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403节

  苏泽只能感慨,倭国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

  莱州,蓬莱岛。

  为了专注于学习和训练,大明水师学堂设在蓬莱岛上。

  大明水师是把水师学堂当做宝贝疙瘩,提督李超上奏朝廷,请求在莱州建设水泥厂,学院宿舍都是按照新式土楼的标准建设的。

  除了这些之外,水师学堂的饭菜也是最好的。

  因为苏泽曾经写文章,科普过肉蛋奶对于体魄的影响,鼓励百姓多吃肉蛋奶。

  水师学堂专门引进了奶牛,饲养在蓬莱岛上,给水师学堂的学生提供奶制品。

  除开奶制品之外,水师学堂还专门建立了自己的养殖场,给蓬莱岛上的水师学堂学员提供肉类。

  如此高的生活标准,就连大明水师一些水手都对此心生嫉妒。

  但是他们要么学历不符合要求,要么已经超过了入学的年龄,但是这些水师的水手们,纷纷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自己的下一代送入水师学堂去。

  而那些家中子弟已经达到了预科标准的,更是直接将子弟送到预科入学。

  张敬修忙着筹备水师学堂的事情,这些日子都忙得昏天黑地,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将整个水师学堂的教学系统拉了起来。

  张敬修对于水师学堂的建设,一句话就是“照抄武监”。

  张敬修在水师学堂设置了两个科,分别是航海科和炮术科,又按照武监的方式设置班级进行管理。

  而纸质教材上张敬修也基本上照抄了武监的教纲,德育的内容基本上按照武监照抄,炮术科的内容则照抄武监炮兵科的教材,只不过加入了一些舰船炮术的部分。

  航海科的教材就比较棘手了,也亏着张敬修的阁老父亲张居正出手,编写航海教材导航部分内容,交给了太史院少史黄冀负责。

  听说黄冀在测绘星图方面有了一些新的突破,这些内容也会用在航海科的教材之中。

  此外还有算学、兵法操典、军法军纪,这些内容也由水师组织人员编写。

  当然,如今的水师学堂还是一个空架子,一些教官甚至自己都没读完教材,特别是有关星相导航的课程,很多内容教官自己都不懂,只能照本宣科。

  依靠武监的先进教育体系,张敬修还是让水师学堂运转了起来。

  反正各种考核和毕业标准在那边,学生自己总要上进,有些问题一边教一边学,也总能够解决。

  为此水师提督李超,宣慰使宸昊,都给了张敬修高度评价,并且上奏朝廷,给张敬修请功。

  对于这样的功劳,兵部自然不可能不许,武选郎申时行大笔一挥,张敬修列入了水师的晋升百户的名单。

  就这样,张敬修的军职从刚开始的副火长,也就是总旗级别,跳到了和舰长平起平坐的百户级别。

  今日终于赶上了休沐日,水师学堂的事情已经忙完了,张敬修才得了空闲。

  张敬修曾经的手下,直沽号上的瞭望手张司也已经入学,不过他作为现役军官,参加的是两个月的短期培训班。

  张司的课程已经完成,水师中又有消息,说是朝廷要派遣他们巡疆东洋。

  于是张司找上了张敬修,拉着他去莱州城内逛逛。

  张敬修也觉得这些日子忙着水师学堂的事情,精神实在是太紧绷了,于是欣然同意和张司一起出岛。

  两人乘坐水师学堂的渡船,从蓬莱岛出发,很快就抵达了莱州码头。

  张敬修看着码头上千帆竟过的热闹场景,想起了自己刚刚来莱州的时候,忍不住感叹道:

  “才几年的时间,莱州繁华成这样。”

  张司也陪着说道:

  “火长,上次《商报》搞了一个排名,现在莱州港是大明第一大港了。”

  张敬修微微有些惊讶,莱州港的位置其实比起南方的港口不算太好,港口的条件也比不上宁波、泉州这种天然良港。

  但是莱州港有三个优势。

  首先是莱州铸币所,这是大明银元的发行中心,所有莱州港口的货币是最充足的。

  其次是莱州港是北方货物的云集之地,毛线、肥皂、鲸油制品、玻璃、染布、酱油,这些新产品不仅仅在大明各地热销,也是外国商人争抢的货物。

  最后就是莱州造船厂了。

  莱州造船厂是大明第一座大型造船厂,由工部直接控制,技术上多次迭代升级,已经拥有了最先进的造船技术。

  听说工匠们采用了所谓“标准化”的造船法,采用统一的蓝图建造舰船主体结构,这样就可以多个造船厂协作造船,每个造船厂只需要建造自己那部分就行了。

  等到舰船完工后,再由专门的改船厂进行修改,比如军舰要增设炮位,商船则要多增设货仓。

  谁知道两人刚刚登上码头陆地,军港那边就吹响了集结号声。

第351章 金坷垃

  看着张司匆忙前往军港的脚步,张敬修有些羡慕。

  他已经不算是一线水师军官了,提督李超也不会舍得让他这个水师中唯一的“办校人才”上舰了。

  但是张敬修还是时常回忆起自己第一次下南洋时候的景象,有时候半梦半醒之中,还觉得自己身在船上。

  可张敬修也知道,水师的未来还在于人才,办好水师学堂是更重要的事情。

  张司离开,张敬修一个人也没了逛街的兴致,他又回到码头,乘坐渡船离开了码头返回蓬莱岛上。

  ——

  张司匆忙来到集结点,一身制服的水师提督李超正坐在聚兵大旗之下,张司很快就从袍泽那边得到消息,果然是朝廷已经下了军令,要求大明水师巡疆东洋,打击北方航线沿途的海盗倭寇。

