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又强大的明朝在外作为援助。
他真的有了把握。
“不知贵朝准备如何推翻天皇统治?”
“待外臣回大明后,会发来一封国书,对日本斥责一番,要求立刻将天皇阖族送往大明。
若不同意,便要从朝鲜登录,进攻日本,其后依靠强势的水军,掩护一部分军队登录日本,证明所言非虚。
以外部力量积压内部改变。
这时就要殿下在内部挑动了,只要日本内部一乱,机会就来了,这是最差的结果,甚至极有可能,殿下一旦不愿意和大明开战,天皇自己就不得不被放弃。”
听到李显穆说从朝鲜登录进攻日本时,源义持没忍住手抖了一下,若明军真的从朝鲜登录日本,必然会在日本引起轩然大波,他甚至能想象中,会有无数人涌到自己府邸中,询问该怎么办。
脑海中风云变幻,几乎每一件事可能的结果,都在脑海中闪过,最终一切都停留在那顶王冠之上。
“就依李君所言。”
源义持确信,再也不会有另外一个机会,让他能够有机会铲除天皇、公卿这些旧时代腐朽贵族的同时,还铲除下面那些拥兵自重的大名了。
但凡是知道大明制度的,谁不羡慕那种一道旨意,万里之外郡县听命的权力。
李显穆眼底溢出笑意,有野心好啊,没有野心怎么能驱驰呢?
当李显穆离开京都后,源义持麾下的老臣带着深深的不满再次进入了室町殿,“将军,难道你还准备向明朝俯首称臣吗?我们有自己的天皇,不需要为了贸易再去拜一个皇帝。”
让他们颇有些意外,这一次的将军并没有反驳说那些贸易的好处,而是苦笑道:“是啊,我们日本有自己的天皇,现在要因为天皇引来灾祸了?”
足利一族的家臣狐疑道:“什么灾祸?”
源义持装着叹息道:“明朝知道了我日本有天皇之事,极为愤怒,所以才派来了李君,李君说这世上只能有中原一个皇帝,天皇是僭越,大明将会和日本不死不休。”
啊?
“应该是大明的使者在放狠话吧?”
这番话完全出乎了所有人预料,他们还算是比较了解大明的风格,不可能会这样啊,最多就是互不搭理,怎么突然就走到不死不休的地步了呢?
……
当来自大明的国书真的被发来日本,以及海上遍布着大明的战船,两三万一看就训练有素的军队在港口登岸,朝鲜方向传来明军踪影时,日本国君臣才知道,大明竟然没开玩笑!
等到大明仅仅一千五百人就击败了守护大名一万人的军队后,并且直接斩杀处决了一个大名全族后,恐慌便席卷了日本。
当初杀掉安南国王的黎朝国王,并不认为自己会是明朝的对手,他抱着一种“隔着这么远,明朝不一定会冒着风险来打我”的念头杀掉了明朝的使者。
那些鼓动着源义持和大明断绝关系的老臣,也是这么想的,和大明隔着海,不可能来打我。
可现在明朝大军真的来了……
日本朝廷上几乎在瞬间沸反盈天,日本天皇、公卿以及京都附近的大名纷纷来到室町殿中。
所有人都等着源义持说话,身为征夷大将军,面对明朝入侵,你该怎么做?
源义持心中暗道:我是日本国王,谁和你征夷大将军呢?
但面对此刻国中情势,他还是缓缓开口道:“大明朝从朝鲜过来,而且甚至还在筑城,这一看就是打算持久作战。
其中根源……”
说着他望向了天皇,“明朝的实力不是我们所能够比拟的,他们的人口是我们的十倍,军队也是十倍。
之前李君来日本时说,只要天皇愿意去掉皇位,然后搬迁到大明去,就不会和其他日本公卿、大名、武士、百姓计较,依旧可以维持两国和平。”
他话音刚刚落下,就听到天皇尖声道:“荒谬!身为大臣临阵先抛弃君主,可还记得武士忠君吗?”
室町殿中也是一片沉默,仿佛空气都瞬间凝固了,谁都没想到将军竟然直接就准备把天皇卖了。
甚至就连一丝犹豫都没有。
许多大名心中腹诽,好歹找一个理由,这样是不是太不武士了?
源义持可不惯着天皇,讥讽道:“既然天皇陛下不愿意,那就请自己组织军队对抗明朝军队吧。
这是因为天皇惹出来的祸患,又怎么能够用我们的命去填呢?”
天皇扫视着满殿的公卿大名,除了几个他的亲信之外,几乎所有人都深深低下了头。
明朝说了,只追究天皇的责任,其他人一概不牵连。
有些事日本内部很难办,可引入外部势力后,就很好办了,前世有阿美莉卡太上皇五星上将,这一世有大明。
天皇只觉浑身无力,指着众人,几乎说不出话来,“你们……”
第173章 京都条约
源义持做梦都没想过,竟然这么顺利。
实在是明朝给的压力太大,他又摆烂的太过,一点反抗意识都没有,那谁去挡明朝军队?
仅仅凭着那些地方大名吗?
