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459节

  京营是军事改革的重要试点,这一次京营的表现,将要决定日后大明军事改革的方向,所以赵贞吉和曹邦辅才会这么重视。

  等苏泽落座之后,赵贞吉先说道:

  “陛下已经决定动兵了,这次安南军开拔广西,统兵的将领陛下点了京营统军陈璘。”

  看来隆庆皇帝还是很期待这次安南军的战斗力的。

  陈璘是京营三军的统军,他是戚继光的得力副将,在东胜卫之战中立下大功。

  仅仅是出动安南军,就要让陈璘领兵,看来皇帝是想要尽快平定三土司之乱。

  也不知道是不是皇帝身体不好了,所以不想要给儿子留下后患,所以才如此果断决定用兵。

  赵贞吉又说道:

  “这次出动的是安南军,计划是安南军从京师前往直沽登船,经过海运到广州城之后,和驻扎在广州的两千狼兵汇合。”

  “两军一同前往广西平叛。”

  前期的调子定下来之后,兵部尚书曹邦辅接过了话题。

  他开始安排从广州到广西的具体路线,兵部需要事先安排好沿途的补给,制定行军方案。

  这点可以出来,隆庆时期的兵部专业化程度还是很高的。

  一个个行军的节点都布置完毕,沿途的补给怎么调集,火药怎么运输,工部迅速制定了计划。

  等到所有计划制定完毕之后,赵贞吉又点了苏泽的名。

  “苏通议,山地炮的试装怎么样了?”

  苏泽说道:

  “安南军已经在太行山进行了实训,用骡马可以将山地炮拉上山,实在是骡马无法通过的地方,可以拆下来运输。”

  “这次工部用了最新的钻膛技术,制作出了更轻便更耐用的炮管,将山地炮的重量减轻到了能在山地使用的地步。”

  “工部还在研发几种新的装备,也准备用在这次三土司之战中。”

  “首先是使用煤焦油的火焰喷射器。”

  “这种喷射器可以将煤焦油喷射出去,这种炼焦工厂剩下的焦油很容易燃烧,一旦沾染上去就会不停的烧下去。”

  众人脸色都微变,火焰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作用。

  不仅限于杀伤敌人,火焰还能烧开山林给大军打开通道,在山地作战中肯定会发挥作用。

  苏泽又说道:

  “还有一种手榴弹,点燃引信之后扔出去后会爆炸,弹片可以有效的杀伤敌人,这种新武器也在太行山中进行了实战,陈统军也给了很高的评价,他还专门在安南军中编练了掷弹兵的小队,训练掷弹。”

  听到工部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的新武器,众人都露出满意的表情。

  这些年来,工部的新武器研发日益成熟。

  新武器也不是拍脑袋就直接上战场的,工部会先生产一部分新武器,然后交给军队来使用,再搜集军方的意见后,回去改进不足。

  这样生产出来的武器,就能迅速在军队中推广开,而不是被军方嫌弃而弃用。

  而且随着炼钢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武器生产的成本也进一步降低。

  兵部最后形成了一份奏议,众人都签名之后,再由赵贞吉递交给内阁。

  等众人都离开后,赵贞吉喊出了苏泽。

  “子霖啊,还有两件三土司之乱外的事情,老夫要和你议一议。”

  苏泽连忙说道:

  “阁老请讲。”

  赵贞吉摸着胡子说道:

  “首先是倭银公司求购佛郎机炮的事情,兵部给了批文,允许倭银公司收购卫所淘汰的佛郎机炮,但是倭银公司还嫌不够,请求朝廷再铸新炮用来贩运,你觉得这件事如何?”

  苏泽想了想说道:

  “在下以为不可。”

  “为何?倭银公司第二次归航,又带回了价值五万银元的白银,如此巨额的利润,朝中也有不少支持的声音。”

  “工部那边也说,以现在的技术,可以立刻开办工坊铸炮。”

  苏泽说道:

  “佛郎机炮在我大明有大量的存量,别的不说,当年阳明先生平叛的时候,就留下了不少佛郎机炮在南昌。”

  “之所以倭银公司不愿意收购旧炮,是因为到这些地区收购麻烦,运输成本也很高。”

  “但是我们对倭贸易,本身就是为了套利白银,又不是要帮助倭人打仗。”

  “工部铸造新炮,必然会让上等炮钢流入倭国。”

  “倭国狼子野心,如果用这些上等炮钢改铸如何?铸鸟铳如何?”