  张司有些激动,经过这次的短期培训,他已经升格为直沽号的火长,这是他以军官身份进行的第一次远航作战。

  正常来说,军官的培养是需要两年的,但是现在赶上水师缺人,所以很多军官都是张司这样,在前一次巡航南洋的时候立功,被推荐到水师学堂参加短期培训班,合格后就直接晋升的。

  当然,这也是水师成立初期的红利期,随着培养体系的规范化,对于军官的要求自然会越来越高。

  果不其然,等到人员集结了差不多了,宣慰使宸昊请出了皇帝的圣旨,宣读了巡疆东洋的命令。

  在场的水师军官齐呼万岁,提督李超又给了众人一个半日一夜的时间,明日凌晨准时登舰集结启航。

  解散了士兵后,提督李超拿着海图,和宣慰使宸昊讨论这次巡航。

  李超说道:

  “宸宣慰使,我们这次奉旨巡疆,朝廷有令要清剿沿途的倭寇海盗,炮火补给务必要充足。”

  宸昊和李超也是老搭档了,他指着海图说道:

  “此次巡航,我们会经停皮岛、朝鲜仁川、济州军港补给,相应的火器补给早就已经储存完毕。”

  李超点点头,战船需要携带的物资太多,而且火药在船上容易受潮。

  而大海茫茫,倭寇也不会傻到直接冲向朝廷的舰队。

  所以这个时代的战舰作战,比拼的就是情报和后勤补给能力。

  大明水师正在体系化的路上一路狂飙,这点自然要远强于游兵散勇的倭寇。

  宸昊又拿出一份海图说道:

  “济州岛附近的倭寇巢穴,朝鲜通政署已经传来了详细的情报,届时直捣黄龙就是,但是过了济州岛,就要靠我们自己的了。”

  李超和这位宣慰使早有默契,他听出了宸昊话中的隐藏含义,笑着问道:

  “宸宣慰使还有什么密令,就直接说出来吧。”

  宸昊点头说道:

  “苦兀贡木的商船在经过朝鲜海峡的时候,经常遭遇一股倭寇的袭击,张秉笔发来司礼监的密令,让我们顺手清剿一下附近的倭寇。”

  张秉笔就是刚刚升任司礼监秉笔的张诚,张诚原来是登莱市舶司镇守太监,和宸昊也是有交情的。

  在司礼监换血后,三名大太监的分工也进行了调整,如今陈洪接替冯保执掌厂卫,张诚则接手了内承运库。

  苦兀贡路淤塞,张诚自然着急,而且苦兀贡木是莱州造船业最重要材料来源,李超立刻说道:

  “本督还当什么事情,这也是我们水师的事情,不用张公公吩咐,我们水师也要管的!”

  李超又摊开一张海图说道:

  “这帮倭寇的据点是哪里?”

  宸昊说道:

  “按照水师学堂那边的推演,结合往来商船的消息,倭寇的老巢应该是这里。”

  “对马岛?”

  李超皱眉道:

  “对马岛,就是蒙古人征讨的那座岛?”

  “正是那座岛。”

  李超仔细看这座岛屿,他越看越是觉得喜欢。

  对马岛位于朝鲜海峡中央,夹在朝鲜和倭国中央。

  蒙古征讨倭国的时候,就是先征服了对马岛,再以对马岛为跳板,进攻倭国的本土。

  “这是个好地方啊!我记得岛上是有淡水的吧?”

  宸昊点头说道:

  “下官从翰林院调来了前元的资料,对马岛上有淡水,可以耕种。”

  李超说道:“如此占领对马岛,朝鲜海峡一路的商路就都有了保障,苦兀贡木的路线就不会截断了。”

  宸昊没想到李超的胃口这么大,他问道:

  “对马岛距离倭国太近,而且有前元的征讨旧事,提督占领对马岛,会不会引起倭国的警惕?”

  “万一倭人再次联合,岂不是坏了朝廷的大政?”

  李超却摇头说道:

  “我们去对马岛是清剿倭寇的,倭人还能干涉吗?”

  “再说了,倭人畏威而不怀德,这次不好好震慑他们,才会更生祸患!”

  “宸宣慰使,打仗可不能瞻前顾后!”

  听到李超这样说,宸昊也是无语。

  不过这位提督最大的爱好就是修造军港,对马岛如此重要的位置,他又怎么能忍得住。

  宸昊只好退一步说道:

  “那也请提督上书朝廷,请朝鲜通政署和倭国通政署做好情报工作,刺探倭人动态。”

  “这个自然!”

  ——

  八月十二日,京师,报馆。

  沈一贯冲进报馆道:“子霖兄,铁路完工了!”

  罗万化投来一个看弱智的眼神道:

首节 上一节 403/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