意外。
倭国虽然产金银,但是铸币技术落后。
而且金银是大额货币,其实算是贵重品了,商业流通需要的反而是更小份额的铜钱。
大明周围国家的货币需求,导致大明一直缺铜的问题,从明初就已经存在了。
虽然大明历代都严格强调禁铜令,禁止朝贡商人携带大明铜币出国,但是依然有大量的铜币流出。
如今大明已经开放海禁,允许自由贸易。
那么铸造精美的银元和黄铜币,自然也迅速流入到了周围的贸易城市,成为当地的交易货币。
苏泽想起刚刚户部郎中葛烨说的银元外流问题,看来有一部分银元是回流倭国了啊。
李文全轻咳了一声说道:
“正如倭国通政署两位大人所说,倭国真的有大银山!”
第346章 倭银贸易公司
李文全说道:
“当地白银之多,让人惊叹。”
“李某曾经见到一名佛郎机商人和倭人商贾交易,双方谈妥了价格之后,倭人商贾命令伙计从银库搬出银块,然后让武士用刀劈开白银称重交易。”
好家伙,听到这里小胖钧的眼睛都直了。
李文全又说道:
“我随船的两百支淘汰鸟铳,也被倭国商贾高价买下,价格是大明鸟铳市价的十倍,船上的硝石更是被几番加价抢购后,被一名大商贾全部买走。”
苏泽思考了一下说道:“所以世子说的好生意,就是贩银铸币?”
这下子小胖钧一下子泄了气,他对着李文全说道:
“舅舅,孤就说,这个世上的事情没有能瞒过苏师傅的,您这赚钱的法门,苏师傅一下子就想到了。”
李文全说道:
“正是!倭国的银元和我大明一样,都是一枚银元换一两银,那只要将倭国白银运回大明,一两银就可以铸造成两银元,这就是一倍的利润了!”
白银铸币是容易赚钱的事情,李文全能想到这个并不稀奇。
但是苏泽却还有更赚钱的办法。
他反问道:
“世子,您在倭国见过金判吗?”
李文全立刻从兜里掏出一个钱袋,倒出一枚金币。
只不过这金币不是小说中那种金灿灿的,而是带着朦胧金光的椭圆形金币。
苏泽说道:
“倭国产银,也产金,世子您还记得,这一两金判,在倭国能换多少银?”
李文全回忆了一下说道:
“五两银就能换一两金。”
苏泽说道:
“在我大明,十两银才能换一两金。”
听到这里,李文全的呼吸更急促了。
按照苏泽办法,如果换成金子回国,就从一倍利润翻倍成了两倍利润。
苏泽接着说道:
“不止如此,世子怕是不知道,这世上除了倭国产银,这西班牙人经营的南洲也产银。”
“但是西班牙人重金而轻银,他们挖来的银子会运到南洋,换成大明的货物归航。”
“在马尼拉的西班牙商社,一两金可以换十五两银。”
“在倭国换金,再去马尼拉换银,再铸币银元去倭国换金。”
“世子,您可以算算这是几倍之利。”
李文全张大嘴巴,虽然他没有去过马尼拉,但是他还是相信苏泽的说法。
各地的金银兑换比价都有区别,倭国和马尼拉之间存在利差,自然就有利润空间。
但是如此暴利,却让李文全也傻眼了。
这世上竟然有这样的买卖?不需要卖出任何商品,就能赚这么多银子?
李文全不知道,后世有的是钱生钱的办法,利用汇率差异套利并不是什么稀罕的操作。
而且这一套操作,也是原时空西班牙商人在倭国的办法。
李文全又说道:
“但是要进行这样的贸易,需要大量的本钱吧?而且还要铸币所配合,朝廷那边?”
小胖钧立刻说道:
“孤有钱!舅舅,孤可以把东宫商铺的本钱都给舅舅!”
苏泽扶着脸说道:
“殿下,世子说的本钱,可不是东宫账上那些结余的银元就够的。”
苏泽说的自然没错,金融唯一的资本就是钱,而且是海量的钱。
太子又问道:
“苏师傅,那仿效铁路,发行股票募资如何?”
苏泽看了一眼好弟子,小胖钧的财商果然非凡,竟然想到了股票这个办法。
但是李文全却说道:
“殿下,刚刚苏翰林所说的贸易,商人自己就可以做,为什么要募股入资呢?”
苏泽看向这位国舅,李文全比自己想的还要更有商业天分。
铁路能够募股成功,原因是铁路具有垄断性。
自从铁路募股后,民间也出现了合股的商业组织,但是无一例外都没能达到铁路公司的规模。
李文全又说道:
“而且要获得重利,还需要铸币所的配合,但是对倭贸易又不是能堂堂正正拿出来说的事情,想要募资发股难也。”
苏泽想到了户部山东清吏司找上自己,说铸币所缺银的事情,他灵机一动说道:
“殿下,世子,下官倒是有一个办法。”
“师傅请讲!”
苏泽说完了自己计划,小胖钧和李文全都是两眼放光,小胖钧更是说道:
“苏师傅!您快快起早奏疏,孤和您一起联署!”
苏泽却看向李文全说道:
“殿下,这封奏疏应该由世子来上,您和臣联署就是了。”
李文全不敢置信,苏泽竟然将如此精妙的办法拱手让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