  “允许倭银公司交易旧炮,是为了淘汰这些旧炮,而不是为了倭银公司渔利。”

  “下官以为,应该让倭银公司去内陆收购旧炮,并且补贴给地方官府。”

  赵贞吉点头,他显然是支持苏泽的意见的。

  苏泽说道:

  “大明发展也不能只看着沿海地区,倭银公司作为专营公司,享受了朝廷的特殊经营权,自然也有承担义务。”

  “他们如果能深入内陆地区,也能带动商业,修整道路,这样倭银公司才有意义。”

  赵贞吉说道:

  “子霖这番话极有见地,你写一份奏疏上来,本阁老也会附属。”

  苏泽点头应下。

  倭银公司虽然是一家公司,但是作为享受了国家专营权的公司,本身也应该承担一部分类似于后世国企的职能。

  如果倭银公司只想着追求利润,那就等于逃避了其责任,而且一家追求利润的公司,也会滑入无限制追求利润的深渊。

  今天为了白银可以卖给倭人佛郎机炮,日后倭银公司会不会请求卖给倭人更先进的火炮?

  说完了倭银公司的话题,赵贞吉又说道:

  “下一件事更要害。”

  赵贞吉盯着苏泽说道:

  “近日来,陛下不断召见禁卫营的军官,向他们咨议军务,子霖你以为如何?”

  苏泽惊讶的看向赵贞吉。

  赵贞吉确实苏泽不知情,这才说道:

  “最近西南战事,陛下召见了几名禁卫军的军官,让他们上军策。”

  “子霖怕是不知道吧?”

  “我朝忌讳武人乱政,这件事子霖以为如何?”

  苏泽这下子确实惊讶了,他想到过禁卫军可能成为皇帝的参谋,甚至这也算是他故意留下的设计,但是没想到速度会这么快!

  大概是因为隆庆皇帝日益衰弱的身体,对外朝产生的不信任,从而开始依靠这些禁卫军官。

  禁卫军官大部分都是勋臣子弟,确实和皇帝更加亲近。

  而且他们中大多数都是武监出身,也经过了完整的军事训练。

  这就和原本皇帝身边的红盔将军不同了,他们是真的能给出军事建议的。

  当然,隆庆皇帝还没有到让他们直接提出军事意见的地步,只是让他们看一下兵部的计划书,提出一些不同角度或者补充的意见。

  但就这些,也足以让文官们警惕了。

  要知道文官可是好不容易才将勋贵从大明政治版图上清理出去,让他们变成无害的吉祥物。

  要是勋贵的权力通过这种方式回归,文官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苏泽知道文官集团的底线,自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站在对立面上。

  苏泽坚定的说道:

  “阁老!朝廷军议之权必须出自兵部!如此干政行为必须要严防!”

  赵贞吉看向苏泽,这才放下心来。

  苏泽的身份微妙,他是正儿八经的文官骨干,但又是武监的教务长。

  所以赵贞吉也曾经怀疑,禁军给皇帝参谋军事,这也是苏泽的谋划。

  但是现在看来,苏泽是真的不知道这件事,而且站出来严厉表明了立场。

  赵贞吉放下心来,和苏泽商议道:

  “禁卫之事?”

  苏泽说道:

  “禁卫,乃是护卫陛下之士,吾等外臣岂能妄议?”

  赵贞吉叹息一声,这事情确实是这样的。

  禁卫军,是护卫皇帝的亲兵,以目前隆庆皇帝的状态,是非常敏感和多疑的。

  如果文臣要插手禁卫军的事务,怕是隆庆皇帝这样的好脾气,也是不能接受的。

  苏泽继续说道:

  “陛下亲近什么人,这也不是我们外臣能议论的。”

  “陛下不和禁卫营讨论军务,那就要和太监讨论了,再不行,陛下也可以召见勋臣讨论。”

  赵贞吉点头,苏泽说的确实没错,皇帝只是咨询不同的意见,这确实不是外朝文臣能阻挡的。

  苏泽又说道:

  “陛下和禁卫营商议,总要好过和不懂军事的人商议吧?”

  赵贞吉也逐渐被苏泽说服,也觉得皇帝和禁卫营的军官探讨军务,似乎也不是什么天塌下来的事情。

  苏泽说道:

  “最重要的还是军令,只要军令出于兵部,那禁卫营不过是陛下垂询的机构,对我朝也没有什么影响。”

  赵贞吉却没有因为这件事放心。

  当年内阁不也是皇帝的咨询机构,如今不也成了中枢决策机构。

  但是也正如苏泽说的那样,禁卫营要成为军事决策的核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既然这样,倒是也不需要表现的太过于激烈,只要好好维持住兵部的权力就行了。

  苏泽继续说道:

  “这两年,陛下不是更倚仗阁老和兵部了?”

  赵贞吉摸着胡子点头。

首节 上一节 459/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