轻而易举就被大明军队撕碎了。
天皇知道自己真的要被抛弃了,怒吼道:“朕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是人间之神,尔等这些逆民,终将受到神的惩罚。
足利义持,你受到明朝的蛊惑,接受明朝赐予的王位,于是做下这等悖逆之事,神灵毕竟咒诅你,你的后裔必然永不受天照大神的照耀,永存于黑暗之中。”
日本神道教的影响力虽然很大,可高层根本不相信天皇是神这件事,数遍全世界,就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高层真的相信君主是神,或者君权天授、神授这种事。
所以足利义持只冷笑道:“天皇陛下,你说自己是神,大海对面的明朝皇帝也说自己是天子,不如你们二人见面,互相召唤神灵,看看谁才是真正的人间之神。
若你真的能将天照大神召唤出来,相信神力强大至极的天照大神,必然能够光复你的权能,恢复你的国家。
去吧。
去和明朝军队彰显你的权能,去和明朝天子彰显你的神力,而不是在这里说这些可笑的言语。”
这是赤裸裸的讥讽了,甚至比当初足利义满对天皇的嘲讽还要严重。
天皇只觉浑身瘫软,有没有神力,是人还是神,他自己最清楚。
“去将天皇阖族都请来,然后去请明朝使者,就说日本愿意和谈。”
……
主导此时的李显穆和郑和正在甲板上眺望不远处的日本海岸线。
郑和问道:“李学士认为日本会答应我大明的条件,直接把他们的皇帝交出来吗?”
李显穆略一沉吟,“如果你把天皇认为是皇帝,那就不准确了,你把天皇看成传国玉玺,现在有一个比你强很多倍的国家,向你索要,你会不给吗?”
郑和一愣,而后突然笑出声,“李学士所言有理,天皇不是皇,只能说是一块玉玺。”
一块玉玺,那自然是会交出来的。
“将日本天皇带回大明后,再册封源义持为正式的日本国王,此行也算是圆满了。”
“哪有那么简单,天皇一旦出事,日本必要会震荡,各地那些本就对幕府不满的人,都会借着这个机会挑衅造反,而且我们怎么可能真的将日本天皇一族全部抓走?
只能将近支抓走而已,一定会有人再次拥立天皇,接下来的日本会乱上一段时间,战争才刚刚开始。”
“源义持能猜到吗?”
“当然能,不发生战争,他怎么削弱那些大名的实力,怎么扩展自己的直辖领地?
把天皇一族交给大明算是他的投名状,大明帮他打仗,稳固了他的王位后,石见银矿以及其他在日本的特权,才真正能成行。
他可是个聪明人啊。”
郑和闻言皱起了眉头,“李学士,我们会不会养虎为患,这日本人口众多,若是真让他们……”
李显穆摇摇头道:“郑掌印,你错了,分封制度才是最稳定的,就现在这套制度,维持一百年不成问题。
可若是稍微集权一点,整个统治模式就会改变,但是日本又没有相应的统治经验,源义持活着的时候还好,他死了,最多两代,结果就是秦朝。”
秦朝……
郑和打了个寒颤,李学士可真是狠啊,挖了这么大的坑。
“日本不乱,大明又怎么能从中攫取最大的利益呢?统一的日本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李显穆微微笑着,很和善。
“况且,等到大明军队下场协助源义持,日本国内的诸侯可能会因为畏惧而退却,那时我大明军队就成了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这就像是一条狗链,套在源义持的脖子上,让他只能听从大明的意志。”
李显穆答应源义持的条件都是真的,但前提是足利氏愿意做大明的狗,就像是朝鲜李氏,做大明忠诚的狗。
若是不愿意,那就该死了。
……
源义持和大明达成了和平协议,在京都签署了《京都条约》。
大明帝国皇帝陛下及日本王国国王殿下订立和约,为两国臣民重修和平之故,且杜绝将来纷争,大明帝国皇帝陛下特命大明帝国钦差全权大臣太子府少詹事、华盖殿大学士李显穆,同日本王国国王源义持签署。
条约内容大致如下:
1:本条约签订互换之日起,双方应当立刻停止战争。
2:大明帝国和日本王国应该彻底恢复和平,重新建立朝贡关系,日本国向大明称臣,其首领称呼“日本国王”,由足利义持源义持担任日本国王。
3:日本国王册封、继承,应当报由大明帝国皇帝陛下,批准后方正式具有效力,可签署国书等政治事务。
4:大明帝国、日本王国应该互相派遣使臣驻守京城,以传达皇帝诏令,以令日本国王聆听圣训。
5:日本王室有义务在大明帝国征调兵力时出征,大明帝国有义务维护日本王室对日本的统治。
前四条都是寻常,第五条才是重点,源义持明白自己现在已经被人盯上。
表面上安静,可实际上早已有无数人要造自己的反。
可他不后悔。
当初藤原氏利用各种办法攫取天皇的权力,可最终藤原氏还是消失了,天皇依旧在那里,日后的贵族哪一个不想成为真正的王?
可日本的现实不允许。
天皇就算是一坨屎,也没人敢丢掉,只能供着,否则就会被天下群起而攻之。
可现在大明朝来了,他们不怕天皇,恰好能为他除掉最棘手的东西。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他想要成为真正的日本国王,就一定要度过这一劫。
李显穆郑重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只是这项协议的第一个版本,等到日本国内局势渐渐平静,在这上面会出现许多补充条款。
比如石见银矿,再比如大明在日本修建港口,组织往来贸易。
永乐十年,六月。
李显穆见到了天皇阖族。
他带着嫌弃的表情望着天皇一族。
双方对比起来,他俊朗的更像是天神,而号称神的天皇一族,一个个矮小又丑陋,除了丑陋,李显穆真的找不到其他词来形容。
“这就是近亲结婚的下场?”